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老子博客-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庄子:如今的天下,混乱不堪,而这却是从很久之前就开始的,所谓“尧不慈,舜不孝”。
①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汉朝的第四个皇帝,高祖刘邦第三子,在位二十三年。汉文帝在位期间,是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的过渡时期。
txt小说上传分享
我有三宝之二 俭故能广(1)
乙酉年十一月 天气 今日心情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今天来说说我的三件宝贝之二:俭。俭针对的是物质,就是说不要浪费,所拥有的东西也不敢随意用尽。其实世间每样东西都来自“道”,又怎敢浪费?事实证明,唯有节俭,才能够用有限的资源做更多的事情,这就像金匠敲打一片金箔,打得越薄,盖住的面积越大。资源是有限的,节俭就可以用得更长久。节俭成为习惯的人,心常自足,财物虽然有余,却谨慎不用,所以处处显得宽裕。所以说,俭,故能广。
俭的好处大部分人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可是真正意识到俭的益处和奢侈的害处,并能够真正做到俭,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口头上明白俭的道理,行动中却没有做到,这等于空谈。其实,要做到俭不是一两个典故或故事能劝说得了的。道理很简单,但是往往就是这些很浅显的道理,却很难实践,甚至最终在自己心如明镜的地方翻了船。
历朝以来的史书和传说中,并不缺乏警示,可是看看如今天下,朝政腐败,田园荒芜,府库空虚,可那些达官贵人王侯将相们,照样穿得花里胡哨,到处饮酒作乐。这样下去,天下能不乱吗?
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要是不知道节俭,大不了也就是落得个家破人亡罢了;而要是这些身居要职的王侯将相,甚至帝王都不知道节俭,一味放纵自己在物质生活上的欲望,那就要亡国了。这些年来,我虽然有官职、享俸禄,却从不敢奢侈生活,一日三餐是粗茶淡饭还是珍馐美味,对我来说没什么区别。也正是因此,我才心中坦荡,因为我明白自己的做法就是顺应自然之道,我无欲望,自然也就无所求了。
当然,也许有人要说我是老谋深算、谁也不得罪,所以才能够左右逢源,而事实上,我为官几十年唯一的心得就是“无欲则刚”,对权力也好,利益也罢,我都没什么追求,这样谁也抓不住我的什么把柄了。而我说的俭,其实是和欲望密切相关的。一个人要想真正做到俭,首先就要注重精神生活带来的快乐,而放弃对一些无聊的物质欲望的追求。
点击(876) | 评论(5)
司马光①:别人说俭只是说到俭的好处,其实都是浮在表面。李老说到要摒弃对物质的欲望算是说透了。记得我小时候我父亲做群牧司判官的时候,家里来客人也摆酒席,可都很简单,酒是市场上买的,水果也就梨、栗子、枣、柿子之类的,下酒菜不外乎干肉、肉酱、菜汤。那时候家家都这样,聚会很多,大家感情都很好。可是近来士大夫家请客,喝的都是宫廷秘方酿的酒,吃的都是山珍海味,那些水果有些连名字都叫不出来。我看这么下去,风气都败坏了,这国家也危险了。所以我要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章太炎②:据我最近研究,李老那个年代繁文缛礼特别多,且都流于奢华,也不仅是老子,孔子、墨子也都提倡节俭的。
孔丘:礼仪之道,如果奢华的话,宁可求俭。
(礼,与其奢也,宁俭。)
司马光:别人都因奢华富有的生活而感到荣耀,但我却认为勤俭和朴素才是美。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韩非:周公姬旦说:“冬天里冰封地冻若不坚固,那么夏天树木的生长也不茂盛。”天地不能经常浪费和消耗,更何况人呢?所以万物必定有盛有衰,万事必定有弛有张,国家必定有文有武,官府办事必定有赏有罚。因此聪明的人节俭度日就能家财富有,圣人珍视精神就能精力旺盛,人君不轻易用兵打仗就会人多势众,人多势众国土就会广大。
我有三宝之二 俭故能广(2)
(周公曰:“冬日之闭冻也不固,则春夏之长草木也不茂。”天地不能常侈常费,而况于人乎?故万物必有盛衰,万事必有弛张,国家必有文武,官治必有赏罚。是以智士俭用其财则家富,圣人爱宝其神则精盛,人君重战其卒则民众,民众则国广。)
①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
②章太炎(1869―1936),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更名绛,号太炎,后又改名炳麟。浙江余杭人。我国近代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著名的学者。主要著作由后人编入《章氏丛书》、《章氏丛书续编》和《章氏丛书三编》。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我有三宝之三 不敢为天下先(1)
