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喋血的权杖-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秉不吱声。
  萧道成的目光像一道锐利的闪电逼视着他。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五 谁赢得这场战争,谁就赢得天下(2)
刘秉不寒而栗,只好开口说:“尚书的事务我可以对付,军事上则由领军全权负责。”
  萧道成把目光转向袁粲,表示要把军权让给他,袁粲连连大呼不敢当。
  主角在唱白脸,王敬则这个配角当然就唱起了黑脸。他拔出佩刀,一跃而起,大声说:“天下事都要由萧公决定,敢有开口说一句的,血染敬则刀!”说完就要求萧道成马上即皇帝位。然后又补充了一句:“做大事须趁热打铁,看谁再敢多言!?”
  萧道成一脸正色,呵斥道:“你这是不明事理!”
  袁粲刚想开口,王敬则又大喝了几声,袁粲只好把话生生吞进了肚子里。
  一直沉默不语的褚渊看此情势,知道“四贵”已经成为历史了,眼下只有“一贵”,于是说:“没有萧公事情就不能解决。”然后取过议案让萧道成决定。
  萧道成长叹了一声,说:“既然你们都不肯任事,我也就不好推辞了。”然后签署了议案,命人准备法驾,到东府迎立安成王刘淮。
  萧道成站起来,给王敬则使了个眼色,随后大踏步朝殿外走去。
  袁粲和刘秉准备跟上他,却被王敬则那把明晃晃的长刀挡住了去路。直到萧道成消失在他们的视线中,王敬则才给他们让出了一条道。
  刘秉垂头丧气地出宫后,在路上碰见了堂弟刘韫。刘韫非常纳闷:这种时候当朝的辅政大臣居然在街上溜达!?
  刘韫大声问刘秉:“今天的事不是由大哥总负责吗?”
  刘秉说:“我们已经让给领军了。”
  刘韫一听,猛捶着自己的胸脯:“大哥身上难道没有一丝血性了吗!?今年咱们全要被灭族了!”
  元徽五年(477)七月十一日,年仅十一岁的安成王刘淮即皇帝位,改元升明,大赦天下。是为宋顺帝。
  七月十五日,萧道成任司空、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总揽军政大权。
  褚渊依附萧道成。袁粲和刘秉拱手让权,挂着名义职务,成为新政权的点缀品。
  从这一天开始,刘宋王朝名存实亡。
  幼主即位,萧氏当权,有一个人当即怒发冲冠。
  他就是沈攸之。
  沈攸之多年来一直把天下视为囊中之物,所以不急不躁。他绝对没想到名望和地位一直在自己之下的萧道成居然抢先登上了权力的巅峰。
  只要再往前走半步,天下便是他萧道成的。
  沈攸之生出了空前的危机感。左右也力劝他起兵。可是沈攸之投鼠忌器,因为还有一个儿子沈元琰在建康任司徒左长史。他不得不强抑怒火,上表向萧道成表示祝贺。
  数日后,儿子沈元琰从朝中归来。
  沈攸之想:是时候了。
  与此同时,早早就安插在沈攸之身边的那颗钉子、雍州刺史张敬儿怀疑沈攸之即将起兵,就向沈攸之的司马陈攘兵试探。
  这个陈攘兵是张敬儿刻意结交的朋友。他不便明说,又不好隐瞒,于是给张敬儿寄了一只马镫。张敬儿一看就清楚了。这是在暗示他大事已经提上日程,随时可能发动。
  张敬儿立刻做出了应变的部署。
  数日后,沈攸之集结重兵,发布檄文,派遣使者分别邀请雍州刺史张敬儿、豫州刺史刘怀珍、梁州刺史范柏年、司州刺史姚道和、湘州行事庾佩玉、巴陵内史王文和同时起兵。
  然而,直到此刻,沈攸之才蓦然发现自己是如此的孤单。
  张敬儿、刘怀珍、王文和第一时间就斩杀了来使,并即时呈报朝廷;剩下的范柏年、姚道和、庾佩玉皆按兵不动,持观望态度。
  可是,箭在弦上,沈攸之已不得不发了。
  升明元年(477)十一月十二日,沈攸之派遣辅国将军孙同等人相继率领大军顺江而下,直扑建康。
  刘宋帝国最后两个军事强人的巅峰对决终于开场了。
  这是最后一战。
  谁赢得这场战争,谁就赢得天下。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五 谁赢得这场战争,谁就赢得天下(3)
沈攸之还给萧道成下了一道战书:“小皇帝昏庸狂妄,应该与各辅政大臣秘密商议,共同奏请太后,下诏废除他。怎么可以暗中交结皇帝左右,亲行弑逆,乃至不殡,让尸虫爬满门户!?凡是臣下,谁不惊骇!?而且竟然还废弃朝中旧臣,布置亲信党羽;宫廷禁省,皆由你一家掌控。我不知霍光、孔明之遗训便是如此吗?足下既然有贼害宋室之企图,我岂能捐弃复国之节操!?”
