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呼啸的枪刺-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个苦战了数日的人哪还有精力跟他斗嘴呀。只能以白眼应对扑面而来的“奇谈怪论”。说笑了半天,一架直升机降落到了阵地上。“盔歪甲斜”的张建军跳了出来:“爱军,红军坦克团突袭指挥部和陆航基地,禹山失守!”
  

第六节 如履薄冰(1)
军区作战部会议室  演习指挥部  演习第九日上午九时
  作战部会议室内一片安静。军区的两位司令员、政委和作战部长面对房门坐成了一排,低头看着手中的材料。他们的对面,红蓝两军的主要指挥人员挤挤挨挨的坐了一大砣,略显不安的看着对面正在“审卷”的首长们。那感觉就像正在参加论文答辩的学生,随时准备应对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和责难。
  在蓝军彻底歼灭红军西路突击集群、两河滩后勤集结地和灵虎山指挥部后。红军一个潜伏已久的坦克团秋分扫落叶一般,自西向东横贯蓝军控制区。配合刀锋大队和北部接应部队,一举摧毁蓝军万家岭指挥部、陆航第二大队基地和下川桥防御阵地,从容不迫的撤回了文水北岸。至此,第一阶段的实战演习在双方精疲力竭、损兵折将之后悄然结束。
  红蓝双方的力量对比在此时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红方从演习开始的万人,锐减到现在的不足万人。除去一个坦克团、一个机械化团、一支导弹大队和军区刀锋特种大队还算建制完整外,开战前的另外两个机械化团、一个重炮团和一个坦克团悉数退出了演习。而蓝方也只能算是赢得了一个惨胜。目前总兵力仍然维持在8千人的蓝方部队,看似损失不大,但一个守备团、一支陆航大队的损失也不是原本就弱小的蓝军可以承受的。特别是陆航大队的损失,让有机会穷追猛打彻底至红方于死地的刘爱国,不得不停下了北进的步伐。
  对于红军而言,他们最大的损失来自于后勤。两次被打掉的后勤基地几乎让红军没有了展开下一次战斗资本。根据对现在仅存的燃料和弹药补给储备统计,只够红军的一个坦克团和一个机械化团勉强发动一次全面攻击。同时,防空力量的丧失,也让红军处于了随时可能遭到空中打击的尴尬境地。蓝军方面随着失掉了一个陆航大队的支撑,想要一口吃掉仍然占有微弱优势的红军部队也变得难以实现。特别是越来越活跃的刀锋大队,随时都有可能威胁到剩下的那支陆航大队的安全。
  已经坐了一个多小时了,对面的四位军区也是演习的最高指挥依旧一言不发地翻看着手中的资料。一式四份厚达百页的《强军演习第一阶段总结材料汇编》,已经被他们来来回回翻了两边。从几个首长面沉似水和越来越紧咬的牙关上,红蓝双方的指挥员都能够明白:“考试”成绩很差,首长很生气,后果……
  啪嗒,司令员扔掉了手中的钢笔,推开眼镜揉起有些发麻的双眼。好久,长出了一口气之后,透过眼镜的上沿把对面的每个人缓缓扫了一遍:“左明,李焕章,你们红军是怎么打的?7天不到给我扔进去了一万五,后勤储备丧失殆尽,连指挥部总指挥都让人家给端了。这是一师打的仗?”一向对一师有所偏爱甚至是偏袒的司令员,怎么也不能接受那支曾经无坚不摧、稳如磐石的军区主力师把仗打成了这个样子。略有颤抖的声音说明他现在已经开始愤怒了:“怎么回事?谁能告诉我,参加演习的到底是不是一师?!两个装甲营攻击一个缺乏重武器,连级单位防守的滩头阵地,十几个小时寸步不前!一师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窝囊了?!一个机械化团、一个重炮团再加上两个坦克营,不到一个晚上就让人家收拾了。你们比民兵都不如!配给你们的防空力量为什么只会死守阵地,而不随着坦克部队机动?宫田渡浅滩为什么直到蓝军突袭后,还不知道提前占领桥头堡?军区刀锋大队为什么不优先打击敌人的陆航力量?这么多的部队主官,为什么在战略上可以夸夸其谈,在战术上没有一个人清楚的知道该干什么?!”
