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历史给谁来酿酒-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道总有一天天下不姓刘而姓曹,但此曹非彼曹,想要预防,不该去找曹操的麻烦,只须把曹操的几个儿子悄悄搞掉就是。对付儿曹比对付老曹还是要容易一些的吧。
所以历史上越是离皇帝近的地方越不安全,所谓伴君如伴虎。离皇帝远了,自己难以得到皇帝的欢心;离皇帝近了,又怕距离空间太少,自己回旋余地不多。其实,皇帝们又何尝不是一样伴臣如伴虎。大臣离自己太近了,不放心;离自己远了,更不放心。总之是两难。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一直是中国政治的一个心结。
皇帝和他的臣子们也想过不少办法,比如,皇帝们总是希望自己的臣子们心无大志就好,多买良田美宅,多蓄几个美女小妾,让他们沉浸在温柔富贵乡里,自己方可高枕无忧。宋太祖就是典型,其实哪个皇帝不想学宋太祖呢?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再如乾隆皇帝这样一个雄霸之主,他未必不知道和啊5奶罢辛饲〉男囊狻:何涞垡采钪那灼萏锿‘贪婪,但他还是重用他。道理其实都是一样的,在皇帝看来,贪点钱总不至于要了他的江山,贪钱者不如贪位(江山)者可恨。事实上,历史上多半贪官虽然对老百姓有害,但对朝廷害处则要少得多。反贪反贪,一般情况下是不得已而为之,而且往往是在太平无事之季,要么杀几只鸡给猴儿们看看,要么杀一只猴儿给鸡看看,未有彻底而善始善终者。反贪不能不反,不反则可能一发不可收拾;而一发不可收拾了就没有反的必要了;反贪又不能反得太过,像雍正那个反法,只是特例,反得不好,反到自己头上就出状况了。所以历史上的反贪,其背后往往是有着很微妙的背景的。也正因为如此,历来反贪是越反越贪。这是规律,也是怎么也突破不了的政治瓶颈。主子们既希望你贪,又不希望你贪的太过。
只有在这个方面,脸谱与心谱才是相互默契的。
。▲虹▲QIAO书吧▲
第77节:帝国心谱(3)
不要以为皇帝不清楚,做臣子贪还是不贪。连末代皇帝宣统都说过,他5岁的时候,一个月要吃掉810斤猪肉,240只鸡鸭。如果说5岁的孩童算不清这笔帐,那么他的监护人也算不清?大家相互〃理解〃就是了。
聪明的臣子,在贪的这一方面他可以毫无顾忌,只要不碰到〃严打〃就行了,见好就收,还是好臣子。但在结党这一面,可是碰不得的。帝国脸谱不对帝国心谱,最厉害的莫过于党类太盛。结党是远比贪婪要可怕可恨的事情,因为这是在捞政治资本。皇帝宁愿放过一百个巨贪,而绝不会姑息容忍一个结党之人。然而,中国历史上,结党之事是屡见不绝的。从战国四公子开始,到明代的东林再到清代的帝党、后党,史不绝书。
倘若到了一个人既贪婪又结党的时候,那么这个人离死期也就不远了。我说的这是通例。
不过,历史到了大清帝国,这个通例竟然打破了。
举个例子,这个例子便是跟曾国藩关系很大的官文。
官文(1798年…1891年),满洲正白旗人。王佳氏,字秀峰,历任蓝翎侍卫、头等侍卫、副都统。1854年任荆州将军,次年以钦差大臣兼湖广总督。1861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衔。1862年升文华展大学士。1864年,曾国藩攻下南京,他也受封一等伯爵。1866年被湖北巡抚曾国荃弹劾,免职。1876年,回京管理刑部兼正白旗蒙古都统,不久又代理直隶总督。1891年病死。
