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喋血的权杖-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杀戮了一千多人。
  沈庆之兵临广陵城下,刘诞登上城楼,遥望着风中猎猎招展的战旗和沈庆之满头飘飞的白发,大声喊道:“沈公白首之年,何苦来此呢?”
  沈庆之大笑着回答:“这是因为朝廷认为你既狂妄又愚蠢,没必要派遣少壮啊。”
  皇帝怕刘诞逃亡北魏,就命令沈庆之断其后路。沈庆之遂在广陵北面十八里的白土安营扎寨。与此同时,豫州、徐州、兖州各路刺史皆亲率兵马来援。各路大军把广陵城团团围困。刘诞原本计划中的各州援兵此刻全都成了攻城之敌。无奈之下,刘诞命一名参军率兵留守,自己亲率数百名精兵和亲信,声称要出战,却从斜刺的一条小路直奔海陵(今江苏泰州市)。沈庆之立即派兵一路追击。走了十多里,部下不愿逃亡,纷纷劝刘诞回城。刘诞说:“我回去容易,可诸位能为我尽力而战吗?”众人皆高呼愿意。
  刘诞回到广陵,立刻建筑盟坛,与众将士歃血为盟,府上的文官武将全都加官进爵。刘诞要任命主簿刘琨之为中兵参军。刘琨之推辞说:“忠孝不能两全,琨之老父尚在,不敢从命。” 刘诞把他关了十几天,刘琨之始终拒绝,刘诞干脆杀了他。
  皇帝命沈庆之在广陵西南的桑里建筑三座烽火台。如攻下外城,就点燃第一座烽火;攻下内城就点燃第二座烽火;抓获刘诞就点燃第三座烽火。随后诏书接二连三地送到前线,催促沈庆之攻城。沈庆之立即着手开掘地道、竖立行楼、堆筑土山,并填塞护城河,放火焚烧广陵东门。但是刚好碰到连日大雨,攻城受阻。
  皇帝刘骏迫不及待,便授意御史中丞上奏章罢免沈庆之,随后刘骏又下诏说不要追究,以此激励沈庆之。然而,从四月一直到七月,大雨停了,广陵却迟迟不能攻下。刘骏扬言要御驾亲征,刘义恭苦苦劝谏,刘骏才悻然作罢。
  广陵被围困数月,伤亡越来越多,粮草越来越少,军心日渐涣散,不断有官兵偷偷逾城出降。参军何康之等人计划打开城门迎入朝廷军队,但计划失败,于是杀死城门守卫出城投降。刘诞为了杀一儆百,便筑起一座竹楼,把何康之的母亲关在上面,让她暴露在众人的目光中,并断绝其食物。老人在竹笼里一声声地呼唤儿子的名字,几天后就饿死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五骷髅山(3)
刘诞的这手狠招很快取到了震慑作用。
  由于将士大量伤亡和投降,守城将领出缺,刘诞任命中军长史范义为左司马。有人对范义说:“这场战是必定打不赢的,你要接受任命吗?” 范义的妻儿、母亲都在广陵城内,范义无奈地说:“我既为人子、亦为人吏,子不可以弃母,吏不可以叛君。我还能怎么办?如果让我像何康之那样逃命,我不干。”
  七月十五日,沈庆之命令各军发动总攻。
  小小的一座广陵居然数月不克,这个身经百战的老将军怒火中烧。总攻这天,他身先士卒,冒着滚石箭矢杀上城头,撕开了一个缺口,身后的将士蜂拥而上,激战多时终于攻下外城。
  第一座烽火熊熊燃起。
  紧接着,沈庆之又率众攻进内城。刘诞的士兵眼见大势已去,纷纷投降。
  第二座烽火很快燃起。
  刘诞在官邸中,听见攻城军队的喊杀声越来越近,失魂落魄地逃进后花园。追兵赶到,一箭把他射落水中,随后将他拖出来乱刀砍杀。刘诞的母亲和妻子随后相继自尽。
  第三座烽火终于燃起来了。
  站在建康城上的皇帝刘骏喜笑颜开,出宣阳门,命令左右的官吏侍从山呼万岁。
  侍中蔡兴宗默默地站在车辇边。
  皇帝回头一看,只有他闷声不响,说:“你干吗不叫?”
