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找到幸福生活的密码:生活中的心理学-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是解决问题,不妨换个温和点的方式,比如把事情限制在一个私下的范围内说;比如旁敲侧击,给别人留个面子。相信,别人会存一个感激之心。如果要的就是大场面,那么不妨检视一下自己,是不是内心强烈想要被关注,是不是希望自己是一个道德楷模,是不是自己对这件事已经上了瘾。
  无论什么事,当你上了瘾,总有一天会给你一个必须戒掉的理由。
  关节点:清官人格
  生活中,就是有那么一类人,内心有强烈的公共道德感,随时随地都会自发地监督别人,就好像清官一样,总是要给别人的行为断出个是非所以然。
  他们是控制不住,在这个问题上是有吃亏的风险,可是,现实的反馈让他们觉得受到了激励。就像一个冒险家,冒险带来的愉快体验超过了冒险本身。
  无论什么事,当你上了瘾,总有一天会给你一个必须戒掉的理由。
  先在自己心头挂上这么一只鸟笼,然后,因为要与之匹配,我们不断地往里填东西,直到有一天,筋疲力尽,大叹不值。闯祸的,通常是一只鱼缸、一双鞋、一套餐具,甚至一只花瓶。
  

4.居然被一个鱼缸胁迫了
面对一个突然而至的空鸟笼,你会干吗?
  养鸟?送人?
  没错儿,很少有人把一个空鸟笼摆在家里,即使自己看着不碍眼,也招架不住别人的一再询问:“怎么不养鸟呢?鸟死了?”
  “鸟笼效应”说的就是这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如果一个人买了个空鸟笼放在自己家的客厅里,过一段时间,他一般会丢掉这个鸟笼或者买一只鸟回来养。这是因为,买一只鸟或者丢掉鸟笼,都比解释为什么有一只空鸟笼要简便得多。
  我的朋友就是如此,她的困扰源于一个鱼缸。
  鱼缸是新居暖房时收到的礼物,很漂亮,也很气派,她摆在了客厅和餐厅交界处,纯属装饰。此后,每每有人到她家都会问相同的问题:“养的鱼死了?”
  朋友每次都解释:“从没养过鱼呢。”换回的,总是匪夷所思的眼神和遗憾无比的叹息。
  不久,朋友养鱼了──换水、喂鱼,占据了她大把的时间。怕鱼缺氧,她购入增氧装置;怕水太脏,又购入过滤装置;怕温度不合适,再去买一个加温棒……设施一应俱全,鱼还是一条接一条地死去。可是鱼缸不能空着呀,还有那些设备呢,不能闲置。
  于是,再买一批回来养。无奈的是,又经历一场同样的轮回。每每有人到她家,看到满箱的鱼赞叹“你鱼养得不错嘛”,她都一脸苦闷,“送走旧的,迎来新的”。
  几个月后,朋友终于崩溃了,养鱼耗费的不仅是时间和金钱,还有看着一条一条生命在自己手里Over的痛苦。于是她决定放弃,到处询问:“谁家需要鱼缸?”那几天,她的Microsoft Service Network(微软网络服务,以下简称“MSN”)签名档改为──被一个鱼缸牵着鼻子走。
  想起一篇文章,叫做《与旧睡袍离别的痛苦》,情节是这样的:
  有一天,作者的朋友送给他一件质地精良、图案高雅的酒红色睡袍,他非常喜欢,穿着华贵的睡袍在家里找开了感觉。事情开始起变化:他先是发现家具的风格有些不对,接着发现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他把旧的东西先后更新,终于都跟上了睡袍的档次。然而,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指挥了,甚至是胁迫了”。
  实际上,很多人,在很多时候,都是先给自己挂一个空鸟笼,然后,不断地往里塞东西。这个鸟笼可能只是一个细节、一个配角、一件可有可无的附属品。一件突然而至的外来物,莫名其妙地,就突然占据了主场,你不断地给它找同伴、找配套,直到整个环境成了它的场子。它呆着舒服了,你却觉得自己给它服了劳役。而最初,你或许根本没想过,当初接纳它,会引发怎样的连锁反应。
  听说过不少有关装修的故事。
  先是头脑发热,订了一款高端的电脑控制抽水马桶。接着,事情开始没完没了。马桶这么新潮,瓷砖不能差了吧;瓷砖档次上去了,淋浴房也不能随随便便吧;洗脸池得与酒店媲美吧,水龙头怎么着也不能太次吧……卫生间全部搞定,麻烦才刚刚开始──卫生间如此有品质,其他地方怎么能委委屈屈呢?于是,一切推倒重来,整体开支“噌蹭”地涨。想想源头,还不是一个小小的抽水马桶!
