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盗梦空间 与亚当.斯密-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企业神话。扎克伯克成功的偶然之处,正在于他恰巧在合适的时机进入了这个市场。
不过,更进一步深思,扎克伯格的成功又是一种必然。人们对扎克伯格的赞美,总是集中在他的年少聪颖、技术天才和果敢善断。而在我看来,作为企业家,扎克伯格最伟大的特质在于“识势”和“顺势”。在facebook的招股说明书中,他直白地表明了对中国市场的关注,此为识“地势”;他为潜在投资者描述了一个充满无尽可能的互联网社交市场,此为识“业势”;更重要的是,他始终强调,facebook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成就一个商业奇迹而设立,它的存在只是为了让世界更加开放,用个性化的服务帮助人们更好地展现自己,更好地获取信息并作出抉择,此为识“人势”。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顺势而为的企业家才能,注定了扎克伯格的成功。
科斯和扎克伯格的碰撞,是理论和现实的碰撞,碰撞的火花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企业的本质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企业的边界取决于其是否能够更好、更持久地替代市场,只有尊重、发现并服务于人类需求向自由、尊重和本我等更高层次的演化,企业才能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里茁壮成长。
从碰撞火花看中国,中国为什么没有诞生有如facebook的伟大企业和有如扎克伯克的伟大企业家?在我看来,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企业家未能真正做到“识势”和“顺势”,中国企业往往沉迷于“地势”带来的市场机遇,特别是非自然垄断带来的市场机遇,但很少去思考、识别和顺应“人势”。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对资本、权力的饥渴与崇拜,冲淡了企业家对人类需求演化的探求和尊重,进而让小富即安的他们,与能够成就不世辉煌的巨大市场和宝贵机遇一次次擦肩而过。
相关电影:《社交网络》(TheSocialNetwork)
程实微评:Exclusiveiscool,Facebook的成功是必然的,扎克伯格的成功是偶然的。《社交网络》本质上是一个IT精英男赢了世界、输了朋友和爱情的故事。这个故事充满了时代的气息和青春的体味,所以也可以说是美国版的《致青春》或是《中国合伙人》,只不过扎克伯格取得的成就更大。扎克伯格能够取得成功,并不是因为他足够独一无二,以至于在任何公开场合都只穿黑色帽衫,而是因为他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人,用合适的方式,进入了一个合适的行业,并恰巧做了一系列合适的选择。所以,扎克伯格的美国故事,早就被中国传统智慧解释得很充分了:女怕嫁错郎,男要入对行!
第8页 :
相关电影:《海盗电台》(TheBoatThatRocked)
程实微评:不可抗拒的人性、感人肺腑的坚持,Letsrockandroll!首先,《海盗电台》是一部关于音乐的电影;其次,它还是一部关于摇滚的电影;此外,它还是一部关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英伦摇滚的电影。具备这三个特征,我很难不爱之入骨。因为在我看来,50年前恰是摇滚最纯粹、最激奋、最叛逆、最深邃、最性感的黄金年代,而《海盗电台》正是摇滚精神的一种体现:叛逆但不放弃,坚持但要享受,思考并有行动。
均衡的幻化
《万能钥匙》的经济启示:笃信“均衡”,就可能已经中了经济学家99%的巫术。
话说某日弗里德曼教授正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地大谈经济学理论,望着台下芸芸众生目瞪口呆、心驰神往、意醉情迷的痴状,老先生怡然自得,“孺子可教”的旁白心声悠然而起。环视之下,弗里德曼突然瞥见一蓬头小生于后座埋头大睡,被其他弟子爱不释手的平生杰作《美国货币史》竟然变成了此君头枕。震怒之下,老先生以粉笔掷之,该生悻悻然起身而立。弗里德曼提问:“请回答我刚才的问题。”余生皆笑,其实老师此前并未发问,又何来答案?正当师生众人心怀叵测地欲看此睡客笑话之时,朦胧睡眼者语出惊人:“不论您的问题是什么,我的答案是提高货币供应量。”尽皆愕然,弗里德曼百般无奈地目睹此君翩然坐下,重续旧梦。〞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这是笔者最喜欢的经济笑话之一,读懂这个笑话显然需要对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有所了解。必须承认,弗里德曼是一个实用主义者,他和爱妻施瓦茨曾经有过一句“名言”:“货币”并非像美洲大陆那样有待我们去发现的现存的某种事物,它不过是一个有待我们去发明的不确定的科学构成物,就像是物理学中的“长度”、“温度”或者“力”。在先得出“货币对经济的极端重要性”的结论基础上,弗里德曼才展开了自己独到的货币分析。以至于经济学家托宾不得不在《历史的货币诠释》中写道:“有时弗里德曼和他的追随者们似乎会说: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是货币,但不管它是什么,它的存量应该稳定地以每年3%~4%的速度增长。”