这个人大半生是和曾国藩密不可分的,从他的履历看,几乎是官运亨通,地位不在曾国藩之下。史载这个人〃性柔缓,颛昧不谙政事〃。换句话说就是一个没有什么实际行政能力的人,庸才。这样一个人凭什么能步步高升呢?有几个因素。第一,庸才而非蠢才,此人虽不会行政,但会做官。曾国荃曾笑,一个人要是连官都不会做了,这个人就真是十足无用了。第二,他一直在帮助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虽然两人面和心不和,但许多事情还是由官文来出面的,包括向朝廷奏请,为湘军筹饷,所以打下南京,自然有他一份功劳。这中间主要是由于当时做湖北巡抚的胡林翼会做人的结果。清制,总督与巡抚虽然级别上差半级,但并无领导关系,总督管两个省的军务,巡抚管一个省的政务,但如果督抚同城的话,就经常发生督抚不和。刚开始,官文瞧不起汉人带兵,所以事事掣肘湘军。胡林翼也想把他弄走,但一想,换一个人也许更坏。但由他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于是只好借助他,便屈节奉承他,把他哄得团团转,得到了官文的信任,什么事都让他放手去办,要他出面就出面,而官文也乐得逍遥,而且表功的时候,自己还在他人的前面,这也叫做双赢。第三,他是满人。
※虹※桥※书※吧※BOOK。※
第78节:帝国心谱(4)
官文不是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但他又类似于那个时代的士大夫,虽是武将,却又不善带兵打仗,他不是文人,却做到文华殿大学士;一生没有什么建树,官却做得很大。然而,历史还是公道的,《清史稿》并没有因他位居文华殿大学士、直隶总督而抬举他,反而只是一笔带过。
那么这个人的能耐到底在哪里呢?前面说了,就是〃会做官〃,这种会做官,换一个词,就是曾国藩私下说的〃官文党类太盛〃。说这句话时是咸丰十一年。咸丰十一年,旧皇帝将死,新皇帝将来。这个时候连身在军营的曾国藩都知道他〃结党〃,朝廷未必不知道。而新寡妇西太后又是最忌结党之人的,那么为何后来,先诛肃顺一党,继而又罢奕亲王之后一直没对他采取行动?
官文结党之余,还很贪。不仅贪,架子还很大。当时的湖北流传说总督府有〃三大〃,妾大、门丁大、庖人大。所谓妾大,官文大概只有一个妾,原是一个婢女,深得官文喜爱,纳为妾后,凡事都听这个小老婆的。当年胡林翼笼络他就是走的这个姨太太的路线,让自己的母亲收这位姨太太做干女,那么自己也就多了一个干妹妹。结果成全了江南大业。所谓门丁大,是说湖广境内大小官员要见官文,必须先经他的门卫通报,才能进见,倘若没过这一关,任你天大的事也办不了。所谓庖人大,庖人就是厨子,而这个厨子是他的恩师肃顺推荐的,所以仗着这一层关系,这个厨房大师傅脾气比官文还大,官文竟然也奈何不得。
野史有载,说一个原来做过官文的同性恋对象(那时称娈童)叫马艾弁的,后来做了副将,白天强行私闯民宅弓虽。女干民女,女不从,竟被杀。其家人告到官府,时任湖北布政使的阎敬铭得知此案后,立即去见官文。官文借口生病不见。阎说,如果大人有病吹不得风,我可到卧室一见。官文还是不答应,阎就说,中堂大人生病总有病好的一天,我就在这里等。结果他果然带了铺盖在总督府的大厅里睡了三天三夜。任谁来劝说他都不走,不杀了这个双性恋的副将誓不回去。如此,官文只好出来接见,并且在他这个下属面前长跪不起。可是这个〃阎海瑞〃不为所动。在一边的严树森(他后来与官文不和,只好走人)都看不过去了,正色指责阎不要太过分了。这样,阎则扶起官文,并商量不杀副将,革职回籍。等到这个副将出来谢恩时,阎大喝一声拿下,叫士兵扒了他的裤子,重打了40大板之后才了事。官文也从此怕了这个〃阎海瑞〃。这一打,把督抚〃三大〃的威风也稍稍打掉了一些。
就是这样一个官文,竟然在肃顺被诛的时候没有被牵连,也是一大怪事。
同治五年,曾老九曾国荃出任湖北巡抚,听到官文在军粮一事上故意为难湘军,一气之下,向朝廷参了一本。本来,老九弹劾官文前,曾去信和大哥曾国藩商量,这位大哥犹豫了一会竟然也同意了。这一本竟然灵了,官文被革职。作为肃顺的党羽,而且自己也大肆结党的官文到了这个时候才被处理,又说明什么呢?
