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喋血的权杖-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Γ急钙鹗隆
  孙秀为人狡诈多谋,即将发动之前,忽然觉得不妥,就向司马伦进言:“太子聪明刚猛,若还东宫,必然不会受制于人。明公您一向是贾后之党,路人皆知,就算您拥太子复位,为其建功,可太子仍然会认为您是迫于百姓之望,不得已而举事来免罪。因此,太子一旦复位,也不过暂时忍下对您的宿怨,并不会真心感戴您的恩德。您稍有不慎,就随时可能被诛杀。依在下之见,不如暂缓起事。这段时间内,贾后必害太子。等太子一死,您便假托为太子报仇之名废掉贾后,如此一来,非但可以免祸,更可以得志!”
  司马伦深以为然。
  随后孙秀便故意放出消息,说有人想废掉皇后,拥立太子。贾后一向在民间安插了很多线人,而今频繁地接到密报,不免有些恐惧。此时孙秀与司马伦又趁势怂恿贾谧早日除掉太子,以绝后患。贾后终于下了决心,让老情夫程据配了服毒药,派宦官孙虑赶赴许昌。
  三月末,春天的最后一场雨水降临许昌。
  迷蒙的雨雾很快打湿了废太子司马遹的眼睛。
  曾几何时,世界在他的眼中是光鲜而亮丽的,而今却灰暗而模糊。
  司马遹度过了二十几个桃红柳绿、莺飞草长的春天。他不知道,春天也有灰色的。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三 唯恐天下不乱(3)
这些日子,饭菜都是他自己亲手做的。
  他怕人下毒。
  他怕自己连没有颜色的春天也会失去。
  那一场酒真的是醉得太深了。一醒来,本该属于他的天下没有了,母亲没有了,妻子没有了,连三个年幼的孩子关在哪里他也一无所知。
  世界忽然变得很轻。
  生命变得很薄。
  原来人可以活得这么空旷,也可以活得这么逼仄。他始料未及。
  宦官孙虑来了好几趟,焦急地站了片刻又走了。
  他想干什么!?
  后来看管他的刘振就把他关进了黑房子。于是灰色的春天也没有了。
  好多天来,连吃的都没有了。
  终于有一天,门缝下面有了几个肮脏的馒头。他知道,那是跟他从洛阳来的几个好心的宫女塞进来的。
  馒头还没吃完,世界怎么突然变得这么刺眼?
  原来是宦官孙虑进来了。孙虑不让他吃馒头,让他吃毒药。
  他不肯。孙虑的手就挥了起来。司马遹看见一根粗大的杵药的棍子。
  棍子一下一下地落在他的头上。
  然后司马遹的世界就彻底陷入了黑暗。
  永康元年(300)四月初一。帝国的天空出现日蚀。
  司马伦、孙秀与属下约定,初三三更,以鼓声为号起事。
  是夜,赵王司马伦假称皇帝诏命,召集禁军长官宣布诏书:“中宫(皇后)与贾谧等杀吾太子,今使车骑入废中宫,汝等皆当从命,事毕,赐爵关中侯,不从者诛三族。”
  众人领命。于是司马伦、孙秀等率领禁军进入宫门,陈兵御道,派齐王司马冏把傻皇帝挟持到东堂,下诏令贾谧入宫。
  深夜闻诏,贾谧就多了一个心眼。到了殿前,眼见刀枪林立,他知道大事不妙,拔腿便跑,口中大喊:“阿后救我!”
  贾谧一路狂叫着跑到西面的钟楼下时,士兵们的刀枪就从后背刺入了他的心脏。
  随后,齐王司马冏率兵冲进贾后的寝殿,睡眼惺忪的贾南风惊恐地看着他,说:“你为什么来这里?”司马冏说:“有诏令逮捕皇后!”
  贾南风冷笑了一声:“诏令都是出自我手,你奉的是谁的诏?”
  司马冏不说话,给左右使了个眼色。士兵们冲了上去……
  被五花大绑的贾南风经过上阁时,远远望见了那个仍然像个无事人一样傻坐着的皇帝。她歇斯底里地冲着皇帝大喊:“陛下的女人被别人废掉了!接下来被废掉的就是你自己了!”