  还有女孩子的衣橱。想想自己有多少买来当“鸟笼”一直挂着的东西呢?那件价值不菲的大衣,一时冲动头脑发热,狠了又狠终于买下,却因其它的衣服总是配不上它的档次风格,怎么也穿不出去。
  还有那个名牌手袋,下决心的时候,说,“就买这件,女孩,总得有一件奢侈品”。可是,斥完资,提得出去吗?如果全身上下都找不到一件名牌作伴,多少会被人疑惑“真的假的”吧?
  先在自己的心头挂上这么一只鸟笼,然后,因为要与之匹配,我们不断地往里填东西,直到有一天,筋疲力尽,大叹不值。闯祸的,通常是一只鱼缸、一双鞋、一套餐具,甚至一只花瓶。
  男友送你一束漂亮的花,你无处安放,拿着花“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最后,终于决定穿戴整齐下楼去花店买个花瓶。
  从此,男友遭殃了。
  为了不让这个花瓶空着,男友必须隔几天就执行送花义务,不然,花瓶空着多可惜!
  关节点:鸟笼效应
  买一只鸟或者丢掉鸟笼,都比解释为什么有一只空鸟笼要简便得多。
  很多人,在很多时候,都是先给自己挂一个空鸟笼,然后,不断地往里塞东西。你不断地给它找同伴、找配套,直到整个环境成了它的场子,它呆着舒服了,你却觉得自己给它服了劳役。
  而最初,你或许根本没想过,当初接纳它,会引发怎样的连锁反应。
  网上遇到女友,她抱怨,自从买了这个手袋,发现满大街都是!
  和一位准爸吃饭,他感叹,自从老婆怀孕,发现小区里全是孕妇!
  朋友买了一辆宝石蓝的车,当时觉得很特别,可是开出去,发现光上班路上就见了七八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5.爱上合并同类项
被女友拉去逛街。
  在打折季的混乱局势中,除了淘货,还有一项消遣,那就是关注自己买过的东西,看看那些曾经让我们心动的东西现在境遇如何。
  在一个专柜前,见一个打扮很潮的女孩拎着一件皮衣,破口大骂,和售货员纠缠不清。我以为是衣服出了问题,后来发现,原来皮衣两折,而她曾是原价买主。仅此而已!
  和女友相视一笑,原来大家在做的都是同一工种──那就是乐此不疲地寻找衣柜里刚添的那一件。
  男人说,都是些小女人心思,不值一提。
  讲一个男人的故事。
  男人开车出行,我是乘客。高速路上,男人开车诡异,简直不是常规避让,而是像跟车一样,速率不一。前车快,他踩油门;前车慢,他点刹车。跟了将近一小时,前车不见了。
  未几,换一辆继续跟。
  三辆过后,我发现,加上他把着方向盘的那一辆,四辆车除了颜色,车型完全一致!
  两件事看似八竿子打不着,却有一个共同的本质──那就是对已有的东西近乎强迫性的关注,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视网膜效应”。当我们自己拥有一件东西或一项特征时,就会比平常人更注意别人是否跟我们一样具备这种特征。
  网上遇到女友,她抱怨,自从买了这个手袋,发现满大街都是!
