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本书学会人情世故-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扯了这么多闲篇,终于说到正题了。类似地,在求人办事前,你可设法使对方回想以前助人为乐的经历、或者跟对方探讨一番如何帮助他人一类的话题,让帮助人的经验或者想象占据对方的意识。随后对方在你提出要求时,慨然伸出援助之手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地增加。
用助人为乐的事迹引导对方,给对方一个学习的榜样
人在了解到他人做了某件事以后,会产生一种无意识的攀比意识,想要做同样的事情。募集义务献血的工作人员发现,在大学里张贴以往志愿者参与献血活动的照片后,大学生参与献血的人数会比不张贴照片时增加7个百分比。看到别人献血场面的大学生,要比那些没有看见过这种场面的大学生有更强烈的鲜血冲动。同样的心理机制普遍存在于各种社会交往中。大量证据清楚地表明,献身社会的模范行为会导致更多的无私行为。
问题在于,在我们希望别人帮助我们时,经常不具备让对方见证那些别人帮助你的事迹的条件。这可如何是好?其实这样更好。实际上,根据前面介绍第三个技巧时提过的原理,要是你告诉对方说,现在还有别的人可以帮你的忙的话,倒有可能减弱对方的责任意识,结果根本不采取任何帮助你的行动。你不是长着一张能说会道的大嘴吗?用“讲故事、说道理”的方式,只要把别人在类似情境下助人为乐的事情说明白了,一样可以收到敲山震虎的感化教育效果。
韬光养晦,避免引起对方的猜忌心理
研究者发现,要是你的成功不会过于光辉灿烂,威胁到他人的自尊心,对方就会更倾向于向你伸出援助之手。这也是有些时候,人能帮助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却对非常熟悉的人冷眼相向的原因所在,熟人的成功可以威胁到自己。
所以,在平时应该尽可能地确保不要使人产生受到你的威胁、或者你们存在竞争关系的印象。任何形式的嫉妒都会影响双方的合作。一定要想法消除掉对方心目中你们之间存在竞争的印象。比起 “帮助我得到我所想要的东西”这种逻辑来,“你和我团结起来多弄点好处”这种逻辑,显然更容易被需要求告的人所接受呢。
百折不挠,反复求告
大多数人不肯帮助别人没别的原因,只是他们习惯了旧有生活模式,不想因为帮助你发生改变。求人被拒绝一次两次属于正常,至少找对方六次,否则不要轻言放弃。
研究表明,六次求助绝对是一般常人可以抵抗的临界次数,只要你肯第六次厚着脸皮求对方帮忙,大多数人都会倾向于答应你的要求。当然有些情况下,还需要更多次的请求才可能奏效,或者永远也不好使。
动之以利,提出给对方一些实际的补偿
显然,你想要求助的人能否帮助你,人家是否同情你是很重要的因素。其实前面所说的狠招儿所遵循的本质路线,也无非如此。要是你能一一使全了,甚至不用使全,光挑几招最有杀伤力的施展开去,做到这一点也并不困难。不过要是对方实在是铁石心肠,无法打动,你就得想点别的方法。
研究表明,人在对求助者缺乏同情的时候,主要关注的是帮助行为的回报和成本。要是实在求告无效,你的最后一招是坦率地跟对方谈清楚,如果你能获得帮助,可以给对方那些回报作为补偿。这个时候,问题反而简单了,只要你给与对方的回报能超过帮助你所造成的麻烦,那么对方就多半不会再犹豫是不是应该帮助你了。
技巧回放
★ 如果你需要别人给你办的事情挺紧急,你就得选择那些不太业务缠身的人帮你的忙。就算事情不太着急办,也要尽可能早地跟人家提出请求。
★ 想要求人家办事,最好先给人家一点好处。你投之以桃,人家才肯报之以李。你的好处或者礼物,可以是时间、可以是关心、甚者也可以是热情招呼的手势或者一句谄媚的马屁。
★ 告诉对方,除了对方以外没有人能帮得了你。这样可以增强对方帮助你的责任感,避免旁观者效应产生的冷漠。
★ 你的要求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说明白你究竟想要什么;通过帮助你会使对方自我感觉良好;求助的事情相对容易完成。
★ 要是你当前的境况是因为自己的无能造成的,那你就很难赢得同情。一定要把自己的问题解释成外部环境造成的结果。
★ 设法重塑对方的自我意识,让对*得帮助你和自己的一贯为人处世方式是一致的。
★ 人知道别人做了好事,会无意识地产生效仿的愿望。为了让对方出手帮助你,可以事先让对方见证一两件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或者告诉对方一些在类似环境中助人为乐的先进事迹。
