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飘落的羽毛-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文章。

  平原君作为赵国的公子,他是最贤明的,但作为一个宰相却总为自己的私利着想又是不足的。

大众视点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当今社会,大众所引领的潮流即时尚都会对当时的社会风情造成极大的影响,人们的随从性与模仿性好象就是与生俱来的。一件事情,搞不清是什么也随着大流去了,其实那所谓的大多数也大多是这个心理。

  人是群体生活的社会主体,把自己融入一个大的群体当中才会感到安全,人们互相聚集在一起,即便互不认识,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聚在这,但也最终会形成一种群体的趋动,因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只有世俗才是他们心目中的安全点。世俗的形成是社会的必然,可以说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摆脱世俗,所以大众的视点直接会导致整个世俗观的变化,个人乃至社会也不得不受到大众视点的制约与影响。

  古人云:“千夫所指,无病而死。”我们也经常会说众人的唾沫就会淹死人。大众视点总能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压力,可以说哪怕是心理素质再好的人也难以承受住那种精神上和现实的压力。大众所追求的东西永远是大多数心目中正确的不容更改的东西,而且它会让更多的人来加入。

  可是几乎所有的真理总是最先由少数人掌握。而大众视点的阻挠甚至迫害却令这样的真理被接受得很困难。但是我们无法去批判,因为我们自己也可能就是其中的一分子。大众的视点总是从个人的私利出发的较多,所有的一切无非就是获得一种满足。在大众的盲从之下,人们找到的快感足以让他们忘掉自己所有的罪恶,人们会理所当然的认为盲从就是一种快乐。盲从于时尚就是他们所快乐的东西。

  这种潮流使人们逐渐丧失掉自己的个性,也使得一些怪诞的东西流行起来,尤其是在当今这个信息与文化高速发展变化的年代,大众的视点也开始变得怪诞离奇,也许是社会压力使然吧!

  大众视点的变化淘汰了一些东西,无论好坏;又捧起来一些东西,也无论好坏。大众的价值趋向无所谓对错,只是自己感觉的事情。于是大众的视点根本就毫无理性可言。就那个家喻户晓的例子来说吧,“超女”一下子就流行了起来,谁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支持她们。

  无所谓好坏,只有感性的流行。这就是大众视点。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东北人“火”了
建国初期,中央政府把东北作为全国第一重工业基地进行发展,因为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与粮食资源,东北的重工业底子厚。而如今东北的工业却早已落在南方沿海的后面,东北已不再是昔日工业的领头羊,老大哥。

  随着资源的日益减少还有工业的严重污染,东北的重工业发展极其缓慢。东北的成品加工业很不发达,使得众多的资源只能以原材料外出。林业,粮食业,石化业都以很低的收益维持生存。中央开始喊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口号。可是振兴工业并不是三天两天就能完成的事情,东北一天没有开放,没有走出去,振兴就不会顺利。

  难道东北真的“老”了吗?

  廉颇老矣,尚且能饭。在东北这片沃土之上,淳朴的民间文化却正在走出去,为全国人民所接受,所赞赏。东北人开始传播他们独特的区域文化,他们以自己独有的风情让亿万观众为之感动。东北从前以资源丰富让人们向往,而今他正以自己独有的魅力让人们喜爱。

  自从赵本山的小品在电视荧屏上一路走红,人们开始知道了他的故乡——一个不起眼的小城市:铁岭。“铁三角”也以东北文化为背景在电视剧行业中崭露头角,以东北农村文化为主题的故事片深受全国观众的喜爱。诸多的影片也开始以东北文化为主题,例如黄宏的《二十五个孩子一个爹》还有反映东北矿区的《金沟情仇记》等。这些作品都让人们开始了解东北,喜欢起东北来。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饥荒使众多的关内人举家前往东北,开始开发北大荒。如今的东北开始以自己的文化吸引外界的支持与投资。

  央视节目中,东北艺人的作品最受人们的喜欢。他们的作品甚至都能和当红的偶像明星作品一争高下。赵本山的小品在春节晚会中年年获奖;黄宏、潘长江也都是每届春晚不可或缺的名角。

