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詹天佑-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幼童们平素在美国家庭*上也喝过鸡尾酒之类的酒,大家优雅地举起酒杯,随着霍利将军一起饮酒。这时,有一位官员走到霍利面前,轻声说了几句,霍利一听,乐了,他将酒杯停在半空中,向全场示意,说:“各位中国朋友,告诉你们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他停了一下,望了望全场说:“我们尊敬的格兰特总统今天也来参观博览会了,他听说我在这里举行茶会欢迎你们,表示也有兴趣前来与你们茶叙。他很快就要到了,请大家到我这里来,我们站在这里欢迎尊敬的格兰特总统。”
幼童们立即站起身,在导引官员的指引下,站到霍利将军的身边,一直排下去,排成长长的一排,差不多排到大厅的尾部。这时,只见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在一群美国官员的陪同下走了进来,只见那人中等身材,身体非常结实,一个大而凸起的肚皮,穿着一身黑西装,洁白的衬衫,领口打着一个整齐的蝴蝶结,满嘴的胡子,一头浓密而略显花白的头发,眼睛深遂而有光。他首先与霍利州长握手说:“亲爱的霍利州长,你好啊。”
霍利州长说:“尊敬的总统格下,我的中国朋友听说您的光临,都感到非常荣幸,你看他们已经列队欢迎您呢。”
格兰特笑着说:“是吗,我真要好好感谢这些中国朋友。”他望着幼童们排着的长长队伍,微笑着向大家示意,然后,一个一个走上前去与大家握手。他每来到一位幼童面前,幼童们也都很自觉地说一声:“总统先生,您好!”幼童们的礼貌让格兰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下子握了一百多次手,格兰格自己也觉得很有趣。
他回到霍利州长身边对大家说:“你们辛苦了,来自大清国的朋友们。现在请大家回到各自的座位品赏霍利州长为你们准备的美味茶点。”
格兰特总统的随和与幽默显然在幼童们的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在国内,他们从小受到的礼仪教育就是点头哈腰,而对于官员和皇帝更是要三跪九叩首,一个堂堂的美国总统接见竟是如此的随和,这给幼童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晚上住在旅馆里,欧阳赓说:“喂,天佑,你看美国人多有意思噢,他们对自己的总统并不要下跪,连拱手弯腰都不用,不管是官员还是百姓,大家只要握手就可以了。这要换在我们大清国,早就不成体统了。”
詹天佑说:“一个国家与一个国家不同,美国的总统是老百姓选出来的,当然对老百姓要平等一些喏。可是咱们大清国不同,大清国的天下是皇上的祖先拼命打下来的,是一代一代祖传,当然要让老百姓敬畏才能服人嘛。”
欧阳赓说:“其实不要说见皇帝,就是见到官员老百姓也不敢抬头。你不记得啊,当初在上海肄业局培训时,我们几时抬头看过陈兰彬大人,看过刘开成大人,连我们的教习我们都不敢抬头望一眼。可是美国真的不同,不仅格兰特总统这样有身份的人能这样平等待人,其实,我们在美国的学校老师也鼓励我们说出不同意见,你不觉得这也与我们大清国有不同吗?”