BOOK。▲红桥▲书吧▲
第79节:帝国心谱(5)
原来,曾老九弹劾官文的罪名,只是就事论事,没有涉及到他〃党类太盛〃等别的方面,仅仅是说他〃贫庸骄蹇〃。
这是一件小事情,却能做出大题目来。
首先这说明,至少在帝国黄昏时期,士大夫也即帝国的〃良心〃仍然在发挥作用。人们多说晚清有多腐败,这是事实。但其实,说起来,腐败的只是帝国的〃主人〃……满洲贵族。我们看曾国藩及其同时代的官员,在弹劾他人的奏折中,基本上就是对事不对人,就事论事,而不如前朝或者后来那样喜欢上岗上线……除了勾出被参对象的私生活还不过瘾,还要把他的祖宗十八代都挖出来。晚清不是这样。倘若,曾老九告官文一个〃党类太盛〃,我想西寡妇不会这么轻饶了他的……后来又让他官复原职,做直隶总督了。
其次,我们还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西寡妇在经历顾命八大臣、撤掉恭亲王以及控制光绪等一系列事件之后,她寻找到了一个解决两千年来未能解决的那个〃政治心结〃的办法。这个办法不是汉武帝搞内廷外廷的办法,也不是明代皇帝那样搞特务统治的办法,也不仅仅是雍下皇帝那样搞密折制度,而是以毒攻毒。你八大臣不是想联合起来搞掉孤儿寡母吗?你小皇帝不是想亲政,结成〃帝党〃要搞掉老娘吗?那么,老娘也来组织一个〃党〃,这个党,史称〃后党〃。既然解决了这么一个连男人都解决不了的大问题,对于官文这种小党也就不必放在心上。至此,帝国脸谱与帝国心谱之间的紧张关系,才有了一个新的变化。
曾老九这样做,很可能是他大哥授意,只就事论事。作为帝国黄昏时期的良心,曾国藩也始终对国事、国运充满了忧心。甚至一有点风吹草动,就要担心起来。他担心的其实正是两点,一是士人之一代不如一代,一是君德之正与不正。
有次,他就对其幕僚赵烈文说起,〃今日有四川庶常来见,其言谈举止不类士夫。前日有同级庶常送诗,排不成排,古不成古。国家所得人物如此,一代不如一代,文章与国运相关,天下事可知矣。〃庶常就是庶吉士,在学历上地位已经是很高了,尚且〃排不成排,古不成古〃,这类代表国家心谱的人物一旦如此,其后果可以预料。
曾国藩所以被时人称为〃中兴以来,一人而已〃,归因就在他代表了帝国的心谱。那一类〃古不成古〃的读书人,此时还未能登上帝国政治舞台,真正发挥作用的便是曾国藩及其同时代的士大夫代表。他的幕僚赵烈文虽然官阶不高,但也算得上一个心谱人物。
曾国藩之所以信任他,也是看到了这一点。有时,许多心理话,他还对赵烈文说,比如心理有郁积难以排解之时,两人常有议论。
◇欢◇迎◇访◇问◇BOOK。◇
第80节:帝国心谱(6)
赵烈文是跟随曾国藩时间最久也是关系最密切的心腹幕僚之一,他受曾国藩的影响和薰陶至深,也了解曾国藩的性情与喜忧。故曾氏担忧京城气象之时,赵颇有见地地为他开解,目前还不至于土崩瓦解。但是同时他又指出,不出50年就会出现方州无主,人自为政的局面。不料,此话果然应验。他似乎预见到了1911年辛亥革命和军阀割据的场景。曾国藩未尝预见不到,但他与赵不同,赵可以置身其外,而曾则置身其中,故而他没有反驳,倒是在想解决之道,南迁学晋宋退居东南半壁。可见他的最坏打算还是希望能够留半口气。可是,赵烈文的回答倒泼了他一盆冷水。不过,赵的解释则显得很苍白,〃取天下太巧〃并不是这个帝国必然彻底灭亡的根本原因,至于〃天道难知〃则更是迂腐之论。不管怎么样,这两个帝国〃良心〃的对话,倒提前给我们撕开了帝国脸谱的真相,揭开了50年后的历史篇章。两年以后,也就是曾国藩晋京拜见两宫太后和皇帝之后不久,他对赵烈文说的一番话,让人回味。他说:〃吏治风俗颓坏已极,官则出息毫无,仰资于徭役;民则健讼成性,藐然于宪典;加上圭痟多灾,暂晴己旱,一雨辄潦。〃〃两宫才地平常,见面无一要语;皇上冲默,亦无从测之;时局尽在军机恭邸、文、宝数人,权过人主。恭邸极聪明而晃荡不能立足;文伯川正派而规模狭隘,亦不知求人自辅;宝佩衡则不满人口。朝中有特立之操者尚推倭艮峰,然才薄识短。馀更碌碌,甚可忧耳。〃