  今夜星光灿烂。
  皇帝仰着头,张着嘴,正在独自欣赏夜色。
  此刻,他的世界是如此恬静而柔美。
  政变和阴谋属于别人,心如止水属于他。
  贾南风一阵苦笑。她忽然想起了什么,回头问司马冏:“起事的是谁?”
  司马冏说:“赵王、梁王。”
  贾南风愣了一会神,喃喃地说:“绑狗要绑脖子,我竟然只绑尾巴,难怪落到这步田地!”
  是夜,贾后被废为庶人,幽禁于建始殿。贾南风的母亲、妹妹及众党羽,皆被逮捕诛杀。大臣张华、裴等人也被斩杀并夷灭三族。
  第二天,将贾庶人囚于金墉城。诛杀董猛、孙虑、程据、刘振。
  六天后,一杯毒酒送进了金墉城。风流皇后贾南风终于结束了她暴虐荒淫的一生。
  政变成功后,司马伦自封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且总摄百官职事,军政大权集于一身。同时大封诸子为王侯,任命孙秀为中书令。
  司马伦就此架空了惠帝司马衷。
  然而,孙秀也就此架空了他。
  实际上这场政变自始至终都是由孙秀策划和领导的。司马伦也自始至终都对他言听计从。从决定发动政变的那一刻起,孙秀就成了司马伦的灵魂。
  在这场政变中,孙秀的谋略和胆识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司马伦唯一起到的作用,仅仅是他身为老王爷的资历。政变成功后,谋略和胆识足以促成孙秀掌握实权,而对于司马伦而言,老王爷的资历只能给他换来一个有名无实的傀儡地位。此后,孙秀“威权振朝廷,天下皆事秀而无求于伦”。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三 唯恐天下不乱(4)
在西晋帝国短暂的历史上,身为寒士而一朝之间炙手可热的,绝不仅止于孙秀一人。此后接二连三的政变,还将不断涌现孙秀似的人物。
  在太平盛世中,像孙秀这样的人可能终其一生都只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幕僚。
  只有乱世,才能让他们一步登天。
  所以寒士们一生只牵挂着一件事,那就是——唯恐天下不乱。
   。 想看书来

四 人人都在重蹈覆辙(1)
赵王司马伦和孙秀擅权揽政,惠帝之弟、时任骠骑将军兼中护军的淮南王司马允看出了他们的篡位之心,便密养死士,准备诛除赵王和孙秀。司马伦和孙秀知道他为人沉稳刚毅,军中将士皆敬服他,内心深为忌惮,改封他为太尉,外示尊崇,实际上是夺其兵权。司马允托病不受。孙秀命人持诏收捕他的部下,并弹劾他拒绝诏命、大逆不道。
  司马允接诏,一看就知是孙秀的笔迹,勃然大怒,斩杀了来使,厉声对左右说:“赵王欲破我家!”当即率领帐下士兵七百多人冲出王府,一路高呼:“赵王造反,我将攻之,佐淮南王者袒露左臂!”一路不断有军人响应。
  司马允本欲率兵攻入皇宫,先控制中枢,无奈大门紧闭,守卫森严,一时难以拿下,于是转而围攻司马伦的相府。司马允手下皆精兵,司马伦仓促迎战,冲杀数次皆败,死了一千多人。司马允又于承华门前结阵,万箭齐发。一时间相国府中飞矢如雨。司马伦险些中箭,手下挺身遮挡,随即倒地。剩下的人全都躲在树后不敢动弹,每棵树都中了几百箭。
  形势对司马允非常有利,如果不出意外,司马伦和孙秀必死无疑。
  可是,意外偏偏出现了。
  中书令陈淮心向司马允,遂命令司马都护伏胤率领四百名骑兵,出宫助其一臂之力。
  伏胤率兵刚到门下省,就遇见了一个人。
  这个人是司马伦的儿子,侍中、汝阴王司马虔。他知道,此刻全家人的荣华富贵与身家性命全都掌握在这个伏胤的手上了。司马虔当即把伏胤叫到暗处,劝他临阵倒戈,并许诺说:“富贵当与卿共之!” 伏胤在心里一拿捏,若助司马允,只不过是秉公办事,并无功劳;若助司马伦,就挽救了这个当朝首辅的全家性命与一世功业,而自己转眼便可飞黄腾达。
