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知死 焉知生:名人死亡档案-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时,名为服侍父亲杨坚,实为等待他死期的杨广,在花园里碰到了一位绝色女子——隋文帝晚年宠幸的宣华夫人陈氏。陈氏是陈后主的妹妹,生得国色天香,羞花闭月。杨广见了不由得欲火焚身,兽性大发,企图逼奸她。隋文帝听说后暴怒,真正看清了杨广的真面目,他强撑着从病床上坐起来,口中不停地骂:“像这样的畜生,怎么能够托付国家大事!”并且速召柳述、元岩入宫,要他们立即起草诏书,废掉杨广,立杨勇为太子。杨素听说后急忙找到杨广,将诏谕内容告诉了他。杨广心急如焚。杨素看到这种情形,便把自己的想法悄悄地讲了出来。杨广听后大喜,立即下令照办。
  随即,杨广矫诏调东宫兵入卫禁中,将柳述、元岩逮捕,并以东宫卫士全部替换了隋文帝的卫士。这些卫士在大将军宇文述、郭衍指挥下,封锁了仁寿宫的全部通道。杨广又下令说,不经他允许任何人都不得出入仁寿宫。一切布置好后,杨广派左庶子张衡直入隋文帝的寝宫。张衡让隋文帝身旁的人全部离开,由他负责照管。宣华夫人陈氏及许多宫女都被赶到了别的房间内。过了一会儿,张衡从文帝寝宫内出来,大声嚷道:“皇上已经死了,你们为什么不早些报告?”众人听了,都吓得浑身哆嗦,不敢吱声。其实,隋文帝是被张衡杀死的。据说,张衡走进隋文帝寝宫,将众人赶走后,就将隋文帝从床上拉起,用刀直刺他的身体,喷出的鲜血将屏风都染红了,宫外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文帝的惨叫声。
  不久,杨广即位,是为历史上最荒淫无道的隋炀帝。短短十几年时间,他即断送了隋文帝苦心经营几十年的大隋帝国。
   txt小说上传分享

才到天中万国明:赵匡胤
身份:宋朝开国皇帝
  死于:976年(终年50岁)
  死因:被杀
  地点:都城汴京(今开封)
  评价:赵匡胤结束了五代以来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重建统一中央集权国家,成为一代开国圣君。但他所始料不及的是,他的一系列集权的军政措施虽加强了皇权,但削弱了军队,使政府官僚化,导致了北宋积贫积弱,长期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最终国破家亡。
  宋太祖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16年皇帝,到976年便撒手西归了。正史中没有关于他死亡的明确记载,因此他的死因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成为历史上的一桩悬案。另外,赵匡胤死时,两个儿子尚在,却“传位”给了其弟赵光义,这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是极少见的。这也为后人留下了重重疑云。
  《湘山野录》中记载,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天气极为寒冷的一天,宋太祖赵匡胤急唤他的弟弟晋王赵光义进入寝宫,斥退旁人,两人自斟自饮。酒过三巡,已是夜深了,他见晋王赵光义躲躲闪闪,显得极其害怕,自有几分得意。见殿前雪厚几寸,便用玉斧刺雪,还不时对赵光义说:“太容易了,真是太容易了。”当夜赵光义没走,留宿于禁宫。第二天天快亮时,禁宫里就传出了太祖赵匡胤去世的消息。赵光义按遗诏于灵柩前即皇帝位。历史上所谓“烛影斧声”的疑案就指此事。有人认为“烛影斧声”也许不是疑案,只是赵光义戕兄夺位的借口。他们的主要理由是:宋太祖安排后事是宋朝的国家大事,不可能只召其弟单独入宫;用玉斧刺雪是赵匡胤与赵光义进行争斗时的状态;当时要是不这样写,这段史料也许会被封杀。
