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呼啸的枪刺-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讲机)。叶扶苏拿出小的时候“炸猫”(详见第一章)的精神,自己攒了一对可以通讯5-8公里的“对讲机”(还是有些改动)。装在张晨用锤子敲出来的铁壳子里,空间用海绵填充,四周用玻璃胶涂的严严实实,最后又在外面加了一层壳子,喷上了绿漆。还别说,这玩意的抗震和防水的性能还真的不错。叶扶苏大受鼓舞,给一班每人整了一个。现在,一班所有的人,只要是在驻地范围内,都可以随时联络。当然,具体到保密性就免谈了。用马野的话讲,一班现在每人都别了个收音机(因为调试的时候,居然从中收到了广播)。接下来的东西就有点意思了。叶扶苏参照资料上的单兵报警装置搞成了几组有线警报器。原理有点像绊发雷,用细铜线连接。马野趁着叶扶苏不注意,从中偷了几组四处乱装。一时间叶扶苏的控制器上警报闪个不停,搞的还以为是出问题了呢。气的叶扶苏拉着张晨把马野好一顿暴锤。
  除了捣乱和打字(马野负责资料的电脑录入),马野也从几个练摊的哥们那花高价买了两个俄罗斯的军用狙击镜,几把“丛林王”,那个时候人们叫它“兰博刀”。可惜被杜为国没收了,只能到训练的时候经过批准才能佩戴。搞的马野郁闷不已,后悔当初没有留下一把。狙击镜也被周海城和严新霸占了。此外,医药盒、棉线、鱼钩、鱼丝、细铜丝、绳索、火柴、雨衣、伪装网、微型铁蒺藜、指北针、什么的几个人是逮到什么要什么。杜为国用两条“万宝路”的代价给几个人从独立团领来了野战背囊,乱七八糟的往里一装还真像那么回事。
  

第九节 授课(2)
就在叶扶苏他们忙的唏哩哗啦的时候,叶扶苏的“叶氏扯淡电子战系统”编好了。一起寄来的还有一套正版的红色警报。用了两天调试和熟悉,叶扶苏把系统装到了团里的计算机网络上。连通已经编好的数据库和其它模拟软件,诸如后勤管理、油料管理、弹药消耗与供给管理软件,像模像样地给刘爱国和张建军搞了个验收“现演”。把几个刚知道电脑的“土包子”唬的一愣一愣的。不过叶扶苏一再强调:这东西只是让大家感性的认识电子战系统和电子管理系统。更多的不是能够用到什么程度,而是培养大家对于计算机的感觉。就连红色警报也在团长的首肯下装到了机器上。招的几个学会了的参谋没事就往资料室跑。
  为了尽快普及计算机的知识,张建军让叶扶苏每周抽出两个晚上教所有的干部学电脑。看着一个个昏昏欲睡的“学生”,叶扶苏干脆从玩游戏教起了。这下大家的兴趣来了,“教室”里(其实就是独立团会议室)经常爆发出阵阵的喧嚣。
  “占领那个阵地,快,敌人快顶不住了!”
  “一连长从左边上,二连正面突进,分割他们!”
  “爱国快开炮,再不开炮我的坦克就全完了!”
  “空军,空军到那去了?!”
  “不好有埋伏,全是电刺!弟兄们撤!”
