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詹天佑-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詹天佑摇了摇头说:“不知道。”
欧阳赓接过话头说:“不会又是拿德鲁布先生写来的吧?”
诺索布夫人说:“对,正是拿德鲁布转来的,不过好象是一封中文信,欧阳,你能帮我看看吗?我不认识中文。”
欧阳接过信一看,不是拿德鲁布自己写的,而是由那德鲁布转来的由肄业局的陈兰彬大人和容闳大人联名写的。
信中对各接受幼童的美国家庭表示感谢,说到美国家庭对孩子们的关照,其中有一段这样写道:“弟等四人深为感戴,尚冀该生成人后,均当铭心致谢,惟该生现在幼稚,远离乡土,阁下看视十分优异,将来必有图报。”这里所说的“四人”实际指的就是肄业局的四位官员,欧职赓把信的内容按自己的理解,译给诺索布夫人听,有时,他理解不到位的,就与詹天佑商量一下。
诺索布夫人说:“看来你们的陈兰彬大人和容闳大人真的很在乎你们的,他们既是你们的监管,又是你们在美国的老师,是吗?”
欧阳赓说:“是的。”
诺索布夫人收到两封信后,诺索布一家对詹天佑和欧阳赓的关爱更加细致周到,对他们的英语听说能力训练也更加抓得紧了。
冬季来临,西海汶的天气已经变冷,驻洋肄业局给每个幼童都发了一套棉衣,上身是棉袄,下身是棉裤,脚上是棉鞋,这使得詹天佑和欧阳赓与他们的两位美国玩伴相比,看上去有些雍肿,苏菲与威利也穿棉衣,但们穿的是长长的棉袍,相对而言没有那么雍肿,他们在庭院的雪地里玩耍,堆雪人,打雪仗,这种生活对在中国南方长大的詹天佑和欧阳赓来说,真是太新奇了,在他们的广东家乡是终年见不到雪的,满野望去的雪景常常让他们陶醉,有时候,他们玩累了,就顺着海边望去,呀,雪景中的海却是另有一番情趣,金黄色的海滩不见了,全被上了银色的新装,海风吹着海浪,卷起的层层白浪,在耀眼的阳光下一波又一波地冲向岸边,如滚动的雪堆,真是美极了。有时候,庭院里高大的枫树枝上掉下一团雪花,或者落在他们哪一个人的头上,总能引起一声兴奋的叫喊。
十一月的第四个星四到了,这是一年一度的感恩节。西海汶镇的人们纷纷走上街头,举行化妆*、戏剧表演和体育比赛。这一天诺索布也在家里休假,与大家团集。老奶奶拿出一些面具,每人发了一个,詹天佑和欧阳赓是第一次见到这种面具,感到很新鲜,很开心地戴上,詹天佑开始还戴反了,把面具戴到了脑后,面具压住了脑后的长辫,引得大家都笑了起来,他感到有点不好意思,很快纠正过来。两个拖着长辫的中国少年与诺索布一家行走在*的队伍中,因为几个月的相处,西海汶人对詹天佑与欧阳赓的衣装都很熟悉了,所以,当人们见到戴着面具的他们,都双手举出V字形的姿势,开心地与他们打着招呼。
在外面玩了一天回来,诺索布夫人就在院子里给詹天佑和欧阳赓讲美国感恩节的来源。
诺索布夫人问道:“1607年,在你们中国是什么朝代?”
