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魔咒钢琴-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犹太难民们沉默地低下了头,在胸前划着十字,低声地祈祷着什么。祈祷声和低低的压抑的啜泣声,像哀歌的序曲在大堂里回响着。
  劳拉眼含热泪,她已经在上海为JDC工作了大半年,和犹太难民几乎是患难与共,看着难民们的无助和痛苦,她再一次说:“我向你们承诺,我一定还会努力。但是,你们的每一个人必须做好最坏的准备……”
  劳拉后来真的是想了很多的办法,比如无法通过国际间的大银行将资金划拨给上海的JDC,她甚至提出向日本当局贷款,救援之后,再将美国JDC总部的援助款项划拨给日本当局。这个计划实行了一次,显然是处于对日本当局的警惕和不信任。不然,就可以直接把款项划拨给日本当局。事实上,美国JDC总部对日军占领当局的警惕和不信任是有道理的。不久,劳拉也被关进同盟国的集中营,1943年才被放了出来,驱逐回美国。
  

《魔咒钢琴》十五(2)
难民中“贝塔”青年激进组织的人站了出来,大声地呼喊着:“同胞们,沉默和忍受不属于我们犹太人。我们也有热血,我们不能够在这个孤岛上等死。中国到处都是抗日的战场,法西斯和撒旦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敌人。让我们拿起武器,和中国人一起战斗吧!”
  贝塔青年组织的倡议,立刻使低沉的祈祷声混乱起来,大堂里犹太青年们的尖叫,使人群发生了躁动。上海犹太青年组织“贝塔”成立于1931年,其骨干是波兰的犹太青年人。他们有自己的报纸、杂志和演出团体。他们是一群热血的青年,把犹太复国当成自己奋斗目标,不甘心像自己的祖辈那样任人宰割。
  看见乱哄哄的人们还在犹豫,贝塔青年激进组织的头儿率先领唱起了《贝塔之歌》,这是一首昂扬的进行曲,这位黑发黑眼黑络腮胡的犹太青年,挥着胳膊边指挥边大声地引吭高歌,于是,沉默祈祷的人们开始抬起了头,有人茫然,有人看到了希望,有人开始热血沸腾……另一个贝塔青年突然站到一张床上,撒出贝塔的传单,这时,人们的手伸向天空,抓着传单。亚当也抓了一张,贪婪地看了起来。
  就在这时,沙逊大厦的门口,突然响起警车恐怖的声音,大批的日本兵,包围了大厦。
  刹那间,犹太难民们像听到了无声的命令,停止了歌唱,纷纷低下身子,迅速地捡起传单放到怀里,同时,将贝塔青年激进分子掩藏在人群里。然后,大胡子拉比站到台阶上,手捧着犹太圣经,领着大家高声地祈祷起来。
  日军冲进大厦,荷枪实弹地分列两旁。一个日军的少佐,为一个更大的日军将军开路。将军一直朝大堂的二楼台阶上走,犹太难民们默默地为他让开路,大胡子拉比也让开自己的位置。将军似乎很欣赏犹太人的恭谦态度,微微笑了笑。
  日军少佐凶巴巴地喊道:“现在请大日本皇军犹太人事务管理局的犬冢将军讲话。”
  少佐带头鼓掌,但犹太人似乎不识抬举,没有一个人鼓掌,只是默默地低下头,将一只手放在自己的胸前,不知道是在祈祷还是在诅咒。
  少佐脸露怒色,要发火的样子,将手放在战刀的刀柄上。
  犬冢倒是很受用的样子,向少佐做了个手势。
  犬冢慢悠悠地说,日军的翻译一句一句地翻译着:“承蒙天皇陛下的恩典,我们大日本皇军对犹太民族的关照是大大的。你们中的很多社区领袖,和我合作是很友好的。但是,天皇陛下为了大东亚共荣圈的建立,在###地区创建繁荣和和平,发动了太平洋战争。这所大厦的主人维克多?沙逊爵士是英国的国籍,也就是说,是同盟国的国民,因此,是敌对国的财产。我宣布,从现在开始,大厦已经没收为我们大日本帝国的财产。你们必须在24小时之内全部撤离!”