  和一位准爸吃饭,他感叹,自从老婆怀孕,发现小区里全是孕妇!
  朋友买了一辆宝石蓝的车,当时觉得很特别,可是开出去,发现光上班路上就见了七八辆!
  还有,你烫了直发,发现满大街都是直发;你改了卷发,又会发现,怎么从十几岁到几十岁女人头上顶的,都是一头卷发!
  我们的眼睛如同一个吸盘,很自然地就把与自己一致的信息吸引过来,并选择性地加以注意,直至变成一种主动性的寻找、印证,接着寻找,就这样循环往复。
  比如,你刚有了一个宝宝,便会惊奇地发现,电梯里每天都会出现不同的婴儿;你刚买了一款衣服,便会觉得疑惑,街上怎么这么多女孩跟自己的品位相同;你有一段时间特别关注股市,那么,电视里多数播的,肯定都是如何理财;你最近看了几档相亲节目,换台时很可能会抱怨,怎么现在各个电视台都好这口儿……
  你越是注意环境中的某个客体或事件,就越能觉察更多和它一致的信息。就像合并同类项上了瘾,只要遇到相同的因子,就迫不及待地要把它挑出来,合并进去。
  不同的是,有人将这道生活的数学题做得不亦乐乎,有人却做得期期艾艾。做得开心的,会觉得生活如同一场魔术,不断揭示一个又一个谜底;做得不开心的,则觉得自己怎么着都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明智的那一个。
  比如,同样是为自己的衣服找“同伴”,我和女友不过是顺道查看,一笑了之,骂人女孩却恼羞成怒,仪态尽失;同样是撞衫,有人觉得不过偶尔品位一致罢了,有人却恨不得把衣服永远压在箱底;同样是和同事碰巧买了同一个车型,有人觉得亲切无比,有人则恨不得把车停得远远的……
  其实,大可不必。
  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身边都卧着它的同类。善变的,是我们的注意力,以至于我们身在事外时如此迟钝,即使在自己眼皮底下滋生蔓延也视而不见;一旦置身事内却极度敏锐,即使只是刚露苗头也火眼金睛。
  做一个实验:
  现在,花一些时间寻找环境中不在你知觉里的几样东西,比如墙上的一个点、家里的圆形物品,然后,合并同类项,去找环境内与之一样的东西,十分钟过后,会不会发现自己收获颇丰?
  外界变了吗?一点没有。是选择性注意让我们产生了一些错觉。
  当某件物品由于某个特殊的契机上升为视觉焦点,那么,类似的物品可能会突然成为你眼睛的宠儿,令你青睐有加。你越对它注意,越发现它占据了你过多的视野,直至最后对你形成压力。
  不过,反过来想想,错觉本身没有罪过,它最多只是暂时欺骗了你。如果非要找出它的罪证,那就是它左右了你的思想,扰乱了你的心情,而这,恰恰都源于你的主动选择。
  如同寻宝,第一件,你觉得很珍贵;接着出现另一件,有点迟疑;再接下来,当你觉得宝贝铺天盖地的时候,它带给你的已经不再是喜悦,而是失落。
  关节点:视网膜效应
  我们的眼睛如同一个吸盘,很自然地就把与自己一致的信息吸引过来,并选择性地加以注意,直至变成一种主动性的寻找、印证,接着寻找,就这样循环往复。
  你越是注意环境中的某个客体或事件,就越能觉察更多和它一致的信息。就像合并同类项上了瘾,只要遇到相同的因子,就迫不及待地要把它挑出来,合并进去。
  错觉本身没有罪过,它最多只是暂时欺骗了你。如果非要找出它的罪证,那就是它左右了你的思想,扰乱了你的心情,而这,恰恰都源于你的主动选择。
  如果你真心想送礼物给闺密,“围巾或香水,自己选一个吧”。如果仅仅是客套的可送可不送的礼物,不妨用点诡计:“想送你一件礼物,你最近需要什么?”
  虚伪?
