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闻抄袭历史-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替他说了一句话的司马迁,被施宫刑。从此,他被定性为“汉奸”,刻上耻辱柱。
  这就是李陵的祖国对他所做的一切。而他所做的,是在匈奴中暗杀了真正投降匈奴并为其做教练的李绪,然后长期闲居匈奴之中,直到老死,并未为匈奴做任何事情。
  在他移居匈奴很多年后,曾和被羁押的汉朝使节苏武有过深刻的交情,并互相通过书信。他的那番沉痛的感叹,就在这样一封信当中。
  他在信中说:“异国流亡,自古以来就是悲剧。望着吹动的南风,怀念故土,不能自制。”“思念高堂娘亲,垂死之年被绑赴刑场,利斧斩首。妻子儿女,有什么罪?同时遭受屠杀……我自认为对国家贡献很大,而罪状微小,只因不能受到君王的明察,辜负我区区的一片苦心,每一思念及此,痛不欲生……汉政府与我已恩断义绝,自杀有什么意义?徒增人们耻笑。”“当年,萧何、樊哙,被囚禁监狱;韩信、彭越,被剁成肉酱;晁错受到诛杀;周勃、窦婴,难逃网罗。其他一些功臣豪杰,像贾谊、周亚夫之辈,都是盖世奇才,但被奸臣陷害,同时受难……”“每次回顾往事,虽然内心沉重,却不后悔。我辜负国家栽培,但政府也同样毫无恩义。你不必再寄望我会回国,事已至此,还有什么可言。”
  “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得辞。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这句子,就是李陵信中写给苏武的内容。
  在李陵的帮助下,苏武还是回国了,成了忠君为国的典型,被封典属国(省部级)。回到大汉的第二年,他的儿子因为参与亲王的谋反被诛杀,他因当劳模的缘故免于一死,被剥夺官职回乡。而在这之前,在他还在匈奴遥望祖国的时候,他的两个哥哥,一个因为摔倒的时候碰坏了皇帝的车辕,犯“大不敬”罪自杀,另一个因为宦官互殴他没能抓住逃犯,也服毒身死。
  但苏武毕竟还是保住了名节,不像李陵永远成了个“汉奸”。看来,在自己的祖国里任由宰割,是爱国的要素。
   。 想看书来

一个爱国愤青的一生
“牺牲小我保家卫国”的道理都宣传几千年了,无数人在嘴上把它实践了一万遍,真正付诸行动的却寥寥无几,以至于终于出现这么一个人的时候,都能写到历史书里。
  这个人叫做卜式,是西汉时候的一个普通农民,别看打小牧羊为生,但很关心国家大事。他勤劳又聪明,放羊赚了很多钱。到汉朝和匈奴打仗的时候,国库空虚,财力匮乏,政府不得不卖官集资来维持军费开销。这时,爱国愤青卜式奋勇当先,虽没上战场,但拿出了家产的一半支援国家。
  这样的事情,虽然在各种教科书里讲了一百遍,但还从来没人干过——大家都知道那只是说说而已。因此这一举动一下子惊动了中央,高官大佬们纷纷怀疑这是境外反汉势力搞的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行动。于是汉武帝派人找到他,问他,“你这样做,是不是想做官?”
  他回答:“我只会放羊,没学过做官的学问,不想做官。”
  中央来的人接着问,“那你是不是有冤屈打算上访?”
  他又回答,“小人生下来就从不和人争执什么,没有冤屈。不上访。”
  这愈发令人怀疑了,中央来的人急了,“那你拿一半财产出来究竟是什么目的?”