  蔡兴宗紧绷着脸看了看皇帝,说:“陛下应该为今天的###流泪,而不是欢呼。”
  蔡兴宗的意思明摆着:皇帝是文帝的第三子,刘诞是文帝的第六子,今天的###是骨肉相残,没有胜利者。
  皇帝刘骏瞪了他一眼,觉得一肚子的好心情被他破坏了。
  广陵沦陷前夕,刘诞就曾命宦官吕昙济与亲信多人一起保护儿子刘景粹,一旦城破,要他们把他藏匿在民间。刘诞说:“事若不成,你们一起逃亡;假如逃不了,你们也要埋葬他的遗体。”然后就分送金银财宝给他们。不久城破,众人一出城门便四散而逃,只有吕昙济孤身一人背着幼主躲躲藏藏地走了十多天,最终还是被朝廷军队捕获斩杀了。
  皇帝随后下诏,将刘诞的姓改为“留”,并下令对广陵实施屠城。沈庆之请求五尺以下的未成年人免杀,其余男子全杀,女子则赏赐给攻城数月劳苦功高的大兵们,供他们淫乐。长水校尉宗越主持屠杀。他嫌砍头太无聊,就变了些花样,比如先挖开肚子,掏出肠子,再抠出眼珠,然后才咔嚓一声砍头;再比如用鞭子把人的胸部和腹部打出条条伤痕,然后再用酸醋浇灌。在受刑人的惨叫声中,宗越洋洋自得,哈哈大笑。
  广陵城变成了一座地狱。
  遍地是残肢断臂和血肉模糊的尸体,满耳是惨叫哀号和大兵们行淫时快乐的呻吟。
  刘骏没有亲临现场,可他在想象之中足以分享宗越和大兵们的快乐。
  这一天据说杀了三千多人。
  是不是不完全统计?
  没有人知道。
  总之,当屠城结束,皇帝刘骏又突发奇想,命人将人头堆积在石头城的南岸,垒成了一座骷髅山。骷髅山矗立在青山绿水之间,被阳光照耀,被暖风吹拂,被来来往往的刘宋子民们行注目礼,被后来许许多多的统治者解读成一座胜利的丰碑。
  蔡兴宗奉旨慰劳攻克广陵的军队,可他的目光一直在遍地的尸骸中搜寻。
  他在寻找一个昔日的友人。
  后来他果然找到了,那就是被刘诞火线提拔的左司马范义。
  蔡兴宗收敛了范义的尸体,并把他送回了老家豫章(今江西南昌市)埋葬。
  皇帝刘骏闻讯后质问他:“你怎么敢故意触犯王法?”
  蔡兴宗顶了一句:“你杀你的贼人,我葬我的朋友,有何不可!?”
  皇帝语塞。
  

六 其实不想走(1)
这几年下来,皇帝刘骏手上已经沾满了宗室亲王的鲜血:篡位的太子刘劭、始兴王刘濬、南郡王刘义宣、武昌王刘浑、竟陵王刘诞……
  下一个会轮到谁呢?
  老于世故的王爷们全都夹起尾巴做人。
  你玩你的强奸游戏,我当我的太平王爷,大家相安无事,开开心心过日子,有什么不好!?
  什么叫天子无道?什么叫暴虐荒淫?什么叫生灵涂炭?
  屁话!扯淡!
  老百姓安居乐业,胡骑不敢南侵,建康城上每天照例升起一颗红太阳,天子有道得很!
  这不,刚刚大年初一,当朝太宰刘义恭上朝贺新年时被大雪打得满头满脸,就上书说:大雪兆丰年,这是天子有道,天降祥瑞啊!
  于是皇帝刘骏就乐得手舞足蹈。
  如果王爷们都这么乖,这么善解人意,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那就再也没有心的沙漠,再也没有爱的荒原,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皇帝刘骏无限深情地企盼着。
  可还是有人听不懂皇帝心灵的呼唤,学不会爱的奉献。
  那是17岁的海陵王刘休茂。
  刘休茂造反了。
  当年17岁的武昌王刘浑说要造反是开玩笑,可这回17岁的海陵王刘休茂却是动真格的。
  刘休茂小小年纪就在雍州当刺史,他总觉得府上的司马庾深之把他架空了。
  刘休茂怀疑庾深之是朝廷安插在他身边的一颗钉子。
  年少气盛的小王爷不服,于是逮着几个机会自己决断了一些政务,可后来都被庾深之和典签们推翻了。
  小王爷顿时怒发冲冠。
  这些典签们实际上就是小小的秘书,而庾深之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秘书长,如今反倒都爬到他头上吆五喝六,把他这个堂堂的一把手当成透明的,刘休茂如何吞得下这口恶气!?
