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喋血的权杖-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序言·絮言(1)
1
  这是一部很好看的历史著作,作者王觉溟先生把注意力放在那些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变局上,并且对过程进行了富有文学性的描述。尽管我与王觉溟先生至今没有谋面,也没有任何形式交谈,但从字里行间依然可以看出他的迷惑与思索,看出他的诗人一样多愁善感的情怀。我很惊讶于他的写作风格,居然可以把历史写得像散文一样优美而富有哲理,像小说一样曲折而感动人心。
  例如秦二世胡亥的一段台词:
  “我曾听韩非子说过尧舜的故事,他们富有天下,却住茅草屋,布衣粗食,跟看门小卒的待遇差不多。大禹治水的时候,胼手胝足,面目黝黑,终于累死在外,葬于会稽,即使是奴隶的劳苦也不会比这更厉害了!难道贵有天下的人就要这样作践自己吗?这是没出息的人干的,不是聪明人做的事!聪明人享有天下的时候,只求全天下都顺从他一个人,这才是贵在有天下啊!我希望能够随心所欲,永久享有天下。你帮我出出主意,看要怎么办。”
  我不知道胡亥说的这段台词有没有出处——也许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吧?但依据我对胡亥的理解,却是非常适合他的性格特征的。在阅读这段台词时,就好像看到了胡亥那愚蠢而又自以为是的表情。
  又例如对晋朝骄奢淫逸的贵族生活的描写:
  四海升平,天子忙着和历朝历代皇帝比赛后宫规模,而一般的王公贵族闲着没事,就竞相斗富,比比看谁更奢侈。武帝的舅舅、后将军王恺用糖水涮锅,大司马的儿子石崇就把蜡烛当成柴来烧饭。王恺在他家门前的道路两旁,用紫丝编成四十里的屏障做迎宾路。石崇就用比紫丝更贵重的锦缎,铺设了长达五十里的屏障……臣子们一个比一个富有,武帝司马炎很欣慰:这说明国家的经济增长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也说明当今天下是个千年难遇的盛世啊!
  在不动声色的描述中,隐约透露出杂文一样的幽默和辛辣。
  还有,书中对武则天时期的酷吏来俊臣的描述:
  十余年来,酷吏来俊臣一直孜孜不倦地从事着恐怖活动。
  他必须努力缔造一个人人自危的恐怖世界,才能让自己拥有一个为所欲为的自由王国。
  坦率地说,我很喜欢这些冷峻而又简练的文字,寥寥几笔,却把一个个历史人物的个性刻画得如此鲜明而富有动感。我为作者王觉溟先生的写作功力而惊叹。
  2
  人类之于历史,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情感。
  我常常想起《庄子·逍遥游》说过的一段话,曰:“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意思是说,有一些菌类,早晨出生夜晚就去世了,所以不能理解一天之中时光的变化;有一些昆虫,春季出生秋天就去世了,所以不能理解一年之中季节的变化。生命周期的长短,决定了生物个体的体验。人类似乎是一个例外,借助文字的记载,我们可以了解漫长的历史,了解沧海桑田的变迁,并因此而生发出感叹与觉悟。
  中国人认为,以史可以为鉴。就像一面镜子似的,历史不仅映现了人类的生命成长之道,也向管理者们给出了管理智慧上的启示。“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在历史的明镜中所映现出来的这“几行陈迹”,为我们的人生和社会管理提供了文化上的参照。
  然而,问题似乎又并不仅仅是一面镜子那么简单。对于那一段再也不会改变的历史,不同的人却有着不同的读法。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我们看到的虽然是同一面镜子,但我们却有着各自不同的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的问题,其实是价值观的问题。如果我们的价值观有问题,我们的眼睛就一定会有问题。所以,尽管历史在那里,人类的存在却依然让很多人感到迷惑。
  那么,本书的作者王觉溟先生又有着一双怎样的眼睛呢?
