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齐鲁文化-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是招宝就进财。”滕县则将槐树看作祈子的灵物,据说不孕的妇女吃了槐树豆子就能“怀子”。
  3对其他自然物和人工物的崇拜
  山东各地的百姓信仰、崇拜部分自然物和人工物。首先是随处可见的水,人们对其有多种信仰。比如:雨水称“无根水”,许多药都要用它来煎才有效;立春当天储存的水称“神水”,用它烧酒可久藏不坏。有些地方的水更是奇妙,比如泰山王母池里的水和崂山下清宫里的水,人们将其看作能够医治百病的药水。
  石头崇拜是民间信仰的原始形式之一。山东各地几乎都称正月初十为“石头生日”,并进行祭石头的活动。有的地方生下婴儿后,还有拜石头为干娘的习俗。
  “泰山石敢当”是灵石崇拜的一种特殊形式,职责主要是避邪镇物,而不是治病。据记载:很久以前的人们就把“石敢当”三字刻到石上立于宅旁,大约在明清时期前面又加上“泰山”二字,变为“泰山石敢当”。因为泰山为五岳之首,属于神灵至尊,能够镇伏一切妖邪,所以用泰山上的石头能逢凶化吉。
  作为人们崇信的镇邪之物,朱砂、红布、红纸、圆镜、铜钱和桃核雕刻的各种饰物等也都有各自的作用,但这些镇邪物的使用多少都带有一点巫术的性质。
  二、禁忌
  禁忌是建立在神灵崇拜基础上的一种民间信仰,大多带有迷信成分,一般要严格遵守。也有一些禁忌是生活中爱憎情感和道德观念的反映,迷信成分极少,犯忌也没有信仰上的恐惧,只有道德上的内疚。
  1衣食禁忌
  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和语言行为等方面,山东地区有许多禁忌和避讳。无论是信仰上的禁忌,还是感情、道德上的,都对人有不同程度的约束。比如:吃饭时敲饭碗,表示一辈子受穷;把筷子横担在碗上,是供奉死人的放法;盛饭时勺子往外翻,是犯人牢食的舀法,并有财水外流的说法;客人进门的第一顿饭不能吃水饺,因为水饺是送行的食品,俗称“滚蛋包”,意味着客人不受欢迎;作客吃饭时忌把鱼翻过来;饭桌上不能说蒜和醋,因为蒜的方言与“散”同音,吃醋有嫉妒的意思。
  衣饰方面的禁忌多在妇女中流行,俗谓“妈妈令”。比如:衣服的下摆忌毛边,那是丧服的形式;衣服的扣子喜单忌双,称“四六下成材”;九月不缝被,因为“九月的被,没人睡”,意思是睡过会死人,如果要缝制,也必须采九家的*放在被的四角,这样才能破解。山东的蓬莱地区还忌八月缝被,有“七月不缝被,八月没什么睡”之说。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五章 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20)
2居住禁忌
  居住方面也有禁忌,比如五月忌盖屋,还有“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的谚语。据说:五月是恶月,不能盖屋,也不能晒席,否则家中就要死人;盖房忌犯太岁,如果在太岁方向盖房,就会“冲太岁”,属于“在太岁头上动土”,很不吉利。
  住房忌布局失调,比如:大门建在南墙之中向南,又正对堂房门,就会 “水火相克”;街门或南屋门对堂屋窗时,有“门对窗,人遭殃;窗对门,必伤人”的说法。
  正房不能矮于邻居的房脊,前面的房子不能比后面的高,这样家运会被压低。如果出现此类现象,要在自家山墙正中垒个吉星楼,驱走压运星。
  3节庆禁忌
  除了一般的禁忌外,还有很多特殊禁忌,主要用于特殊场所、特殊时间和特殊对象,包含在岁时节令、人生礼仪和职业习俗中。以前,逢年过节也有许多禁忌。就全年来说,许多地方忌甲子年,认为逢甲子年必有灾祸。也有人将甲子年看作寡妇年,不适宜结婚。一年中有两个立春日的,这两天不能结婚,还有“一个两个春,死了丈夫断了根”的说法。
