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揭开富士康的神秘面纱:富士康真相-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给别人代工。他们可以到中国设厂,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降低成本,但外设工厂大多是独资的,不让别人插手管理。郭台铭却硬是敲开了日本公司的大门,把索尼游戏机和手机的订单都拉了过来。我做的产品质量好,让你横竖挑不出毛病来,价格又便宜得让你不可想象,有什么理由拒绝我呢?何况近几年索尼公司的日子并不好过,降低成本是解困的必经之路。
富士康集团的事业群大多以产品的名称命名,但有一个事业群却起了一个奇怪的名字:“竞争产品事业群”。实际上这个事业群是专门开发与别人竞争、从别人手里抢单的产品的。
从1993年起,自时任富士康副总裁的戴正吴接手“竞争产品事业群”,这个名字就没有改过。2000年,郭台铭将其改名为“CPBG”,英文的意思还是“竞争”。郭台铭是要大家不要忘记“竞争”的理念和精神。戴正吴说:“CPBG如果忘记‘竞争’本色,就等于失去了灵魂,很容易衰败。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就是最佳的诠释。”2001年,IT行业不景气,戴正吴在为新员工培训讲话时表示,竞争产品事业群的目标就是抢订单:“你们现在来竞争上班,订单就有了吗?不容易,对不对?你们能上班,订单是靠争取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台湾正在面临不景气,很多公司都深具实力,但就是少了订单。台湾要争取订单,要用策略,怎样服务好客户,怎样培养好自己的技术能力,用怎样的策略拿下这个订单,这些都是各公司面临的挑战。富士康在2001年这样不景气的情况下,仍然要繁荣成长,这可大不一样啊!这还是体现了竞争的精神与挑战的斗志。”富士康需要竞争。
戴正吴又说:“我刚进公司时,公司在台湾‘1 000强’还没有排上名,第二年排到997名,经过了14年,2001年我们就是台湾第一名了。这就是挑战的结果,也是竞争的例证!不是挂在嘴上的‘挑战’与‘竞争’,而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代价。”竞争产品事业群就是瞄准有潜力的产品,开发制造,争取订单;订单量上来了,就转移到别的部门去做,竞争产品事业群再做新的产品。因此,在富士康,竞争产品事业群做的产品种类最多。戴正吴说,我们转出了很多产品,同时也转出了很多优秀干部。我每到一个厂区,都会遇到从我们CPBG调出去的同仁,尤其是在深圳龙华厂区,几乎每一栋楼都有我们生产过后来转出去的产品。现在,戴正吴领导的竞争事业群已经更名为竞争性消费电子产品事业群(CCPBG)。
第二章 低价全靠廉价劳动力“血汗”支撑吗?(5)
大陆廉价劳动力降低成本
价格是最重要的竞争手段:谁的价格低,谁的产品就有竞争优势;在代工领域,谁出的价格低,谁就能拿到订单。富士康能一口气揽下这么多国际大公司的订单,凭的就是别人都没有的低价格。报价低不是难题,难的是报价低,自己还要有钱赚,这就要看压缩成本、降低成本的能力了。因此,低价竞争比的就是降低成本的能力,而这正是富士康的竞争力所在。
那么,大陆廉价劳动力是不是富士康产品低价的主要原因呢?这种劳动力的低价是不是合理的呢?不论是在大经济环境不景气时挺进,还是在行业不景气时虎口夺食,富士康竞争的利器都是价格。在不景气时生存发展,要靠努力拼搏,更要靠多年的布局耕耘。
郭台铭说:“我们开会、做事的时间很长。因为你想想看,一只‘寒冬中的孤雁’要飞翔,必须努力,还要找下一个落脚点。逆风、又冷又饿,只有努力地飞翔。工作时间长,并不是我们的追求,而是因为现在我们有非常多的事要做。全世界的企业都在进行结构性的转变,尤其是网络企业,要想在这个过程中脱颖而出,就看你这几年下的工夫、这几年努力的程度。‘要怎么收,先看你怎么栽’,我自己是一个比较喜欢耕耘收获的人。”
2000年,当经济不景气连续下挫时,不少台湾企业和国际大客户都紧急展开动员布局,将目光投向中国大陆和欧洲市场。而此时,富士康已经在大陆落地生根,并登陆欧洲。大陆成为其在不景气中掌握大局的支撑点。客户看好大陆蓬勃兴起的市场,而富士康则占据了宝贵的制造成本优势。郭台铭对当时大陆的投资环境了如指掌: 未来北京、天津一带将成为大陆无线通信网络的发展重地,成为大陆无线硅谷,将是无线通信制造与研发基地。上海、苏州、无锡一带,将成为笔记本电脑、个人数码助理器等可携式产品的生产重地。至于广州、深圳、香港则是台式电脑及消费电子产品的制造基地。
郭台铭还预言,未来在上海晶圆厂将产生群聚效应,由于北京缺水、缺电和风沙问题,未来制造业势必向南发展。此外,基于供应商的需求,广州、深圳也将会出现几座晶圆厂。在向台湾同业介绍大陆投资环境的时候,富士康在大陆的布局已经到了收获季节。别的不说,富士康在大陆有数十万员工,这些员工如果想在台湾招是根本不可能的,台湾一个员工就是大陆几个甚至十几个员工的成本,在台湾招这么多人,根本养不起。富士康在大陆建了那么多科技工业园,这么大面积的土地,台湾无法提供,即使能买到一些土地,也贵得要命。而在大陆,政府为了吸引投资,土地可以优惠,并能保证供应,还有各种税收等方面的优惠。
