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喋血的权杖-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言一出,众人狂晕!
  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这位堂堂的太后之父、权倾内外的当朝首辅杨骏杨太傅,居然万事不提,唯独只惦念着一座前朝旧门!
  要说花费,这偌大一片洛阳皇宫的哪一座门花费少了?要说是文物,这破门也就不过六十年历史,谈得上吗!?退一万步说,就算它是价值连城的文物,可跟您杨太傅与杨太后的身家性命比起来,跟在座精英的项上人头比起来,孰轻孰重,难道您杨太傅就掂量不出来!?
  济济一堂的文官武将们面面相觑。他们知道,问题不在这,而是杨太傅脆弱的神经已经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绷断了。他此刻的智商不会高于傻皇帝司马衷。
  所有人的斗志被这一句话瞬间瓦解,沮丧之情像一盆凉水从头顶泼到脚底。
  侍中傅祗第一个站了起来,对尚书武茂使了个眼色,向太傅请求和武茂一起进宫了解事态,接着对众人说:“宫中可不能没人哪。”然后作个揖就走下台阶。众人心领神会,一个个脚底抹油,顷刻间溜得一干二净。唯独尚书武茂陪着太傅傻坐着。
  他可能还在苦苦参究:一个老政客的智商怎么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跌破正常人的水平线呢?
  傅祗回头看见武茂也傻了,赶紧说:“先生不是天子之臣吗?现在宫中内外隔绝,不知天子何在,你还能安心坐在这?”
  武茂如梦初醒,慌忙跟着傅祗走了。
  太傅府灯火通明的大堂内,杨骏一个人坐着,神情恍惚,面白如纸。
  府外,杨骏的党羽、左军将军刘豫已经布置好了军队随时待命。忽然看见哥们儿一个个垂头丧气地溜出来,连忙拦住右军将军裴,问:“太傅呢?”
  裴看了他一眼,随口一扯:“太傅带着两个人,乘车从西门跑了。”
  刘豫一下傻眼了,忙问自己该怎么办。裴说:“你应该去廷尉那自首。”
  

二 一次政变显然不够(2)
刘豫一听,他娘的这些人都疯了!他掉转马头,把一支整装待发的军队扔在原地,一个人跑了。
  于是贾后下诏命裴取代刘豫,兼领了左军,驻兵万春门。
  被困在宫中的杨太后心急如焚,她知道父亲凶多吉少,无奈之中只好写了一面帛书射出皇城外,上面写着:救太傅者有赏。
  帛书马上就被人捡到了,送到了贾后的手上。贾后一声冷笑,当众宣布:“太后参与造反!”随后,军队便开始进攻杨骏的府邸。杨府大门紧闭,士兵就纵火焚烧,并且派弓箭兵登上高处,万矢齐发。杨骏府邸顿时箭如雨下,府中守兵完全被压制了,动弹不得。未久府门被攻破。杨骏东躲西藏,最后在马厩里被乱刀砍杀。
  孟观等人随即发兵收捕了杨骏之弟杨珧和杨济,以及杨骏的党羽段广、刘豫、武茂等多人,当天夜里夷灭三族。
  次日贾后便授意大臣上书,以“谋危社稷”为名废黜杨太后并诛杀其母庞氏。贾后假惺惺地“诏不许”,而大臣“复请”,她又不许。如是几次三番,把戏做足了,贾后便很无奈地“诏可”。于是杨太后被废为庶人,囚禁于金墉城(晋朝专门幽禁被废的后妃与皇族之所)。其母庞氏“付廷尉行刑”。临刑前,太后蓬头散发,抱着母亲痛哭不止。并上表自称臣妾,哀求贾后保全母命。
  贾后装瞎扮聋,愣是不答理。
  第二年的二月初一,杨太后在被贾后断绝了八天饮食后死去。
  下葬时,贾后特意吩咐,不让她仰卧入棺,而是覆面入棺(即面朝地、背朝天),并且在棺椁中张贴了乱七八糟的符箓。
  她是担心杨太后的灵魂变成厉鬼来找她索命。
  政变成功后,楚王司马玮、东安公司马繇、宦官董猛等人全都加官晋爵。汝南王司马亮被征召为太宰,与太保卫瓘共同辅政。司马亮也许是因为当初拒绝参与政变,而今又无功受禄,有些难为情,所以想取悦众人,一上任便大肆封侯拜将,受其封赏者多达一千零八十一人,可谓空前绝后。
  贾后的宗族也跟着鸡犬升天,族兄贾模、表舅郭彰以及外甥贾谧全都参与国政。
  倒杨虽然获得了成功,可倒杨集团的成分却过于复杂,大臣、宗室、外戚、宦官应有尽有。这些人是不可能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存共荣的。眼看西晋的政治高层人满为患,大伙不约而同地想:倒杨集团有点消化不良,肠道堵塞,是否需要一次大流量的排泄?