  春节期间的禁忌更是多。比如:除夕晚间不能叫小孩的乳名;腊月三十不能骂人、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能把药渣留在家里过年;正月初一不准说脏话、气话和不吉利的话,不能说死、断、坏等字,破了要说“挣了”,完了说“好了”;祖先名字中有福字的,斗方不能写福,要贴“禄”字;正月初一忌死人,如果这天病故,要谎称初二去世。总之,这一切都是为了给节日增加喜庆吉祥的气氛。
  4婚丧禁忌
  在人生礼仪中,以生育和婚嫁的禁忌为最多。妇女从怀孕到坐月子,饮食、行为都有许多规矩,如不准吃兔子肉、不准吃姜、不准在娘家生孩子、不准参加婚礼或丧礼等。结婚也是如此,如订婚要合属相,婚礼要忌属相,人们送礼忌单喜双、忌白喜红等。婚礼上不能说不吉利的话,“散伙”、“好不到头”、“断子绝孙”等字眼决不能出现。亲人亡故不能说死了,要称“老了”、“过世了”、“故去了”,文雅点称“仙逝”、“逝世”、“作古”等。此外,棺材不能说棺材,要称“财”、“寿器”等。子女在服孝期间不能穿红、绿、黄等鲜艳色彩的服装,只能穿白、灰、蓝、黑等素色。
  5行业禁忌
  此外,各行各业也有一些职业禁忌,有的只在本行业中流行,有的则影响到其他行业,乃至整个社会。
  水上作业的渔民忌说“住”,因为航行中最怕船只停住,凡与住音相同的字都不准说。古代吃饭用箸,至今盛筷子的器物还称箸笼,但船家因犯忌将箸称为筷子,意思是船不仅不住,还要快开。如今,筷子已经成为社会上通用的称呼,由此可见职业风俗的影响。
  第八节齐鲁神话传说
  齐鲁大地面积辽阔,古称“海岱之区”,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不但拥有景色宜人的山川河流和灿烂辉煌、底蕴十足的文化,还流传着古老、神秘而又美丽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就像一串串晶莹的珍珠,散落在齐鲁大地上,等待着人们去发现与珍视。
  一、沂蒙山的传说
  在远古时代,沂蒙山区本是茫茫大海,海中住着三个妖怪:蛟精、鱼精、龟精。它们常常兴风作浪,危害周围居住的百姓,也搅得龙宫不得安宁。东海龙王拿它们毫无办法,只得上奏天庭,恳求玉帝派人前来降妖,玉帝便派二郎神协助东海龙王降妖。 。。

第五章 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21)
景色宜人的沂蒙山
  二郎神来到人间,站在泰山顶上往东一瞧,发现龟精正在翻肚皮,鱼精在随意跳跃,蛟精在喷水吐雾,将海面绞得波涛汹涌,掀起一阵阵巨浪,渔船翻入海中,岸边房屋坍塌、田地被淹。二郎神看了半天,一时不知如何降伏三个妖精。东海龙王见二郎神没有反应,在一旁着急地直嘟囔:“二郎神君,你快点动手呀,由着他们这样闹下去,我的龙宫就会塌啦!”二郎神被催急了,就沿着泰山顶转圈。当他看向泰山的北面时,发现一座大山(沂山),而泰山的南面也有一座大山(蒙山),原来他们是泰山的姊妹山,比泰山还要高大,山尖都快够到南天门下的云头了。二郎神来不及多想,拿出顶天杠,一头插进北面的沂山,另一头插进南面的蒙山,站在泰山顶上一使劲,把沂山和蒙山挑了起来,接着迈开大步直奔东海。
  三个妖怪正在海里“游玩”,忽然发现一个巨人肩挑两座大山朝他们奔来,吓得魂飞魄散,手忙脚乱地各自逃命。二郎神在后面紧追,可两座大山太重,再加上顶天杠太细,当追到现今的沂蒙山区时,只听见“咔嚓”一声巨响,顶天杠断了,接着“轰隆隆、哗啦啦”两声闷响,沂山和蒙山先后掉到海里。前面的沂山正好砸在蛟精身上,山体全部散开,变成如今的泰沂山脉。后面的蒙山砸在跑得慢的龟精身上,山体散了,变成今天的蒙山群峰。二郎神愣了一下,定睛一看,发现蛟精与龟精已被沂山和蒙山压住,鱼精也被震得昏头昏脑,正独自往东逃窜。于是,他把脑门上的神目一睁,射出一道白光,鱼精跑不动了,那道白光就成了如今的日照。二郎神来到鱼精旁边,抓住它的尾巴往西北一扔,将其戳在那里,变成鱼头似的鲁山。蛟精被压在沂山底下没了动静,龟精虽然被压在蒙山底下,但还没死。二郎神叹了一口气,说道:“你也别受罪啦,到山顶上去吧。”说着就把龟精拽出来,扔到蒙山顶上,变成了如今的龟蒙顶。