詹天佑说:“不同多呢。但我们是大清国的子民,将来还是要回大清国去做事,如果我们不坚持大清国的礼仪,到时候回到国内,全国人民都行跪拜礼,我们这些幼童行握手礼,不被看成怪物才怪呢。”
欧阳赓说:“看来,我们大清国是太赶不上潮流啊。”
詹天佑说:“大佬,拜托,您小声点好不好,注意啊,隔墙有耳呢。”
在费城的参观显然给幼童们留下了许多难于忘怀的印象,他们长大成人后,有许多人的*中都提到了这次刻骨铭心的费城之旅。
他乡诀别(一)
在所有幼童中,詹天佑与潘铭钟的关系最好,感情最深,不仅因为他们是南海同乡,更由于他们平时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认识相近,而且爱沉思,言谈谨慎。潘铭钟是第一批出洋幼童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个子也最小,受到大家的关爱总是要多一些,詹天佑对这个南海小老乡总是充满了深情,在西海汶海滨男生学校共读三年,他们二人虽不住同一个美国家庭,但詹天佑和欧阳赓常把潘铭钟带到校长诺索布家玩,诺索布一家也对潘铭钟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和关爱。
进入山房高级中学后,詹天佑与欧阳赓继续同学,潘铭钟则与罗国瑞考入另一所中学,不在西海汶,在哈德福市郊区。因而,詹天佑常常与潘铭钟在回肄业局学习汉文时才能见面,每一次到肄业局,潘铭钟总是与詹天佑形影不离。他们一起探讨各种问题,包括学习上的、生活中的,甚至对家乡的思念。所以,在费城参观博览会时,詹天佑之所以会问潘铭钟关于当时电灯炮的知识,因为他知道潘铭钟对化学知识有浓厚的兴趣。
潘铭钟的刻苦用功是出了名的,他基本上不怎么参加课外活动,象詹天佑他们参加的棒球或欧阳赓他们参加的游泳训练,对潘铭钟来说,没有多大吸引力,课本与知识的吸引对他而言是最有诱惑力的,特别是对数理化方面的知识,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对他来讲,生活似乎非常单纯,除了读书学习,并没有更多的内容,当他的同伴们正被美国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所影响时,他则完全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每一次回肄业局学习汉文时,潘铭钟大多数时间与詹天佑住一个房间,有一次,詹天佑半夜醒来,看到潘铭钟还在那儿点着油灯夜读,他也坐起身,走过去看看他在读什么书,是一本英文书,詹天佑站在他身后好久,他都没有发现,要打磕睡了,潘铭钟揉了揉眼睛,用手向后想伸个懒腰,碰到了詹天佑的胳膊,这才发现身后站了个人。潘铭钟尴尬地笑了笑,詹天佑则很欣赏地看着他说:“铭钟,好样的。”
潘铭钟说:“天佑,我在想一个问题,这世界上的技术啊,在古代其实应该是我们中国比外国发达,可为什么现在美国有的这些技术,比如灯炮啦,机器啦,打字机啦,我们大清国却没有?比如说,我们国家的人发明了指南针,欧洲人用于航海,发现了美洲大陆,并建立了美国这样的国家,可是,西方人的机器技术为什么不能被我国所用呢?”
詹天佑说:“铭钟,其实你提的这个问题,我也千百次地想过,相信其他人也思考过,可是,听容大人提到过,朝廷总有人认为我们国家是礼仪之帮,朝廷以忠孝治天下,那些朝官们根本不在乎西洋这些技术。”
潘铭钟说:“这些人吃了两次鸦片战争的苦头,天津教案也深受其辱,曾文正公还为此受到很多人的指责。”
詹天佑说:“朝廷那些事有时候真的琢磨不透。”
潘铭钟说:“不管怎么说,国家花那么多银子把我们送到这数万里之外的地方来学习西洋技术,这多少还说明有人看到了学习西洋的重要。只是将来回到大清国,我们接受的都是美国教育,在那些读四书五经通过举人进士考试而获得官位的官僚统治下做事,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到时候肯定要出现问题的。”
詹天佑说:“所以肄业局的官员和教习要求我们要用功学习汉文,读四书五经,行大清国礼仪,这对我们回国做事是有好处的。因而,我从不抗拒肄业局的规矩。”
潘铭钟说:“我也是。不过,好象欧阳和国瑞他们有些不同的想法,甚至有一次,国瑞还对我说,我们这条辫子什么时候要能剪掉就好,他的想法真是太大胆了。”
詹天佑说:“国瑞说这种话是太不合时宜了。清朝开国初期,在江浙和我们广东就有不少人因为不愿蓄辫子而丢掉脑袋的。”
潘铭钟说:“其实,我看国家振兴与否,辫子倒不是大问题,最主要是人的思想,比如这次费城博览会,本来是一次国家国际形象展示会,可我们大清国却连日本都不如,不要说那些展品和展馆了,就说来的人吧,如果不是我们这些留美官学生,可能很难见到大清国人的身影,我们好不容易碰到一个李圭,他竟然是受赫德指派代表中国与会的,按理说,至少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或李鸿章大人指派才对呀。”
詹天佑说:“铭钟,你刚才看的是什么书呢?是物理还是化学?”