★ 研究显示,要是对方认为你的成功会威胁到自己的利益,你就很难获得对方的帮助。要是你们恰好存在某种程度的竞争关系,想办法把这种关系解释成双赢的关系。
★ 最重要的是要反反复复地求告。很多时候人们所以拒绝只是因为说“不行”是最省劲儿的事情,说顺口了。求人办事,拥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是非常重要的,惟其如此,你才有可能把握尽可能多的成功机会。
★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招术一旦统统无效,最后的没有办法的办法就是摊牌动之以利,直接进入市场经济。。 最好的txt下载网
22 给人们以信心和全局观,让别人理解你的观点
你想让别人同意你的观点或者立刻按你的话去做事情,必须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对方能清楚准确地理解你的想法、要求。一遍又一遍地跟人家解释,可就是说不明白,这可是最折磨人的事儿,最后能把正常人逼成疯子。要是你能掌握下面的两个技巧,在跟人家说事时使用,你就可以相对容易地把问题说明白了。
先说明大体的情况;给对方一个宏观的框架
第一个方面是你得让人家明白观点的前言后语。要想把一个困难的问题说明白,你得善于从全局的角度说明问题。
把大体的情况交代明白了,人家才能了解你说话的上下文。比如说,人家跟你念叨了一句话,你可以理解意思并把句子记住,基础是你认识理解组成句子的每一个字词和字词的意思。但要是给你十个随机排列的字词,例如蝙蝠、走、飞、如何、通过、发动机、不、热、巨大的和母鸡,你就很难记住它们。而同样包括十个字词有逻辑语法关系的一个句子,你却很容易记住。比如这一个:四个可爱的小男孩正在隔壁看电视。你立刻就能重复出这个句子,不费多少劲儿就能把它背下来。可是要让你背那十个随机排列的字词麻烦可就大了。你能很快地背诵下来句子,原因在于你知道字词的上下文关系,明白它们是怎么结合在一起的。
在没交代清楚一般概念、大体情况前,就具体地说明细枝末节的问题,就好像是玩拼图游戏,没有拼图的大框,光给了一大堆混在一起的碎纸板。人们听不明白你的话,通常是因为没整明白一般的宏观轮廓。
让人们对达到理解产生希望,肯于积极地进行理解
确保人家能理解你的第二个方面是,你能在多大程度上让对方对理解你所说的事情产生希望。大量研究表明,希望在增进人们对事物理解方面有神奇的力量。比如,被告知测验很难、无论如何也考不好的女学生,成绩会真地降低;生产线上被告知工作很麻烦、很费劲的工人,要比被告知工作很简单、很容易的工人的工作效率要低;被告知需要破解的谜语难度很大,只有研究生学历以上的人才能猜得出来的人,要比什么也不被告诉的人猜解得更慢。
在如何消化获得信息和采取相应的行动方面,我们自己和接受者对最终可以达到理解的希望,会起到极大的作用。如果你自己都对达成理解不抱任何希望,你就根本不会有足够的耐心烦跟人家解释。要是你想让人家理解,你在说话的时候,除了要善于从宏观全局的角度解说一般的大体情况,还要给人家一点希望,比如说你觉得人家资质很好、理解这个问题不费吹灰之力一类的话语。在解说的过程中,要不断地鼓励对方,这样人家就比较有热情继续学习继续理解。照此办理,你就能够极大地增进其他人的理解、记忆和应用能力,他们也就会觉得你真是一个说话办事非常明白的人了。
技巧回放
★ 在说明具体细节前大体介绍一些总体的情况,这样接受的人就有了一个理解前言后语的大轮廓。
★ 一定要给理解的人能理解的希望。用告诉对方你觉得对方能理解的简单方法,就可以极大地增进对方的理解能力和坚持下去的热情。 。 想看书来
23 把大人物当成人,再不要在对方面前噤若寒蝉
很多人都有害怕大人物的畏惧心理。我以前的一个同事小苏,平时跟自己熟悉的朋友、同事或嘻嘻哈哈或一起工作办事,都做得风生水起,可是一旦遇到部门经理以上的大人物,就变得两腿发抖、张口结舌起来,跟领导说话往往辞不达意、应对也不得体,平时的一半能力和气度都发挥不出来。看他那个别扭的样子,好像恨不得立刻挖开条地缝钻进去躲开领导。
有一个礼拜天,部门经理忽然打电话喊小苏去某大酒店陪酒。进去一看,嚯!好家伙,好几个总公司的大佬级人物、包括总经理都在场。小苏一看见这么多大领导,立刻就有点怯场,恨不得立刻扭头就跑。勉强问候过各位上司,跟同事打过招呼,小苏就坐在一边傻笑,或听各位领导胡扯,或低头闷声吃喝。
第二天一上班,部门经理见到小苏就是一顿臭骂:“你昨天怎么回事?见了领导就变成熊蛋了哈?屁都不敢放一个!平时跟我嬉皮笑脸那精神头都哪去了?”
小苏讪讪地笑着说:“我跟总公司那些头儿平时也不熟、也没直接的关系,说什么啊。”
“你就知道没关系!鼠目寸光!”部门经理气得用力捶了小苏肩膀一下。“你知道昨天我为什么喊你去吗?”
“为什么啊?”
