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列强代理人-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片刻之后就看到进来一个三十四五岁的中年将领,这将领面白无须,容貌清朗,不似久经沙场之人,反倒像戏台上的白面小生。李明峰瞧着眼熟,随即记了起来,这人在几日之前和袁甲三一同参加了小村会谈。
“末将陈星聚见过大人!”白面将领高声道。
还没等李明峰回话,就听旁边的陈星翰惊呼道:“大哥?!”
陈星聚闻声不禁一愣,随即将目光移向声音传来的方向,定睛一瞧,不禁惊道:“星翰!”
两人这么一叫,众人都惊讶万分。暗道:“没想到在这里还能上演兄弟重逢的戏。”
陈星翰惊呼之后,立刻快步走到陈星聚面前,双目含泪,神情激动。想要给自己大哥来一个拥抱。陈星聚望了李明峰一眼,略一犹豫,不知是否应该接受这个拥抱,但是在这一愣神的功夫,却被陈星翰熊抱住了。
“大哥!咱俩可有六七年没见啦!”陈星翰激动的道。
陈星聚在袁甲三手下干了许多年,向来是谨小慎微的做事,哪敢像陈星翰这般在李明峰面前无拘无束。
“大哥,怎么了?”陈星翰看到大哥神色紧张,不禁问道。
“放肆,在总督大人面前你怎么这么失礼?枉你出来闯荡这么多年,这么还这么不分轻重?”陈星聚表情严肃的斥责到
不是陈星聚不念兄弟感情,恰恰相反,陈星聚是太爱护这个弟弟了。陈星聚这几年接触的官僚无数,他得出一个结论:官职越高,脾气越暴,架子也越大。
李明峰是直隶总督,为疆臣之首,比袁甲三那个漕运总督还要尊崇上几分。按理说像李明峰这种大员,应该是很注意这些脸面上的事情的。陈氏兄弟虽然是久别相逢,但是两人毕竟只是小小的将领罢了,怎么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无视总督大人的威严而叙旧呢?
“大哥!”陈星翰笑着说道,“俺家大人可和你那个肥总督不一样!大人待俺如同亲兄弟一般,你不用担心,他是不会在意这些细枝末节的!”
“别胡说!袁公德高望重,你不可随便取笑!”李明峰面色微红,尴尬的说道。
陈星翰并未见过袁甲三,他既然称呼其为“肥总督”,明显是听了李明峰的转述。陈星聚虽然是陈星翰的哥哥,但是他同时也是袁甲三的部将!当着人家的部将侮辱人家长官,确实是颇为不敬。
李明峰暗骂:“你陈星翰这么说,不知内情的外人还道我李明峰是个长舌妇呢!”
陈星聚闻言并未感到尴尬,只是微微一笑,并不做声。
陈氏兄弟相逢,彻底的打乱了正常的接待步骤,李明峰吩咐下人在总督府准备宴席,一则欢迎袁家特使陈星聚,二则是庆祝陈氏兄弟相聚。
李明峰坐在主位,韦志俊、蔡宜群、陈星翰、刘铭传、吴长庆、陈星聚依次而下,七个人围成了一桌。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陈氏兄弟互诉衷情,众人也都明白了事情经过。
陈星聚和陈星翰并非亲兄弟,而是堂兄弟,他们本来和家人一起生活在河南省临颍县陈村,全村都是陈姓人。兄弟两个自幼一起长大,关系极好。七八年前捻子造反,河南遭到荼毒,陈家人也四散而逃,各奔东西。陈星聚一家逃到了外县某村定居,陈星翰一家则跑到了江苏。
陈星聚后来参与了河南巨族袁家组织的团练,屡立战功,最后积功升到四品都司,成为袁甲三的得力爱将。陈星翰则加入了绿营军,驻扎在上海,因为幼年练过武艺,混了个把总干。四年前,洋枪队建立,两江总督何桂清将陈星翰极其属下士兵都划入洋枪队,归李明峰调遣。后来随着李明峰南征北战,陈星翰也算混的出人头地了。