  所以,一次政变显然不够。
  辅政的老王爷司马亮和老臣卫瓘首先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把矛头对准了锋芒毕露、年少气盛的楚王司马玮,决定削其兵权,遣回封国。
  掌管北军的司马玮本来就认为自己是这场政变的首功之人,对窃取胜利果实的两个老东西一直很感冒,现在老东西反而要驱逐他,他当然不愿坐以待毙,便向贾后靠拢。
  贾后比司马玮更想搞掉这一对老家伙。卫瓘的女儿当年差点抢走了她的傻丈夫,卫瓘本人也经常劝武帝废掉太子,所以她恨卫瓘。司马亮当初自命清高,一口回绝了政变的提议,末了又厚着脸皮入朝辅政,所以她也恨司马亮。更何况,她费尽心机搞死杨骏就是想和傻皇帝携手亲政,而今死了一个又来了两个,她忙乎一场却替别人做了嫁衣裳,这算什么!?
  于是由精明皇后口述,痴呆皇帝笔录,一道罢免司马亮和卫瓘的诏书拟就,交给了司马玮。
  六月的一天夜里,司马玮派遣公孙宏、李肇发兵包围了司马亮的府邸,派遣清河王司马遐收捕卫瓘。
  汝南王府外一片人喊马嘶,侍卫长李龙立刻请命,要率兵抵抗,可司马亮不同意。等到外面的士兵攻上围墙,喊声震天,司马亮才慌了手脚,立于堂前阶上大声质问:“吾无二心,何至于是?”并要求看诏书。公孙宏根本不把他当回事,催促士兵进攻。长史刘淮再次对司马亮说:“这肯定是阴谋,府中勇士如林,犹可力战!”
  

二 一次政变显然不够(3)
可是,让李龙和刘淮大失所望并且大惑不解的是,老王爷再次摇了摇头。
  这位从曹魏时代起就驰骋沙场的老将军、司马懿的第四子、堂堂当朝太宰,此刻居然紧步杨太傅之后尘,毫不抵抗,束手就擒。
  当李肇命人把他五花大绑后,司马亮才大声叹息:“我之忠心,可昭示天下也!”
  大难临头之时,司马亮与杨骏的反应如出一辙。
  唯一的区别是:杨骏死于怯懦,而司马亮死于愚忠。
  次日上午,被露天看押的老王爷暴晒在夏日的阳光中,看守的士兵于心不忍,拿扇子给他遮阳。直到日近中天,仍然没有人敢对他下手。司马玮下令:“能斩亮者,赏布千匹!”
  重赏之下,怜悯和道义荡然无存,士兵们的刀枪剑戟争先恐后地落在他的身上。
  据《晋书》记载,汝南王司马亮死后被扔在北门的墙脚下,尸体惨不忍睹,“鬓发耳鼻皆悉毁焉”。
  而昨日夜里,太保卫瓘及其儿子卫恒、卫岳、卫裔等祖孙九人也都已被斩杀。
  司马亮被乱兵砍杀的当天,司马玮的幕僚歧盛就劝他,应趁此兵势诛杀贾氏的外戚集团,以绝后患。司马玮犹豫不决。与此同时,太子少傅张华与宦官董猛也在对贾后说:“楚王既诛二公,则天下威权尽归之矣,人主何以自安!?”于是劝她以矫诏滥杀的罪名诛除司马玮。
  此言正中贾后下怀。西晋帝国堵塞的政治肠道不一泄到底,她是浑身不清爽的。
  于是傻皇帝又写下了一份口述笔录体的诏书,遣使出宫,宣布楚王矫诏,众将士不得听命于他。士兵们闻言,当即扔掉武器,哗然四散。
  司马玮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原地。那一刻,他肯定想起了“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句老话,也肯定在心里把贾后诅咒了几万遍。
  司马玮被押上刑场的时候,拿出他的傻哥哥亲手写的青纸诏书,一边看一边流着泪说:“有幸生在帝王家,却不幸如此冤死啊!”