乙酉年十一月 天气 今日心情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我要说的第三件宝贝是:不敢为天下先。世事往往就是这样,不敢为天下先,才能真正成为大家拥戴的首领。不敢为天下先,说白了就是做人要低调,要谦逊谨慎。不要事事认为我的看法比别人高明,不要认为一切我都看得很准,那就危险了,第一会做错事,第二要得罪人。
实际上,真的天下第一的人,往往会显得更加谦虚。这不是虚伪,也不是缺乏信心,相反,正是自信的表现。这是一种宽容,正是因为确信自己的实力,所以才不需要非得在哪个具体问题或看法上得到别人的肯定。
不敢为天下先,换句话说就是要示柔。事物的发展总是刚柔结合,如果你―味进取、刚强,其实并不足以保证事业成功。比如一把尖锐的锥子,平时不用,就应当收入囊中,必要时才脱颖而出,发挥作用,而不要老是将锋芒暴露在外,那只能让别人处处提防你。收敛的作用首先就在于保护自己,如果锋芒毕露,只能让别人防你,你却无法防别人。
反过来说,如果能够谦虚处下,抱着与世无争的态度,却往往能收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效果。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以退为进,是一种最利于达到预定的目标而又不招致矛盾的积极有为的态度。
成大事者,无不是先静观其变,只有在水到渠成之时才果敢地行动。往往是争先者,虽极聪明,但耐不住寂寞,在成势之前盲目行动,结果被撞得头破血流,甚至丢失了性命。所以说,做事情要审时度势,要有耐心。
“三宝”这个题目,要是换成个人的修身养性,道理也是一样的,归根到底有一个总的法则,那就是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同时低调处事,心态平和,不管你做什么事情,急功近利,反而达不到目的;相反你心态平和,对目标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恰恰最后就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点击(1234) | 评论(5)
韩非子:大凡有形状的物体就容易裁断,容易分析。为什么这样说?有形状,就有长短;有长短,就有大小;有大小,就有方圆;有方圆,就有坚脆;有坚脆,就有轻重;有轻重,就有黑白。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黑白就叫做理。理确定之后,事物就容易分析。所以在朝廷里议事,后发言的人的主张就能够成立,善于权衡各种议论的人是懂得这点的。所以要想画成方圆,而遵循规矩,那么一切事物的功效就都显现出来了。而万物无不存在规矩,出谋献策的人,就是考虑如何合于规矩。圣人遵循一切事物的一切规矩,所以说“不敢走在天下人
的前面”。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事情就没有做不好的,功业就没有建立不起来的,而议论必定超越世人,圣人要想不处在重要职位上,这可能吗?处在重要职位上就是说成为办事的首领。因此《老子》说:“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所以能成为办事的首领。”
(凡物之有形者易裁也,易割也。何以论之?有形则有短长,有短长则有小大,有小大则有方圆,有方圆则有坚脆,有坚脆则有轻重,有轻重则有白黑。短长、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理定而物易割也。故议于大庭而后言则立,权议之士知之矣。故欲成方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圣人尽随于万物之规矩,故曰:“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则事无不事,功无不功,而议必盖世,欲无处大官,其可得乎!处大官之谓为成事长,是以故曰:“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陈平①:老庄哲学讲究的是“阴柔”而不是“阴谋”。所谓阴柔是一种境界,而阴谋则具有目的性。李老说慈故能勇,意思是因为慈所以能勇,不是说想要勇所以假装慈,这里面有个前因后果的关系。
我有三宝之三 不敢为天下先(2)
李白:我师傅赵征君是生不逢时,我也是!要是我身在乱世多好啊,先治国安邦,完了以后我也功成身退,学学范蠡,美人我就不带了,带一坛子酒好了。
章太炎:古今得老庄精髓者,文帝一人耳。
胡适:老子本也是儒生,而且主张做柔儒;孔子对老子有继承,但坚决反对做柔儒,而是做杀身取义的刚毅新儒。