  赵匡胤刚刚晏驾,赵光义第二天就即位,而且一反嗣统继位下一年改元的惯例,急急忙忙将只剩两个月的开宝九年改为太平兴国元年。继位后,其弟赵廷美被封齐王,后贬为涪陵县公,“悒郁而死”。赵匡胤的长子赵德昭被封武功郡王,然而却于公元979年被迫自杀,次子赵德芳也于公元981年无故暴死。还有,赵光义曾加封赵匡胤的宋皇后为“开宝皇后”,可是在她死后却不按皇后的礼仪治丧。最让人莫名其妙的是,事隔187年之后,赵光义的后代南宋第一任皇帝宋高宗赵构没有儿子,却因梦见赵匡胤带他看当年“烛影斧声”的场面而把皇位传给赵匡胤七世孙赵玮。自此,赵匡胤的后代又统治着宋朝,直到被元朝灭亡。
  以种种推测不难看出,赵光义是先弑其兄,再假传圣旨,接着即位改元,后来又害死其弟其侄,以保其皇权永固。在《宋史·太宗本纪》里这样写道:“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县公之贬死,武功王之自杀,宋后之不成丧,则后世不能无议焉。”在这部赞美赵光义为“贤君”的官修正史中,也不难看出赵光义“杀兄篡位”的事实。
  

和尚出身的皇帝:朱元璋
身份:明朝开国皇帝
  死于:1398年(终年71岁)
  死因:病逝
  地点:北京
  评价: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以平民起家的,除了汉高祖刘邦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了。朱元璋在位期间所取得的成就是令人瞩目的,他励精图治,发展生产,使中国封建经济在他统治时期发展到一个高峰。当然,朱元璋也并非完人,他最受世人口诛笔伐的做法就是屠杀功臣。虽然这种方法利于他的各种改革,但也使他的孙子建文帝在面对强敌时,竟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最终落得悲惨结局。
  朱元璋的晚年生活颇不寂寞,朝廷之事,只要不是太重要的,他都放手让孙子朱允炆去处理,而自己则待在后宫想享一下晚年的清福。年近70的朱元璋依旧多情,宠幸上了一个宫女小张氏,居然又有了一个女儿,这就是朱元璋众多子女中最小的一个——宝庆公主。朱元璋老来得子,爱之甚切,将她奉若明珠,百般呵护。
  朱元璋是在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的秋天病倒的。一开始,他病得并不严重,虽躺在床上,却也经常下地活动。朱允炆等人来看他的时候,他有说有笑,看不出一点儿有病的样子,而且他还曾单独向朱允炆传授了自己的治国策略。
  这年冬天,从西安传来消息,朱元璋的二儿子秦王朱樉病死。次年二月初,又从太原传来消息,朱元璋的三儿子晋王朱棡病死。虽说朱元璋早就知道他们两个身体一直不好,而且对他们两人生前的所作所为也很是不满意,但是,毕竟他们是他的儿子,“白发人送黑发人”,这对朱元璋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他自此病情开始加重。
  5年前,长子也即太子朱标病逝,5年后,二子、三子又相继病死。现在,还剩下的四子燕王朱棣实际上就相当于朱元璋的大儿子了。而朱棣也是朱元璋所有儿子中最有才智的一个。这不能不让朱元璋为自己性格柔弱的孙子朱允炆担心。为此,他专门给燕王下了一道手谕:朕观成周之时,天下治矣。周公告成王曰:诰尔戎兵,安不忘危之道也。朕之诸子,汝独才智,秦、晋已薨,汝实为长,攘外安内,非汝而谁?尔其总率诸王,相机度势,用防边患,奠安黎庶,以答上天之心,以副吾付托之意!其敬慎之,毋怠!让燕王学周公,而且特别表明他的任务就是防守边疆、安抚百姓,朱元璋可谓用心良苦。他又擢兵部侍郎齐泰为兵部尚书,并谕令齐泰和黄子澄辅佐朱允炆处理朝廷一切事务。而且,他还提前颁下了遗诏:待驾崩之后,太孙允炆嗣位,诸王各自镇守属地,一律不准回京。
  朱元璋还想为朱允炆多做点事情,可是不行了。自四月中旬起,他常常处于昏迷之中。即使偶尔醒来,他的神志也很不清楚。这一年五月初九傍晚,一直昏睡不醒的朱元璋忽然睁开了眼睛。他把朱允炆叫到了身边,再次告诉了他一些治国之道。朱允炆听完后,张嘴想问点什么,但最终没有问出来。他看着满头白发、形容枯槁的爷爷,实在不忍心让他再多说了。这时,朱元璋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直咳得整个腰身都成了一个弧形。朱允炆赶紧过去为朱元璋抚背。许久,朱元璋的喘息才略略平止。
