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追魂夺命拳谱-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致相同;不过在手法上,尤其运劲,洪家比较刚猛、沉重、步法较为简朴。由于讲求力气,必需沉腰坐马、借以催力,多一步三变、运劲为原则。反之,『周家拳』的手法技击舆洪拳相同,但步法则采蔡家之灵活跳跃,再加上步法常变,在套路比较上不及洪拳沉劲刚雄,唯变化速度反有过之。 其拳术重手法,和运劲与洪拳相似,但步法身*比较快速柔慎,以快打慢,而洪拳则以刚克弱。不过,洪拳在练功运劲有独到之处、手法精严;『周家拳』之中的『万字拳』源於洪拳、『十字拳』源於蔡家拳、『大伏虎拳』讲求劲力,归之於虎豹,精於技击,实与洪拳拳理同出一辙; 但鉴于本来之洪拳有失於呆滞之病,故保留刚劲手法,所以兼汲了蔡家之进退灵活。 周家套路内容 拳及器械有 : 1、小伏虎 第一套拳法,; 以训练基本拳路,力量;身法。 直来直往;以强制敌。 2、小洪拳 源自蔡家拳,以灵活步法进退,斜步顺势攻击。 走步如风,以弱制强 3、万字拳 源自洪拳,以刚劲桥手马步,引全身之力进攻。 遇强愈强,以刚制刚。 4、柴 椿 以低马及地搪脚法破敌 沉桩力定;横扫制敌。 5、大伏虎 源自少林洪拳,训练以气运劲,用掌法甚多。力沉气定,一招制胜。 6、虎豹拳 源自北少林,以低马及地搪脚法;势如虎豹。 出招快狠,巧妙取胜。 7、小四平拳 刀枪兵器 : 1、 周家单刀 刀如猛虎, 出刀如电, 以左右旋刀,兜刀为主。 以势压人, 以力迫人取胜。 2、 梅花双刀 梅花双刀, 变化万千, 快如千刀万剑。 以万变刀势,攻防紧密取胜 。 3、 周家樱枪 枪扎一线, 以长制短, 用割、禁、枪法取胜 以长打短,一枪制胜。 4、双 头 棍 。 。 5、九 环 刀 势如泰出压顶, 左右中三面旋擘,刀猛如牛、 以势破法,以刚制人。 6、单 头 棍 如枪之一线;亦如棍打一片;变化万千 以巧力;劲力取胜。 7、长凳 8、锄头 9、大关刀 10、扇 对拆套路 1、 攻 守 对 拆 2、 三节棍对樱枪 马 步: 四平马、步半平马、吊马、满马、弓箭马,低跪马、坐马、半跪马。。。。。 拳 法: 穿拳(直拳)、 辊捶、兜捶、鞭捶 、下擘拳、挂捶。 掌 法; 蝶 掌: 下 擘 、标 拍 、横 按 掌、美 人 照 镜 、 招 手、 挠 手 、 猫 儿 洗 面 、下 按 掌 腿 法: 穿 心 腿、横 扫 、下 扫、钉 腿、侧 踢、前 踢、旋风腿、後扫。
温家拳
温家拳是武术史研究者所熟习的拳种,早在元明时期,就有许多军事家、武学大师在其著作中有所记载。明将戚继光(公元1528~1587)在《纪效新书》中写道:“古今拳家,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今之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八闪番、十二短,此亦善之善者也。”明代茅元仪所著的《武备志.少林棍说》有如下记载:“长枪有杨家、马家、沙家之类。长拳有太祖、温家之类……皆因独步神奇,故不泥陈迹。” 明代大文学家唐顺之(公元1507~1560字应德,号荆川)在其《武编.拳》中则对温家拳作了更详细的介绍。文中写道:“……数温家七十二行拳、二十四寻腿、三十六合锁。赵太祖长拳多用腿……”在这位文学家的书中记有不少有关温家拳的材料,而且唐荆川本人就可能是练温家拳的。因为在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温家拳则钺所专习,家有谱,今不能尽述也。”