  可以说是欢笑中的淳朴让亿万华夏人民喜欢上了东北文化,喜欢上了东北人。众多的喜剧明星开始把东北“炒红”。融入喜乐趣事的作品让人们在工作过后得到了身心的放松,也从欢笑之中得到了很多的启发。

  众多的笑料凝成了一方沃土厚重淳朴的文化。黑土地上正散发出浓浓的芳香。在这经济高度发达,人际逐渐疏远的时代,人们从东北的淳朴文化剧中得到了一种心灵的抚慰。东北文化以一种至诚把自己推销了出去,东北人也以这种挚诚被人们所认可。东北终于开始走了出去,东北人终于走了出去。

  东北人真的“火‘了! 。 想看书来

觉悟
在瑞士、新加坡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市民的公共道德意识是很高的。我们大多听到的都是讽刺和批判我们国内民众公共意识不强的言论,或者更深程度上说我们民众缺乏这种道德觉悟。拥有着五千年厚重文化的这样一个泱泱大国,她的民众真的连这点觉悟都没有了吗? 

  《管子》中有这样一句话:“仓廪实而知礼节。”所以我们大多数人都找到了这样一个近乎合情合理的解释为我们自己开脱:我们国家的经济不发达,当然道德意识就没办法和外国比了。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大多数人没有吃穿吗?为什么富裕了的人还会偷税漏税,位高权重的人还要贪赃枉法?人们只有在满足了吃穿才有条件去讲究公共道德,可是有条件了的人却不一定去讲究道德。

  中国自古就被誉为“礼仪之邦”。可以说我们是世界上最先懂得礼仪道德的国家。华夏文化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与指导下形成了一套井然有序的伦理纲常。当然这是一套封建的道德,但是它却是一种统一稳定的道德,使两千年的封建社会有了一个标准。中国礼仪道德的传统很早就有,为什么我们现在被世人嘲笑没有礼仪道德了呢?是我们改变信仰了吗? 

  十四世纪到十七世纪的欧洲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运动,接踵而来的又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各国的资产阶级狂热地倡导个人的自由、平等,还有拜金。欧洲各国进入了一片如火如荼的革命之中,人们打破了旧的教会道德,仿佛人类的灵魂真正意义上获得了解放。然而自私自利卑鄙无耻的争名夺利却成了人们意识之下值得推崇,值得景仰,值得夸赞的英雄之举。为了实现个人的名利价值,人们可以牺牲一切,包括亲友,包括真情。由此,西方发展了几百年,当人们生活在堆满金钱的屋子里时,却猛然感到自己除了金钱以外什么都没有了。这是一个兽性弱肉强食的野蛮森林。

  人们把自己从束缚中解放出来,却发现自己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只得又去为自己重新制定一个新的束缚。二战之后,西方社会开始整体整治市民道德,他们采用经济奖励和法律强制试图建立一套新的道德体系。今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民众公共道德意识很高,仿佛那是他们自身的习惯,很自然,很得当。然而以强制和诱惑为基石的道德终不会稳固,于是他们又生成了一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先锋,力图构建一套思想作为道德的标准。

  正当西方试图形成公共意识统一道德之时,中国却正重复着二百年前他们的动作:打破旧的道德。我们先是打倒了“孔老二”,接着打倒了“臭老九”,后来终于开放了起来,人们却已经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方向。有的开始慕古,有的开始崇洋媚外,还有的人疯狂的“自由”放纵起来。

  旧的道德被我们打的不干不净,新的道德我们建设的不伦不类。于是人们什么都不管了,开始“自由行动”,不在乎他界的反响,只为自己的利益负责。但是无论中国民众怎么放纵,在潜意识之下都还存在着传统道德的影子。

  于是我们开始以儒家传统道德为基,以西方经验道德为牌,着手建立具有我们中国特色的道德来。要让人们真正从观念上生成一种深刻的觉悟,只能用文化去熏陶,用一套稳固的思想理念去维护。

  民众缺乏公共道德意识只是表象,根本上是我们缺少一套稳固统一的文化思想,缺少一批真正意义上挑起中华良心脊梁的文化先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