  3
  我对于历史也始终有一种专业的兴趣。在我眼里,历史其实就是管理学研究的案例,无论是国家的历史、民族的历史、还是企业的历史。从历史看管理,已经成了我问学的路径和创作的风格。如今,我不仅被人们看做是一位管理学专家,也常常被看做是一位研究三国的历史学专家。
  

序言·絮言(2)
历史是不会改变的,但我们对历史的看法却常常发生改变。宋朝的大学问家邵雍先生有诗云:“天听寂无声,苍苍何处寻?非高亦非远,都只在人心。”与其说我们对历史的看法正在发生改变,不如说我们这个时代的世道人心正在发生改变。
  以三国时代的曹操为例。我曾经在讲学中说过,读曹操而有反感之心者,君子也;有赞同之心者,小人也;有效仿之心者,禽兽也;有悲悯之心者,菩萨也。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真正懂得历史的人,往往有着菩萨一样的悲悯之心。当我们看待历史问题时,需要的也正是这样的悲悯之心。
  作为一部用文学语言创作的历史著作,我一方面为本书作者王觉溟先生的才华感到欣赏,另一方面也有一些隐约的担忧:这种文学性的写作风格,会不会伤害到历史的真实呢?还有,比之写作风格更重要的,是历史观的问题。我希望看到一种因为洞明人情世事而呈现出来的充满慈悲的历史观。
  4
  据悉,王觉溟先生是天涯社区的知名写手,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佛学也有多年的研究。我因此期盼着,有机会与他探讨那些跟人生有关的历史问题,例如秦始皇的暴力、曹操的权谋、唐朝的诗歌、宋朝的清明上河图以及明清两朝的文字狱……借着写序的机会,我在这里向王觉溟先生致意啦!
  成君忆
  2007年8月26日凌晨於珞珈山
   。 想看书来

一 嬴政的死亡之旅(1)
子夜。
  轰然一声巨响。
  大地发出一阵战栗。
  梦寐中的人们不安地翻了一个身,很快便又沉沉睡去。
  只有一个人惊醒了。他悄悄爬起来在窗口张望了一下,然后蹑手蹑脚地走进了黑暗中……
  公元前211年,一颗黑色的陨石坠落在秦帝国的东郡(今河南濮阳市西南)。
  翌日清晨,方圆几里的百姓们潮水般地涌了过来,惊愕地打量着这个从天而降的不祥之物。片刻后,围观的人群中突然爆发出一声恐惧的尖叫。一个女人一手捂着嘴巴,一只手颤颤巍巍地指着石头上的某个部位。人们纷纷凑上前去,看见那上面赫然刻着——
  “始皇死而地分。”
  所有人的瞳孔都因这突如其来的恐惧而睁大了。
  这是谁干的!?
  “这是谁干的?”
  始皇帝的声音很平静。
  “臣罪罪……罪该万……万死!”负责“刻字案”的御史跪伏在地,全身簌簌颤抖,豆大的汗珠吧嗒吧嗒地往下掉,“臣用尽手……手段,可一个都……不不……不招。”
  沉默。
  一阵令人毛骨悚然的沉默。
  许久,始皇帝轻轻吐出了一个字——“杀”。
  三天后,陨石坠落处方圆数里内的男女老幼全部被杀。
  巨大的陨石被凿成无数小块,随后被一一碾碎,化成一把把白色的齑(jí)粉在风中飘散。
  没有人知道它们最终将飘向何方。
  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十月初七,一支旌旗招展的盛大车队缓缓驶出咸阳城,浩浩荡荡地向东南方的云梦泽和九嶷山进发。这是始皇帝嬴政自登基以来第五次巡游他的帝国。此次出巡,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和幼子胡亥随行。
  嬴政并不知道,这是他的死亡之旅。
  这一年,嬴政刚好50岁——知天命之年。
  嬴政的天命是什么?
