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历史给谁来酿酒-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后过生日,道光皇帝用打卤面在宫中招待大臣和太监。他拼命地节约,甚至穿过打补丁的裤子。就连那些爱美的妃嫔们只好终年不添置新衣,连皇后宫里也铺着破旧的椅垫。为了安慰大臣们,道光帝只好常对臣工们说做人总需节俭,节俭是老祖宗的传统美德。有些书上还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满朝大臣都学皇帝的榜样,个个穿着破旧袍褂上朝,从殿上望去,好似站着两排叫花子,那皇帝便是叫花子头。官员们既不敢穿新袍褂,一时间竟使京城里旧衣铺子里的破旧袍褂,都卖空了,而且卖了好价钱。起初还和新袍褂的价钱一样,有许多官宦人家,把崭新的袍褂,拿到旧衣铺子里,去换一套破旧的穿。后来旧袍褂越卖越少,价钱飞涨,竟比做两套新袍还贵。有几个官员,无计可施,只得把新的打上几个补钉,在衣襟袖子上,故意弄上油泥,皇帝才龙颜大悦。这个场景,后来还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面用上了。
野史上还说,道光帝不但平时俭以律己、俭以律臣,就是赏赐沙场有功之臣吃顿饭,也〃节俭〃到家。大学士长龄,打平了回疆,把逆首张格尔槛送京师。道光帝亲御午门受俘后,便开庆功宴筵,他怕内膳房太耗费银钱,便传旨需格外节俭。当时请的客人除长龄外,还有15个老臣。这些人挤了两桌,桌上摆着看得见的几样菜,大臣们却不敢举箸,只怕一动筷,便要吃光,而吃光了是很不好看的。道光帝坐在上面,也不吃菜,也不喝酒,只和大臣们谈些前朝的武功,后来又谈到作诗,便即席联起句来,做成一首80句的七言古诗,记当时君臣之乐,又叫人把君臣同乐画成一幅图,在席上谈论了足足两个时辰,菜不曾吃得,便散席了。
※虹※桥※书※吧※BOOK。※
第67节:苦命皇帝(上)(6)
节俭是一种美德,在中国文化里是值得赞美的。然而,问题是,这不正常。历朝历代的皇帝,只有像刘邦这种从来没有见过皇帝风光的人才会说,现在天下未定,战争未息,民不聊生,安敢享受长安城里那么华美的宫殿。道光帝的节俭到了这个程度,并不说明他就是个好皇帝,当然比起那些奢侈荒淫的皇帝来又另当别论。皇帝这样节俭,只能说明不正常。因为这有损于帝国的形象,也不合礼制。皇帝尚且如此,那么百姓又到了什么程度呢?不难想象。
要说这个皇帝只知道节约,也不是事实。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就认为,道光帝不英武,也不昏庸,是一个勤政图治而无显著治绩的皇帝。应该说这样的评价是相当客观也符合历史的。
为什么说他勤政图治却又没有治出什么政绩来呢?这不矛盾吗?历史上不是有〃垂拱而治〃的典故吗?那些不用动手的皇帝却能干出政绩,那些用力干的反而干不出成绩来,这是何道理?