  知道的这是独立团在进行电脑教学,不知道的还以为中国跟哪打起来了呢。只是这些游戏或者计算机,不是今天启动不了需要重装系统,就是明天被人把所有的外设数据线拔了下来。想玩就要先修好这些机器。不过这时候往往只有教材和一个二把刀的“助教”里羽。叶扶苏总是不在。一直到很多年以后,独立团干部普遍都爱玩电脑游戏,而且水平不低。
  不久后,看到大家对于键盘和鼠标的操作越来越熟练,基本的计算机知识也都明白了。叶扶苏偷偷的告诉刘爱国:可以删游戏了。
  胡闹也好,折腾也罢。反正独立团就这样迈出了电子化、网络化的第一步。全团很快就习惯并且喜欢上了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资料的整理和信息传递。时不常地还用“叶氏扯淡电子战系统”演习一把。
  团里又下本买了20台当时最好的奔腾pro。这回最开心的是马野,因为卫生队终于装上了电脑。有好长一段时间,马野总是背着个工具袋装成“大尾巴狼”(――叶扶苏语),有事没事的四处(其实主要是卫生队一处)检查一下电脑运行情况。
  看着计算机网络真的运行起来了,叶扶苏开始老老实实地编写起一些力所能及的应用程序,尤其是一些基础的数据库系统。无论将来移植到什么系统上,这些数据都是宝贵的。很多很多年以后,回到独立团看老首长的叶扶苏,还能看到一些当年他编的小程序在独立团内部的网络上使用。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十节 训练!训练!!训练!!!(1)
转眼间,春天不知不觉地到了。嫩嫩的绿色悄悄的开始出现在了大地上。一场细雨过后,空气中甚至有了丝丝青草的香气。
  对于部队而言,春天的到来意味着新一年训练的全面展开。通常这样的训练包括体能、轻武器操作(射击二、三项)、战术、格斗、武装越野等等一大堆基础的课目。其实除了基础训练,野战部队和守备部队的训练差别挺大的。这也很好理解,野战军么,训练中实战要求特别严格。因此,即使是马放南山这么多年,真的要是有朝一日战火再次降临,相信中国军人的表现也不会输于前辈。
  独立团从全军颁布统一训练大纲那天起,就开始补充自己的训练内容。秀才团长们一代代传下来的战史、战例成了最好的教材和训练大纲。像早先,独立团曾经加强过拼刺训练、武装泅渡训练、打空降训练、山地作战训练什么的,基本上结合当时时代特点和部队发展需要。比如武装泅渡训练,就是在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时期。当时,全军很多部队都在进行类似的加强训练。
  前些日子,团里面让叶扶苏他们翻译资料,就是想在今后的训练中,有针对性地加强一些训练项目。今年独立团的补充训练将重点放在了分队作战训练,针对分队战术及实战应用进行摸索和总结。老规矩,每年的补充训练独立团都会成立一个以团长为组长的课题小组。不同以往的是今年的课题小组多了几个大头兵,而且是新兵。
  对于这几个新兵加入课题小组,独立团还是有些不同看法的。根源还在于“新兵”这两个字上:“新兵蛋子,懂什么呀?还是联系军区,等他们派人帮忙吧。那个计算机系统,玩玩还可以,真的训练用它,不是胡闹么?”
  不过刘爱国大手一挥,冲着手下的营长、参谋们说道:“娘的,都觉得自己了不起是不是?你们谁懂计算机?谁能翻译外军资料?这是摸索,今后的作战模式不会按照以前的套路来了。咱们学的那些东西很多都过时了。那个计算机网络的介入,可能会改变战争、训练和后勤保障的模式。现在不整明白了打仗怎么办?等军区,军区那么多部队,你给我走后门去排队呀。再说了,独立团什么时候等过?!”