陈星聚和陈星翰发迹之后都派人回原来的村子找过亲属,只不过战乱之后,原来的村子早就毁于战火之中,找了几次,都是无果而终。两人都认为对方已经丧命于乱世之中。即便心中还有些许侥幸心理,但这个世道太乱,他俩也没功夫花大量时间寻找对方。
叙完旧,陈星聚又讲了自己来保定的目的,无非就是替袁甲三做个中间人,使双方沟通顺利,可以同进同退,共同御敌。
这一场酒宴,直喝到月上柳梢头,李明峰喝的迷迷糊糊,索性张口封了陈星聚一个三品参将,特准以后和陈星翰住在一起。
李明峰最近封了许多“帽子官”,比如陈星翰就让老李重新封了个参将,周景通被封了个天津知府,这些官职虽然有实权,但是朝廷不予承认,只是在常胜军范围内有效。所以喝到兴奋的时候,老李又“提拔”了陈星聚一次。
常胜军众将对此见怪不怪,但是陈星聚却是不同,闻听封赏,给他激动的泪流满面,跪下磕头,直呼大人厚恩。
倒也不是陈星聚没见过世面,而是老李的封赏确实有些过厚。都司升参将,那得需要斩杀数千反贼的战功才行,这可是玩命的买卖。而且三品参将已经算是比较高的级别了,只需再进一步,就可以位列二品大员,那时可就真算是光宗耀祖了!陈星聚岂能不感恩戴德?
陈星翰酒量最大,他此刻还是清醒的,看到大哥给大人磕头谢恩,陈星翰暗中想道:“大哥要是知道这个三品官就在常胜军内部好使,他到时候能有什么样的表情?”
想到这,陈星翰竟然忍不住的笑了起来。只不过众人喝的迷迷糊糊,都有耍酒疯的倾向,对于陈星翰的发笑都没在意。
第二天,众人酒醒之后再度齐聚总督署大堂,研讨出兵方略。
总督府大堂正中央摆着一个硕大的沙盘,约有三十多平米,那是工匠刚刚做好的,上面是直隶、山东、河南三个省的地形图。
常胜军在保定的五名将领和袁甲三的使者陈星聚,还有刚刚被李明峰接到保定来的原礼部侍郎杜翰、焦佑瀛,再加上李明峰共九个人站在这个沙盘的前面。
今日已经距李明峰离开北京有半个月之久,朝中催战的官文发了四五次,李明峰一直拖延,直到今日,老李才觉得时机已到,郑重宣布准备出兵。
李明峰手执木棍,指着沙盘道:“敌军共有二十余万,其中大部分为捻军,小部分是四眼狗陈玉成北窜的长毛。捻军总黑旗旗主苏天福在一个多月前北渡黄河,现在分兵盘踞在山东禹城、临邑两处。我军的第一个任务就是配合僧格林沁的主力部队歼灭苏天福部。”
刘铭传在旁边不在意的说道:“禹城、临邑都是小城,扛不住大军攻击。要不是瑞麟意外阵亡,再加之连日暴雨导致黄河水位暴涨,僧王不敢轻动,恐怕苏天福早就兵败身亡了!”
陈星翰说道:“漕运总督袁甲三袁公的十万大军在东昌府集结已经超过两个月,此处距离禹城不足百里,只需一两的日脚程就可抵达最前线。
苏天福认为袁甲三会在近日举起反清大旗,到时候两军内外合击,打清军一个措手不及,彻底的在黄河北岸站住脚,然后再接南岸的发捻联军主力过河,击溃僧王军队,最终兵进北京,夺取天下!只不过,他这一切的算计恐怕都要落空了!”
陈星聚道:“现在袁公已经放弃了造反,苏天福周围敌军超过四十万,他是死路一条了!”
李明峰道:“黄河南部的鲁中盘踞的是陈玉成、张乐行,鲁南盘踞的是苗沛霖,虽然苗家军摆出了配合清军,包围发捻联军的架势,但他实际上已经投靠了反贼。鲁中南已经尽落贼手,早已不归朝廷所有。等到黄河水位降低,水流减缓,就是苗沛霖举旗反清之时!”
蔡宜群道:“水位一旦降低到可以渡河的时候,发捻联军和苗沛霖的大军共计三十万人马一定会一起渡河,协助苏天福攻击僧格林沁!”