  越说越是愤怒的司令员狠狠的把资料摔在了桌子上,盯着红军的两个总指挥大口的喘着气。左明和李焕章动了半天的嘴唇,一个字也没有说出来。他们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那一连串的问号和感叹号,每一个都砸的他们毫无招架之力,也把红军演习以来的行动部署砸的千疮百孔。一边的政委看看情况不妙,很是担心司令员把总结会变成了批斗会,赶紧碰了碰身边的陈东。军区上上下下都知道,两个司令员之间,有着将近五十年的战友情义。作为一个与左明、李焕章同龄的,刚刚走上军区领导岗位的贺政委,此刻就是磨破嘴皮子也未必有陈东的一句劝解管用。可是陈东一开口贺政委心里立刻后悔了起来。
   。。

第六节 如履薄冰(2)
“刘总指挥,你的陆航除了能当作悬空炮台以外还能干什么?”陈东欠了欠身,摆出一副准备长篇大论的架势:“红军可以利用手里比你们差了很多的机动能力,在演习的一开始就抢先占领文水岭。你们陆航为什么不行?你也是个团长了,文水岭的价值不会看不到吧?除了陆航,军区还给你们配备了电子对抗分队。你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用的?刀锋大队突破上川桥还情有可原,可是下川桥你又是让人家偷袭得手。一个坑里栽了两次跟头。你在想什么呢?演习区域西南角红军的坦克团整整藏了两天,距离你的指挥部不到40公里,你难道不知道在你的防守区域内进行必要的侦察、防御么?下川桥那么重要的位置,为什么调走那个陆航中队?”
  陈东的音调不高,没有像司令员那样激动的直拍桌子。但是,平静语调下所说的话可谓是句句诛心。把原本就因为失误造成蓝军重大损失的刘爱国说得更加懊悔。有一度,刘爱国特别理解叶扶苏端着机枪、直着身子在阵地上扫射的心情。好好的一场大胜仗让自己一时的得意忘形给弄成了个惨胜。还不如像左明那样“战死”沙场呢。这一点守备团李团长倒是跟他深有同感。只不过李团长比他和叶扶苏走的更是远了好几条街,人家在得知守备禹山的三营全体阵亡,阵地失守红军坦克团逃脱以后,直接端着56半,冲向了留下阻击的红军坦克。
  会议室内鸦雀无声,被点名数落的三个总指挥更是如坐针毡。对面的政委实在不知道接下去应该说些什么,只能又将求助的目光挪向了张绍宽。作为军区硕果仅存的三个老将军之一,张绍宽的军旅生涯可以说是最为辉煌。新中国成立那天不满14岁就已经参军的老将军,一辈子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是在历次兵棋推演、实战演习中,从没有遭到过失败。就连坐在他边上的两个老伙计,也常常被他杀的大败。三年前,为了能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张绍宽主动让出了军区参谋长的位置,自动降级接手了作战部。
  “我也说两句。我觉得总的来说两边都有优点,也都有不足。优点不多但是突出,缺点不少也很可怕。战略上,红军是充分发挥兵力和装甲集团的突击优势,处处争取主动,力求在对手发挥空中优势之前就对对手造成全面的压迫。思路是对的,初期做的也不错。蓝军呢,虽然一开始由于保守丧失了主动权,但是调整迅速,合理使用了陆航对于装甲力量的优势。攻的上去,守的下来。这些都很好。但是你们的问题,也是很可怕的。先说蓝军,你们的问题,是没有形成一个立体的、全面的指挥思想。只是凭借某一种武器的某一个优势展开作战。电子对抗分队一直在一边看热闹。既没有对红方实施电子干扰,也没有对敌人进行电子欺骗等一系列动作。陆航运用的也仅仅限于当作悬空炮台使用。