欧阳赓说:“明朝。”
詹天佑说:“那时,正值中国的大明王朝末期,在中国的东北,大清帝国的开国者们正在那儿厉兵秣马,准备用铁骑撞开大明王朝的山海关。”
诺索布夫人说:“就是在那一年,一个从英国出发的约一百人的殖民团体,渡过茫茫大西洋到达美洲东部沿海,在乞沙比克海滩建立了詹姆士镇,这是英国在北美所建的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公元1620年,一条本来用来捕鱼的五月花号小船悄然地从英国的一个港口出发,驶向了大西洋彼岸的新大陆。当他们离港时,许多老水手都怀疑他们是否能顺利到达彼岸,不仅仅因船小,更由于此时不是航海的好季节。可是,他们必须马上扬帆启航,原因很清楚,他们中间除了受旧宗教*的清教徒之外,还包括破产者、流浪者等因各种原因在旧世界的游戏规则中找不到自己定位或无法实现自己梦想的人。”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海滨岁月(三)
她看了看几个孩子的脸,看到大家都很认真地听着她,苏菲还托着腮帮望着她,继续说道:“船上一共有102人,65天里,他们与风暴、饥饿、疾病、绝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搏斗,艰难地向前航行,茫茫大海中的恶浪几度让他们绝望。在慢慢航程中,只有一人因体质太差经受不了海上的颠簸而不幸死亡,但同时一个幼弱的新的生命在惊涛骇浪中来到了人间。终于有一天,新大陆的海岸线已在向他们招手,新的大陆和新的家园已经在望,但是缺水、缺粮、困乏,船上的人们在惊喜中又多了几许恐慌。没有国王的恩赐,没有军队的保护,没有官僚的权威,大家反而若有所失、无所适从了,所有的人都在思考着同样的问题,到了新大陆怎么办?大家如何相处?应建立怎样的秩序?五月花号航船一度停了下来,船上的成年男子在低声讨论着,十分激烈,他们决定将这个问题弄清楚之后再上岸。最后,有人提出应将大家意见形成一分书面的文字,由船上承担责任的成年男子集体签名,作为公共尊守的约定,这就是著名的《五月花号公约》。内容是:为了国王的荣耀,基督教的进步,我们这些在此签名的人扬帆出海,并即将在这块土地上开拓我们的家园。我们在上帝面前庄严签约,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得以顺利进行、维持和发展,亦为将来能随时制定和实施有益于本殖民地的总体利益的一应公正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等,吾等全体保证遵守与服从。”
她停了一会儿,再一次看了看孩子们,说:“五月花号到达美洲大陆时,因为航程中一生一死,还是102人。然而,这年冬天却给他们带来了恶运。他们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饥寒交迫,因为准备不足,没有衣物防寒,缺少食品充饥,逃过了大海的吞噬,却没有躲过寒风的摧残。冬天过去时,活下来的移民只有50来人。正是在这些移民最艰困的时候,心地善良的土著印第安人给他们送来了生活必需品,有衣物,有食品,还特地派有经验的人教他们狩猎、养火鸡、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等。第二年,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终于获得了丰收。按照欧洲以往的传统,在欢庆丰收的日子,依宗教习俗,移民自行规定了感谢上帝的日子,为感谢印第安人的真诚帮助,邀请他们一同庆祝节日。移民们和印第安人欢聚一堂,他们在黎明时鸣放礼炮,列队走进一间用作教堂的屋子,虔诚地向上帝表达谢意,然后点起篝火举行盛大宴会。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还举行了摔跤、赛跑、唱歌、跳舞等活动。从此,每年丰收季节,移民们都要举行感恩节。随着殖民地的不断扩张,这种习俗也流传到了后来新建的殖民地。初时感恩节没有固定日期,由各州临时决定。直到美国独立后的1863年,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总统宣布感恩节为全国性节日,把每年的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定为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
孩子们全神贯注地听完,当诺索布夫人一停下来,他们热烈地鼓掌。
这一天是诺索布先生和老奶奶准备晚餐。晚餐特别丰盛,一盘鼓鼓实实的烤火鸡摆在餐桌的中间,有烧牛仔肉、猪腿,还有甜山芋、玉蜀黍、南瓜派等,真是比任何以往都丰盛,这些都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食物。诺索布先生用刀片把火鸡切开,原来火鸡肚子里还有各种调料和拌好的食品,香味飘满了整个厅堂。诺索布夫人用刀和叉子把诺索布先生切好的火鸡分到每一个人的碟子里。
诺索布夫人问两位中国少年:“欧阳、天佑,听说你们中国的节日更多,一年四季都有各种喜庆节日,是这样的吗?”
