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第1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道处也都采取了必要的消防措施。所以当大火蔓延到这些要害地带时,损管组可以利用这些喷淋系统来对抗这些毁灭之火。

  但是当战线继续向前延伸,损管组必须冒着烈焰向毁损的中心前进。当一队队被呛人的浓烟和令人眩晕的高温驱赶着的水手们互相搀扶着向后撤去时,损管队的队员们却穿过刺鼻的黄褐色浓烟扑向了军舰受损的地方,他们中有相当多人最终都不再回来。但是他们的牺牲却被证明是完全值得。在几乎蔓延了半艘航母的大火之中。

  最终大火在蔓延了半个小时之后逐渐被平息,此刻战舰已经失去了几乎所有的动力。虽然“江苏”号核动力航母的反应堆和主汽轮机和一侧的螺旋桨仍保持完好,但是战舰的水线附近出现了那恐怖的伤口,和倒灌进战舰之内的数千吨的海水。加上战舰尾部推进系统的毁灭性破坏却足以令这艘曾经驰骋大洋的巨舰寸步难行。

  “如果不是‘临海’号在最关键的时刻挺身而出的话,‘江苏’号的灾难可能将远不止于此。”在两艘“光荣”级导弹巡洋舰的拖带之下,“江苏”号核动力航母艰难的以4节左右的速度在海面上航行着。当徐杰大校所乘作的舰载直升机降落在“江苏”号核动力航母之上,神情委顿的“江苏”号航母的舰长李永义海军上校无奈的向自己的上司和“江苏”号航母的前任舰长汇报着战舰的损毁情况。

  “是啊!如果没有‘临海’号,那一切将更为糟糕!”望着“江苏”号核动力航母尾舷方向那波涛汹涌的孟加拉湾,徐杰大校无奈的长叹道。此刻他和中国海军已经永远的失去了054型“马鞍山”级导弹护卫舰“临海”号。在被鱼雷击中之后,“临海”号薄薄的尾舷甲板被炸得稀烂,燃烧起的熊熊大火将漆成银白色的上层建筑烧得一塌糊涂。情况正在不断的恶化,已经到了不得不弃舰的程度。满载着伤员的救生艇和气筏不断从两舷放下,但军舰上还有损管人员在竭尽全力地灭火。

  “舰队必须撤离这片危险的海域!但我们不能留下‘临海’号。”在考虑舰队的下一步行动时,徐杰大校也曾怀着强烈的冲动,希望能不惜一切力量挽救“临海”号,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之下,作为一个舰队的指挥官,徐杰大校却不得不正视“江苏”号航母战斗群所面临的困难局面。随着“江苏”号核动力航母的受创,中国海军航空兵已经几乎失去在孟加拉湾上空的作战能力—毕竟“上海”号核动力航母目前仍处于离位维修的状态之下。单纯依靠水面舰艇的防空火力将难以抵抗印度空军下一个攻击波次的打击。所以舰队必须迅速的撤退,退至孟加拉湾东部—安达曼群岛的中国岸基航空兵的保护之下。而在此刻舰队很可能将难以对已经失去动力、仍燃烧着熊熊大火的“临海”号提供更多的帮助。

  中国海军的数艘护航舰艇在“临海”号附近的海面上展开了相当长时间的反潜搜索,寻找着那该死的水下刺客。同时几架舰载直升机冒着被敌方战机击落的危险,飞临“临海”号的上空协助灭火。在此刻寻找敌方的核动力潜艇,显然比盲目的救助友舰更为重要。在世界各国的海战史上不乏在救助友舰时被敌方潜艇再次击沉的事件。

  印度空军显然意识到了受伤的“临海”号已经成为了中国海军“江苏”号航母战斗群中最为脆弱的一环,一波又一波的攻势围绕着遭遇重创的“江苏”号核动力航母和“临海”号导弹护卫舰展开。虽然中国海军的水面舰艇用密集的防空导弹有力的回击了印度空军的袭扰。但是显然这并非长久之计。