但是他仍然“略具数节于后”地作了介绍,据记载戚继光也曾练过,为研究温家拳法和传统武术的重要史料。年辈略晚于唐之时也曾在其论著中谈及温家拳。温家拳法的主要内容,如地行拳、鸳鸯脚、三十六合锁、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番、十二番等。如果推断北宋时期撰写《水浒传》的年代已有温家拳系的武术存在尚感证据不足,那么推断在戚继光(公元1528~1587)撰写《纪效新书》的年代约400年温家拳系已然存在则应是无疑的了。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邹家拳
邹家拳简介
邹家拳是云南昭通人姓邹的所创,上世纪70,80年代主要流转于云南昆明市,早些年在云南通海也流传此拳。‘邹家拳’短小精悍,拳路十分刚猛,手里藏腿,腿法隐蔽,十分阴辣,手法多以挂,登,插,宰,撩,勾,摆,提,扣等为主,攻击时加上肘法,膝法得势不饶人。‘邹家拳’以实战击技为主,学习拳法中,师兄弟们多以‘合手’来训练拳法中的招式。 邹家拳共分为十路套拳,顺序为:虎尾鞭、双狮解带、三虎擒羊、四门反卦、铁榨五封、六合连环、七星赶月、八步缠丝、九门铁闸、十面埋伏。其特长静如山岳, 动如闪电。要求招招逼人、式式逼人。刚柔兼备、顺水推舟。手眼身步,以快打慢,以巧打快,以灵打巧,以神打妙。架式上吞吐沉浮,灵活机动,闪展腾挪,不擒不拿。迎缠滚盖,扣逼翻打,其弟子遍及云南。邹家拳极具悟性,融周易八卦于拳理,化阴阳五行于拳法,历经数载精心锤炼,创立了一整套别具一格的独特拳派,取梅花在冬未尽,春未到之时开放,含先知先觉之意,合先备先用之理,达先发制胜之效。 邹家拳是中国传统的武术之一,它经历了数百年来的不断锤练,日臻完美,它是增强体质、磨炼意志、振奋民族精神的一种手段,简单易学、效果显著,长期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
戚家拳
“戚家拳”相传是明代著名爱国将领、伟大的民族英雄戚继光,综合当时各家著名拳法之长创编而成。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登州(今蓬莱市)人。他是将门之后,自幼在登州随父习文练武,十七岁袭武职,终身从戎,南平倭寇,北御鞑靼,所向无敌,为国为民立下卓著功勋。他结合练兵与平倭的实战经验,写成《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军事名著。戚公根据实战需要,综合当时多家著名拳法中的踢、打、摔、拿等技法,精心创编了戚家拳,并“择其善者三十二势”,编入《纪效新书》卷之十四,即“拳经捷要篇”,后世称之为“戚家拳”。 戚家拳古朴无华,实战性强。刚柔勇猛,缠裹挤靠,非踢必打,非摔必拿。闪展穿跃,气势磅礴,节奏明晰。动则摧枯拉朽,静则深不可测。势势相承,遇敌制胜,变化无穷。 戚家拳自明朝流传至今,其主要流行地区在浙江省台州、温州市部分县市区及河北省通县、山东省蓬莱市等地。现由戚继光第十四世孙,北京通县的戚宝祥老师,根据家传及戚继光《拳经捷要》中三十二式拳法,整理出戚家拳现在的演练套路。 一、显著特征 戚家拳自明代算起至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经过历代传承,有着以下显著特征: (一)有明晰的历史传承和可靠的史料记载 “戚家拳”创编于戚继光,他在所著的《纪效新书》第十四卷“拳经捷要篇”中记述了当时流传的十六家名拳,并指出“若以各家拳法兼而习之……此谓上下周全,无有不胜。”