欧阳赓回答:“是的,夫人,我们那里从年头到年尾,有着各种各样的节日。”
“那你说来我们听听。”
“从年头开始,每年正月有元宵节,三月有清明节,四月有佛诞节,五月有端午节,七月有鬼节,八月有中秋节,九月有重阳节,十一月有冬至节,十二月有除夕,节日可多啦。”
欧阳赓一下子说出那么多节日,语速又快,他那眉飞色舞的样子,让诺索布一家看得羡慕极了。詹天佑看到欧阳赓一提到家乡就那么兴奋,也笑着望着他。
诺索布夫人说:“看来你们大清国的节日真是多,那你能不能告诉我,这里面有类似我们美国的感恩节吗?”
欧阳不假思索地说:“有,就是除夕,我们也*节。”
诺索布夫人说:“好,那你说说你们的春节,有哪些地方与我们的感恩节相似?”
欧阳赓说:“这可是我们大清国最大的节日,到了这个时候,不管家里人在哪儿,大家都要赶回家与自己的家人团聚,吃年夜饭,守岁,除夕当晚,我们乡下的乡亲还要敲着铜锣,为着村子转呢。”
威利插话说:“是*吗?”
欧阳赓说:“不是,我们大清国的人认为铜和铁是可以驱邪的,成年男子敲着铜锣围着村子周围转就是为了把旧岁的邪气赶走。叫做除旧迎新。”
诺索布夫人说:“这好象与我们的感恩节有些不同。”
欧阳赓望了望詹天佑,似乎有求助于他的意思,詹天佑也看着他。欧阳赓好久没出声,诺索布先生看了看他们俩,觉得顶有趣,说道:“比如有没有其他节日更象感恩节?”
欧阳赓说:“有,端午节,中秋节,鬼节,清明节,噢,我想清明节有点象感恩节。”
苏菲说:“清明节,这是什么节日啊?”
欧阳赓说:“这是春天三月,我们祭祀祖先的节日,到了这一天,不管是谁都要到去世的先人的坟前去烧香、培土,纪念亲人,我想这应是感恩了,可以说是我们大清国的感恩节。”
这时,詹天佑开口了,他说:“其实我倒觉得你刚才说的春节更象这里的感恩节。”
欧阳赓说:“为什么?”
詹天佑说:“你想想,春节也是在冬季,是在人们的收获之后,我小时候在家乡看到,除夕这天,家族中的长辈会扛着一头猪到祖堂里祭拜,而且新春的第一天大家都集中到祖堂里拜祖,接下来就是各种舞狮子,舞龙灯,街坊邻里互相庆祝,这不象这里的感恩节吗?”
诺索布夫人说:“看来你们大清国不只一个感恩节呢。不过我听出来了,好象你们都是在对去世的祖先感恩,是吗?”
欧阳赓说:“是啊,我们大清国人都是轻生重死,对死人特别敬重,所以春节、清明节和七月鬼节都是有祭祀去世先人的仪式。”
诺索布夫人说:“这很有意思,我们美国人也会怀念去世的先人,但各人的怀念方式不同,不过,好象没有全国一致的鬼节。但是我们这里的感恩节不同,是感谢上帝赐予的收获,后来又加进了印第安人的因素,是为了强调感谢曾经给予我们帮助的人。”
大家边吃边聊,非常开心地就餐。
吃完晚饭,苏菲高兴地说:“我们来进行南瓜赛跑吧。”
欧阳赓问:“南瓜赛跑?南瓜怎么跑啊?”
诺索布夫人说:“噢,欧阳,是这样的,我们美国人认为南瓜是丰收的象征,因为感恩节本来就是用来庆祝丰收的,所以,我们有一个传统,就是感恩节的时候,我们会举行南瓜赛跑。”
威利平时多是跟着大家玩,今天他也相表现一下,他接过他母亲的话头说:“南瓜赛跑并不是南瓜跑,是我们用勺子推着南瓜跑,看谁跑得快。”
诺索布夫人说:“好吧,你们四个人来举行一个南瓜赛跑吧,获胜者有奖。”
威利说:“奖什么呀,妈妈,您能不能先告诉我们?”