  沂、蒙山脉形成时,海水哗哗往后退,但经山脉一遮挡,留下了一片片海水。二郎神见状又将两截断了的顶天杠顺着鲁山和沂山一划拉,就出现了沂河与沭河,海水随之弯弯曲曲地流进东海,由此便形成了沂蒙山区。
  二、金牛山的传说
  金牛山位于淄河北岸,距离博山城(位于淄博市南部)东南18公里处,山不太高,却非常俊秀、险要。每年的阳春三月,山上苍松翠柏青翠葱郁,再加上瀑布斜挂、飞珠溅玉,给人以置身仙境之感。
  据说金牛山原本不叫这个名,一天有人声称自己的牛跑到了此山上,再也没有找到。事隔不久,人们发现山峰林间有牛出现,而且每次出现都会发出金光,人们将其看成金牛,想捉住它,却始终没有人能够靠近。自从金牛出现,此地便风调雨顺,百姓们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为了感激“金牛”赐福,老百姓们对“金牛”焚香膜拜、祈求保佑,将此山命名为“金牛山”。
  此外,当地民间还流传着另一个关于金牛山的传说。很久以前,济南华山脚下有个财主,心肠狠毒,非常贪财。他家养了许多牛,由一个穷人家的孩子负责放养。财主心黑,为了少支付放牛的费用,每天只给孩子一个饼子,还规定他必须把牛喂得饱饱的才能赶回来。有一天,在山上放牛的孩子正要吃饼,突然出现了一个衣衫褴褛的老者,走到孩子跟前要饼吃。孩子见老人比自己还可怜,就将仅有的一块饼子全给了老人,自己则忍饥挨饿。老人见小孩非常善良,便将他带到一座山洞中。山洞中有一头金牛正在拉金磨轧金豆子,老人捧起一把金豆子交给孩子,让他带回家。后来,这件事情让财主知道了。他赶紧拿着袋子到山洞中装金豆,还想将金牛和金磨也弄回家。他来到山洞里,看到洞中确实有金牛在拉金磨轧金豆子,就拼命地往口袋中装。就在这时,金牛怒吼一声跑出了山洞,洞口随即坍塌,贪财的财主命葬洞中。金牛跑出山洞后来到泺水边饮水,不久天亮了,金牛当即化成一座山,被后人称为金牛山。

第五章 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22)
三、大明湖的传说
  大明湖属于天然湖泊,位于济南旧城区内,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它最早出现在1400多年前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中。隋唐年间叫做“历水陂”、“莲子湖”;宋朝年间改叫“西湖”;金代时称“大明湖”,此名沿用至今。关于湖水的来源,经考证来自珍珠、濯缨、芙蓉等泉,有“众泉汇流”之说。如今大明湖已经成为风景公园,占地面积86公顷,湖面面积46公顷,岸上有大量柳树,湖面满是荷花,还有南丰祠、历下亭、汇波楼、铁公祠、北极庙和遐园等多处名胜古迹。
  景色优美的大明湖
  关于大明湖的由来,当地流传着一个大快人心的故事。很久以前,济南北城曾经是陆地,只有些许小河沟。陆地上建有一座寺庙,叫大明寺,主持是个好色之徒,在寺庙内设置了许多陷阱机关,用以欺骗、奸*女,前往寺庙烧香的妇女经常失踪。可是,主持懂得武功,又与官府关系密切,百姓们都不敢招惹他。
  济南东南方的山区住着一户姓程的人家,家境贫寒,年迈的母亲与儿子程玉和、女儿程玉莲相依为命。程玉和为人忠厚老实,程玉莲模样俊秀、心地善良,虽然家里很穷,但他们过得很幸福。一年,老妈妈忽然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多番救治仍没有好转。于是,兄妹二人到大明寺求神许愿,祈求神灵保佑母亲,让她老人家尽快康复。主持看见程玉莲长得貌美,就趁兄妹俩闭目祈祷之机,将玉莲陷进了地下密室,企图奸淫她。但玉莲又哭又闹又踢,坚决抗拒主持的欺凌。