潘铭钟摇了摇头说:“都不是。”他把书合上,詹天佑一看,原来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8226;斯密所著的《国富论》。
詹天佑说:“你对社会类的书也有兴趣?”
潘铭钟说:“其实这本《国富论》虽然讲的是西方国家的事,我看了很多内容,也想过不少,感到有不少内容对我们大清国也是有借鉴意义的。很可惜,这样的书现在在国内还没有译本,一般士大夫又看不懂英文,这里面讲的东西,有些还是有道理的。”
詹天佑说:“所以有些事光靠我们几个官学生急是急不来的。不过,我很佩服你,你内心有那么多想法,却能非常安心地学习书本。”
潘铭钟说:“有想法是一回事,如果国家花那么多银子,我们没有学到真东西回去,那不是授人以话柄?对我们来说,唯有用功读书,才能回去对国对家都能有所交待。”
詹天佑说:“好样的,铭钟,现在不早了,早点睡觉,不管怎么样,别累坏了身体,身体总归是最宝贵的,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睡觉吧。”
潘铭钟吹熄油灯,睡了下去。
幼童们到美国后第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出现在1877年的春天,第一批赴美幼童中年龄最小的潘铭钟由于学习成绩突出,在他所在中学老师和他的美国家长罗斯先生的鼓励下,报考了纽约州首府奥巴尼附近翠尔城(Troy)的瑞萨莱尔理工学院(Rensselarer Polytechnic Institute),以优异成绩被该学校录取。
驻洋肄业局为了激励全体幼童,特地把全体幼童召集到肄业局举行庆祝会,祝贺潘铭钟第一个考取美国大学。容闳特地为大家准备了红酒,包括当时的监督区谔良等在内的肄业局官员、教习和全体细童都向潘铭钟举杯祝加。从1872年抵美,至此时刚好五年时间,潘铭钟不仅克服了语言关,英语的听、读、说、写能力甚至比当地同龄人还要好,他不仅完成了美国小学的全部课程,而且出色地完成了高中阶段的全部课程,所有课程考试都是非常优秀的,所以他的高中老师和美国家庭的家长罗斯先生才鼓励他提前报考瑞萨莱尔理工学院。潘铭钟一下子成了全体幼童们心中的榜样,尤其是他的年龄在首期赴美幼童中最小,个子也是最小的一个,但这一年他刚好十五岁,稚嫩的脸上,多少多了一些英俊之气。
区谔良首先来到潘铭钟面前,区谔良的籍贯也是广东南海(现在西樵山),他对这个小老乡第一个考上美国的大学感到十分的荣幸,他说:“铭钟,我为你感到骄傲,你为我们家乡争了光,为大清国争了光,听容大人说,象你这么年轻进入大学的,在美国当地也不多见。希望你到大学后,能再接再厉,努力学好选报的专业,回国后为大清国效力。”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他乡诀别(二)
潘铭钟腼腆地笑了笑,好不容易挤出几个词来:“感谢区大人的教诲,学生一定谨记在心。”
容闳举起酒杯,来到潘铭钟面前,一只手举起潘铭钟的手,向着全幼童们说:“各位学童,今天铭钟能考上瑞萨莱尔理工学院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消息,这是铭钟个人的光荣,也是我们驻洋肄业局的光荣,更是我们大清国的光荣。想当年,鄙人与护送你们第二期来美的黄胜先生等三人靠西人之助来美留学,处处谨小慎微,如果不是一些好心人的帮助,甚难完成学业。