韦志俊说道:“最近十日黄河水位已经降低,恐怕发捻联军渡河就在近日!依末将看,最佳的作战方式就是咱们派出大军,从保定进抵德州府,和东昌府袁甲三共同组成包围苏天福的西面屏障。然后再联合北部的文祥大军、东部的僧王大军,共计四十余万大军,步步进逼。多则十日,少则三日,禹城、临邑必破!”
“困兽犹斗,况人呼?”李明峰拽起了文来,“现在苏天福面对的有四股大军:文祥五万、袁家军十万,僧王二十万、我常胜军能调去的最多两万。换作你是苏天福,在此绝境,你会选择从哪面突围?”
这个答案是明显的,换作任何人都会选择兵力薄弱的方向逃窜。常胜军战斗力再强也掩盖不了兵力过少的事实。这次最多派出两万人马,需要防守上百里的防线,兵力实在是有些捉襟见肘。
苏天福大军五万假如分开逃窜,就凭李明峰的兵力肯定是无法阻拦住的。一旦分兵堵截,常胜军还有可能被苏天福集中兵力击破防线,那样的话,吃的亏就更大了。
正文 第一百七十九章 妥善安排
更新时间:2008…8…7 19:13:54 本章字数:5804
李明峰肚子里的打算有些是不能和常胜军众将说的,所以也不再继续讨论,而是直接下达军令。
“传令顺德府知府林德海,天津知府周景通,让他们谨守门户,不可大意。蔡宜群,你率本部三千人马驻防保定,我不在的日子,保定军务由你全权负责!”李明峰道。
“是!大人!”蔡宜群朗声道。
蔡宜群本部实际拥兵五千,但是前些日子被李明峰调到顺德两千,现在蔡宜群手中只有三千人马了。
保定是李明峰的老巢,是常胜军的根基所在,李明峰临行之时必须要安排妥当。老李手下的六大将领,刘铭传和吴长庆过于悍勇,是将才不是帅才。周景通、韦志俊和老李一直不是非常亲近,周景通已经在镇守天津了,老李不敢将全部基业都交给他们负责。
所以可用的仅剩陈星翰和蔡宜群了,这两人做事要稳当的多,而且还和李明峰一起蹲过半年的大狱,关系也亲密的很。这两人之间比较起来,陈星翰更精明一些,能独挡一面,蔡宜群为人则很是周正,做事一板一眼,不会出一点差错。
李明峰本想留陈星翰镇守保定,不过后来一想,前方更需要这么一个帅才,保定的留守将军只需蔡宜群那般稳妥便可,于是最终还是留下了蔡宜群。
安排完直隶军务,李明峰又望向站在旁边的杜翰道:“杜老爷子,这次就麻烦您了,还请您老暂任直隶布政使,总管直隶政务。”
杜翰点了点头道:“李大人对杜翰有救命之恩,当此关头,杜某就任乃是理所应当。”
李明峰又道:“还请焦公出任直隶按察使,总管直隶法务。以后直隶的民政就拜托您二位了!”
直隶的中高级官员全被李明峰赶跑了,现在的政务都由军方管理,老李知道这不是个长久办法,但是奈何手中人才有限,想来想去,也只有杜翰、焦佑瀛是文官了。所以前日李明峰派人入京将两人的家眷全部接了出来,安顿在了保定。
杜翰和焦佑瀛大半年来一直赋闲在家,眼看着再度入朝的机会越来越渺茫,也是十分着急。他们这种当了一辈子大老爷的人,怎么能忍受那种小富即安,门庭冷落的生活?
李明峰给他们的是从二品的布政使和按察使,虽然比二人以前的官职有所降低,但是毕竟也算地方大员,两人的就任也算是欣然。而且两人都认为李明峰将来必定会更进一步,他俩将来也会跟着水涨船高,甚至再度成为朝中重臣也不是不可能的。
焦佑瀛应道:“还请总督大人放心,我二人对这套事务还是有些经验的,绝对出不了岔子。”
李明峰点了点头,表示对两人的信任,道:“您二位被罢官,恐怕两位先生的门生故旧也会受到波及,我就听说至少有上百人因为两位先生而罢官。这些人也都是人才,咱们直隶现在缺少人手,还请两位大人给那些人写封信,邀请其中有德有能又开明的人到直隶来任职。知府以下官员全凭两位任命,四品以上的,报于我知晓并且考察之后可以任命!”