事实上,历史上从来没有什么〃垂拱而治〃的皇帝,古代人的衣袖都很长,忙起来了衣服是飘动的,只有闲下来,衣服才是垂直的,所以叫〃垂拱而治〃。真正垂拱而治的皇帝都是些傀儡皇帝,身边有能臣在代替他们做。世上哪有不动手而天下就能治理好的呢?〃三代〃之时,你看那几个尧舜禹之类的圣王,哪一个不是累的要死啊。
至于努力了,却没干出好成绩,只能说他运气不好。为什么说他运气不好呢?我这里引用别人的一句话,是谁说的我记不起来了。他说〃这就是历史,当然历史的残酷性也就在这儿:历史不记过程,只记结果,道光你励精图治,但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是你签的,那历史耻辱柱上的第一个人就是你〃。
要说这个结果好不好,也不能一概而论。在我们今天看来,这个结果当然不好了,丧权辱国嘛。但如果站在道光时代看,这个结果又算是一个较好的结果了,至少他只是丧权辱国,还没有亡国呀,历史上亡国的皇帝还少吗?为什么大宋的皇帝没人说他们是丧权辱国呢?况且,大清国的权呀国呀本来汉人就是不大承认的,他是异族,是兽类,所以他丧权辱国是他自找的嘛,谁叫你来抢汉人的权和国呀,那些主张造反起义的,不正巴不得吗?应该说,道光帝打又打不赢,和又和不拢,这种情况下,能破财消灾,保住大部分江山,也是没办法的办法。运气不好,是实在的,以前的皇帝从来没有碰到过这样的敌人呀,老祖宗也没留下经验宝鉴之类的。
但是,道光帝的运气说来又算是好的了。陈旭麓先生就认为,道光算是个幸运者,白莲教的事他父亲嘉庆皇帝了结了,洪秀全的大动干戈则留给了他的儿子咸丰皇帝去担当。
虹桥门户网。
第68节:苦命皇帝(上)(7)
不过,事物总有两面性,这种好运气,对于一个想有些作为的皇帝来说,实实又不是好运气。倘若把白莲教的事情平了,论起功来,也算是大功一件呀;或者说把洪秀全灭了,更是中兴之主了。最好是父亲的事、儿子的事,都在自己手里干脆利落地做了,岂不更好。
所以,说来说去,还得要怪道光帝走背运。碰到这样的时代,落到这样的结果,真是算他倒霉透顶了。他死了,后世历史学家还要夸大他如何的虚骄,用漫画的方式来给他绘像。
好皇帝、坏皇帝的标准,道光都算不上。看来,只能用别的标准了。问题是,别的标准又还没有建立起来,我们还只有套用这个标准。既然这样的话,我们还是不能抹杀他的功劳。至少一点,他还是平定了新疆伊斯兰教张格尔的叛乱。张格尔的叛乱其实不亚于洪秀全,他的声势同样是很大的,一口气连续攻占了南疆四城,让道光帝花了四年时间才把他平定在天山脚下。对外,他至少还搞了一次禁烟运动,开了中国与西方正面禁毒斗争的先河,从正面和反面都让人们知道这毒是沾不得的。
现在回想起来,功也好过也好,好也好坏也好,再来评说都是马后炮了,徒给我们增添感叹。不过,发出一声两声感叹也许还是有用的。道光帝留给我们最大的感叹就是,他这个皇帝做的太久了,一做就是30年。
按中国皇帝的平均在位时间来算,这个时间不长不短,没什么好说的。然而,问题是这30年对于中国来说太宝贵了。
这30年,西方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革命带来的好处是有目共睹的。一个显著的现象就是民主制度的建立;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由科学技术充实起来的以强大国力做后盾的军力。而此时的道光帝连英国来自何方都不知道。他心目中只有他的〃国体〃,以及在这个国体之下的自我镜像:〃上不可以失国体,下不可以开边衅。〃天朝威仪,君临万方。历史在此时仍然是靠一种惯性来运动的。这就导致了,西方打进来后的几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内,这个惯性仍然没有被打破。
应该说,这个时候是最需要〃革命〃的了,日本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甚至稍后才开始〃明治维新〃的。我们也并不是没有〃革命〃,也〃革命〃了。迄今尚被称之为〃农民革命〃的太平天国也就萌芽于这个时候。
为什么同样标明为〃革命〃,结果却大不相同呢?这恐怕是一个值得进行探讨的大课题。换句话说,为什么此时的中国没有出现〃资产阶级革命〃而是〃农民革命〃呢?二者究竟有何本质差别?