一句话,你们还没有掌握一支现代化军队作战的灵魂所在。顺便说一句,爱国你是侦察兵出身吧?那怎么能够那么轻视我军的特种部队作战能力呢?再说说红军,你们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自视过高,总想一口吃掉对手;二是没有弄清楚应该如何与一支拥有现代化武器的对手进行战斗。战术呆板,料敌不明,缺乏对策。这些我希望你们在接下来的演习中,一定要好好考虑,用足了手里的各种优势,想出针对对手的策略……
  君武山区  禹山蓝军后备指挥中心  演习第十一日上午七时
  叶扶苏盘腿坐在一辆装甲车的车顶上,一边磕着手里的野山杏,一边百无聊赖的用小树枝抽打着车身。狙击枪横放在了腿上。清晨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舒服的令人想再睡上一个回笼觉。
  4天前,演习的第一阶段结束,获得了惨胜的蓝军与损兵折将的红军各自收兵回营。一连作为全独立团打的最为艰苦的一支部队,被刘爱国直接用直升机送回了新启用的禹山后备指挥中心。疲惫已极的一连战士有很多在直升机上就睡着了。下了飞机,大家根本懒得再走上几公里的山路回到指定的宿营的,胡乱找了个平整地方一头扎进草丛就睡了过去。要不是政委(现在应该叫副总指挥)带着人找了过来,还不知道他们要睡到什么时候呢。连续作战50多个小时,弟兄们实在是太累了。
  

第六节 如履薄冰(3)
接下来的两天,由于第一阶段演习结束,全连上下美美的睡了整整一天,然后在杜为国的带领下开始重新整备。41个一营一连的战士,再加上二营一连80多个残兵,汇合了因为救援禹山而被打残了的团侦察连,共同组成了蓝军渗透大队。
  从军区开会回来的刘爱国在演习开始前的剩余时间内,把自己关在了指挥部那顶摆上了沙盘的帐篷。除去张建军偶尔进去谈谈准备的情况,整个蓝军没有一个人可以踏进那里一步。直到第二阶段演习开始,他才从里面走了出来下达了一连串的作战命令:
  陆航大队采取轮流升空的方式,配合驻扎在周围的独立团三营和坦克营共同组成内圈防御层,除担当指挥中心的防守外,严密防守敌方刀锋大队可能的渗透袭击。
  独立团二营,沿宫田渡浅滩、皇庄村、赵各庄组成西侧防线。
  独立团一营扼守下川桥及其两侧的高地,组成北侧防线。
  一营一连、二营一连和独立团侦察连残部组成渗透侦察大队,划分固定区域,在整个演习区域内,分成若干个侦察小组,各配备两辆装甲车,进行不间断的战场侦察、巡视。力求及早发现红军主力并顺藤摸瓜找到红军后备指挥部与后勤基地。尤其是后勤基地,更是重中之重。
  除去上述的命令以外,刘爱国还把整个演习区域以文水为横轴,万家岭、文水岭、灵虎山为纵轴划分成四大区域。独立团一连一排和侦察连两个排各自保护一支电子对抗分队的进行全地域电子监控。此刻叶扶苏就是在等着出发的命令。
  对于团长这番布置,叶扶苏简单的概括为“囚笼政策”,大有当年小鬼子对付八路军的“神韵”。不同的是,当年的八路军有着广阔的山区、平原可以周旋,又有着广大的群众为其提供掩护、补给。而红军现在,最大的软肋恰恰是周旋余地与后勤补给。蓝军呢,不仅拥有当年小鬼子没有的超强机动能力和低空打击能力,更拥有着随时可以制敌于死地的导弹大队。只要发现了你的坦克集群,一通导弹下去,蓝军的弟兄们就可以遛遛跶跶的收拾残敌了。
  君武山区  原一师三团指挥部红军后备指挥中心  演习第十三日上午八时
  “刘爱国现在在干什么?”接任红军总指挥的李焕章扭头向参谋长询问着。