  这时,小张氏抱着宝庆公主走进了朱元璋的寝殿。看到女儿,朱元璋眼睛一亮。他伸出两条瘦骨嶙峋的胳膊,想最后再抱一抱她,但未能如愿,他的胳膊已经没有一丝力气了。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五月初十,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崩殂,终年71岁。他被葬在南京城外紫金山南麓的孝陵,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
  五月十六日,朱允炆在南京即位,是为明惠帝,也称建文帝。但是,朱元璋死前的良苦用心没有奏效,而其大杀功臣的效果却立竿见影。在他死后的第二年,朱棣便率军南下,朱允炆的军队人数虽然占优,但臣无良臣,将无良将,最终落得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下场。明朝
  

闯王:李自成
身份:明末起义军领袖
  死于:1645年(终年39岁)
  死因:被杀
  地点:湖北通山九宫山
  评价:李自成在总结斗争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农民的迫切要求,提出“均田免赋”的革命口号,从而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最终推翻了腐朽的明朝。但是他被暂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缺乏战略远见,滋生骄傲情绪,产生麻痹思想,对山海关这样的战略要地没有派得力将领去攻占。而且起义军只知流动作战,没有建立较稳定的根据地,撤出北京后,无立足之地,最终导致失败。
  明朝被推翻的同时,关外的清军大举南下。驻守山海关的明朝总兵吴三桂勾结满族贵族,联合向农民军进攻,李自成仓促应战,结果大败。撤回北京后,李自成即在明皇宫大殿里举行即位典礼,接受文武官员的朝拜。第二天一大早就率军离开北京,向陕西方向撤退。吴三桂和清军将领阿洛格联合率军追击,起义军遭受巨大损失。
  李自成退出西安,率领一群残兵败将,来到了湖北通山县境内的九宫山下。此时已人困马乏、疲惫不堪了。于是,李自成便决定在山下扎下营盘,进行休整。
  扎下营盘后,李自成带领着28名护卫人员到山上察看地形。可是,当行至半山腰的时候,却突然听见四处响起喊杀声,此起彼伏,紧接着,从山上不断滚下一块又一块的石头。原来,他们遭遇了当地地主武装。李自成势单力孤,28名亲兵先后被杀害后,他也死在了一个叫程九伯的暴民手中。
  不过,坊间曾盛传李自成其实没死,而是出家做了和尚。
  清人何璘的《书李自成传后》说:“余以澧志不备,周咨遗事。有孙教授为余言:‘李自成实窜澧州。’因旁询故老,闻自成由公安奔澧,其下多叛亡。至清化驿,随十余骑,走牯牛坝,在今安福县境,复弃骑去,独窜石门之夹山寺为僧。”何璘还说,李自成削发为僧后,取法号“奉天玉”,人称“奉天玉大和尚”。据说,何璘在实地考察时,曾遇到过一位服侍奉天玉和尚、口音似陕西人的老和尚,他曾出示奉天玉和尚的遗像,看上去很像史书中所记李自成的模样。
  

“康乾盛世”的缔造者:康熙
身份:清圣祖
  死于:1722年(终年69岁)
  死于:心血管病
  地点:北京畅春园
  评价:康熙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也是一位相当精明的皇帝。守成之中,兼寓创业,在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平定噶尔丹叛乱、击败沙俄侵略者等方面取得了非凡的功绩。而且自奉勤俭,待民宽惠,六十年间,免租减赋的谕旨,时有所闻,故全国百姓,统是畏服;满族中出此奇人,总要算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了。
  康熙自四十七年冬开始,疾病缠身,衰老体弱,心悸几危,右手失灵,头晕,腿肿,“稍早起,手颤头摇,观瞻不雅”,“心跳之时,容颜顿改”,可能患老年心脏和血液循环方面的疾病。