  沈攸之的一番话说得义正词严、掷地有声。朝廷接到战书的那一刻,人人都变了脸色。
  这天下很快就不姓刘了。
  可到底是姓萧还是姓沈?
  没人敢下断言。
  升明元年(477)十一月十八日,萧道成亲自坐镇朝堂。命令次子萧嶷镇守东府,三子萧映镇守京口。
  十九日,朝廷宣布中外戒严。
  二十日,以郢州刺史武陵王刘赞取代沈攸之成为荆州刺史。
  二十一日,以右卫将军黄回为郢州刺史,指挥前线各军###沈攸之。
  同日,萧道成的长子萧赜刚刚由郢州长史任上被征调入朝担任左卫将军,途经长江中游的浔阳,发现朝廷对此地毫无防备,遂主动留下来镇守湓口城(今江西九江龙开河入江处),仅用十天就完成了防御部署。萧道成闻讯大喜,说:“赜不愧是我的儿子啊!”随后任命萧赜为西路军总指挥。
  

六 生生世世不要再投生到帝王家(1)
萧道成把全副精力转向了正面战场,有几个人就伺机准备在他后院点火。
  那就是大权旁落的袁粲和刘秉。
  沈攸之突然发起的军事行动给他们提供了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
  萧道成篡宋的狼子野心已经昭然若揭,不借此机会除掉他,等到江山易色的那一天,袁粲和刘秉知道自己必将成为刘宋的殉葬品。
  所以他们要先下手为强。
  他们暗中联络了因母丧归朝的湘州刺史王蕴、禁军将领黄回、孙昙瓘、卜伯兴等人,准备发动政变,刺杀萧道成。
  然而,萧道成不是那个浪荡公子刘昱。他脑袋后面似乎还长着一只眼睛。
  其时袁粲正奉命镇守石头城。萧道成就派遣他的心腹将领薛渊、苏烈、王天生率兵去“协同”防御。薛渊不去,可萧道成下了死命令。薛渊只好流泪拜别。萧道成说:“石头城近在咫尺,早晚即可来回,为何如此悲伤拜辞?”
  薛渊说:“不知主公能否确保袁公与我们一条心?现在我前往,与他附和就要背叛主公;不附和就要受祸,何得不悲!?”
  萧道成说:“我之所以派你去,正是要你随机应变,使我无西顾之忧!你尽管努力去做,不必多言。”
  袁粲和刘秉等人拟定了政变计划后,把消息透露给了褚渊。褚渊立刻通知了萧道成。
  多日以来的怀疑终于得到了证实。
  萧道成不禁冷笑。
  这样也好。把明的暗的敌人一举扫清,通向帝座的道路就平坦了。
  政变时间定在十一月二十三日的晚上。
  袁粲的计划是这样的:假传太后诏令,命在中书省当值的领军将军刘韫和守卫宫门的将领卜伯兴一起率兵攻入朝堂,刺杀萧道成;随后由执掌重兵驻守新亭的黄回起兵响应,率领大军进入建康,与湘州刺史王蕴一同控制京畿内外的局势;同时,为防不测,政变发动后,由禁军将领任侯伯保护刘秉暂入石头城,静观事态发展;此外,由孙昙瓘负责接应内外,联络各方。
  这是一个天衣无缝的计划。
  如果参与计划的人个个具备相应的胆识,那么日后的天下或许就不姓萧了。
  可里头偏偏出了一个懦夫。
  这个人在计划中唯一的任务就是在恰当的时间点上及时出逃以保护自己。
  可就连这一点,他也没做到。
  这个人就是刘秉。
  十一月二十三日,太阳一过中天他就匆匆整装完毕。
  然后整个下午他的神经机能都无法自主,想喝一碗羹汤压压惊却全部倾泻在了胸口上。
  刘秉无力地看着自己那双不停颤抖的手。
  可越看它就抖得越厉害。
  刘秉紧张地望着天上的那轮太阳。
  它每向西移动一分刘秉就觉得仿佛过了一个世纪。
  太慢了!