  再说程玉和,他祈祷完毕发现妹妹不见了,转了一圈也没有找到,就去问寺中的和尚。和尚说玉莲已经走了,还将玉和推出寺庙。玉和满心疑虑地往家跑,想尽快找到妹妹,可是家中也没有妹妹的影子。玉和再次跑到大明寺去寻找妹妹,但和尚不让他进门。玉和无奈之下只得到衙门告状。但衙门的人听说是状告大明寺,不问青红皂白地就将他推了出来。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的玉和再次返回大明寺,在墙外哭喊妹妹的名字,最终哭昏了过去。
  玉和与玉莲兄妹的哭声惊动了天上的玉皇大帝,他命千里眼看看下界出了什么事。千里眼看后回答:“济南府的女子程玉莲因母亲病重,随哥哥程玉和到大明寺烧香,结果被主持囚禁密室,哥哥哭昏在庙外,妹妹在庙内逼受侮辱。”玉皇一听,勃然大怒,当即命令水神下界把大明寺陷入水底,让恶主持葬身鱼腹。水神得令后,与雷公、电母、风婆等人一同下界。正当玉莲被囚禁在密室遭受胁迫时,突然天昏地暗、电光闪闪、炸雷声声,坏和尚当即被劈死在地,玉莲、玉和则被水神救了出来。接着下起了暴雨,整个大明寺开始下陷,大水越积越多,最终淹没了寺院,大半个北城变成湖泊,后人便称此湖为大明湖。
  如今,我们游览大明湖享受美丽景色时,如果细心一些还会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比如:宽阔的水面久雨不涨、久旱不涸;湖中见不到蛇;湖中的青蛙从不打鸣,即便将湖外会叫的青蛙放到湖内的荷塘里,也会变成默不作声,形成“湖外蛙鸣阵阵,湖中鸦雀无声”的奇异现象。为什么湖中的青蛙不叫呢?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来过济南,住在大明湖边的县衙里。到了晚上,湖中的青蛙鼓噪声声,吵得乾隆心烦意乱,整夜都没有睡着。天亮后,怒气冲冲的乾隆让大臣刘墉传旨,命大明湖的青蛙从此不许叫。圣旨颁布后,湖中的蛙鸣戛然而止,人们从此再也没听过大明湖中青蛙的鸣叫声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五章 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23)
四、趵突泉的传说
  趵突泉又叫“趵流”、“槛泉”,位于济南城西桥南约05公里外,名列七十二泉之首,有大小涌泉16处,主泉眼三股,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泉”。
  趵突泉自地下岩溶溶洞的裂缝中涌出,三处主泉并发、泉水清冽、水质优良、浪花四溅、声若隐雷、势如鼎沸。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约466—527年,字善长,今涿州人)在《水经注》中写道:“泺山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清人怀应聘在《游趵突泉记》中写道:“怒起跃突,如三柱鼎立,并势争高,不肯相下;喷珠飞沫,又如冰雪错杂,自相斗击。”
  趵突泉
  关于趵突泉的由来,民间流传着人尽皆知的传说。
  传说一:很久以前,济南城里有个名叫鲍全的青年樵夫,天天辛勤劳作,仍无法养活年迈的双亲。有一天,双亲突然患上重病,鲍全没有钱请医生,只能悲伤地看着他们相继过世。父母的去世对鲍全刺激很大,为了让更多人有病时能够看上医生,他决定学医。经过刻苦学习,他学会了治病救人的方法,救活了许多老百姓。
  有一年,济南地区出现干旱,泉水没了,就连治病煎药所需的水都没有,鲍全只能到很远的地方去担水为那些买不起药的穷人煎药。有一天,鲍全又去担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