  小王爷的心腹张伯超由于典签作风不好,经常被典签们说三道四,所以怀恨在心,就趁机煽风点火,对小王爷说:“这些该死的典签经常跟庾深之打小报告,恐怕对您很不利啊。” 小王爷就问:“那怎么办?” 张伯超说:“杀了庾深之和这帮家伙,起兵自卫。这里距离京城数千里,纵使大事不成,还可以投奔胡虏,再不济也能封个王。”
  小王爷刘休茂频频点头。
  大明五年(461)四月二十日晚,刘休茂和张伯超率领侍卫队突然发难,典签杨庆、戴双和司马庾深之猝不及防,先后被杀。随后刘休茂召集军队,竖立号旗,驰送檄文,自封为车骑大将军。手下一个文官劝阻,被他杀了;一个武将愤而要杀他,也被他杀了。
  就在刘休茂出襄阳城(同今湖北襄阳)召集军队的同时,他手下的一个参军沈畅之忽然率领军队关闭了城门。刚刚自封为大将军的小王爷得意扬扬地打道回府,却吃了闭门羹。
  小王爷傻眼了。
  他在前面造别人的反,可别人却在背后造他的反。
  正在彷徨无计之时,他辖下的义成(今湖北丹江口市)太守薛继考忽然率兵来援。刘休茂喜出望外,即刻命他攻城。未久城池攻破,小王爷冲了进去,一口气把沈畅之和他的几十个同谋全部斩杀了。
  局势稍稍安定后已是深夜,小王爷困了,准备回府。
  他刚刚走到半道,突然又杀出了一队人马。
  这是另一个参军尹玄庆。
  小王爷刘休茂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尹玄庆活捉,紧接着一刀砍了。
  刘休茂的母亲和妻子随后自杀。
  刘休茂这场旋生旋灭的政变为时不过一夜。
  武昌王刘浑的造反是一场玩笑,而海陵王刘休茂的造反却如同一场儿戏。
  小王爷们都这么爱惹是生非,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老王爷刘义恭连忙上书,主动要求裁抑诸王,说不能再让他们出任边疆州的刺史,要交出所有的武器和军队,禁止与宾客往来等等。
  刘义恭这是在挥刀自宫。
  

六 其实不想走(2)
他要把自己和所有的亲王都变成废人,或者变成一群围绕在皇帝脚下的哈巴狗和波斯猫。
  皇帝很满意,准备按他说的办。侍中沈怀文却一再劝谏,坚持认为不能这么做。
  皇帝怕沈怀文整天在他耳边唠叨,只好作罢。
  可沈怀文却不知道自己这么做是在引火烧身。
  不久,皇帝就把他调出了朝廷,让他担任广陵太守。
  第二年的正月初一,沈怀文回京参加朝会,会议结束后正巧女儿生病,请求延期出发。这一来让皇帝抓住了把柄,立刻授意官员弹劾他,随即将其罢免,禁锢十年不得为官。沈怀文卖了房子,准备回乡安度晚年。皇帝又觉得太便宜他了,便命廷尉将他收捕,随后赐死。
  多嘴的人一死,朝臣们都变乖了。皇帝心情舒畅,觉得大臣们怎么看怎么像阿猫阿狗,就把王玄谟叫做老伧,把刘秀之叫做老悭,把颜师伯叫做老龊,其余矮的、高的、肥的、瘦的,各有绰号。黄门侍郎宗灵秀是个胖子,大腹便便,每次下拜要爬起来都很艰难。于是每次朝会皇帝就对他大加赏赐,目的是要看他跪拜时摔倒来寻开心。此外,皇帝还养了一个又黑又壮的昆仑奴,专门杖打大臣。每当看着昆仑奴挥起大棒,皇帝就觉得深深的满足。
  皇帝宠爱的一个贵妃死了,他经常让大臣们陪同去上坟。有一次心血来潮,对大臣们说:“你们哭贵妃,哭得最悲伤的重重有赏!”大臣们哇哇啦啦地哭开了,像是一群没娘的孩子。其中要数秦郡太守刘德愿哭得最有型。他音域广,音量大,感情极度投入,而且伴随剧烈的肢体语言,一忽儿捶胸,一忽儿顿足,眼泪奔腾,鼻涕飞扬,可谓千古一哭。
  皇帝一看,乖乖,哭得比我还惨!立刻下旨把刘德愿提拔为豫州刺史。
  地级官员一哭而成省级官员,把天下做官的都羡慕死了。
  可惜这种机会不多,属于千载难逢、百年不遇的。
  刘宋的开国皇帝刘裕出身平民,少年时当过农夫,称帝后不改俭朴本色,还把锄头畚箕留在宫中给后代作纪念。皇帝刘骏每次看见高祖刘裕那座破破烂烂的灵堂就浑身不爽,决定拆了重建。他带着大臣来到旧房改造的现场,看见床头是一堵土墙,壁上挂着一只粗布灯笼,还有一把麻线做的苍蝇拂。
  大臣们不禁啧啧赞叹高祖俭朴的美德。
  皇帝刘骏默不作声,末了忽然冒出一句:“一个农民拥有这些,已经很过分了!”