曾国藩的忧患不出帝国脸谱和心谱。脸谱则可用〃冲默〃二字形容,心谱则可用〃碌碌〃二字归之,有此二端,能不叹息?
附录
曾国藩年谱简编
1811年(嘉庆十六年)11月26日(农历10月11日)曾国藩生于湖南省湘乡县今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乳名宽一。
1815年(嘉庆二十年)5岁,在家识字读书。一年后入家塾〃利见斋〃。
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10岁,弟曾国潢出生。
1822年(道光二年)12岁,弟曾国华出生。
1824年(道光四年)14岁,弟曾国荃出生。
1826年(道光六年)16岁,应长沙府试(童子试),名列第七。
1828年(道光八年)18岁,弟曾国葆出生。
1830年(道光十年)20岁,就读于衡阳唐氏宗祠,师从汪觉庵。一年后转入湘乡涟滨书院。改号涤生。
1833年(道光十三年)23岁,秋,参加湘乡县试,考取秀才。
1834年(道光十四年)24岁,春,入岳麓书院。秋,参加乡试中第36名举人。冬,入京准备会试,途径长沙,结交刘蓉。
1835年(道光十五年)25岁,会试落第,留京寓长沙会馆。
▲虹▲桥▲书▲吧▲。
第81节:帝国心谱(7)
1836年(道光十六年)26岁,春,恩科会试再次不第,出京返家。至长沙,与刘蓉、郭嵩焘在湘乡会馆〃桃园结义〃历时两月。
1838年(道光十八年)28岁,会试中第38名贡士。改名国藩。殿试取在三甲第42名,赐同进士出身。朝考列第一等第三名,道光帝拔置第二名,授翰林院庶吉士。年底乞假返家。
1839年(道光十九年)29岁,夏,出衡阳,谒杜工部祠、石鼓书院。秋,出邵阳,察访武岗、新化、兰田、永丰。12月,子纪泽生,离家启程赴京。本年起始作日记。
1840年(道光二十年)30岁,5月,庶吉士散馆,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检讨。7月,染病,经欧阳兆熊、吴廷栋等照护,两月方愈。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31岁,8月,偕倭仁拜谒理学大师唐鉴为师,请教治学之方,检身之要。11月,任国史馆协修。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33岁,4月,升任翰林院侍讲。7月,钦命为乡试(四川)正考官。12月,充文渊阁校理。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34岁,8月,郭嵩焘引江忠源来见,结为师生。派充翰林院教习庶吉士。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35岁,10月,升翰林院侍讲学士。李鸿章入京会试,以年家子投其门下受业。
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36岁,1月,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