今日你们有大清国作你们坚强的后盾,肄业局为你们选择了最好的美国家庭和学校,与鄙人留学时真是完全两种境界。不管是谁,有祖国作后盾,不管身处何处,心里总会踏实许多。今天,铭钟能有如此好消息与我们分享,我真的好高兴啊。”说着说着,情不自禁地眼含泪水,也许是勾起了他当年留学时的辛酸记忆,或者真是为这么多孩子在一起庆祝潘铭钟考入大学的场面而感动,一个将近五十岁的男子,流出了激动而兴奋的泪水。这是幼童们自见容闳以来第一次见他流泪,特别是第一期赴美的幼童,对容闳的感情非常深,自从他们告别家长那一天起,容闳就成了他们心中的英雄心中的天,今天看到这“天”下“雨”了,多少不免有些沉重。第一期幼童们依序一个一个来到潘铭钟面前,向他碰杯祝贺,紧接着向站在潘铭钟身边的容闳行鞠躬礼,谁都没有讲话,没有人教他们,是大家自发这样做的,后来各期的幼童见状,也都跟着这样做,这场面真是既温馨又感人。
区谔良示意大家放下酒杯,来到课室,这是一间大课室,实际上也是肄业的大礼堂,他先是让潘铭钟向“天地君师亲”牌位和孔子牌位行了跪拜礼,然后向着全场的幼童讲:“各位学童,刚才容大人讲了,国家为你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条件,不远万里来到这里读书,大家也不负众望,努力向学,你们正是青春年少,国家的希望寄予你们身上,这也是当年曾文正公之初衷。铭钟今日提前考入美国大学,这说明大家与美国同龄人相比,不仅不差,而且还有优秀之处,这是你们的家庭之幸,也是我们的国家之幸。本官身为肄业局之监督,深感责任重大,唯恐难孚众望,但只要我在一日,我就要提醒诸位,不管是否考入大学,将来学何本事,一定不要忘记,国家花这么多银子,给大家提供条件留学,千万不能忘本,始终要记住我们是大清国的子民。人不可一日无感恩之心,现在请大家转身,为潘铭钟拜谢皇太后、皇上。”于是他领着潘铭钟和容闳、各位教习走到课室的另一端,站在队伍面前,附身下拜,向西行三跪九叩首之礼,山呼:“皇太后、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集体活动结束后,因为潘铭钟与区谔良同属广东南海县籍,在各期赴美幼童中,南海县籍人数不少,区谔良提议,南海县籍幼童一起向潘铭钟表示祝贺。第一期的詹天佑、第二期的苏锐钊、邝咏钟、邝景垣、陈佩瑚、第三期的杨兆楠、徐之煊、邝景阳、邝贤俦、第四期的林联辉、陈福增、林联盛、陶廷赓、梁鳌登、潘斯炽,加上潘铭钟,南海县籍竟有十六人之多。大家围着潘铭钟站着,区谔良看了看这些小老乡们,颇有些意味深长地说:“看到你们这么朝气逢勃,本官确实很为家乡南海县感到自豪,本官也是南海县籍,来美任肄业局监督一年有期,知道你们很辛苦,美国学校开学时要读当地学校的书,美国学校放假时,你们要回肄业局读书,但你们与美国学生不一样,他们是父母出钱,你们则是朝廷出银子,而且还派了官员与教习督促你们,当然对你们有严格要求。潘铭钟这孩子我早就注意到了,你们自己也是有目共睹,一份耕耘一分收获,他之所以能提前考入美国的大学,这与他平时的勤学苦练是分不开的,其实,他不仅美国课程学得好,汉文也学得很棒,我看过他写的汉文文章,确有锦绣之气,就是国内一般秀才也难于达到。我为家乡南海县有这样的后生小子而高兴,希望尔等南海籍官学生也勤奋自励,以潘铭钟为榜样,早入考入美国大学肄业。我很快就要回国销差了,朝廷将派新的监督前来,我希望将来在家乡南海县看到你们载誉归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