  不,这叫“沉锚”。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6.就这样跳入“沉锚”陷阱
“他哪怕再坚持那么一点,或许就成了。”“他的邀请如果再明确一些,我就陪他去。”这话是不是听起来特耳熟?或者,你也有过类似的想法。
  接着,你发现,身边不少女孩拒绝男伴,理由都算不上理由──“拒绝好像很自然,答应倒显得太主动”、“拒绝的话就在嘴边”。比如,初次见面,对方问:“周末出去玩好吗?”你当下的反应会是“下次吧”,而不是“好啊”。即便自己内心并不排斥,甚至还挺想跟这人继续发展的,可是那个“好啊”就像堵在嘴边,说出来让人觉得上赶着,所以宁愿先端着,多设置个回合,等火候到了再说“OK”。
  换一个场景。
  男人不容置疑地邀请你:“周末出去吧,喝茶“逛街”看电影,随你。”那么,你可能马上放下包袱,干脆利落地跟这人出了门儿。
  有点儿匪夷所思?如果你知道“沉锚”,就不会觉得奇怪了。熟悉海洋知识的人都知道,“锚”是一种钢铁制的停船器具,用铁链连在船上,抛到水底,可以使船停稳。我们的思维也有“锚点”,通常是一句话,一个限定词语或一个小规定,就让你的思维固定在某处,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一旦设定,你只能在规定的半径下活动,怎么都跳不出来。
  比如,“周末出去玩好吗?”这句邀请中,“去”与“不去”是“沉锚”,你的反应只可能有两个,Yes或者No,女孩很容易因为矜持而选择No;但是如果说“喝茶逛街看电影,随你”,在这里,“喝茶”、“逛街”、“看电影”便是“沉锚”了,女孩无论选择哪一种,男人的目的都达到了。显然,第二种问法更有利于邀请者,这就是“沉锚效应”在起作用。
  这就难怪,那些犹豫着说“咱们相处一段,看是否合适”的男人,就算是为对方考虑,也不招人待见;而那些霸道地说“陪我出去吧,我们一定能走到一起”的男人,就算有点大男子主义,女孩也趋之若骛,关键不在男人本身的资质,而在于他的邀请技巧。
  心理学中有一个加鸡蛋的故事。说的是有两家卖粥的小店,每天的顾客相差无几。然而,晚上结算的时候,左边店总是比右边店多出百十来元。细心的人发现,进入右边粥店时,服务小姐会微笑着迎上去,盛了一碗粥,问道:“加不加鸡蛋?”有说加的,也有说不加的,各占一半。
  走进左边粥店,服务小姐也是微笑着迎上前,盛上一碗粥,问道:“加一个鸡蛋还是两个鸡蛋?”爱吃鸡蛋的说加两个,不爱吃的就说加一个,也有要求不加的,但是很少。一天下来,左边这个小店总比右边那个卖出很多鸡蛋。
  故事是否真实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生活中的“沉锚”却比比皆是。
  你签合同的时候,作为合同乙方的你貌似可以选择ABCD,好像自己大笔一挥才成定局。但事实上,你的选择只是“几害相权,取其轻”而已,选项是别人给你的,无论你怎么精挑细选,也改变不了“利他”的整体格局。
  你在商场购物的时候,导购小姐会漫不经心地说:“反正今天是出来买鞋的,A和B都很适合你的气质,选一双吧。”事实上,你出门不过是随便逛逛,并没有非买不可的决心。
  你跟人谈判的时候;对方对你的建议不置可否,却不断寻找时机兜售自己的观点,为你设定路子,最后貌似你赢了,其实是对方处心积虑,使事态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罢了。
  ……
  我们所贪恋的心理优势,就这样让我们处于“沉锚”游戏中,大家玩得都很乐,一方表面处于下风,实际却得了好处;另一方明显吃了亏,却还乐此不疲。
  当然,如果恋爱中的女子,宁愿栽在对方的“沉锚”里,那也无妨,只要事后不为当初的第一印象和先入为主后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