  这消息不啻是晴天霹雳。大堂里的犹太难民们目瞪口呆。如果说,JDC的劳拉宣布的停止救援,还让他们有一点希望,通过难民自己的组织可以缓解一段时间,那么,让难民们24小时撤离大厦,无疑将他们老老小小赶到大街上露宿街头了。
  难民们惶恐不安地骚动起来。有人抗议,说无法在24小时之内找到房屋和安置难民的场所。犬冢狠狠地挥一下手,做了个斩杀的动作:“必须24小时,否则将采取军事行动!”
  犬冢说完,便带领少佐往大门口走去。突然,他看见有一个人的脚底下,踩着一张传单。他捡了起来,看了一眼,恶狠狠地“哼”的一声,便交给了少佐。
  日军少佐骂着“八嘎牙路”,抽出战刀,从人群中拖出一个小孩,将刀架在孩子的脖子上,叽里咕噜地说了一大串话。日军的翻译问:“皇军问,是谁发的传单?”
  人群再一次地沉默不语。但他们的目光中,却射出冷冷的寒意。苦难中的犹太小孩似乎见惯了法西斯的咆哮,也紧抿着嘴唇不哭,只可怜巴巴地看着自己的父母。
  日军少佐没有丝毫的犹豫,甚至也没有经过丝毫的思考,长长的战刀在孩子白嫩的脖子上,闪电般地抹了一下。孩子连哼一声都没有来得及,脖颈中就喷出狰狞的血花,接着间隔了几秒钟,孩子倒在了地上……
  

《魔咒钢琴》十五(3)
孩子的母亲从人群中尖叫一声,要跑到孩子的面前,刚跑了几步,便晕倒在地。
  日军少佐又从人群中拖出一个孩子,这回孩子“哇”地哭了起来……
  撒传单的贝塔青年突然站了出来:“是我撒的传单,放开孩子!”
  日军少佐走到贝塔青年面前,冷笑一声,命令部下:“带走!”
  犹太年轻人回头向同胞们用眼神告别,刚走到大门外,少佐便掏出枪,没有犹豫也没有思考,好像他是一架杀人的机器,不需要任何的解释,也不需要任何的仪式。只要你反抗,就必须去死。
  “砰”的一声枪响,使所有难民们身体一震,又默默地低下头祈祷。他们知道,他们必须接受命运。任何的反抗都是无谓的,都会带来更大更多的死亡。
  事情发生的太快了。从孩子的鲜血喷发的一刹那,亚当就弥漫在不真实的红色的梦幻中。他跌跌撞撞地回到了自己的家,然后,倒在床上,发起了高烧……
  任何人都不能低估犹太人社区的互助能力。当灾难降临到最贫穷的东欧难民的头上的时候,他们几乎是毫无办法。许多人只有几件衬衣和一个破皮箱。没有吃的,也没有住的。但是,犹太社区的组织立刻行动起来。
  大胡子拉比在虹口居民区的阁楼街道上,用大喇叭喊着:“所有的犹太人教友们,你们听着,在这最悲伤的时刻,犹太社区和教会呼吁你们,尽你们的所能,帮助我们的兄弟姐妹。一种可怕的局面正在威胁着我们大批的犹太难民,正如JDC的代表宣布的那样,美国暂停了他们的援助,饥饿和疾病正在把我们的犹太难民一步一步地推向死亡……”
  与此同时,在犹太人开设的咖啡馆、理发店、教堂、药店、餐厅,有人在张贴犹太人社区组织的广告。
  有人在大声地念,有人在大声地喊:
  “每一个家庭至少要给穷困的难民做一顿饭……”
  “每一个有房屋的家庭至少要收留一个人……”
  “每一个店铺要多收10%的附加税,交给社区……”
  话音未落,不少犹太人就开始相继在难民队伍中领走衣衫褴褛的难民,他们提包带裹地走进自己的房屋和家庭。
  亚当带着一家人在自己的家里吃饭,尽管他们很饿,但是,他们还是在餐前祈祷。然后,一点一点地品味着主人提供的并不太丰富的食物。
  食物虽然不多,无非是面包、土豆汤和人工做的粗糙的奶酪。但是,薇拉还是在不大的餐桌上,布置了光洁的盘子和盘子下面的刺绣的垫布。土豆汤没有肉,但薇拉却在汤里放进了上海郊区特产的绿绿的豌豆,有一股淡淡的清香。难民一家四口人,父母带着两个孩子。他们不仅享受了主人的主餐,还有幸使用了主人家的冲水马桶。两个孩子还用冷水,洗了一个澡,还使用上了学生家长赠送给亚当的一块肥皂。