原来总经理直属的实权部门行政办公室缺少一个干事,恰好在酒桌上跟小苏的部门经理提起,部门经理觉得小苏人不错、业务能力也挺强,就把他推荐了出去,也有给自己树立党羽的意思。随即就喊了小苏过去,想让总经理看看人到底咋样。结果小苏就知道闷头喝酒吃菜,总经理看了不太中意,事情就算了。就因为对大人物存在畏惧心理,不敢跟上司说话,小苏错失了调到好部门的机遇。
小苏这种对大人物的畏惧心理,在很多年轻人、甚至多年的职场老前辈身上也有存在,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工作效果和交际圈子发展,也极大地限制了个人的事业发展。其实要消除对大人物的畏惧心理,并不困难。
认可自己对权力的崇拜,消除畏惧的心理障碍
要想克服对大人物的畏惧心理,首先必须对自己对大人物的畏惧心理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崇拜并畏惧权力、金钱和名声是人类的通病,其实有这种心态的也不止你一个人,也并不算什么罪恶。所以你大可不必因为自己对大人物的过分敏感而感到羞耻。我们所以对大人物心存畏惧,主要地是畏惧对方所掌握的巨大权力、财富和声名,而在人格上我们并不比他们有任何的低贱。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历史就会发现,为了生存、为了生存得有质量,追名逐利是一般人的大势所趋,淡泊名利是罕见的特殊现象。所谓傲世权贵、淡泊名利的人,往往有比较复杂的时代背景。比如陶渊明的家族属于东晋朝廷的旧人,他出去做官时,正赶上新兴的刘宋家族开始培养自己的势力、蓄谋颠覆前朝,所以就总挨整。陶渊明这人慈不掌兵,脾气还挺倔强,干脆就采取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政策,自己回家种地了。如果真能开开心心地做大官、发大财,陶老夫子也没傻帽到放着好好的公务员不做去种庄稼的程度呢。
认可大人物的身份、地位,不必愤世嫉俗
有些人见到大人物所以心存畏惧,实际上是一种复杂情绪的综合反应。除了敬畏,还有可能包含着敌意。敌视大人物的人往往有很强烈的逆反心理,在小时候因为和父亲或其它家长关系不好,结果产生了一种本能的对地位比自己高的人的反感。自己心存敌意,不愿意对大人物曲意逢迎,于是担心自己得不到对方的欢心,对方也很难喜欢自己。
但是又不可避免地出于一般社会心理,担心自己不讨对方喜欢的话有可能挨收拾。种种算计互相冲突牵制,在心理上无法形成一个绝对优势的行为指导原则,结果在见到大人物时,就会汗如雨下、不知道说什么好做什么好。
成功者未必有德,更未必招人喜欢。人无完人,何况有些大人物的晋升、发达路的确充满了不可置评的复杂情况呢。但是不管人家是否值得尊敬、不管对方出身如何卑微、不管人家做事情如何不堪入目,但是大人物就是大人物,人家毕竟是掌握权力、金钱并拥有声誉的成功者。我们可以不喜欢对方、不齿于对方的人品,但是必须尊重对方的身份、地位,这是社会的潜规则,也是明哲保身、不得罪人的需要。
除了对大人物的地位、身份给与充分的尊重,我们还应该理解这样一个事实:几乎任何一个成功者都是有其过人之处的。很多问题理解角度不同,评价也就不一样。比如,有些人善于阿谀奉承,靠拉关系、走后门做到高位,从道德的角度看,固然是值得批判的,但是从纯粹技术的角度看,我们却不能不佩服人家在沟通、组织能力方面的技巧。如果你能阐幽发微地挖掘出大人物的独特优势,发自内心地认可对方,在跟对方相处时,比起虚情假意的情况,自然就要表现得亲切、真实、自然得多。
见面前多方了解对方,制定相应交际策略,不打没准备的仗
克服了上面涉及到的两个心理问题,接下来需要做点实际的工作。在跟大人物见面前,为了克服自己的畏惧心理,绝对不能打无把握的仗。具体来说,见面前要多方搜集对方的资料,多对大人物领导的组织机构的情况、特点进行调查研究,还要尽可能地兼顾这个人的个人兴趣爱好、最近关心的话题或事务等等。充分了解了对方的情况,才有共同语言,说起话来才心里有底,不至于有上句没下句地陷入尴尬境地。如果有必要的话,在见面前准备一份需要面呈的书面材料,见面时交给对方,就某些问题有的放矢地交流。这么做除了可以克服自己的畏惧心理,还可增强对方对自己的印象。
跟大人物见面前,还应该有一个心理准备,那就是见面时,自己可能捞不着多少说话的机会,主要的就是听大人物讲。大人物都爱废话,他们喜欢说个不停的原因一般有这几个:显示自己的强势地位、显示自己有能力有水平、堵大伙的嘴以避免有人提意见或批评、不给别人说话的机会挑战自己的权威、无法让所有人都发表看法索性搞平衡自己独占话语权。
明白了这个道理,在跟大人物见面时,一旦你捞不着说话的机会,就不用再为对方不尊重你的意见甚至不给你面子的幻想而烦恼了。
要求提前见面时间并提前到达见面地点,抢占心理制高点
跟大人物交往,我们可以活学活用伟大领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