  结果,刘爱国的这一翻话将一班的几个新兵连带整个一班统统划拉进了课题小组。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补充训练效果,刘爱国还把团侦察连也抽调来了一个排,组成了战术试验分队。
  由于这个战术试验分队是侦察连副连长刘云带队。自然而然的一班也就按照侦察连的日常训练要求进行训练了。这下子可算整苦了这几个新兵蛋子。
  5公里越野是新兵们的训练内容,到了连队基本上是10公里起步了。可侦察连就是侦察连,每天早上一起床试验分队就先来了个5公里越野,美其名曰“醒醒盹儿”。吃过早饭,立刻就是15公里越野。有的时候叶扶苏都纳闷,怎么这么折腾就不得个盲肠炎呢?对于几个新兵,刘云特意关照了一番,每个人的背囊里都塞进了三块耐火砖。紧紧贴着后背的耐火砖不仅加重了背囊的分量,更是拍打的人后背生疼。每天晚上,几个人睡觉的时候都觉得床板比以前不知道硬了多少倍。最难受的就是倒功的练习,本来就已经浑身是伤的几个人,再经过这样一番“摔打”,除了有口气以外,训练完了简直就跟死人没什么不同的。
  爬不够的战术,练不完的队列。这是指一般的野战部队。试验分队倒是没有过分的强调队列训练,富裕出来的时间基本上就是训练战术动作和格斗训练了。不要说侦察连的兵,就是一班的几个老兵,战术动作也让几个新兵蛋子瞋目结舌。即使这样,一天的训练下来,所有人的膝肘关节都是青紫一片,到后来更是血肉模糊,只要保持一个姿势超过15分钟,凝结的血液就会将皮肉和作训服粘连到了一起,稍为一动就是连皮带肉的一扯一大片。至于脚上来个血泡,手上蹭个口子,现在基本上没人理会。包括里羽在内。
  

第十节 训练!训练!!训练!!!(2)
格斗训练算是让叶扶苏和马野这样自诩为“高手”的二把刀开了眼。原来班长在平时的对练中根本没有用全力。80斤重的沙袋,陈平轻松一拳就是一个“平梁”(沙袋飞起来与吊杠基本呈水平)。除了陈平,包括副班长大严在内,没有一个一班的兵能在这帮侦察兵面前走上三两个回合。军队中的格斗和电视上的散打比赛不一样,基本思路强调的是一招制敌。练惯了散打和野路子的叶扶苏、马野,总是感觉还没有拉开架式就已经被整躺下了。刘云还总是拿几个新兵当靶子,几天下来,这几个人几乎人人鼻青脸肿,这帮侦察兵手脚硬的像驴蹄子,下手重的像是看见了杀父仇人。几个新兵私下里嘀咕,估计就算是老娘来部队探亲,都要先辨认一阵子了。唯恐天下不乱的刘爱国还拿着叶扶苏和里羽翻译的美军徒手格斗术让试验分队好好琢磨。这个位置打击后在2秒内失去抵抗,那个地方被击中会瞬间产生眩晕。科学呀,你看看这个分析的这么到位,从人体工学到力学,真细致。几个新兵看着乐此不疲的刘爱国,恨的咬牙切齿。
  最让人感到不甘和郁闷的就是射击训练。新兵连里,一班的几个新兵是射击尖子,全班都是优秀水平。原本以为挺像那么回事的东西,到了试验分队被挤兑的狗屁不如。就说射击训练二、三练习吧,共分三种姿势,分别是二百米距离卧姿、一百五十米距离跪姿和一百米距离立姿。卧姿据枪还好说,因为和新兵连时差别不大,顶多是眼睛发花,浑身痒痒的难受。尤其是随着天气的转暖,各式各样的小虫纷纷从洞穴中爬了出来。看见眼前好大一陀鲜肉(其实更像咸肉),自然要光顾一番了。但是这些都还是能够忍受的。跪姿和立姿就让人有点受不了了。尤其是为了今后射击时的稳定性而进行的定型训练,简直就是一种虐待。保持着一个姿势一两个小时,蚊叮虫咬不说,每人还要在枪口准星的位置挂上点“外挂”。先是一两颗训练用的实心手榴弹,到后来整块的“板儿砖”都开始往上招呼了。侦察兵在这方面还有新鲜的,经常是先狂奔一段(最后一个还要多来几圈),然后是50个俯卧撑再继续进行定型练习。这样的折腾立姿和卧姿还好说,跪姿练习的时候,一通狂奔在加上50个俯卧撑,很容易让人打晃。这时候你要是被刘云看到,那你就算是中奖了。不是打晃么,再来3遍。越来越晃悠,越晃悠越来。实在不成了先欠着,今后闲下来补上。几个新兵每人都欠上了好几十次。不过听侦察连的人说,他们有的已经欠了几百次。除了超期服役,看来这辈子也没的还了。