在普通人看来,这是多么赤裸裸的“强盗逻辑”、“强势理论”啊,但这并不能妨碍经济学教众对弗里德曼精致理论的推崇和敬仰,瑞典皇家科学院也顶着智利民众游行反对的巨大压力,毫不犹豫地将197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这位货币主义大师。当然,怀疑弗里德曼的理论贡献是非常幼稚和无知的,举出这样的例子,笔者只是想形象地引入一种理论分析的“实用主义”范式。实际上,这种“实用主义”正在各个领域悄然渗透,以至于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某些“强势词汇”不求甚解、或是肆意放大地使用,比如说“均衡”。
就像以前流行“供求”、“市场”、“制度”一样,“均衡”也是个时尚词汇,在理论文献、新闻报道、政策宣讲、分析评论之中“均衡”二字随处可见。对“均衡”趋之若鹜的偏爱源自于其理论与实践中的巨大张力,正如米尔盖特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二卷词条“Equilibrium:DevelopmentoftheConcept”中写道的,均衡分析是经济学得以鼓吹自己“科学性”的一个基础。更可怕的是,“均衡”意味着所有与之相左的概念或现象都是“不均衡”的,这实际上让实用主义者找到了一个舍我其谁的理论基点。
利率、汇率、经济增长,这些普通的经济变量如果被冠之于“均衡”的前缀,就具有了非同寻常的经济意义,“均衡”潜在包含的主观优越性意味着对“均衡”的趋近才是符合经济理性,而所有对“均衡”的偏离都是紊乱无序的。这就好比一块普通的玉石,在经过得道高人点化开光之后,总是会散发出无形的灼灼光辉。但遗憾的是,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点化开光玉石的也许是凡夫俗子,而给经济变量冠之于“均衡”的也大多不是经济先知。于是乎,“均衡”概念的使用就像原来秀水街上的商品一样良莠不齐。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不同经济学者运用不同经济模型或是不同计量方法,总是能给出“均衡汇率”大相径庭的取值,就算是同一个经济模型,稍微改动下经济假设或是变量选取,也可能得到相去甚远的最终结论。但每一个结论都戴着“均衡”的闪亮光环对舆论走向、政策选取、预期变化施加着深远影响,这似乎构成了经济波动的一个重要源泉。
其实,某些实用主义者在言必称“均衡”之时,并不真正了解均衡的含义,或者这对他们来说也并不重要。也许弗里德曼式的判词很适用于他们:“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是均衡,但不管它是什么,利率、汇率、经济增长必须达到均衡水平。”这种实用主义背后若隐若现的粗枝大叶与孤芳自赏多少有些让人心存忐忑。
如此这般的“均衡”实用主义化似乎应该归罪于凯恩斯,如果我们就“经济均衡”的思想脉络来追根溯源,那么在源头斯密那里,均衡作为一种潜在的“自然条件”,与“看不见的手”一样不过是由“自然”或是“上帝”决定的东西。而随后瓦尔拉斯、德布鲁、阿罗对“一般均衡”的数理化描述和讨论则像是用抽象语言论证了“上帝”的存在。但到了凯恩斯这里,“中间性均衡”、“移动均衡”概念的提出彻底颠覆了传统“均衡”观的神秘主义,通过潜在引入和区分长期均衡和短期均衡、主观均衡和客观均衡、静态均衡和动态均衡、绝对均衡和相对均衡,凯恩斯甚至可以按照理论或是现实需要将“均衡”揉捏成各种形状,在这里,经济历史上最大的野心家或是实用主义者凯恩斯将自己幻化成了“上帝”,“均衡”作为思想利器在政策需要变更中不断变换着经济内涵。
可惜的是,“一个什么都能解释的理论也许什么都解释不了”,幻化后的“均衡”已经失去的均衡的原意:康德所言的先验存在的内在和谐与秩序,黑格尔所言的不一致事物中的一致性,以及孔子所言的“和而不同”中的“天人合一”。但这种幻化由于经济学“科学”门槛的存在而变得不易察觉。于是,在凯恩斯传统下大胆颠覆与随意扩大“均衡”定义内涵似乎已经成为局内人进行理论推销、政策正名的经典方式,毕竟没有打上“均衡”标签就像是老王卖瓜一般师出无名。而所有普通局外人都只能够在经济学复杂严谨的表述方式中面对大量存在的、似是而非的“均衡陷阱”。
那么,如何避免在“均衡陷阱”中茫然无措呢?其实电影《万能钥匙》给了我们些许启示,只要不相信巫术,巫术永远不会产生实际魔力。所以,还是尽量忽视“均衡”这个前缀吧,毕竟当经济学家在说“均衡”的时候,也许他不过是想让你相信他是对的。
相关电影:《万能钥匙》(TheSkeletonKey)
程实微评:前99%的平庸+最后1%的精神恐怖=一部最适合偶遇的悬疑片。《万能钥匙》属于那种最不适合推荐的电影,因为一旦有备而来,等到的,绝对不是精彩,只有不期而遇,误入导演处心积虑打造的剧情陷阱,才会感受到真正的思想恐惧和灵魂恐惧。我就是一个偶遇这部电影的幸运儿,所以直到现在,一想到它背后的那层深意,我就不寒而栗。我甚至会想,躲在这本书后的自己,会不会就是一个正在画着经济符咒的巫师呢?你怕了吗?