  “我并没有尽到了一个舰长的职责,所以我将用我的生命来向‘临海’号作出最后的补偿。”当大火最终无法控制之时,“临海”号导弹护卫舰的舰长谢志坚中校将所有水兵都送下战舰之后,自己选择了独自留在了“临海”号的舰桥之上与自己的爱舰共同沉没。无独有偶的是,“江苏”号核动力航母舰长李永义海军上校在战舰顺利的撤出战场之后,选择在了自己的舱室内用配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江苏”号航母尾部作业舱被大火焚毁的墙壁之上,人们惊奇的发现在主体结构的钢片之上,用焊枪描画着一个个曾经年轻的名字,其中就有李永义海军上校。

  “我们虽然此刻离开,但不代表和我们不会回来!”拿着溅满了李永义海军上校鲜血的绝笔信,徐杰大校望着西方加尔各答的方面坚定的说道。东方初升的朝阳中,初尝败绩的共和国水兵们唱起了悠扬的中国海军之歌,和着伤员的呻吟,所有的人都不禁落泪。“红旗飘舞随风扬,我们的歌声多么嘹亮。人民海军向前进,保卫祖国海洋信心强。爱护军舰,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卫和平,保卫国防。我们有共产党英明领导,谁敢来侵犯就叫他灭亡!”

第五十四章:逆流钝兵(一)
“恒河,美丽的次大陆母亲河。我曾出生在您的源头,用一生的时间见证过您的奔流不息。但是我从未想过真的能有机会亲眼在这里看着您溶入更为辽阔的大海。”站在一艘3000吨级远洋拖网渔船的甲板上,印度陆军第3机械化步兵师的师长乔杜里准将颇有些嘘唏的望着在朝阳之下逐渐清晰的恒河入海口畔茂密的红树林,不禁由衷的感叹道。

  恒河是南亚最大的河流,它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冈戈里冰川,并滚滚东流,横贯印度中部平原,沿途汇聚了朱木拿河等十余条支流,在孟加拉国境内又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汇流,注入孟加拉湾,全长2700千米,流域面积达106万平方千米。真是这条世界名川,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河”和“印度的母亲”。众多的神话故事和宗教传说构成了恒河两岸独特的风土人情和传承千年的历史。

  由于主要流域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所以降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全年80%的降水集中于雨季,因而恒河河水流量变化较大。所以尽管恒河平均水流量在亚洲仅次于长江,位居第二位,但它最大流量与最小流量可相差50多倍,而对利用恒河水灌溉和航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过恒河的河水依旧哺育着两岸的土地,给沿岸人民以舟辑之便和灌溉之利,用肥沃的泥土冲积成辽阔的恒河平原和三角洲,勤劳的恒河流域人民世世代代在这里劳动生息,至今,这里仍是印度、孟加拉两国的精粹所在。

  出生于恒河上游的历史名城—阿拉哈巴德的乔杜里准将,曾无数次的目睹过由喜马拉雅山间奔腾而下的恒河河水与著名支流朱木拿河结伴并排而行,最终会聚一堂的壮丽景色。从海拔7000多米的雪域高原流淌而下的恒河,进入了平原之后已是沙多水浊,而朱木拿河水深且清,褐色的恒河水与青色的朱木拿河水形成一条十分明显的水线,逐渐交融混合接着气势磅礴地流向印度宗教圣地瓦拉纳西。

  在年轻时乔杜里准将也曾不只一次的到过恒河岸边最大的圣城—瓦拉纳西,那里每天早上四五点钟,伴随着微弱的晨光,成群的男女老少便已经在的大街小巷中涌动,他们中有当地居民,有千里迢迢赶来的印度教教徙,也有为了一饱眼福的异乡游人,大家只有一个目的地—恒河之岸。虽然印度教徒相信恒河的河水可以漾荡身心,但是在童年时代乔杜里准将便不相信这些古老的传统,因为在这条绵延向前的大河里不仅有祈祷的教徒,也有洗浴的水牛、祭祀的香火,河畔还有隆重的焚尸场,甚至没有被烧成灰的尸体被抛入河中,各种污物在河水中时隐时现。