  这时,胡同里传来一阵阵嘈杂的吵闹声。亚当和薇拉跑到胡同一看,发现很多中国人往自己的家里拉犹太人。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犹太人就是不进去。这使好客而又富有同情心的中国人大为不解,由于语言不通,他们相互撕扯着。
  看上去,中国人虽然自己的穿着一点不比犹太人难民好,生活也好不到哪里去。但是,他们却捧着食物往犹太人手里塞。张大爷他们用荷叶包着馒头,犹太人叫白面包,往犹太人手里塞着。
  犹太难民们看看张大爷他们黑黑的手指和荷叶,坚决地拒绝着。
  张大爷急得跺着脚:“你看看,你看看,这是白面蒸的馍,不是药……”
  贝尔斯因为会汉语,还能说流利的上海话,在做着调解,告诉中国人:“你们也很穷,他们不好意思吃你们的东西,也不好意思住你们的家。”
  大多数的中国人说:“中国有句俗话,叫穷帮穷。不穷,我们也不帮你们。你看中国的富人门口都养着条大狼狗,专咬穷人哩。”
  薇拉说:“犹太人嫌中国的食物不洁。”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魔咒钢琴》十五(4)
亚当不屑地说:“那就恭喜他们还没有饿到天晕地转,连见上帝都没有力气的地步。”这是亚当初到上海时、所听到的最让他震撼的话了,之后他常常爱说这句话。
  贝尔斯又在劝犹太难民:“你们应该接受中国人的礼物,如果他们的好客之道被拒绝,会非常的不高兴,会认为你们瞧不起他们。《圣经》里说,当年摩西逃出沙漠的时候,也接受过牧羊人的食物和水,并没有嫌弃食物脏,而是感恩涕零地接受,永记在心……”
  最终犹太难民们没有进中国居民的家,但是,他们接受了中国送的食物和杂七杂八的东西。比如,够几个人吃一顿的白白的大萝卜、莴笋、河里捞上来的菱角、用苇叶包成三角形状的米饭,中国人叫粽子的东西。
  贝尔斯滴着涎水告诉他的犹太同胞,他和他们做邻居这么多年,还没有吃到这么丰富的食物,也没有人给他送过这么多的礼物。犹太难民们听了,愉快地接受了,坚持要留下赠送者的名字,因为他们要记住每一个有恩于他们的人,有朝一日要报答。这和中国人知恩图报的传统文化很相似,于是,中国人告诉了他们。但是,大多数犹太人记不住,因为中国人的名字对犹太人来说发音很怪,好多人不认识字……
  由于形势严峻,犹太难民的生存越来越艰难了,大部分的犹太难民当初带来的微薄积蓄已花完了,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往往是一个职位出来招聘,几十、甚至几百个人蜂拥而上……
  就连那个曾经是舟山商业区最兴旺的“香肠男高音”饭店的生意也每况愈下,连周六晚上也只有寥寥五六人,根本不够店的基本开支。没多久,男高音店主就关门打烊了,在“小维也纳”之夜,再也没有他高亢的美声在回荡了……当然,亚当也失去了他24盎司的周末牛排。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魔咒钢琴》十六(1)
这里是苏北新四军野战医院内。
  确切地说,眼下李梅所处的是新四军野战医院延伸到战斗前线的一个救护点。救护点设在一个破庙里,手术室是用旧的帆布围拢起来的一个简易的帐篷。前方的战事正在进行,能听到远处隆隆的炮声和枪声。不断地有伤员被抬进医院的大院子里。
  李梅的肚子已经大了起来,但依然在忙碌着。她在一个大木盆里清洗换下来的绷带,冬天的水很凉,她洗一会,便站起来,伸展一下腰。一个中年女医生劝李梅不要洗了,说是冷水对孕妇不好,会坐下病。李梅毅然地说:“战士们在流血战斗,我怕冷水,不像话!”