  刹那的权衡,伏胤内心的天平便倒向了司马伦。
  电光石火之间,一个普通军官的念头就改写了西晋帝国的历史。
  伏胤出宫了。他的怀里多了一道空白诏书。
  司马允见宫中诏使率援兵抵达,大喜过望,立刻开阵让伏胤进来,从兵车跳下,跪地接诏。说时迟,那时快。伏胤手起刀落,淮南王的人头就滚落到了地上。
  淮南王的士兵一下子全蒙了,他们紧紧盯着伏胤。
  可是,他手上有皇帝的诏书。而且四百名骑兵皆已刀剑出鞘地守在他们身旁。
  没有人作出反应。
  一场胜利在望的政变就此流产了。
  本来司马伦被箭雨困于相国府中时,洛阳的百姓就争相传告,说司马伦已被擒拿,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可转瞬之间就传来了司马允被杀的消息,人们纷纷摇头叹息。
  司马允死时,年29岁。三个儿子亦随之被杀。
  在八王之乱中丧命的,淮南王司马允是第二个。
  因司马允败亡而被株连夷灭者多达数千人。其中有两个是西晋时期的重量级人物:
  一个是天下无双的美男子潘岳。
  一个是富可敌国的公子哥石崇。
  孙秀说他们参与谋反,实际上是在公报私仇。几年前孙秀还只是潘岳门下的一个小吏,多次因渎职而遭到潘岳的鞭打,从此怀恨在心。而孙秀得势之后则是看上了石崇的一个爱妾绿珠,派人索要。石崇对来人说我的侍妾都在这,任你选。来人说不行,孙大人就是要绿珠。石崇勃然大怒:“绿珠吾所爱,不可得也。”这一来就把孙秀往死里得罪了。
  趁着司马允谋反一案,孙秀大笔一挥,就把潘岳和石崇的名字圈了进去。
  石崇的巨额财产被悉数抄没。临刑那天,石崇叹道:“这些奴才是贪图我的财产罢了!”
  捕吏忽然回头说:“知财致害,何不早散?”
  石崇哑口无言。
  当年与皇亲国戚斗富的时候,石崇绝对想不到,他最终带进坟墓的竟然只是这么一句简单而平凡的真理——知财致害,何不早散?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四 人人都在重蹈覆辙(2)
通向帝座的道路全都扫清了,司马伦和孙秀一刻也不愿再等待。
  永宁元年(301)正月,司马伦派义阳王司马威入宫夺取了皇帝玺绶,签署了禅位诏书。把惠帝押送到金墉城。
  初九,司马伦登皇帝位,改元建始。
  初十,尊惠帝为“太上皇”,改金墉城为永昌宫。
  孙秀、司马威等人都加官晋爵,其余党羽,皆为卿将,超阶越次,不可胜记。下至奴仆、兵卒,也封加爵位。每次朝会时,满座都是貂尾蝉羽装饰的帽子。时人为此造了一句谚语:“貂不足,狗尾续。”(这就是“狗尾续貂”典故的由来)。侯爵封得太多,印章来不及铸造镌刻,时常用白板应付了事。
  司马伦当上了皇帝,可他篡夺的只是一个名号。而孙秀才真正篡夺了一个皇帝的实权。
  孙秀专执朝政,司马伦所出的诏令经常被他随意更改,有时干脆作废,由孙秀自书诏令。所以往往朝令夕改,百官像走马灯似的轮换。
  天下似乎成了孙秀一个人的。
  然而,那些拥兵自重、坐镇一方的亲王还是让他心存忌惮。尤其是坐镇许昌的齐王司马、坐镇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和坐镇关中的河间王司马。为了控制并安抚他们,孙秀一方面将亲信不断地安插在他们左右,进行严密监控;另一方面加封他们大将军名号,加紧笼络。
  可亲王们不吃这一套。