  卜式很诚恳地说:“天朝*匈奴,我认为有能力的人应该到前线拼死做战,有钱财的人就应该捐献出来,资助军队。这样我们大汉就能把匈奴消灭了。”
  汉武帝了解到这些,彻底晕了,对这样反人类反社会的事情无法理解,就和丞相公孙弘商量。公孙弘说:“这可不符合人的本性。对那些图谋不轨的人,不能为了利益而破坏法纪。请陛下不要答应。”于是政府收了他的钱,没再理他。
  过了一年,汉朝战胜,为了安抚降将整顿边防,国家又花了好多钱,以至于国内百姓流离失所。这时,爱国愤青卜式急国家所急,拿出20万钱来救助穷人。这一举动又被中央知道了,这一次,他们决定无论如何也得给卜式一个官当,把他吸纳进体制中来。但卜式不肯,他说他只会放羊。于是汉武帝就让他做弼羊温,负责给政府养羊。他在这一专业上很有建树,不久就建立功勋——也就是说羊养得很好啦——政府再度提拔了他。
  又过了几年,汉朝又和南越开战。好战分子、爱国人士卜式上书中央,恳切地表达了参战愿望,希望父子能一起战死沙场,为国立功。此时正值中央的战争政策得到的反对声比较大,汉武帝一看他的表现,正中下怀,马上将他的请战书批示下发至各级机构,公开表彰,全国范围内巡讲,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遗憾的是像他这样的人太少,巡讲了半天,响应者仍是寥寥。
  卜式一心为国的热情得到了汉武帝极大的赏识,于是先拜为封国丞相,后又被征调进京,到核心身边工作。可惜的是卜式是真的爱国,爱得又纯又傻。到了皇帝身边,他决心要发挥出更大的爱国热情,为国为民办实事,就把他在地方上看到的各种问题逐一向皇帝反映,什么中央强令地方购买政府制造的器皿,质劣价高,导致伤民啊;什么盐铁专卖不好,应该停止啊,等等。这些不反映大好形势、没有政治觉悟的话令皇帝听了很不舒服,没过多久,就找了个碴说他不能胜任,给免职了。
  爱国愤青——这时已是愤老了,终于还是没能为国分太大的忧。不过还好,他傻人也有傻福,总算是过得愉快,最终颐享天年。
  

人人都爱笨蛋
想从刘邦年代一直混到汉武帝年代是不容易的,因为这几个皇帝一人一追求,一人一爱好,区别还都特别大。刘邦流氓出身,讨厌做学问的酸人,汉文帝喜欢法家,汉景帝喜欢道家,到了汉武帝,又独尊儒术了。所以虽然这几个皇帝总体当政时间都并不很长(只算到汉武帝初年),但一把手的不断更替,令大政方针也不断变换,手下们跟形势,就不太圆熟自如。
  像辕固生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景帝那年就当了官了,但看不清形势,赶上窦太后跟他讨论道家学说,他这个儒派表达了一下鄙薄,结果被太后下令送去喂野猪,幸亏景帝厚道给了他一把刀防身,要不然就活不到*昭雪的日子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人才们都随着一把手的爱好上上下下,但就有人金枪不倒,比如万石君石奋。他稳立朝中的秘诀,不是掌握多么渊博的知识,而恰恰相反,是什么知识也不掌握。
  刘邦时期,他是服侍刘邦的小吏,因为态度恭敬、做事卖力,很得刘邦的信任,官职不断升迁,到文帝继位时已是太中大夫了。文帝选拔太子太傅,他又被众人推举。到了景帝,还想给他升官,但看他能力实在是差,想提拔进政治局,怕他耽误事,就给他一个诸侯相的官职,直到退休。他的性格影响整个家族,他的儿子们也都是诚惶诚恐,谨小慎微,遵从社会主流规范。同时,也都什么不学什么不懂。
  这是抬高道家贬低儒家的年代,皇太后,也就是把辕固生扔给野猪的那位,讨厌儒派的浮夸,但又不可能完全无视儒派的存在,于是提拔石奋的两个儿子,老大石建为郎中令,老二石庆为内史来封儒派的口——你们不是提倡孝道么,石家切实履行孝谨之道,提拔他,你们还有什么话说?