  除了这些常规的,一班的兵们还要跟着侦察连练习攀登、重武器常识、武装泅渡(常规上这在有的部队只是每年进行几次而已)、捕俘、渗透、地图识别(后来发展成了野外定向)、车辆驾驶……简单的说吧,每天二十四小时,除去睡觉、吃饭、政治学习(固定一小时)和少的可怜的休息时间,试验分队基本上都是进行着这样或者那样的“自疟”。从来视政治学习为畏途的叶扶苏,这次真的由衷的爱上了张建军(政委亲自担任试验分队的政治指导员)那张总是面带微笑的黑脸。
   。。

第十一节 摸索(1)
一连串的高强度训练最终得到了回报。现在,不要说是一班那几个老兵,就算是叶扶苏他们几个新兵蛋子,也基本上能够跟上侦察连的训练节奏了。两个月里,一班已经完全的达到了团侦察连的训练水平。
  一直娇气出名的里羽这次也不知道怎么了,居然一声苦一声累都没有叫。有的时候,叶扶苏和马野都已经累得要装病了,里羽还是一声不吭地坚持着。这让包括杜为国在内的“熟人”们很是吃惊。至于张晨就更不用说了。马野看完了张晨的训练之后,私下里评价他是“大有郭靖大侠遗风”。别人练一次,张晨往往还要加练两次。所以在四个新兵中张晨的进步最快。叶扶苏、马野本来就属于有灵性的,再加上一种不服输的性格,所以也没有让人多费心。只是这段时间,这两个小子累得没有精神头搞七搞八了,一班消停了不少。
  对于一班尤其是几个新兵能够这么快跟上训练步伐,虽说刘云表面上不说,但是私下里也是暗自点头。到底是全团的尖刀班呀。见到杜为国他总是会半开玩笑地挤兑上几句:“我说怎么团座大会小会地表扬你杜为国呢。又什么会带兵吧,又什么能够调动新兵地积极性吧。靠,扯淡。像个人样的你都划拉走了,别人可不是比不过你么。假公济私呀你小子,妈的我要是秦治国,我灌死你。我可告诉你呀,这几个苗子见面分一半,不然我给你全团忽悠去。”对此,杜为国总是嘻嘻哈哈的不接下茬。
  单兵训练差不多了,刘云按照计划开始逐步增加分队作战训练的内容。小分队作战对于中国军队来讲绝对不是什么陌生的课题。从抗日战争中的十六字游击战术到后来解放战争中的一点两面三三制、四组一队(火力组、突击组、爆破组、支援组、突击队),这些凝聚着兵家智慧和中国军人热血的战略、战术原则,让人民军队在战争中占尽了优势。无怪乎曾经有人客客气气的说,千万不要和中国军队在陆地上开练。虽说客气的成分不小,但是至今还没有听说,过谁能在中国军人双脚走到的地方,占到中国军人的便宜。不管你是二战之后牛×哄哄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是曾经强悍无匹的“北极熊”,还是靠钻山打洞起家的“第三军事强国”。对锤起来,一律扁你没商量。
  曾几何时,一向被中国军队视为强项的小部队(分队)作战,也仿佛一夜之间变得陌生了。我们的战士没有变,依旧是那么勇猛、顽强;我们的战术没有变,依旧是那么精准、犀利;但是这个世界变了。从单兵装备到火力构成,从训练思想到战术运用,不客气的说我们,那个时期我们落后了几乎是一个时代。最大的落后来自于思想。这是以部队装备为表象,以军事指导思想为本质,相互影响相互牵制的全面落后。当看到外军的特种小分队瞬间穿插敌后,对敌人核心设施发起攻击的时候;当看到别人的电子战小队潜行数十公里,引导着一架架战略轰炸机进行精确打击的时候,中国军人发觉自己真的已经离战争太远了。
  侦察兵出身的刘爱国,当初就是看到了一篇论特种部队的战术应用之类的文章,才想起来翻译那些杂志的。装备可以暂时落后于人,但是思想不能落伍。宁可人等装备不能装备等人。所以他才支持叶扶苏他们那个近乎胡闹的电子战系统,只是没想到三下两下的还真的弄出了些东西。至少管理系统建立起来了,后勤系统建立起来了,信息数据库也建立起来了,最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