  是吞并六国,统一天下;是废封建置郡县,实行中央集权;是统一官制、典章、律令、文字、货币、度量衡;是建造万里长城,修筑阿房宫;是焚书坑儒……还有吗?有。
  是长生不死。
  始皇帝嬴政用他的钢铁意志和雷霆手段缔造了天底下无人可以比肩的丰功伟业,可唯独这最后一件事让他徒劳地折腾了许多年也没有做好——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当嬴政第二次巡游、前往泰山封禅的时候,他生平第一次看见了大海。那一片浩瀚而神秘的蔚蓝色海洋令他无比激动和神往:海的那边有什么呢?齐地的方士徐福对他说:“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童女求之。”嬴政大喜,当即命徐福率领数千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寻找长生不死之药。可最后徐福却无功而返,让他大失所望。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嬴政第四次巡游,来到了东方的碣石(今河北昌黎县)。燕地方士卢生、侯生等人又说可以帮皇帝寻访仙药。几年之后,方士们花光了皇帝的钱却仍一无所获,只好对皇帝说:“臣等多方寻觅灵芝、奇药和仙人,屡屡不遇,似乎是被什么东西所妨碍。臣等细思:方术若要应验于人主,则人主须行踪隐秘驱避恶鬼,驱避了恶鬼,神仙真人才能来临。倘若人主所在的地方让臣子知道了,就会妨害神仙。如今陛下治理天下,还没能做到清静恬淡。但希望皇上所住的宫殿别让人知道,如此一来,不死之药或许能得到。”
  嬴政深以为然地说:“我最羡慕真人!”随后便自称“真人”而不称“朕”,并且下令将咸阳方圆二百里内的二百七十余座宫殿全部以天桥和甬道相连,所有宫殿都安置帷帐、钟鼓和美人,并分别登记在案而不允许移动。皇帝在其中来去自如却不为外人所知,若有人泄露他的行踪就是死罪。有一次皇帝驾临梁山宫,偶然从山上望见丞相李斯的车马随从众多,面露不悦之色。后来李斯的随从规模忽然削减了,皇帝大怒:“这一定是宫中有人将我的话泄露出去了!”当即立案审问,可却无人认罪。嬴政便下诏将当时在场的人全部斩杀。从此满朝文武再也没人知道皇帝所在。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 嬴政的死亡之旅(2)
钱财花了不少,时间过去数年,可皇帝梦寐以求的不死之药还在乌有乡。一贯对术士言听计从的嬴政不禁产生了怀疑。可还没等他清醒过来,卢生、侯生等人就已逃之夭夭了。这群胆大包天的骗子临走前还不忘给自己找个台阶,留下一封书简说,不是他们没有能耐采到仙药,而是始皇帝为人刚愎自用、骄横残暴、贪恋权势,实在不配让他们为他求采仙药。
  嬴政暴怒,却又找不到发泄的对象,一气之下坑杀了四百六十多名咸阳的方士和儒生。性情仁厚的长子扶苏忍不住劝谏说:“天下初定,远方的百姓尚未归附。诸生皆诵读诗书效法孔子,如今皇上皆以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望皇上明察!”余怒未消的始皇帝干脆把扶苏也赶出了咸阳,派他到北方的上郡去监督蒙恬的军队。
  ……
  十一月,始皇帝的车队到达云梦(今湖北安陆市南)。50岁的嬴政站在云梦泽的祭台上遥祭死在九嶷山(今湖南宁远县南)的舜帝时,看见往事历历在目。
  忽然间,嬴政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他仿佛看见死神的阴影正在他周遭盘桓。
  嬴政仰望苍穹,向上天发出了质问:
  难道朕永远也得不到长生之药吗?
  难道朕真的难逃一死吗!?