他继承汇总了多家名拳精华,结合戚家军抗倭的实战经验,创编了“戚家拳”,作为他训练“戚家军”的重要内容之一,并选择了其中精妙的三十二势,载入他流传后世的名著《纪效新书》内,图文详实可考。 “戚家拳”目前主要流传地,不是戚继光曾经驻守的地方,就是戚继光的故乡,其历史传承脉络非常清晰。 (二)有鲜明的技击攻防风格 戚家拳朴实无华,结构严密,刚柔相济。内容丰富、充实。踢、打、摔、拿、跌、劈、崩、砸,冲、扫、挤、靠,缠、挑、弹、挂,无所不包。每个拳式,每一动作,都有着实战的技击攻防含义。尤其是此拳吸取了多家名拳精华,又与戚家军丰富的实战经验相结合,更显神妙。戚继光在“拳经捷要”中也讲到,“故择其善者三十二势,势势相承,遇敌制胜,变化无穷,微妙莫测……谓之神。” (三)有显著的强健体质,壮胆坚魄作用 戚继光在“拳经捷要”中指出,拳术是具有“活动手足,惯勤肢体”的作用,他还说,“大抵拳、棍、刀、枪……之类,莫不先由拳法活动手足,其拳也为武艺之源。戚家拳中有着丰富、巧妙的技术和锻炼方法,包括跳跃、平衡、滚翻、跌扑及多种腿法、步法、步型、手法和身法、眼法,对锻炼肌肉和韧带提高身体力量和弹跳能力有显著作用。其中的扫转、翻腾、跳跃、平衡等复杂动作组合,有很大的难度和强度,可使人体的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得到全面锻炼提高。经常习练戚家拳,时而前吐后吞,时而左旋右转,忽而腾空跳跃,忽而贴地穿盘……,这些丰富的运动内容,对人体技能和谐活跃,提高整体功能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同时习练此拳能壮胆坚魄,使胆怯者气壮,懦弱者坚强。戚继光有句名言,“怯敌还是艺浅,善战必定艺精,古人云: ‘艺高人胆大’” 。
流民拳
相传流民拳始于长江以北,身怀绝技之人被官府追捕,南逃有志之士,到处奔流。由北向南、由东向西,变化演变成为有南方特色的地方拳种。因是出逃流民所教,而形成另一种风格的地方拳种—流民拳。 (二)风格、特点和内容。 流民拳的特点,只有拳术对折,与短兵器铁尺、长兵器的枪。拳法多用箭拳、切掌、马指手,在步法上有四平大马,丁马步、方步、蝶步;在身法上以低马之尖为主,步法上要求稳健扎实,左右变化多端,动作都是刚柔相济,以柔带刚,守攻兼备。 流民拳歌决………百花错拳 练拳歌诀: 流民拳出昆仑山,百花错拳藏机关, 错中将错错中错,天王托塔稳如山, 金鸡独立成战架,进退刚柔步连环, 节速虚实灵活用,弹劈横扫崩缠冲, 挑割勾斩坐莲法,练慢战紧莫放松, 金猴乞食成秘诀,仙女开弓手应侧, 刀劈华山快如电,九斩九飞左右连, 乌鸦晒翅转八挂,飞时对打手要狠。 (三)练功方法 流民拳的练功方法:主要有蹲马、切掌手跳跃进退步,蹲马的目的,是练习下盘稳固。练习的方法与南拳相似,先蹲马步式,身要正、胸要含、背要拨、步要平稳,后扎弓箭步、进退步和跳跃步,切掌手的目的,是练习掌劲有力量。 (四)百花错拳套路、特点 套路:(1)天王托塔(2)过机手(3)箭新(4)龙车水(5)三刀掌(6)乌指手(7)反掌冲拳(8)朱家炮手(9)前冲拳(10)杈手(11)观音坐莲(12)美女照镜(13)锅底抽薪(14)鲫鱼扁背(15)雄鹰展翅(16)颇掌飞肘(17)金鸡独立(18)割掌弹踢(19)抨勾搭肉(20)尖刀见血(21)金猴抢食(22)比佳猴*(23)仙女拉弓(24)刀劈华山(25)飞踢右冲拳(26)倒冲炮拳(27)九斩手(28)利刀削竹(29)九飞指(30)乌鸦晒翅(31)眠桩(原名老妓开膳)(32)阴阳八八卦掌(33)飞肘(34)单刀直入(35)挑击(36)左西右拨(37)上步弹踢(38)满天星(39)螺丝拳(40)黄蜂卷巢(41)收桩(立正) 两拳在腰侧,拳心向上 特点:着重于拳、掌的吸冲及桥的穿、粘、封以步带腰,发腰劲,一虚一实,一柔一刚,刚柔并齐结合为主。