因此,郭台铭才能豪迈地喊:“看得见的土地,我都要啦。”正是大陆的资源支撑起了富士康的低成本制造,使其能以低得惊人的报价吸引订单,让自己迅速膨胀。然而,大陆对富士康的支撑绝不仅仅是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2009年4月16日,郭台铭在股东大会上发表《黄金十年,赢在大陆》的讲话。他说,中国大陆的广阔内需市场正在成为未来王者的逐鹿场。大陆正在崛起为仅次于美国的消费市场。国有巨头利用政策、资本的优势扩大了市场消费,许多民营企业,如新能源、消费电子、电子商务等企业已快速成为企业新贵。面对危机中的这个避风港,几乎所有国际巨头流露出比以往更强的企图心。因此,开拓内需市场将成为富士康扎根大陆发展的新一轮成长目标。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 低价全靠廉价劳动力“血汗”支撑吗?(6)
“赤字接单,黑字出货”
“赤字接单,黑字出货”这句话最早出自2000年某一个晚上,富士康当时的竞争产品事业群降低成本动员大会上戴正吴的讲话中。戴正吴说:“今天,我们为什么特别强调成本?其实绝大多数干部都很清楚这样一个事实: 现在,低价电脑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我们所做的许多连接器产品已经是‘夕阳’产品,本身利润微薄,客户还一再要求大幅度降价。于是行业中已经有许多小厂招架不住,面临淘汰出局的威胁。我们还要不要做?做!肯定要做!但我们绝不能做亏本的买卖。我们经常跟市场人员讲一种观念: 我们要有‘赤字接单,黑字出货’的竞争能力!即以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接受订单,通过制造、营销各个环节的努力,压缩和节省成本,仍以竞争性价格将货交给客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
因此,降低成本是保持低价格竞争力的唯一出路。为了强调“控制成本”对于企业提升获利能力的重要性,富士康举了一个例子: 某一个产品售价1 000元,当成本是900元时,利润是100元;当售价不变,但是成本降低10%、变成810元时,利润就从100元变成了190元,增加了将近一倍。当成本降低20%、变成720元时,利润就变成了280元,增加了近两倍。反推回来的结果最让人吃惊: 如果这一家公司预定要赚280万元,用一开始的成本去做,他必须出货万个;如果能节省10%的成本,则只需要出货约万个;如果能节省20%的成本,则只需要出货1万个。节省成本不只是出货量少2/3的问题,从公司整体战略来看,赚相同的钱,要打下两倍的市场,花费的人力物力都很庞大,所以最有效的方式还是成本控制。
规模效益是富士康降低成本的利器。规模大了,采购成本就会降低,生产利润也会增加,即使是每个零件只赚少许钱,但数量大了,赚的钱也就多了。“垂直整合”也是富士康控制成本的利器。富士康拥有从原材料到关键元器件到整机的完整产业链,通过各个环节,把成本控制下来。这里面的空间是非常大的。如果向别的厂商购买原材料制造元器件,不但价格高,而且要交税;整机厂购买元器件,也要交税。如果能拥有自己的原材料、自己的元器件,就省了两次税。不论电脑还是手机,富士康元器件自己的配套率达到了70%以上,除了芯片,几乎其他所有元器件富士康都能自主配套。富士康是全球产业链垂直整合最全的电子企业。
因此,富士康的干部都认定,要让公司在赚钱之前,先要成为一家懂得省钱的企业。特别是当经济不景气、持续不振的时候,节省成本就显得尤其重要。富士康的一名经理举了一个更生动的例子。天花板好比产品价格,地板好比生产成本。在层高固定的情况下,天花板越高,地板越薄,我们的生产活动和发展空间就越大;天花板越低,地板越厚,空间就越小,直至无法活动,甚至被挤死。在市场售价急剧下降的现状下,天花板已无可避免地出现下降情况,地板也在增厚,周围的竞争对手也一直从四个方向挤压你。如果不想坐以待毙,唯一的出路就是尽量削薄地板的厚度,维持一个相对宽松的空间,并积极去寻求得以撑起天花板的支柱。因此,郭台铭说: 成本控制是企业的基本功,“基本功练好了,才能谈变化”。富士康这样的基本功是怎么得来的?“飞檐走壁,剑术精湛,是因为闭关自学了很久。”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 低价全靠廉价劳动力“血汗”支撑吗?(7)
成本是考核干部绩效的指标
“我们早就把降低成本能力当作干部的绩效考核指标了。”戴正吴认为,不是想省钱就可以省的,干部对每一个成本发生环节的了解程度,以及找出可压缩空间的能力,正是衡量干部价值的标准。