  两件事能表现出他家人的作派:大儿子石建做郎中令时候,有一次写完文件交上去,忽然想起其中“马”字少写了一笔,惊恐万分,面如土色,以为自己犯了死罪。老二做太仆的时候,一次皇上问驾车的马有几匹,他下车数了几遍才敢报上——就是这样绿豆当西瓜的一家人。
  到汉武帝时期,老二石庆一直做到了丞相的高位,老大石建做了封国的相,一家人里当部长级高官的共有13人。
  当了这么大的官,他们做过什么呢?史书上载,石建在相位9年,没有任何匡正时局的言论,政事基本不通过他,他只是唯唯诺诺负责举手而已。石庆不动声色,但没什么高明的意见,也没替百姓说过话。合着都是些摆设。
  即便如此,即便皇帝知道他们的底细,但仍愿意让他们待在那个位置,以至于石庆渎职申请辞职,武帝都没批准。
  类似的不倒翁还有好几个,比如卫绾,一生中唯一的才能就是当司机,凭着这个在文帝年间升到中郎将,临死时还专门托付给景帝。景帝时期更是先后升为太子太傅、御史大夫,最后到丞相。在这些任上无功无过,因此获得很大的信任。直到景帝死了换成武帝,才发现他任期内官府中的囚犯大多是无罪受冤屈的,而这位丞相竟就这么一直不闻不问。
  还有一位张欧,其作为颇似一句笑话——“我不会看着你倒霉不管的,我会背过脸不看的”。这位负责处理刑事案件时就是做这样的老好人:只要能有辙的就发回重审尽量减刑或改判,实在罪大恶极不能减刑的,他老人家就一边哭,一边背对着他们然后把文书封上。就这样赢得不少赞誉,子孙都做了大官。
  最变态的一位是周仁,他的“谨慎”是用这样的方式体现的:他常常穿着破烂的衣服,上厕所不解裤子,浑身肮脏丑陋不堪。如果不是变态,那就只能是弱智了。而就因此,景帝对他信任有加,连与老婆们亲热都不避他。他在政坛上也是无所建树,皇帝每次就人事问题向他征求意见,他的回答都是“请皇上亲自去考察”,竟也一直做部级干部,子孙也都当了大官。
  这几位笨蛋不仅很得领导们喜爱,同事们也对他们赞赏有加,每到重大人事任免时都有不少人推举他们,连史书都专门为他们做传,称他们“言语谨慎、行事积极,是身体力行的君子”。可见,有才并不见得是什么优势,多做事必然多错事,不做事也就不得罪人;有思想必然不见容于另一种思想,没思想就跟谁都能投合。很多时候,笨蛋才更受人欢迎呢。
   txt小说上传分享

贪官为什么都把财产转移到国外
汉文帝曾经有个同性恋伙伴,叫邓通,宠爱得不行。从一个划船师傅提拔为太中大夫,天天带在身边,丞相奏事都不回避。还赏赐给他上亿资产,并给了一座铜山,允许他铸钱,使其一度成为汉朝首富。人对钱的欲望真是无止境的,邓通后来越有钱就越爱钱,原本铸造的半两钱,偷斤短两变成了四铢,严重破坏了汉王朝的金融秩序。
  一朝天子一朝臣,同性恋伙伴当然也不会传世,文帝喜欢邓通,继任者景帝却因文帝曾用邓通来和他比孝顺令他难堪,而对邓恨之入骨。到汉文帝死后,汉景帝登基,发布新政策,禁止私人铸钱。马上有人告发了邓通,于是汉景帝抄了邓通的家,没收了他的全部财产,邓通在衣食无着的境况下饿死街头。
  汉武帝也有个同性恋伙伴叫李延年,是个创作型歌手,武帝一度宠爱非常,任命他为“协律都尉”,年薪2000石,与武帝同吃同睡同劳动,妹妹也嫁给武帝做了妃子。武帝不像文帝那么深情专一,没过多久,他对李延年就失去兴趣了,找了个“秽乱宫廷”的理由,把李家灭族了。
  汉高祖刘邦有个发小叫卢绾,和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一起读书求学长大,两个人好得同穿一条裤子。刘邦当官以后,卢绾始终追随左右,可以自由出入内室,得到的赏赐超过任何旁人。等汉朝成立刘邦做了主席,卢绾又被封王,是7个王里唯一一个功劳不够但也封王的。
  随着刘邦当皇帝时间越来越长,心态渐渐发生变化,对卢绾没那么亲近了,渐渐开始怀疑他,最后终于听信他人说法,认定卢绾叛变,逼得卢绾只好率众投奔匈奴,一年后死在匈奴境内。
  这几个例子说明什么呢?那就是,在我们这个地方,一个人的财富地位,都是浮云。首富又怎样?换个一把手就全拿走;高官又怎样?不喜欢你了你命都没有;好友又怎样?威胁稳定了就地位不保。李延年守法,但随便就能找个“秽乱宫廷”的罪名;邓通犯法,但宠幸还在时这算得了什么?