  老子受不了了!
  刘秉哗的一声站了起来,冲着早已等候在堂下的女眷、一箱一箱的财宝、还有数百名随从大喊一声——走!
  太阳仍然悬挂在群山顶上。
  这一群倾巢而出的人风驰电掣地冲上建康城的街道,向着石头城的方向没命地狂奔。
  对此感到万分诧异的当然不仅仅是坊间的老百姓。
  马蹄扬起的漫天灰尘中,萧道成的耳目正冷冷地看着这一幕。
  刘秉一进石头城,袁粲惊诧得无以名状:“为何这么早来!?今日之事要完蛋了!”
  刘秉觉得自己终于安全了,边喘气边说:“只要看到袁公,虽万死不恨!”
  看着眼前这个懦夫,袁粲气得连骂他的力气都没有了。
  片刻之后,禁军将领孙昙瓘也紧随刘秉逃进了石头城。
  萧道成闻报后,一边派人通知宫里的王敬则,一边命将领戴僧静率兵往石头城驰援薛渊、苏烈等人。
  此时的王敬则已经遭到卜伯兴的软禁,房前站满了守卫。王敬则情急之下,在后堂的墙角下打通了一个洞,脱身后径直奔向中书省。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六 生生世世不要再投生到帝王家(2)
中书省内,领军将军刘韫已经全副武装,静静等待着约定的时辰。王敬则突然出现在他面前,刘韫愕然地站起来,堆着笑脸说:“兄台何故夜晚到此?”
  王敬则狠狠地说:“你小子怎敢当反贼?”
  刘韫反应过来时,王敬则已经扑了过去。刘韫来不及拔剑,一下抱住王敬则。王敬则挣脱开来,重重一拳打在刘韫脸上。刘韫跌倒在地,王敬则抢上前去,挥起一刀砍杀了刘韫。随后,王敬则召集自己的部下,没有费多少工夫就把卜伯兴也杀了。
  与此同时,萧道成安插在石头城内的几个将领也率部哗变。薛渊占据了南门,苏烈和王天生占据了仓城。
  建康城内的王蕴惊闻刘秉提前出逃,不禁长叹:“事不成矣!”然后带着几百名部下仓惶逃向石头城。按原定计划,城上守军必须打开南门迎接他们。但此刻南门已经落入薛渊手中。薛渊在城头上看见王蕴,命令士兵射箭。王蕴一见城门上箭如雨下,以为石头城也失陷了,只好带着绝望落荒而去。
  戴僧静与苏烈、王天生里应外合,率兵杀进石头城,孙昙瓘殊死抵抗。戴僧静分兵直扑袁粲府宅,纵火焚烧府西门。刘秉的两个儿子越墙而逃。
  正据守城东门的袁粲和刘秉看见府上火起,匆忙往回赶。
  袁粲的儿子袁最擎着烛火,搀着老父一脚深一脚浅地走着。黑暗中,袁最听见父亲苍凉的声音在说:“本来就知道,大厦将崩,独木难持!但为名节与忠义罢了!”
  戴僧静纵马在城中四处搜索,决意手刃袁粲。从东门往前走了一段路,忽然看见前面有两个熟悉的身影。戴僧静跳下马,挥起大刀扑了上去。
  袁最隐约听见刀锋划破空气的锐响,挺身挡住了父亲。
  他倒下去的时候,最后听见父亲说了一句:“我不失为忠臣,你不失为孝子!”