  他不知道,用不了多久,几乎所有西晋帝国的亲王都会跟他一样的下场。
  他也不知道,此刻阳光美人贾南风正在后宫里一个劲地偷笑,笑得一脸的黑肉乱颤。
  在八王之乱中丧命的,楚王司马玮是第一个。他死后,手下的公孙宏和歧盛均被夷灭三族。
  元康元年(291)的这两次政变,导致王公大臣及其家族死难者达数千人。
  这一年,帝都洛阳的风中都飘着血腥味。
  可对于即将陷入重重劫难的西晋帝国来说,这才仅仅是个开始。
  

三 唯恐天下不乱(1)
从元康四年(294)开始,帝国西北部的胡人就爆发了大规模的叛乱。同时,荆、扬、兖、豫、青、徐等州也连续几年发生严重的水灾。关中各地则是连年旱灾,瘟疫流行,灾民纷纷饿死。
  元康九年(299),死人的消息终于传到了洛阳的皇宫。惠帝司马衷一听,百思不得其解地说:“百姓没粮食吃,为什么不吃肉糜(肉粥)呢?”
  还有一次去华林园游玩,听见池塘里的蛤蟆叫,他忽然很严肃地问左右说:“这个叫着的东西,是官家的蛤蟆呢?还是私人的蛤蟆?”
  可爱的司马衷制造这两个经典笑话的时候已经41岁了。可是,数十年的岁月沧桑显然无力改变他的童心与纯真。
  这一生,司马衷誓将可爱进行到底。
  与此同时,年已43岁的阳光美人贾南风也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着勃勃春情,持之以恒地搜刮着天下美男。最初她是以身体不适为由把太医令程据叫来,让他摸这摸那。程据不愧是太医令,一看她的眼神就知道是哪里不舒服了,于是对症下药,手到病除。贾南风被他伺候得舒舒服服。可日子一久,阳光美人的身体就产生了抗药性,光吃这一服药让她很厌倦,她想多尝些生猛的。
  于是接下来的好些年头,洛阳城里的很多帅哥俊男走在半道上就经常被人用蒙汗药捂了鼻子,然后装进一口大木箱往皇宫里抬。醒来后的美少年们通常第一眼看到的是自己一丝不挂的身体,第二眼看到的就是一个又黑又矮的丑娘们脸上的淫笑。
  接下来他们就被先奸后杀了。
  比如城南的一个捕吏,长得玉树临风,是远近闻名的帅哥。只是工资微薄,显得很寒酸。忽然有一天,他浑身名牌地出现在众人面前。同事们惊诧之余,都怀疑他肯定是做贼了。这位帅哥急忙声辩说:“事情是这样的,前几天在街上走,忽然被一老婆子拦住,说她家里有人得了怪病,算命先生说需要一个城南的年轻男人才能化解,说麻烦我陪她走一趟,必有重谢。我一听有钱挣,何乐而不为呢?就跟她上了车,躺进一口大木箱里。大概走了十多里路,过了六七道门。箱子一打开,哇噻!一片金碧辉煌的殿宇啊!我问说这是哪啊?老婆子说是到了天上。接着就有人过来伺候我沐浴熏香,换上华服,又吃了一顿美餐,然后进入殿中,看到一个妇人,约摸三十五六岁,身材矮小,脸色青黑,眉角还有一颗痣。我陪她共度了几个良宵,临走就送了我这些东西。”
  众人听完,恍然大悟,原来他不是去做贼,而是做鸭。而且这主顾不是别人,正是贾南风。大伙掩嘴窃笑,小帅哥这生意可做大发了,天下第一鸭啊!