。§虹§桥书§吧§
第69节:苦命皇帝(下)(1)
苦命皇帝(下)
上述问题既是历史学家所不能回避的问题,也是革命家不能不作出解释的问题。可能还轮不到我等来做出回答。但既然提出来了,虽不必去做一篇博士论文来研究,但也不妨提出我自己的思考。
在我看来,这里面更深层的原因恐怕还出在我们自己的历史镜像上。
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潜意识里是向后看,而不是向前看。向后看,看什么?看历史。历史当然是值得看的,因为它是镜子,自己是什么样,照一照镜子就都知道了。这就是历史的妙用。问题是出在历史这面镜子上。它不是玻璃的,也不是透明的。中国古代的镜子习惯用铜镜,看起来比较模糊。而历史这面镜子正好与此类似,它是用水做的,或者说是用金属做的,是可以变形的。这就有点类似〃哈哈镜〃。心态正常的照出来可能问题不大,心态不正常的就会照出问题来。
而过去的皇帝多数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要不就是生于草莽之间,崛起于人肉之中。他们看自己,形象总是很光辉很伟大的,就连朱元璋这种人都以美男子自居。你不敢说〃光〃,〃秃〃之类字眼,甚至连与〃僧〃字谐音的〃生〃、〃笙〃等字眼也要小心。用字尚且如此,那么,照镜子就更不用说了。一个长得丑的人自然不大愿意照镜子,但是,人心是一面镜子呀,这人心你又看不到,摸不着,你总不能下令禁止吧。因此,中国便有了一个悠久的传统,叫做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如何来得民心呢?手段固然很多,比如搞一些民心工程啦,花钱来收买啦,都可以。问题是这些手段措施必须是在名正言顺的情况下才可实施呀,名不正言不顺怎么办?把自己粉饰一下不就得了。古人有很多先例在前面,比如刘邦,都说是〃刘三〃,大名都没有一个,然而,他生下来就不凡呀。他母亲睡在湖边,梦见与神相遇,一时间电闪雷鸣,天昏地暗,他老爸就看到一条蛇出现在他老婆身上,就有了身孕,生下了〃邦儿〃。这是历史学家白纸黑字写的。为什么这么写?没看到西周的开国皇帝在《诗经》里怎么写的呀,文王的老祖宗后稷就是这么来的,这就是历史呀。有了这样相同的光荣史,还怕名不正言不顺?刚打下江山,甚至江山还没坐稳之时,民心更好收买,老百姓只看实惠;而一大批知识分子则不然,他们甚至不要钱不要命,只要名。要钱也好办,要名也好办。一般情况下,新朝刚刚建立或者尚未建立,百姓一般很苦,给你一些政策就会三呼万岁;要名者更好办,让你当战时的军师、皇帝的老师,听你讲历史、听你说传统不就得了。不愿意的去写历史吧。再不愿意的去做谏官,天天挑皇帝的刺儿。如果打下江山很久了,坐得不耐烦了,老百姓习惯了被收买而又没有本钱继续收买了,知识分子也有些不满了,问题就来了。没关系,观照一下历史就知道了……造反呀。孟子不是讲了,君无道,人皆可诛之。这就是历史。历史就是这么反反复复。
▲虹桥▲书吧▲BOOK。
第70节:苦命皇帝(下)(2)
历史是怎么一回事?历史是人写的,但什么人都可以写历史吗?不可能,历史是当权的人写的,前朝的历史是今朝的人写的。今朝的人就不能写今朝的历史吗?司马迁不就写了吗?唐朝初年,许敬宗总修《五代史》和《晋书》,因为他的父亲在隋末江都兵变时被害,而他却贪生怕死不敢营救。后来,一个叫封德彝的大臣揭发了这一件事,许敬宗就恼恨于他,因此在写到封德彝的本传时,就〃盛加其罪恶〃,不惜添油加醋,伪造历史。