  “终有一天我将去恒河的尽头看一看!”命运有些时候总是那么的顽皮,谁又能预料当初乔杜里准将童年时的天真的梦想,竟会在他已经垂老的岁月里变成现实。不过此刻他并不是一个孤独的朝圣者,而是统帅万余精兵的军团之长。此刻以印度陆军第3机械化步兵师为主力编组的印度陆军第一达卡攻击集群正借助了数百艘各种民用船只,从孟加拉湾逆流而上向达卡的方向前进着。

  凭心而论从军事的角度,老成持重的乔杜里准将并不认可这一个充满着冒险和投机意味的军事行动,要知道数万大军的通过这样一条单一的路线向目标行向,本身就是一种危险。何况将擅长地面战的装甲部队和步兵塞进缺乏防护的民用渔船和货轮更加剧了行动的危险线。一旦突袭行动为孟加拉军队发现,那么只要在河流两岸构筑起一道阻击阵地,便足以将他和他的部队送去见恒河之神。但是显然在加尔各答指挥中心内的乔京德尔和负责情报工作的马利克少将并不这么看待这个问题。

  “印度的军队将在一昼夜之间控制整个达卡,明天早上您就将作为孟加拉政府的新元首出现在达卡的总统府门前,宣布一个时代的降临。”在孟加拉南部、扼守着恒河入海口的重要港口城市—巴里萨尔,在初升的朝阳之下,负责着孟加拉南部防御的孟加拉陆军第17步兵师最高指挥官—蒂卡。汗少将正兴致勃勃的聆听着来自印度的朋友为他描绘明天这个时候将会发生的一切美好。而这位巧舌如簧的访客,正是原本应该待在加尔各答的印度军队情报新贵—年轻的马利克少将。

  巴里萨尔又名“贝克甘杰”。是孟加拉国南部的主要城市。位于基尔坦科拉河西岸,库尔纳东南。孟加拉国五大内河港之一。阵前策反驻守在这里的孟加拉陆军第17步兵师是印度军队突袭达卡最初、同时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如果孟加拉陆军第17步兵师克尽职守,全力警戒和防御恒河入海口的话,那么印度陆军的突袭必然将转变成一场伤亡惨重的仰攻,虽然在目前的海、空力量对比之上,印度陆军最终突破巴里萨尔一线的防御并没有太多的悬念。但是整次行动的战略意图却必然会彻底暴露,印度军队更将彻底失去这次奇袭的突然性,一座没有防备的城市和严阵以待的首都对于攻击方来说将有着天壤之别。

  不过好在这一切并不困难,扼守着达卡南部门户的孟加拉陆军第17步兵师师长蒂卡。汗少将长久以来对孟加拉政府的不满给了马利克少将种植不满和背叛最好的土壤。第三印巴战争结束之后,在孟加拉独立运动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民族解放军”被整编为这个国家的正规军,但是经过一系列的筛选之后,他们兵力仅为不足2万人,不足以保卫这个年轻的国家。此后,2万余名在巴基斯坦军中受训的孟加拉籍官兵从巴基斯坦被遣返回孟加拉国,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选择继续发挥自己的所长,加入了孟加拉国军队。应该他们的到来不仅使孟加拉国军队实力大增,更为这个国家国防的现代化和正规化进程起到了难以磨灭的作用。但是在原“民族解放军”势力的排挤之下,他们的境遇却并不尽如人意,在长期的勾心斗角之中,这些曾经效忠于巴基斯坦政府的军人不是被迫离开了军队,就是长期饱受压制。

  蒂卡。汗少将可以说其中少数的幸运儿,多年含辛茹苦的忍耐让他最终成为了孟加拉陆军之中独挡一面的封疆大吏。但是这一切的背后隐藏了多少屈辱和愤怒,或许只有蒂卡。汗少将自己知道。而更为可怕的是,常年累月的不公正待遇已经磨灭了这位曾经怀有高尚情操的军人所有的锐气和忠贞。面对印度军队强大的军事压力,蒂卡。汗少将更多考虑的是自己的将来。