  西晋帝国的这一对最高统治者就是这么富有娱乐精神,经常主动制造一些笑话和丑闻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太子司马遹眼看老爸(老哥?)和后妈一把年纪了还坚持战斗在娱乐第一线,他当然要吸引更多眼球,于是就在东宫里摆摊设点、杀猪卖肉,捎带还卖些酒。太子打小就聪明,再加上他外公的遗传基因(母亲谢才人出生于屠夫家庭),所以他这个掌柜的专业素质非常过硬,卖酒肉都不过秤,用手一拎,几斤几两分毫不差。
  其实太子这么做也不全是为了制造爆炸性新闻,他是有苦衷的。
  朝廷给的月俸只有五十万钱,根本不够他花销,他常常预支两个月,还是不够。被逼无奈他才自谋职业。铺子开张后生意兴隆,他就增加了葵菜、蓝子、鸡、面等品种,把酒肉铺扩大为副食品门市部。同时,司马遹又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阴阳命数;还自学建筑设计,亲手画了许多房屋结构图;另外又学习雕刻工艺等等。总而言之,年轻的太子胸怀大志,准备实施多元化经营,搞个跨行业的集团公司什么的。如果不是因为后妈贾南风的扼杀,假以时日,他肯定会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
  东宫大臣杜锡眼看太子就要弃政从商了,就苦口婆心地劝谏。太子觉得讨厌,就在他常坐的那块毛毡上插满针头,把杜锡的屁股刺得鲜血淋漓。
  

三 唯恐天下不乱(2)
贾南风的外甥贾谧和司马遹是同龄人,他看见太子这么有才,心里很不舒服。而且每当他去东宫,司马遹就扭头望天,给他一个很酷的后脑勺。贾谧气得流鼻血,就怂恿姨妈废了太子,另立储君。贾南风早有此意,便着手行动。
  她首先大力宣传太子的种种缺点,造成了很多对他不利的舆论。其次又发挥她一贯擅长的娱乐天赋,自导自演了一场小品。小品的名字叫《怀孕》。贾南风命人把自己的寝殿布置得像产房,所有妇产科设备一应俱全,然后往自己的肚子塞了一大堆稻草,又暗中抱养了一个刚出世的小外甥慰祖,准备等肚子里的稻草“呱呱落地”后就让慰祖取代太子。
  一切就绪后,贾南风就设计了一场酒宴,把太子灌得酩酊大醉,然后拿出一封早已写好的谋反信让他照抄。贾后找的枪手很厉害,是当时名满天下的美男作家潘岳。他知道太子是个愤青,所以这封密信就写成这样:“陛下应该赶快自行了断,不自行了断,我要进宫了断他;皇后也应该自行了断,不自行了断,我要亲手了断她……”后面又说什么要和生母谢妃约定日期,两边发动,在日、月、星三辰下茹毛饮血云云。总之,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个人不喜欢写作文,不但语气直白,颠三倒四,而且乱用成语,把“歃血为盟”写成了“茹毛饮血”。
  司马遹醉得不省人事,抄了一半就歪倒了。贾后模仿他的笔迹帮他抄完,立刻呈给了皇帝。
  傻皇帝司马衷一看,气得血压都高了(可惜智商没高),立刻召集文武百官和宗室亲王,当庭宣布要赐死太子。大臣张华和裴认为事有蹊跷,应该仔细调查。会议讨论了一整天,到太阳都快下山了还没结果。贾后怕夜长梦多,就提议将太子贬为庶民。皇帝同意了。
  当天,司马遹奉诏换上布衣,和太子妃王氏还有三个孩子,坐在牛车上被押往金墉城。王氏看见太子已经自绝于人民了,就深明大义地跟他划清界限,提出了离婚申请。朝廷批准。
  聪明的王氏这婚离得很及时,就在她哭哭啼啼回娘家之后,司马遹的生母谢氏和另一个妃子蒋氏就被砍头了。
  司马遹随后又被逐出洛阳,囚禁在许昌。
  太子被废,朝野一片公愤。几个东宫旧臣都想废掉贾后,可是力量薄弱,不敢举事。思来想去,想到了手握重兵的右军将军、赵王司马伦。于是便联络司马伦的幕僚孙秀,让他劝赵王发动政变废黜贾后,恢复太子之位。司马伦是司马懿的第九子,这些年看见帝国政坛闹哄哄地你方唱罢我登场,本来就有点不甘寂寞,所以一听之下便欣然应允,立即知会宫中的通事令张林和省事张衡,让他们做内应,准备起事。
  孙秀为人狡诈多谋,即将发动之前,忽然觉得不妥,就向司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