  大臣们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春去秋来,转眼已是大明八年(464)。
  游戏人间三十多年、君临天下十一年的皇帝刘骏忽然无疾而终。
  其实他不想走,其实他很想留。
  他很想留下来陪刘宋的子民们度过每个春夏秋冬。
  他觉得和这个世界谈的情说的爱还不够,怎么会就这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可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既然他当年一不留神就当上了天子,就总有一天要被老天爷叫回去做述职报告。皇帝刘骏爱悠悠恨悠悠地走了,留下遗诏命刘义恭和柳元景负责内政,沈庆之负责军事。
  年仅十六岁的太子刘子业继位。
  登基的这一天,吏部尚书蔡兴宗向太子奉上玺绶。太子刘子业神情傲然地接了过去,脸上丝毫不见丧父的哀容。
  蔡兴宗下殿后说了一句话。他说:“家国之祸,其在此乎?!”
  十六岁的天子刘子业坐在龙椅上,看见刘宋帝国江山如画、美女如云、财货如山、子民如蚁。刘子业觉得老爸给他留下的这块游乐场还真不小。
  老家伙死得好!他想。
  

一 行为艺术家刘子业(1)
刘子业这名字起得好:子承父业。
  所以他注定是一个集大成者。
  他把刘氏皇族所有另类的遗传基因集于一身。
  当上皇帝的两个月之后,他说了一句话。
  这句话让我们忽然觉得刘子业这人看上去有些眼熟。
  他像谁呢?
  像他那两个六亲不认的叔叔:刘劭和刘濬。
  这一年的八月初一,刘子业的母亲王太后病重。
  太后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命人去传唤皇帝。
  侍者去了很久以后才回来。
  他身后一个人也没有。
  太后焦急地问:“皇上呢?”
  侍者埋头束手,支支吾吾。
  “说!”重病缠身的太后声音虽然微弱,可语气仍旧威严。
  侍者终于坦白交代了:“皇上说他不想来。”
  “为何不想来?”太后的语气更重了。
  侍者浑身一哆嗦,脱口而出:“皇上说‘有病人的地方多鬼,可怕死了,朕怎么可以去!?’”
  太后脸上的肌肉在急剧地抽搐。
  侍者吓得不知所措。
  “拿刀来。” 太后忽然说。
  侍者没听清,迟疑地看着病榻上气喘吁吁的太后。
  “拿刀来!” 太后几乎用尽最后的力气大喊了一声。
  侍者慌忙跪倒在地,哭着说:“太后您千万千万要想开点啊……” 侍者觉得太后要不是病糊涂了就是气糊涂了,她拿刀干什么?是想自杀还是想杀了皇帝?
  太后喃喃地说:“拿刀来,剖开我的肚子,我要看看为什么会生出这样的儿子!?”
  八月二十三日,太后病逝。
  自始至终,太后都没有见着儿子最后一面。
  不过,听了那句话后,这最后一面她还想见吗?
  刘子业即位后碍着太后在,不敢为所欲为,太后一死,就开始肆无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