  那时候中国是中心,除了“蛮夷”,没地方可去,所以这些人只能在这一个地方拿命来做这种危险的赌博,赢的时候什么都有,一旦输了尸骨无存。卢绾算是开了个外逃的先例,但匈奴那里又冷又野蛮,毕竟不是一个好地方。现在好了,还有外国,资本主义花花世界。于是高官富豪们纷纷在荣耀还在时把财产子女都转移到国外。他们怕什么?怕的不是什么法网恢恢——真恢恢的话还能容他们转移和外逃?他们怕的,只是这场赌博失败罢了。
  

经典马屁
拍马屁的最高境界,我认为是那句“我要给您提个意见——您太不注意身体了!!!”说话的时候,一定要痛心疾首、诚恳万分。这句话集中了引人注目、峰回路转、因此给人留下印象深刻的三种特点,同时要相当的不要脸才能表达充分,但凡有一点迟疑或是怀疑,都会让人认为是开玩笑或讽刺,会适得其反,因此,难度相当不低呢。
  掌握到这种程度的人不少,翻了翻刘邦时候的史书,看见好几个。
  一个是刘邦本人。到底是天生当政治家的,有慧根,悟性高、反应快。他还在和项羽争天下的时候,派他的大将韩信去*齐国,韩信拿下齐国后,写了封信给刘邦,说齐国人比较狡诈,屡降屡叛,建议由自己暂代齐王之位稳定齐国。
  刘邦接到信大怒,他首先正需要韩信的兵力,其次不能容忍手下称王挑战自己的地位,于是他骂道:“我正危机着呢,你竟然自立为王……”
  此时,张良在旁边踩了他一下,用耳语提醒了他敌强我弱不能惹怒韩信的形势,刘邦立刻就明白了,不动声色地砌了个台阶,骂出了一个完美的马屁:“大丈夫既然平定了诸侯,就应该做真王,干吗要请求做假王?”然后马上发文件,封对方为齐王,挽回局面。
  一个是刘邦的保镖,叫周牒的,因为一直在刘邦身边,后来被封了侯。汉朝建立后,几大元帅纷纷“谋反”,到陈豨时,已经没啥亲信可派,刘邦要御驾亲征。命令一宣布,周牒当场哭了,说:“以前秦国统一天下后,都没御驾亲征过。可现在皇上却要时常御驾亲征,难道没有人替皇上分忧吗?”
  这番表白太贴心了,刘邦当时就感动了,于是破格允许周马屁进殿门不必弯腰,杀了人不判死罪。
  不过最牛的还是属给刘邦制定神话方案的宣传部部长叔孙通。叔孙通服务于汉朝前,曾是秦国的待诏博士,也就是候补宣传干事,平时做些给皇上写讲话稿啊、提点建议啊、为领导的一句两句闪光之语寻找理论基础之类的工作。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一时间神州大地皆尧舜,遍地烽火。秦二世皇帝胡亥赶紧召集宣传干事们讨论,某些不识时务的干事就跳出来说:“局势很危险啊主席,国家要完了,快派兵*吧!”胡亥脸色立马掉下来了。此时,技艺高超的叔孙通适时地跳了出来,发表了一番金光闪闪的言论:
  “你们各位都错了!现在天下统一,废去郡县销毁兵器,天下太平社会和谐。在上有英明的领导,在下有严格的法律,人人奉公守法四方都来归附,怎么可能有叛乱呢?那明明是一小撮反动分子偷鸡摸狗,无足挂齿,派我英勇的公安干警去抓捕归案即可。”秦二世心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