后记合上书页品得失
完成最后的修改,这本小书就等着和读者见面了。蓦然回首,距离初稿告罄,恍然已有半载。这本小书的出版,谈不上坎坷,也说不上顺利。之所以在定稿环节游走了半年,主要还是想让这本书能够更好看一些。
尽管有敝帚自珍、老王卖瓜之嫌,但在我看来,这本小书还是有三个小小的看点:首先,这可能是一本有些闲趣的书,从电影切入写经济,电影变成了一扇门,读者可以更轻松地进入专业晦涩的经济世界。其次,这可能是一本有点叛逆的书,财经媒体上充斥着太多虚幻的共识和过时的理论,对经济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这本小书里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最后,这可能是一本有点小料的书,虽然电影是有趣的,但这本书的专业内容却不随便,这不是一本推崇“经济学帝国主义”的书,不会用经济学去解释电影,因为那实在没有什么意义,实际上,在电影之门的背后,这本书展示了一个严谨的、数据化的经济世界,它可能没有阴谋论描述的世界那么诡曲,但它却是真实的存在,多一点真实的了解可能就会少一分盲目的从众和无谓的冒险。
合上书页品得失,感觉还是有些遗憾之处:其一,我给每个电影都配了海报图片,但由于版权原因,只能忍痛割爱;其二,这本书还是出来得晚了一些,我本来准备把一些具有时效性的文章换下来,但为了保持最初思考的原味,最终还是作罢,好在这本书大部分内容没有太大时效性,而具有时效性的部分内容也大多与现在的趋势变化方向相同;其三,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将近十年的财经专栏写作风格,正在从专业化向通俗化转变,作为转变初期的成果,本书还是偏专业了一点,对普通读者而言,某些部分的阅读可能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尽管未能做到尽善尽美,这本书还是让我收获良多。写作的过程,也是我重新认识经济学、重新理解经济世界、重新探视自己内心的过程,这其中的感悟和领会远比笔尖表露的要多得多,这将成为我未来继续前进的财富。
合上书页,思完得失,剩下的只有感激。感谢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的王留全主编、陶英琪主任和宣佳丽编辑,以及浙江大学出版社的曲静编辑,你们对这本书和我个人的支持令我十分感动,你们提出的建议也让我受益良多。感谢《上海证券报》的沈飞昊、《第一财经日报》的黄宾、《金融博览》的仲垣、《中国外汇》的孙艳芳和原《东方壹周》的曹顺妮,本书部分内容曾占用过你们的版面,感谢您们常年对我的粗鄙文字的包容和信任。感谢我所在北京单位的领导和同事,在你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特别还要感谢我在安徽挂职两年时间里时认识的领导、同事和朋友,正是和你们的相处让我下定决心,尽一生之力去拉近专业经济世界和普罗大众的距离。感谢刀锋团队和其他学界朋友,尽管学术上你们将我甩得越来越远,但我真心为你们的学术成就感到欣喜,也感激能够和你们长期交流,并不断收获新鲜的思想共鸣。感谢SelectiveMemory公会的朋友们,你们是我最好的伙伴。
感谢我的父母、岳父母、姐夫、姐姐和两个可爱的外甥女,你们一直以来无所求的关切和付出,始终是我疲惫、失意时继续前行的力量源泉;特别是年迈双亲,儿子而立久矣,却时常让你们劳神牵挂,实为揪心。此外,要特别感谢我的妻子,你的陪伴让我孤独、艰难的独立研究和长期写作之路变得更加充实和快乐。
最后,感谢您,我亲爱的读者,如果这本小书能够给你带去一丝收获、一些感悟或是一点笑声,那是我莫大的荣幸;如果没有,也请您谅解,我将继续努力,争取能够看得更多些,想得更深些,写得更浅些。
程实
2013年7月13日于北京陋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