反过来,皇帝要得民心,知识分子也要得别人的心才行。古人讲,得天子心者可为诸候,得诸候心者可为大夫。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有骨气的不多,他们有一个口号,叫做〃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就是说要把自己卖了,卖给谁呢?谁有权有钱就卖给谁!有了权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有了钱能养家糊口,顺带养一帮子亲戚。老百姓没权也没钱,当然不买了,他们也买不起,买得起的只有皇帝。既然被皇帝买了,理所当然就得听皇帝的呀。皇帝如何才买你呢?当然是要用的呀,没有用谁要你。所以要得天子心才能卖得起高价,〃奇货可居〃。怎么个〃奇〃法?方式方法自然很多,而归结一条还是要得天子的心才是。最能称中国的皇帝心愿的莫过于把他比做历史上的尧舜了。所以尧舜死了万把年了,却始终活在当今。一代一代,中国的历史其实就是尧舜的历史,中国的历史就是这么来的,就是这么一块镜子,照镜子的人按照这个模式来做就是,肥一点瘦一点的,只需在做镜子时量量身子就行。
因此,千百年来,中国的〃革命〃也就一个模子,这个模子就是中国的历史镜像。这就是中国为何爆出来的革命长此以往都是〃农民革命〃,最害怕的也是〃农民革命〃。所以,中国的历史向前看与向后看其实都是一个样,所不同的是个别细节的差异,总是〃前度刘郎今又来〃。所以,通观中国的历史,很难闻出一些时代的气息来。站在道光皇帝的舞台上,其实与站在中世纪的舞台上是一种感觉。去了一个道光帝,来了一个咸丰帝,只是换了一个名字。
酒是陈的香。会品酒的人都有这个感觉。时代越久远,酿出来的酒越是好酒。然而,用历史做原料来酿酒,酿出来的酒在慢慢地长期发酵过程中,却长了霉,生了细菌,变了质。为什么呢?因为每到一个时节,这酝子酒总不可避免地被人揭开了盖子,想看一看,看的人多了,盖子揭开的次数多了,就进了风,有的甚至还要不断地往里面加点味,不变味是不可能的。
前面我们说,道光这个皇帝做久了,耽搁了中国现代化的宝贵时间,错失了最佳机会,那么接下来做皇帝的咸丰帝,应该说来要好一些了。他只做了11年皇帝,而且这11年正是一个年富力强、精力充沛的青春阶段。
。←虹←桥书←吧←
第71节:苦命皇帝(下)(3)
阎崇年先生在《百家讲坛》〃正说清朝十二帝〃中说咸丰帝无胆识、无远略、无才能、无作为。咸丰做了11年的皇帝,显然是个历史的误会。我看这也是一个〃误会〃。至少按易中天的〃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的〃三有〃标准来说,咸丰皇帝也算得上一个好皇帝了。先说他〃有理想〃,咸丰皇帝最大的愿望就是帮父亲报一箭之仇,给父亲雪耻。他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把道光时代的主和派全部撤职,重新起用主战派,林则徐等人全部起用,并且也学他父亲励精图治,希望重整朝纲。咸丰还把一个大臣写的〃防三渐〃作为座右铭:第一〃防土木之渐〃;第二〃防宴安之渐〃;第三〃防壅蔽之渐〃。他想做一个开明的皇帝,想要把问题搞清楚,想要报父亲这个仇,所以,他不顾满汉大防,大胆起用曾国藩等一批汉人,给他们兵权,给他们筹钱的法子,尽管心里不情愿,扭扭捏捏,但最终还是给了。看到洋人的坚船利炮,就花大价钱去买;看到人家有东西可学,也派人去学。应该说算是有抱负了。论能力来说,我认为也还不错。他的爷爷雍正皇帝说过:〃治天下惟以用人为本,其余皆枝叶耳!〃咸丰帝在用人方面应该是颇有作为的,他不仅倾心求才,而且敢于用这些人才。胡林翼、曾国荃、李鸿章、左宗棠、郭嵩焘等等这些中兴将才都是在他手上提拔上来的。自己虽然年青,一不会打仗,二不会赚钱,但会用人比其他更好。不过,最后他不仅没能够替父亲报仇,而且又再次蒙羞。他父亲败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自己又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这真的又是历史的一次重复。
问题又出在哪里?我看,这次是他迷失了方向。
咸丰本名爱新觉罗·奕裕乔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