①陈平(?―前178),西汉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他足智多谋,锐意进取,屡以奇计辅佐刘邦定天下,汉初被封为曲逆侯。汉文帝时,曾升为右丞相,后改任左丞相。
道常无名 黄帝问道广成子的传说(1)
乙酉年十一月 天气 今日心情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
尽管敬王一再挽留,我还是要告老还乡了,毕竟年岁已高,再在朝中也不合适。这几天朝里很多人来送行话别,其实意思也很清楚,不仅是送行,大概还有“天涯一别、永不相见”的意思吧。想我这么大年纪了,怕是来日不多了,洛阳到我老家苦县虽然不算太远,但是一则退休了我也不好总跑来京城叨扰人家,二则大家也都政事缠身没什么时间去看我,一起共事几十年,这一分别恐怕就是永别了,所以大家也都不放松,搞得气氛很忧伤。
在送行的朋友中,也有人对我平日里的一些说法表示赞许,例如养生之道等等。
这些赞许对我来说,不过是过眼云烟,对于自然的感悟也只有我自己才能明白,我从未想过因此而留下什么赞誉,我只希望自己能融入循环的自然中。
送别者的赞誉让我略略不快,我从来没把自己看做什么高人神仙,我就是自然中的一个小小水滴。不过说起修身之道,有一个人却让我非常佩服,这个人就是传说中的广成子。
据说广成子是和黄帝同时代的人,生活在数千年以前。广成子究竟何许人,现在已经很难在正史中查询到了。不过通过后来各种书籍里面记载的关于广成子的一些语录,倒是可以看出来,他绝对是一个高人。
广成子住在甘肃平凉的崆峒山里,据说黄帝去见他的时候他已经一千二百多岁了。黄帝问广成子:“我听说您老先生在这山里修炼了一千多年,已经成仙了,您说道的精华到底在哪里?我也想悟出天地间道的最高境界,然后把它转化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得五谷旺盛,百姓安居乐业,百官心悦诚服。您说行不行?”
广成子听了黄帝发问,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指了指外面阴雨的天反问:“你说今天有没有太阳?”黄帝不解,便回答说:“当然没有,今天是阴雨天,哪来的太阳?”
广成子听他这么回答笑道:“不然。其实太阳每天都有,只不过今天被天上的云雨遮住了而已。你刚才说要领悟道的精华,再转变为可以支配万物的力量,其实不妥。你要做的,应该是去探求万物的属性,掌握一个客观的规律,然后顺应这个规律去办事,一切问题自然迎刃而解。比如说你想要五谷旺盛有个好收成,那你就潜心观察,掌握五谷生长和四季气候变迁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其中规律,在最合适的时候播种,按照五谷的习性精心侍弄,这样到秋天自然就有好的收成。要是违背了这个规律,你非要在寒冬腊月种稻子,就是活神仙也没办法能获得好收成啊。领导百官也一样,靠的是你自己的品行和人格,否则你就是权术用得
再好,他们心里也不会臣服的。”
过了不久,黄帝再次上山去向广成子请教修身之道。广成子告诉他说:“所谓自身修为的最高境界,不是所有常人都能悟出的,简单说来,就是‘贞静自守,慎内闭外’。一个人一旦修为达到这个至高境界,就会显得庸庸碌碌、浑浑噩噩,随时都在入定状态。不看不听周围的动向,凝神屏气,追求自我完善。心里平平静静地观察其他事物,一定比常人洞察得更深。如果真能达到这种修为状态,就可以不伤一个人的身、精、气、神,进而长生不死了。所以,当你只有达到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的修为境界,你才可以守住元神,肉体才可以由此得到长生。我终生居住在崆峒山修道而不问世事,因此我修道一千二百年了,至今我的身形也没有衰老。”
在我看来,黄帝不可能做到不看不听周围的动向,一心修炼,他真正要学的是如何治理国家,这和现在的帝王是一样的。而治国就要顺从自然之道,道永远是无名而质朴的,它虽然不可见,但天下没有谁能使它服从自己。王侯如果能够依照道的原则治理天下,百姓们将会自然地归从于他。天地间阴阳之气相合,就会降下甘露,人们不必指使它而会自然均匀。治理天下就要建立一种管理体制,制定各种制度,确定各种名分,任命各级官长办事。名分既然有了,就要有所制约,适可而止,知道制约、适可而止,就没有什么危险了。道存在于天下,就像江海,一切河川溪水都归流于它,使万物自然臣服。
。 想看书来
道常无名 黄帝问道广成子的传说(2)
而我在朝中这些年,虽然不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却也难得清净。酒席上大家说起修身,不由得想起广成子,真乃修道之典范。不过明日我也可以回到苦县,终日家中枯坐修炼去了,倒不失为美事一桩。
几十年官场沉浮终如一梦。
点击(892) | 评论(5)
抱朴子:据我考证,广成子是有的,黄帝问道也是有的。而且黄帝时候,圆丘一代很多毒蛇巨蟒,后来正是广成子老人家教黄帝用雄黄驱蛇的。
杜光庭①: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