  中年女医生感慨地说:“你这弹钢琴的手,在大冬天,可真够受的。”
  李梅站起身,掐着腰,挺着个大肚子,很自豪地看着洗过的绷带一条条地挂满了整个破庙的院里,在冷风中哗哗地飘摇着,像是一片银色的海洋,她感叹着说:“逃难的时候,都没敢想象还能活着,还能和自己的同志参加战斗。现在够幸福的了,大姐。”
  李梅一到根据地就分配到野战医院里做一个普通的护士。而赵克强却坚决地要求到前线的作战部队。苏北根据地因为地域的关系,没有像中国西北地区有广大的作战纵深和成片的根据地,因此,也没有什么奢侈的音乐宣传队和兵工厂可以让李梅和赵克强发挥他们的特长。实际上,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军减少了征剿新四军的压力,抽调了很多的兵力,到太平洋战场,使得新四军不仅能够发展壮大自己,而且还主动出击,战事自然就很频繁。战事频繁伤员就多,医院的人员和药品的供应,就成了新四军后勤方面的大问题。
  中年女医生问李梅愿意吃酸的还是愿意吃辣的,李梅问,吃酸的和吃辣的有什么说法吗?两个人正议论着,院子里和庙里的伤员们却大叫起来,“疼死我了啊,疼啊,快给我一枪吧。老子已经打死了四个日本鬼子够本了,不想再遭罪了,疼死了啊……”
  中年女医生和李梅立刻到伤员们的木板床前,安抚着他们,说马上给他们打针镇痛。
  一个伤员喊疼,就像传染似地,大批的伤员在空旷的庙里呻吟着喊疼。
  李梅将一支镇静药给一个伤员注射后,习惯地将手伸向旁边的另一个小护士,小护士难过地说:“李姐,已经没有药了。”
  李梅不满地问:“怎么会没有药了呢?再找一找,快!”
  小护士急得哭了起来,说真的是没有了啊。
  “没有了?!”李梅的惊诧,使伤员们的意志几近崩溃,喊死喊疼的声音此起彼伏。
  李梅东劝劝西劝劝,但是,还是没有效果。她突然从兜里掏出一个口琴吹了起来,俄罗斯歌曲欢快的节奏立刻使呻吟的声音渐渐地平息了下来,伤员们闭着眼睛在静静地听,个别的伤员还浅浅地睡着了,于是,李梅含着泪水,喃喃地说:“药就会有的,就会有的……”
  而在前方的战壕里,赵克强身穿新四军的军服正和战士们一起战斗。
  他们刚刚攻下了日军占领的一个村镇。村镇的炮楼上还冒着滚滚浓烟,日军增援的部队乘着橡皮艇和小型的舰艇就赶到了,向岸边的新四军临时构筑的防守阵地发起进攻。岸边的新四军战士占了地利,水里的日军无法展开攻击队形和火力,很多的橡皮艇挤在芦苇丛生的水道里,被新四军噗噗地击穿,掉到湖水里的日军士兵光顾逃命游泳,被岸上的人当成了练习射击的活靶子。日军的小型舰艇为了掩护水里的士兵退却,向岸边的新四军扫射,边扫射边撤退。岸边的新四军士兵欢呼起来,赵克强也兴奋地跳起来,这是他到达根据地的第四次战斗,俨然就是一个老兵了。不过,在众多的农民出身的新四军士兵当中,一眼就能看出他是个衣衫整洁、面皮光滑的知识分子。
  一个通讯员跑到赵克强面前,喊道:“赵参谋,团长让你立刻去纵队司令部,有任务!”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魔咒钢琴》十六(2)
赵克强答应了一声,立即骑上一匹马,朝另一个小道奔去……
  赵克强的马旋风般地赶到了,在司令部的大四合院门口急停。进了司令部的大门,赵克强先找到大水缸,用水瓢舀了一瓢水,咕嘟咕嘟喝了个够,然后,站在正厅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