客家拳
客家拳术由来
客家是逃难中的流民,生存环境极为险恶,为了生存和发展,客家人习武成风,史籍有载:“客家人豪侠,性 悍,骁勇善战,男子多从军,其勇甲于百粤。”而兴梅自古流传的一句俗语更道出了客家人尚武精神:“书要读,武要练,老婆唔娶都随便。” 客家功夫是在兵荒马乱的战争中发展起来的实战拳法,要求速战速决,一击必杀,故有“招不过三”的说法。 在演练风格上,客家功夫讲究腰马扎实,移动迅速,步型多为小马步、小弓步、半马步、灵活紧凑,转变快捷,步法以跟步、踮步、寸步为主,跌打翻滚动作较多,手脚齐到,擅发短劲。客家拳法动作古朴实用,一招一式,非攻即防,套路短小精悍,气度严谨,结构完整,在器械上多以棍、棒、铁尺、双刀、板凳和大刀为主, 实战中强调近身短打,比如李家教就特别擅长狂风暴雨般的快攻抢打。客家拳法,很重主动攻击,积极迫进,或引逗对手来击,而后就势抢进,窃入对方身位,抢占有利地盘,同时配以快猛攻势,令敌防不胜防。岳家拳理中,首重“三摧”,即“手摧、步摧、身摧”遇敌进身,主动攻击,以大无畏的气概步步前逼,令敌望而胆寒。
姜家拳
此拳为民间拳师姜勇所创,以姜姓开头,故名“姜家拳”,民间武术界也有叫“绝户拳”,主要是创始人姜勇只有一女无子,所以流传下来的姜家器械也有称“绝户枪”、“绝户刀”。 由于该拳历代流传于民间,加之传授的方法多注重言传、身授,门规戒律较为严格,收徒条件又很慎重,故为罕见。 姜家拳的特点 “崇阴柔之美,尚阳刚之柔”是其独特的拳法风格。初次接触姜家拳的人根本就领会不到“行步如踩云,脚蹋步而稳”的姜家风范。看姜家人打拳十分轻松,而外人根本无法捉摸这其中的道理,说白了,这就是姜家拳独特的劲路:不直来直往、生硬转折,而讲究空、圆、活,螺旋上升,螺旋下降。全身随腰而旋转,以腰带动四肢乃至全身各个环节,讲究“腰如蛇形腿似钻,拳似流星眼如电”。粘连相随,引进落空,见力打力,见式打式,步伐走弧形进入中门。拳谚曰:“步插中门找正位,就是神仙也难防。” 在攻击上讲究八字:搭、摁、滚、进、缠、刁、靠、摆。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腮;不粘不展,不展不粘。及粘就展,及展就粘;结合呼吸,刚柔相济,内外合一,发出内含力,起落摆扣,轻灵稳健,上下螺旋,完整贯穿。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借人之力,顺人之力,顺人之势,制其人之身,不与来势顶撞,“四两拨千斤”。(说到“四两拨千斤”,姜家拳解释为:你要想用四两来拨千斤,自己本身必须拨千斤的四两力,姜家拳练的就是这“四两力”。)以智胜蛮,外柔内实,舒展大方,富于自然流畅之美。 攻防要求:手法变换成螺旋路线,手指舒展;腕部松活,肩、肋要松沉;手起、肩随、腰催,起于腰,传于肩,催于肋,达于手。要做到“出拳如射箭,发力似断弦”。眼是心中之瞄,势动神随,神通自然,精神贯注,思想集中,腰如蛇形,旋转灵活,动作要以腰为轴,起伏时呈螺旋上升、螺旋下降,完整贯串,步法轻灵、稳健。要做到:“踢步步而稳,过步如踩云,不可直来直往,生硬转折。”膝部旋转,伸直自然柔和。要做到:手眼身步的协调配合。做到“六合”,气以运而实,力以柔而刚,刚柔相济,气稳力显,顺而横之,横而顺之,要注意时间差。这样才能结合攻防动作及随机应变,而轻快灵活地进行。总之,在技击中快速、准确地旋转身体的主要部位,不迎接对方的强弩之势而声速调整好自身的形态去攻击对方,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