  这几年来,他明显感到身体是每况愈下了,天天晚上睡觉都是噩梦连连。不久前一个诡异的梦境至今仍让他记忆犹新。他梦见自己在和面目狰狞的海神做殊死搏斗。醒来后的皇帝大汗淋漓,几近虚脱。命宫廷博士占梦,博士说:“水神其实是不可见的,它以大鱼蛟龙为守护。如今皇上祈祷和祭祀都很严谨,还出现这类恶神,应当把它除掉,然后真正的善神就出现了。”
  无奈中的始皇帝想起了徐福。虽说徐福已经花了整整十年的光阴、耗费了数万资财也没能找到海上仙境,可毕竟他没像卢生和侯生那帮浑蛋一样一走了之。这证明他不是骗子。他只是没有找到而已。
  始皇帝觉得还有一线希望。
  即便它很渺茫,可嬴政决定用他全部的力量攫住它,狠狠地攫住它。
  这次出巡,始皇帝的目的之一就是命令徐福再度入海寻访仙药。
  离开云梦后,始皇帝的车队继续向东进发,来到了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市南),始皇帝登山拜祭大禹。随后,车队一路北上,直抵齐地的琅琊(今山东胶南市)。始皇帝再次召见了徐福。
  嬴政并不知道,此刻的徐福已经下定了出海逃亡的决心。
  徐福见到皇帝后,从容不迫地说:“在海上的三座仙山中,蓬莱的仙药可以得到,无奈常被大鲨鱼袭击,所以无法到达。希望皇上配备神射手随同入海,一旦见到大鲨鱼就用连发的弓弩射杀它。”
  徐福所言竟然与皇帝的梦境吻合,这不禁让皇帝又惊又喜。嬴政当即为徐福的船队配备了连弩和弓箭手,并且亲自随船出海。船队从琅琊向北航行,直到荣成山仍旧没有看见嬴政梦中的恶神,也没看到徐福谎言中的大鱼。船队继续沿着海岸线北上,到达之罘山(今山东烟台市北芝罘岛)时,望眼欲穿的嬴政和徐福终于发现了一头巨大的鲨鱼。船上弓弩齐发,这头不幸的鲨鱼转眼就翻起了白肚皮。
  嬴政很高兴,他想起了占梦博士的话:除掉恶神,善神就会出现。
  徐福也很高兴,他的逃亡船队终于拥有了必不可少的武装力量。
  始皇帝的车队准备启程回咸阳了。
  徐福的船队也准备再度出海了。
  临行前,徐福向皇帝提出了最后一个要求。他说海上的神仙需要“五谷”和“百工”。嬴政不假思索,一口答应。
  徐福出海了——带着三千童男童女,带着装备精良的武装力量,带着长期在海外生存繁衍所需的生产资料和百业工匠,一去不回地寻找他的新大陆去了。
  看着自己不死的梦想终于再度起锚远航,嬴政充满希望地笑了。
  始皇车队满载着希望而归。
  

一 嬴政的死亡之旅(3)
大大小小的黑色旌旗在盛夏的风中高高飘扬着走向咸阳。然而,车队刚刚到达黄河的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县西古黄河渡口)时忽然停滞不前了。
  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在悄悄流传——
  始皇帝病了,而且病得不轻。
  迷离与恍惚之中,嬴政看见了一个烟波浩渺、云蒸霞蔚的蓬莱仙境。它仿佛近在咫尺,又仿佛遥不可及。
  嬴政的双手不停地挥舞。可是,这两只曾经横扫天下的铁掌如今却只抓住了一片虚空。
  它们最终无力地垂落下来。
  朕真的要死了吗!?嬴政想起自己登基时发布的诏书:“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嬴政苦笑了一下。
  或许,该是立二世的时候了。
  “命扶苏,奔丧,回咸阳,主持葬礼。”始皇帝的声音气若游丝。
  摇曳的烛光下,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事赵高站在龙榻旁一边记录,一边抬起眼迅速地瞥了一下皇帝。
  嬴政脸色苍白,目光浑浊,呼吸沉重。
  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赵高在黑暗中咧嘴一笑。然后他弯下腰,把写好的遗诏拿到皇帝面前让他过目。嬴政抬了一下眼皮,无力地点了点头。
  始皇车队继续西行。公元前210年7月20日,车队抵达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县西北大平台),同时也抵达了秦始皇生命的终点。
  所有随行大臣都知道皇帝病了,可是除了李斯、胡亥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