  康熙六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康熙去南苑狩猎。大学士、九卿、詹事、科道等上疏:明年万寿七旬大庆,应详议庆贺典礼。康熙一如既往,不准为他铺张,未批准。十一月七日,忽患重病,浑身火热,气急异常。太医院内几个医官,轮流入内诊脉,忙个不停。服药数剂,病情稍稍减退,于是自南苑回驻畅春园。
  十一月十三日,病情恶化。御医轮流诊治,服了药却全然无效,反而气喘痰涌,有时不醒人事。是夜,康熙召理藩院尚书隆科多入内,命他传旨,召回率军西征的皇十四子。只是气喘不停,加舌头干涩,说到十字,顿了一下,方说出四子两字。隆科多乃是皇四子胤禛的亲舅,于是出来,即派太监去召皇四子。胤禛至畅春园,先见了隆科多,然后入内请安。康熙帝见他回来,痰又上涌,格外喘急。诸皇子急忙进去环列御榻前,但见康熙指着胤禛说道:“好!好!”只此两字,别无他嘱,即归天而去。次日大殓。不久,胤禛即位,是为雍正帝。
  关于康熙的死因及雍正的即位,有多种说法,至今争论不休,未有定论。康熙死后社会上即传闻:康熙原拟传位给皇十四子允禵,圣躬不豫时,皇四子胤禛“进一碗人参汤,不知何故,圣祖皇帝就崩了驾。”胤禛就登了位。说是雍正帝将乃父毒死。还有人说,康熙帝死后,是隆科多擅自篡改了遗诏,把“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使雍正依诏登基,顺理成章。令人生疑的还有雍正五年,胤禛借口将隆科多囚禁而死,是不是为了杀人灭口让谋杀篡位成为永远的秘密?不得而知。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雍正即位理所当然,是康熙的合法继承人。因为有种种迹象表明,康熙欲传位给四子胤禛。一是康熙病重期间,胤禛被委以重任。如十一月九日,康熙命胤禛斋戒代行南郊大祀礼。十三日改派镇国公吴尔占代行祭天,而让胤禛三次进宫。详情虽无人所知,但此举在斋戒期间是非同寻常的,对其信任不容置疑。二是据《清圣祖实录》所记,康熙临终那天,曾召集皇三子允祉和隆科多近前,说:“皇四子人品贵重,深省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斧声灯影皆疑案,是是非非付史官”。古往今来,为争夺皇位而进行的宫廷斗争触目惊心。康熙之死,终究不明不白,是是非非,只能推测。
   。 想看书来

睁眼看世界的禁烟英雄:林则徐(1)
身份:清代政治家、民族英雄
  死于:1850年(终年65岁)
  死因:被毒死(一说病逝)
  地点:广东潮州
  评价:林则徐曾任江苏巡抚、湖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他为官清正,办事认真,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在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大门之时,他成为抵抗派的领袖,第一个奋起组织抵抗,坚持严禁鸦片,惩办走私活动,从而拉开了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序幕。他又是最早放眼世界、探求新知的开明的朝廷大员,被誉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因查禁鸦片于1841年7月被道光皇帝“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在新疆勘垦屯田,兴办水利,推广先进技术。1845年,他被重新起用,先后任陕甘总督、云贵总督等职。1850年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农民起义。对于广西的动荡局面,林则徐虽说早有耳闻,但并不清楚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所以,尽管有病在身,但他还是以国事为重,带上三子林聪奕和幕僚刘存仁等,于农历十月初二出发,赶赴广西。初九日,行至福建漳州,林则徐觉得身体不适,但并未在意,仍策马急行。十三日,行至潮州,忽然吐泻不止,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