  随后,袁粲的头颅也紧跟自己的话音一起落地。
  刘秉追上自己的两个儿子后,父子三人逃到额檐湖,终被追兵捕杀。
  驻守新亭的黄回严守起兵日期,于深夜率兵从御道直奔建康城门,半道上听说政变已经流产,不得不掉转马头回到了军营。
  萧道成再一次放过了黄回。仍旧委以重兵,让他溯江而上迎战沈攸之,只是派出了几名心腹监视他。
  大敌当前,萧道成不想自断臂膀。
  帐下各将异口同声地说黄回手握重兵,一定会反叛。
  萧道成笑着说:“你们何必怀疑?他办不到!”
  黄回始终在自己的手心里,他迟早要死,但不是现在。萧道成想。
  换句话说,飞鸟未尽、狡兔未死,良弓还不能藏,走狗也还不能烹。
  升明元年(477)十二月十四日,沈攸之大军抵达夏口(今武汉汉口),威胁郢城(今武汉武昌)。沈攸之自恃兵强马壮,认为小小的郢城不值得攻打,对属下说:“要跟城里的武陵王刘赞问个好。”随后派人给郢州长史柳世隆送信,说:“我奉太后之命入朝,你既然也效忠朝廷,想必也赞同我吧。”
  柳世隆回信说:“承蒙你们东下之师的问候,郢城是个小地方,我们足以自守而已。”
  眼见柳世隆的口气如此嚣张,沈攸之手下将领宗俨之建议攻下郢城,另一位将领臧寅却表示反对:“郢城虽然兵弱,但是地势险要,十天也不一定能攻克。倘若不能及时拿下,会打击士气。如今顺流而下直驱建康,一旦摧毁根本,小小郢城何能自守?”
  沈攸之决定采纳臧寅的策略。
  十二月十六日,大军即将开拔。柳世隆突然派人在沙洲上大肆挑衅,将军焦度也站在郢城城楼上大声叫骂,用尽脏话把沈攸之的历代祖宗通通问候了一遍。
  沈攸之勃然大怒,命令大军停止前进,掉头猛攻郢城。
  小不忍则乱大谋。
  沈攸之不至于不明白这一点。
  但是他太轻敌了。
  他以为小小的郢城不费吹灰之力便可拿下。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六 生生世世不要再投生到帝王家(3)
可他不知道郢城是一座泥潭。
  一直到第二年的正月,沈攸之损兵折将,郢城却依然固若金汤。
  沈攸之一边加紧进攻,一边分兵袭取武昌(今湖北鄂城)和西阳(今湖北黄梅西南)。武昌太守投降,西阳太守弃城而逃。沈攸之的军队占领了武昌和西阳。
  正月十三日,豫州刺史刘怀珍发兵一万重新夺回了西阳。
  同日,黄回大军溯江而上,通过西阳,锋芒直逼沈攸之。
  与此同时,沈攸之万般无奈地发现,小小的郢城似乎就要成为他的终结之地。
  从攻城的第一天开始,士兵就开始逃亡。
  一个月下来,逃跑的士兵比伤亡的士兵还多。沈攸之日夜在各军营中辗转慰问,可逃兵仍旧有增无减。沈攸之不得不召集将领训话:“我奉太后之命,为正义进军建康,如大事成功,大家共享富贵;如果不成,朝廷只灭我家族,不关其他人。现士兵逃散,各位却不以为意。我也无法追究逃亡者,从今往后,凡是部下逃亡的,将领概负其责。”
  接下来的日子里,人还是逃。将领们惶恐,派人去追,追的人也逃。将领们无奈,只好互相隐瞒,心里都凉了,只想着自己哪一天逃。
  正月十九日夜里,司马刘攘兵忽然纵火焚烧军营,率部下仓惶出逃。
  一瞬间军营大乱,人人丢盔弃甲,争相逃窜。
  沈攸之绝望了,带着剩余的军队渡过长江,准备撤回江陵。一到对岸,连剩下的人也都一哄而散。到最后,沈攸之身边只剩下数十个骑兵。将领们也都各自逃散了,只有臧寅说:“只想侥幸贪图他的成功,而抛弃他在失败之时,我不忍心这么做!”说完投江自尽。
  沈攸之只好命人向那些刚逃不远的士兵传话,说江陵城中还有很多钱财、物资、粮食,大家可以回去瓜分。
  这一招果然奏效。
  逃兵们纷纷跑了回来,散兵游勇算算还有两万多人。
  沈攸之就领着这帮既怕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