诺索布夫人说:“一包糖果。”
威利说:“好啊,我一定要赢得这包糖!”
海滨岁月(四)
这时诺索布先生搬了四个南瓜到院子里的草坪上,手里拿了四个小勺子,分给四个小孩,每人一把。四个孩子随意地站到南瓜面前,诺索布先生从排在最右边的詹天佑手里接过勺子,向他和欧阳赓示范,用勺子推着南瓜往前跑,然后又把南瓜推回原处,把勺子还给詹天佑。这时,诺布夫人说道:“你们备好了?预备!开始!”
四个孩子一齐用勺子推着各自的南瓜开始赛路,推着推着,詹天佑发现自己的南瓜不听使唤了,南瓜往边上跑了,他心一荒,用手把南瓜推了回了,结果是詹天佑最先跑到终点。
大家都到终点后,诺索布夫人说:“你们谁最先到终点?”
詹天佑首先举手说:“我!”
威利说:“不对,你犯规了!”刚才詹天佑用手推南瓜的时候,大家都看到了。
诺索布夫人走到詹天佑面前笑着说:“威利说得对,南瓜赛跑只能用勺子,谁的手碰到南瓜,谁就违规了。当然,你不知道这个规矩,这不要紧,但今天不能算你获胜。”
詹天佑说:“没关系,夫人,下次我就知道了,而且下次我会赢的。”
诺索布夫人满意地点了点头。问道:“你们三人是谁最先到终点的?”
欧阳赓、威利和苏菲竟然没有一个人回答,因为他们比赛时除了看到詹天佑先到外,并没有注意别人是何时到终点的。但老奶奶、诺索布先生和夫人知道除了詹天佑是威利最先到。
诺索布夫人说:“好啦,既然你们自己不知道,那我就宣布获胜者了。”
大家都看着她,她慈爱地扫视了一下四个孩子的脸,然后说:“我宣布今天的获胜者是你们四个人。”
苏菲问道:“为什么呀?”
诺索布夫人说:“因为你们三人都不知道谁先到,而先到的天佑又在不知道的情况下违规了,所以判你们四人都赢了。所以,这包糖归你们四人共有。”
孩子们开心地拿着糖走开了,诺索布对夫人说:“不是威利先到的吗?你为什么不对孩子们说实话?”
诺索布夫人说:“威利先到没有错,但是,是他指出了詹天佑违规,詹天佑却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违规了。如果,告诉他们是威利获胜的话,这会助长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寻找别人的过错。威利指出詹天佑违规是对的,我之所以不判威利获胜,就是不想让威利感觉到他在指出天佑违规时,自己却获利了。”
诺索布说:“嗯,你这样相就对了。”
晚上,詹天佑和欧阳赓进行了一个简短的交流。詹天佑说:“晚餐时,诺索布夫人问到我们中国的感恩节,我觉得顶有意思。”
欧阳赓说:“靓仔,说说看,为什么有意思。”
詹天佑说:“我感到我们大清国的人与美国人确实有很大不同的想法。”
欧阳赓说:“有什么不同?你说呀。”
詹天佑说:“你没有发现啊?我们中国人清明节也好,七月鬼节也好,或者春节祭祖也好,不是向他们报告丰收,而是怕死去的人在阴间没有钱用,没有东西吃,好象定期进贡一样。我们认为人死后变成了鬼进了地狱,怕他们缺钱少食,受他鬼欺侮,老惦记他们,给他们烧纸钱,烧高香,进食品。但美国人不同,他们是感谢上帝,人去世后是进天堂,上帝是在天上的。我们大清国的人感恩的是地狱里的鬼,美国人感恩的是天堂里的神,你不觉得这是很大的不同吗?”
欧阳赓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