首先,“企业不赚钱是罪恶的”,这是富士康一再向干部强调的观念。如果企业连年亏损,它就失去了存在的经济基础。没有赢利,如何保障员工的薪资及福利?反之,如果企业办得红红火火,不仅员工福利待遇得到提高,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同时,能增加就业机会,对社会和人民都是一种回报。 其次,要搞清成本定义。成本的定义,包括了“策略成本”和“非策略性成本”。所谓“策略成本”,是指为工厂争取客户的活动,仍旧生产一些没有利润的连接器等产品,或是一些必要的公关开销,接待来访客户,正常的交际费用等。这些开支是必需的,不能因为节省成本就失礼,给客户留下不舒服的印象。但是不是必需的“非策略性成本”,就没有理由浪费。
再次,“效率不等于效果”。有时一味追求100%的机台运转率,反而只是让机台白白切割空气、空耗机台和电力。表面上机台运转率很高,但实际效率很差,所以机台要“该动则动”,不一定要24小时连轴转,这才是一种节省成本的策略。另外,唯有扩大营业额才能提升竞争力,降低经常性费用。这么大一家公司,在经常性开支方面,既然无法节省,就只能用“扩大营业额”的方式来分摊降低费用成本。特别是对富士康来说,其实最贵的是“时间成本”。
富士康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快速开发模具能力,能够抓到新产品的开发周期,但是如果量产时没有快速冲起来,就会失去先机。富士康庞大的机器设备和人力,每一分每一秒都要运转。时间对个人和企业来说,都是最珍贵的无形财富,而这方面的挥霍浪费往往也是最严重的。
郭台铭一再交代高管们,富士康有三个“金库”: 闲置设备区、仓库不良品区及垃圾场。干部应该经常去这些地方走动看看,发现闲置材料,让“宝藏”得到再利用。水费、电费、电话费也是每每被提起的三项费用,这里面也有“黄金”可挖。郭台铭一再说:“关键是做正确的事,不做错事。”富士康能够发展得这么迅速,关键是战略正确、思路正确、策略正确,特别是在决策上没有重大失误。大陆企业出大问题,往往出在决策上,特别是出在投资决策、项目决策上。一个项目几千万、上亿元,投出去颗粒无收,或者成为企业的包袱,投了巨资,项目还要维持,不断地亏损,不断地往里扔钱,最后整个企业被拖垮。
在中国,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即使企业没有死掉,决策、投资失误造成的损失也要摊到成本里,摊到每件产品上,成本怎么能不高?怎么可能降得下来?富士康投了这么多项目,没有不赚钱的项目,没有投资失误的项目,这是最了不起的,也是最大的一项成本节省。如果一个员工失误,可能是一个产品或一批产品的问题,损失还算小;但是如果那些大大小小的干部出现失误,损失就大得多、严重得多。因此,干部不能犯错误,不能有失误。1996年,富士康曾有一名干部因为没有看准Edge Card上的CorePin放电加工尺寸,致使所有产品惨遭退货,那一次富士康大约损失了2 500万元人民币,以当年亿元人民币的营业额计算,整整损失了将近一个百分点。也难怪郭台铭一直强调,公司越大,干部要负的责任越重。“决策错误,是浪费的根源之一”,这句话也是郭台铭的名言。
免费洗衣也是节省成本
曾经有富士康的离职员工向媒体控诉公司管理严格,个人连洗衣服的自由都没有。但在富士康看来,公司免费提供洗衣服务不仅是一种关爱,也是节省成本的一项措施。免费洗衣减轻了员工的劳动负担,增加了员工的休息时间,保障了工作效率和安全,还减少了污水排放量,节约了水资源。而节约用水不仅是涉及成本之事,更是提倡低碳环保的大事。“降低成本的精神,就是把干毛巾拧出水来。”这是在富士康很有名的一句话。富士康在降低成本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是远远赶不上产品价格降低的幅度与速度。怎么办?只能是把成本降低,降低,再降低。有人说,再降低成本是不可能的。很多人认为没有可能的事,只要发挥群体智慧,找到新的办法,借助新的科技,就没有什么不可能。在富士康,节省是一种文化,一种心态,一种习惯,一种自觉的行动。
没有仓库的工厂
郭台铭老家山西晋城曾经组织百余名干部到富士康学习。他们看到,有的厂房门口挂着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上次发生安全事故的时间、原因及肇事者姓名。仔细看看,尽管是一年前的事故了,还在不断提示员工: 必须杜绝事故的发生。参观时大家还看到一个现象,主机箱配套安装好以后,不是存放在仓库里,而是直接搬运到大型集装箱货柜车上。难道他们的产品这样供不应求?还是运到别的地方存起来?工作人员介绍,所有厂区已经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9002国际标准品质认证,他们没有仓库,是因为产品没有积压。富士康有句名言:“库存是企业的坟场。”
没有豪华办公楼的工厂
晋城百余名干部老乡还看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