  在蒂卡。汗少将看来,大量来自中国直接的军事援助是弱小的孟加拉能够抵御强大印度的唯一可能。但是从达卡传来的讯息却无比清晰的表明,在短期之内,中国无力向孟加拉提供实质性的军事援助,数十人的军事代表团已经构成了中国能对孟加拉提供帮助的全部。空前的失落令蒂卡。汗少将不得不为自己找寻退路,而来自加尔各答的马利克少将便成为了打开他倒向印度的大门。虽然印度军方开出的价码不失诱人,但是在昨夜之前实际上蒂卡。汗少将仍在犹豫和观望之中。可当中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最终被印度海空军联手击溃的消息传来之时,他的心防最终崩溃了。

  作为孟加拉陆军的高级将领,蒂卡。汗少将比大多数孟加拉人更清楚自己国家的国防现状,只要印度军队愿意,毁灭这个弱小国家并不是什么难事。中国“江苏”号航母战斗群的存在曾是孟加拉南部最有效的防御力量,正是借助他的威慑力量,印度海军和空军才无法在孟加拉湾内肆意妄为,但是现在一切都已经发生了颠覆。中国人的海军已经开始撤离孟加拉湾了,取而代之的将印度人的海空力量。虽然达卡方面已经下达了加强南部海域防御力量的命令,但是在如此悬殊的兵力对比之下,还奢望能够守住恒河入海口显然并不现实。与其玉石俱焚,不如卖身投靠,这或许就是蒂卡。汗少将此刻最真实的心态写照。

  在不费一兵一卒的情况之下,马利克少将只以一堆空头支票便有效的说服了蒂卡。汗少将打开了通往达卡的第一道关卡。因为蒂卡。汗少将手中掌握的不仅只有孟加拉陆军的第17步兵师,还负责指挥孟加拉南部的内河舰队和岸防部队,所以当印度陆军第3机械化步兵师的先头部队乘作的小型近海渔船秘密逆流进入恒河入海口之时,他们根本没有遭遇到任何有组织的抵抗,甚至当地的居民向驻军报告在内河发现众多陌生的船只时,也被告之,那些是秘密运送中国援助物资的缅甸渔船。

  “没有人愿意为一个没有明天的政府卖命。”虽然直到此刻蒂卡。汗少将都还在怀疑自己的决定,但是显然和大多数在这个纷乱的世界和国度中的人一样,此刻在中国和印度之间他只能将所有的筹码押向一边。或许只有全知全能的安拉真神才能明确的知道这样的选择是否正确。无论如何一艘又一艘满载着印度陆军士兵和重型武器的已经通过古老的恒河河道开始向内陆的首都达卡的方向挺进着。

  对于正在泛海而来的威胁,大多数居住在达卡的孟加拉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此刻仍然一无所知。虽然已经有数万印度陆军越过东部和西部的国境线,但是政府还没有对国家未来有太多悲观的预测。不过和大多数进入战争状态的国家一样,达卡街头的宣传机构连日来一直在对人民宣扬着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早已过去的“烈士节”(2月21日)被政府重新拿来大肆庆祝,以鼓励更多的学生和青年参加到这场保卫国家的战争中去。

  孟加拉国的“烈士节”是为了纪念1952年2月21日,达卡大学的学生为了抗议时任巴基斯坦总理的纳齐穆丁在达卡公众###上宣布乌尔都语为巴基斯坦的唯一国语,而举行大规模抗议###。达卡的学生举行罢课,要求将孟加拉语定为国语之一。但是达卡学生按预定计划举行罢课和示威游行,却与巴基斯坦警察放生的冲突,冲突造成3人死亡,许多人受伤。后来为了纪念孟加拉语言运动的殉难者,2月21日被定为“烈士纪念日”,每年举行悼念活动。

  “语言、种族和信仰,人类历史上有多少鲜血为之而白白流淌。”面对着达卡市内空前热烈的纪念活动,置身其中的任令羽更象是一个局外人。由于孟加拉军队高层的阻挠,此刻他仍只能默然着关注着孟加拉此刻混乱的战争动员工作。孟加拉实行的志愿兵役制。各军种根据各自的需要,才不定期地向社会公开招募士兵。应征者除有严格的年龄限制外,还需具备一定的身体条件和文化程度。士兵大多从农村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