杜翰闻言,面带激动的道:“多谢大人!大人之恩,杜某今生都无法报答!”
焦佑瀛也连忙表示了感谢。
杜翰对就任布政使一职倒没什么反应,但是李明峰给他的这个“人事权”却让他激动不已。辛酉政变之后,杜翰、焦佑瀛被罢免,他们的亲属、门生、嫡系下属都因此遭到牵连,大部分被免职,小部分被降职。
杜翰对自己被免职倒没什么太大的抵触,谁让自己在政变中失败了呢。但是那些亲朋好友、门生故吏因为自己而受牵连,却让他愧疚不已。这次李明峰放权让杜、焦招揽人手到直隶任职,可以说是给他二人一个弥补愧疚的机会。
当然,李明峰也有自己的打算。自从中高层文官被驱逐出直隶三府之后,很多政务都陷于停顿状态,李明峰急需人手来补充空下来的职位。只不过,李明峰对新任的官员有两点要求。
第一,这些新来的官员必须和朝廷不合。只有这样李明峰才能对他们放心。第二,当然就是需要这些人有比较丰富的从政经验,否则怎么管理政务?
这些在政治斗争中失败的杜翰、焦佑瀛派系的官员完全符合李明峰的两大条件。他们因为被朝廷罢免,肯定会嫉恨朝廷,即便不恨朝廷,他们也会恨两宫太后和两大议政王。而且这些官员都是为官很久的,对处理政务很熟悉。
李明峰将杜翰、焦佑瀛的整个党派都绑到了“常胜军战车”之上,一旦常胜军覆灭,他们的所有亲朋好友、门生故吏,甚至还包括他二人在内都会跟着完蛋。在此形势之下,杜焦二人又岂能不给老李尽心尽力的卖命?
安排完后方的事务,李明峰又准备安排出兵事宜。
当老李刚刚拿起了军令之时,刘铭传却先出言问道:“天津五千人马,保定三千,顺德两千,也就是说,咱们这次只能出兵两万人。其中大部分还都是新兵,初上战场,这样的战力…。。”
刘铭传语气中充满了忧虑,即便以他这样的悍勇,也不得不为常胜军担心。两万人,其中大部分是新兵,去迎战五万拼死一搏的敌军,即使能胜,恐怕也是惨胜。
李明峰似笑非笑的道:“怎么?你怕了?”
刘铭传闻言,顿时语带激动的辩驳到:“谁说我怕了!我刘铭传这辈子啥都怕,就不怕打仗!只不过我是担心咱们出的兵力少,容易吃亏!”
“那一万新兵,已经训练四五个月了,除了没上过战场,其余的啥都不差。”李明峰安慰道:“你放心,最担心常胜军吃亏的不是你,是总督大人我!我怎么可能让常胜军受到损伤?”
看到刘铭传不好意思再度反驳,李明峰继续发令道:“明日午时,大校场点兵!兵进德州!”
第二天,两万常胜军齐集大校场,李明峰登高台点兵。
第一个军令就是任命刘铭传为先锋,率领本部五千马步兵携带少量军械,兵进德州府平原县。平原距离禹城仅八十里,是围攻苏天福的最前线。
李明峰亲自督率大军后续出发,大军由吴长庆部、陈星翰部、韦志俊部一万五千人马组成,携带着火炮,弹药和辎重随后而行。
三日之后,刘铭传大军进入平原,李明峰的主力部队也驻进了德州府。
此时此刻,盘踞在禹城、临邑的苏天福彻底的陷入到了重重围困之中。他的北部宁津、商河两城,驻扎的是刚刚抵达前线的文祥率领的五万八旗军。他的东部高青、济阳、邹平等处驻扎的是僧格林沁的五万蒙古兵,和山东本地协助朝廷作战的团练兵十五万。
苏天福部捻军的西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