  “这是刀锋大队发回来的蓝军布防图。”参谋长说着递过来一张标明了蓝军现在态势的演习区域地图:“这个刘爱国,真能折腾。派了二十几支装甲侦察分队,满山遍野的找我们。白天分散搜索,晚上就近抱成一团驻防。每天至少两个中队的直升机分散提供低空侦察和支援。呵呵,还真有点当年小鬼子的‘风范’。就差让他的工兵营修炮楼了。同时这也和美军的那套装甲分队渗透,直升机提供火力支援的思路很相近。哦,对了,他还派了三支电子对抗分队,除去他们占据的东南角,每个角一个。”
  “他可真是听了张部长的话,把优势用足了。”几天来,四处活动的蓝军侦察部队给李焕章的部署找了不少麻烦。原定绕道万家岭以南沿108国道自南向北二次偷袭禹山的计划被迫取消。红军赖以支撑的坦克团被迫潜伏进了演习地域西北侧的天鹰岭。可就是这样,越来越深入的蓝军侦察部队随时都有可能跃进天鹰岭进行侦察,那时候,这么庞大的一个坦克团,根本无法隐藏……
  沉吟良久,李焕章喃喃低语道:“这三个电子对抗分队很讨厌。不能留着它。”
  

第七节 下雨了(1)
君武山区  天岳岭丘陵地区  演习第十四日下午十六时五十分
  “又是白忙活一天,哥几个收拾一下准备回家。”嘴里叼着一大块葛根,叶扶苏摇晃着有些发酸的脖子站在高坡上招呼着众人。
  三天里,由一连一排组成的第二电子侦察分队来到了天岳岭丘陵地带。配合几支侦察分队翻遍了整个丘陵地区。可惜,他们一无所获。只剩下东北侧的原始森林和一师三团驻地了。不过这两块地方都没有可能成为新的指挥、后勤中心。一个是古木参天的原始丛林,交通不便、环境恶劣;另一个本来就是个军营,紧挨着国道,一目了然、难以隐藏。而且开战之初,刘爱国就曾经搜索过这一地区,看来红军没看上这块地方。
  与一般的侦察分队不同,电子侦察分队每天都要撤回到文水岭集结,并由陆航运送一个连的战士进行保护。再过10分钟就是与陆航约定的时间了,电子对抗分队的人会先乘直升机离去,叶扶苏他们则乘装甲车返回。
  “吃,吃,吃,从一进山你就不停的吃。不怕闹肚子,不怕中毒?”二分队的队长李步兵一把夺过叶扶苏的葛根,拿在手里反复翻看着:“这是什么东西,上午你说是野山楂,现在是什么?”
  “葛根,是中药也可以当作水果。这地方没有污染,多吃些对身体有好处。”叶扶苏说着从兜里又摸出了一块:“一直没找到野葡萄。现在这季节应该有的。”
  嚼着手里的葛根,李步兵拉开装甲车的舱门:“我说你一个城里的孩子怎么知道这么多野外的东西。我看你东吃西吃的早晚吃出事来。”
  “班长!班长……”
  “田毅?!准备战斗!”叶扶苏和李步兵几乎同时喊了出来。附近没有什么猛兽,毒蛇。最大的也不过是山猫。当地人也称它为石虎。五十多厘米大的“小猫”。不可能把田毅吓得惊惶失措。遇到敌人了!可为什么海城没有报警?叶扶苏向李步兵打了一个手势,提起步枪快速的向田毅遇险的地方冲了过去。
  赶到出事地点,叶扶苏被田毅的“惨状”吓了一跳。钢盔早就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背包带好像是折了一根,硕大的背包拖在地上,又被田毅死死的攥在手里,随着他的跑动不住在地上跳跃;95式步枪横挂在脖子上,另一支手紧紧拽着裤子。
  “怎么回事?”叶扶苏一边问一边警惕地蹲下搜索着四周。
  “班长,蛇,一条10米长的大蛇。”
  “10米?你没有看错,不是20米?该不是条龙吧?”
  “呃……好像没那么长。”
  10米长的蛇,叶扶苏被田毅气的实在说不出话了。这种地方哪来的那么长的蛇呀。战友们也从耳机中听到了田毅的形容,纷纷停下了脚步。向四周正在警戒的战友们挥挥手示意没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