  这一年的三月,司马伦刚刚做了两个多月的皇帝,齐王司马冏便突然传檄天下,发兵###赵王伦。檄文称“逆臣孙秀,迷误赵王,当共诛讨。有不从命者,诛及三族”。一时间,天下诸王纷纷响应。齐王司马冏自许昌发兵北上,成都王司马颖自邺城(今河南安阳市北)引兵南下,呈两面夹攻之势。司马伦大为恐慌,急忙分兵抵抗,交战伊始两路皆有小胜,尤其是北路军,在黄桥歼灭了司马颖的军队一万多人。捷报传来,司马伦和孙秀大喜,立即为北路的士猗、许超与孙会三个将军庆功,让他们都秉持符节。
  然而骄兵必败。三个将领各自居功,谁也不服谁,号令不一,再加上麻痹轻敌,遂被整兵再战的司马颖打得大败而逃。司马颖乘胜追击,大军渡过黄河,直逼洛阳。
  前线失利,洛阳守军又群情汹涌,准备诛杀司马伦和孙秀。孙秀惶惶不可终日,躲在中书省,不敢出门半步,与败将士猗、许超、孙会等人日夜商讨对策。有人说要聚集残部决一死战,有人说要焚烧宫室、挟持司马伦逃亡南方,还有人干脆劝孙秀乘船东逃入海……
  正在众人各执一词,莫衷一是之际,一场兵变就突然降临了。
  这一年的闰三月初七,左卫将军王舆率禁军七百多人从南掖门进入皇宫,直接杀进中书省。孙秀、许超、士猗等人猝不及防,被乱刀砍杀。王舆逼迫司马伦发布退位诏书:“吾为孙秀所误,以怒三王。今已诛秀,其迎太上皇复位,吾归老于农亩。”
  初九,惠帝司马衷复辟,改元永宁。十三日,下诏赐死司马伦及四个儿子。凡司马伦和孙秀任命的官员绝大多数被罢免。此后,三王相继进入洛阳。齐王司马冏最后一个到来,身后是旌旗蔽日、浩浩荡荡的数十万军队,京师大为震动。
  这次政变引发的战役历时仅六十余日,伤亡就将近十万人。
  在八王之乱中丧命的,赵王司马伦是第三个。
  复辟成功,诸王大受封赏。齐王司马冏获封大司马,加九锡,辅政;成都王司马颖为大将军,加九锡,都督中外一切军务;河间王司马为太尉、侍中,加九锡;长沙王司马乂为抚军大将军,兼领左军;进封新野公司马歆为王,都督荆州一切军务,加镇南大将军。
  一个骄横的王爷倒下去了,可更多的王爷站了起来。
  而且是三个“加九锡”的少壮派军人。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加九锡”意味着什么。从西汉末年的王莽,到东汉末年的董卓,再到篡汉的曹操、篡魏的司马昭,直至最近的赵王司马伦,一旦“九锡”加身,接下去要做的就是篡位称帝。
  

四 人人都在重蹈覆辙(3)
而今居然有三个少壮派亲王“加九锡”,明眼人不用想也知道,更多的流血事件还在后面。
  亲王们踌躇满志,纷纷怀着微妙的心情去祭拜祖陵。
  其间,新野王司马歆对齐王司马冏说:“您与成都王司马颖同建功勋,按理说应该留下他在京城辅政,如果您并无此意,应该削去他的兵权。”
  与此同时,在同一片山陵的另一面,长沙王司马乂也正在对成都王司马颖说:“天下者,先帝之业!王,您应该匡正维系它!” 司马颖是司马衷之弟,同属武帝司马炎这一正脉,司马乂言下之意,接下来做皇帝的应该是他司马颖,而不是齐王司马冏。而幕僚卢志却劝司马颖以退为进,暂避齐王锋芒。司马颖采纳他的建议,以母病为由,归返邺城。
  是年底,司马冏的三个儿子都被封王。
  第二年,即太安元年(302)五月,司马冏为杜绝司马颖依序继位的可能性,就立年方八岁的清河王司马覃为太子。自封为太子太师,派东海王司马越为司空。
  司马冏总揽大权后,开始大兴土木,终朝宴饮,不进宫参加朝会,却安坐府中接受百官的朝拜。一时间群臣侧目,朝野失望。
  齐王司马冏开始一步步地重蹈司马伦之覆辙。
  危机正在酝酿。而对于有些人来说是危险的,对于另一些人则是机会。
  比如翊军校尉李含。
  这是又一个出身低微的寒士。
  他原本是河间王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