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野人考察纪事-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就是忽视了气味。“野人”的嗅觉应该是很灵敏的,人一来,它(她、他)会老远就闻得到,没等你靠近,早跑得远远的了……所以,张金星的观点就是:人想要接近“野人”的话,你就得首先有不使“野人”生疑的气味,不让自己的人气吓跑“野人”,你就首先得有山野的气息,包括不能洗脸和刷牙之类……令我敬佩的是,张金星不仅这么说,而且一直在尝试这么做。
张金星等一直在神农架令人辛酸的虔诚坚守,“野人”却不为人的这些努力所动。此后很久,山外的世界不断有关于神农架的商业炒作发生,神农架“野人”,总是不动声色地沉寂着。1998年10月,我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口的派乡遇到王方辰队长,他是来墨脱找寻“野人”踪迹的。大峡谷地区,也是“野人”的一个“重要出没地”。当时,谈到神农架,一切似乎还都和几年前一样。
1999年,又有“野人”的消息了,《楚天都市报》记者张欧亚说:8月18日,多名外地游客在神农架林区内发现一直立行走的奇异动物。据称,当时“全身灰黑、头发蓬乱、身高米到2米的奇异动物”,正在穿越一段山区公路,当发现游客所乘的面包车后,以极快的速度闪至路边,并迅速越过坡坎,消失在浓密的箭竹林中。后来林区政府组织人员对其中清晰完整的5个脚印进行了测量,脚印长32厘米,前最宽14厘米,后最宽9厘米,前压痕深5厘米,后压痕深2厘米,步幅90-120厘米。——这次由宜昌等地游客发现“野人”的白水漂地区海拔3000多米,地处神农溪和汉江最大支流堵河的发源地阴峪河的分水岭。
不久,又有来自王方辰队长那里的消息说:9月25日上午,在神农架、保康县和房县三县交汇处某地,当地青年农民李某忽然听到屋外玉米地边的山梁上,“有像妇女哀嚎般的叫声”,于是,他立即抄起考察队员于军留下的摄像机往外跑。当他爬上山岗,看见一个棕色的“野人”,朝他“咚咚”的走过来,并大声吼叫。他说,“我当时真的有点吓破了胆”,连摄像机也忘了打开,马上往回跑。等跑回乡里,把遇到“野人”的事告诉于军,再赶回来,“野人”已不知去踪。于军当即拨通长途电话向袁振新教授作了报告。
袁振新教授是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奇异珍稀动物考察专业委员会主任、原北京猿人遗址博物馆馆长,20多年前,袁教授曾率队也是在这一带对奇异珍稀动物进行过跟踪。
袁振新、王方辰等人即刻赶往神农架,在这次发现奇异珍稀动物的出没地,采集到奇异珍稀动物的毛发、脚印、坐下时屁股留下的痕迹以及吃食玉米的现场遗留物等。
在这次考察归途中,袁教授对我们说:目前看来,这东西应该还存在。
王方辰队长进一步对我解释说:从现场看,脚印清晰,长32厘米、宽厘米,其间还留有野熊的脚印,但与之有明显的差异……现场采集到的毛发有11根,最长的10厘米、最短的厘米,粗细不等,呈深棕色和灰褐色,与人发以及其他动物毛发截然不同;从玉米地里这种不明动物留下的弃物看,是用手将玉米掰下来,把玉米皮剥开食用的,且吃得很干净,连玉米的芯子都吃光了,最后还把玉米皮堆在了一起;从掰食玉米的现场分析,这一奇异珍稀动物身高在米左右……
袁振新教授认为,这次的发现对继续寻找“野人”这种奇异珍稀动物是一个十分有益的。因为对奇异珍稀动物的研究上,古人类学家与动物学家有着不同的科学思维,再加上传媒的误导,才使社会上对奇异珍稀动物的认识扑朔迷离。比如,对于大熊猫的科学定义是1859年,但直到1936年才捕捉到大熊猫的真正活体;对于秦巴山区有没有金丝猴的问题也争论了多时,直到1977年才第一次捉到一个患病的老年金丝猴。因此,他希望我国古人类学家与动物学家能够携手为寻找这种奇异珍稀动物而努力。
这次发现对神农架“野人”考察者来说,更是一个福音,王方辰说,目前看来,川东、鄂西北有可能存在的这种奇异珍稀动物有可能是巨猿的后代,有可能是猩猩的后代,也有可能是山顶洞人那样的东西的后代,也还有可能只是人的“野化”……
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它(她、他)并弄清楚这到底是什么?
到了2005年,神农架已经成为一个旅游胜地,黄金周游人如织,保护区的大门口甚至交通堵塞,等待进入的车队排成长龙。进得大门,走上几公里,已经在此寻找“野人”超过十年的传奇人物张金星,正在小龙潭摆了几个展板和一张桌子,搞了一个募捐箱。
——这些年来,来自外界的捐助,基本就是张金星能在神农架坚持下来寻找“野人”的全部物质基础。
前些年,对于这样的事情,张金星是很羞涩的。这天,看起来是从容多了。
这也惹来一些非议和流言,说张金星靠这个发财了,张金星就是喜欢做秀等等等等。有一次,在神农架拍照多年的摄影家银道禄就在小龙潭碰到这样的事情,这位亲历并深知野外甘苦的老头终于忍不住教训几个年轻人:你们不能这么说张金星,张金星这么多年怎么过来的?不说别的,你们不管谁,能在山那边阴峪河张金星考察住过那些个山洞里,独自一个人哪怕能呆上一夜,我就佩服谁!
在神农架,张金星是一个传奇。对于神农架的旅游,张金星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独特的风景。而关于张金星与神农架“野人”,现在也是一个复杂的话题。事实上,张金星现在自我感觉也是很受伤。——这主要是因为张金星这两年在神农架有过一段婚姻,这属于个人隐私,曲折是非,本文不想涉及。作为张金星的朋友,我还认为媒体把这个和“野人”搞在一起炒作,有点无聊。
对于记者,张金星现在应该是又怕又爱,他深知媒体是个双刃剑。好的时候,非常有助于他的“找野人事业”有助于他在神农架的生存,烦的时候,往往把事情搞得很卡通,很芙蓉姐姐。百炼成钢,十多年下来,我感觉他已经有了一套对付记者的办法,或者搞点小幽默不着痕迹地叉开话题,甚至小孩子般地弄得你哭笑不得,或者干脆就让你不知所云。
——与前几年见到张金星的时候相比,这老兄最突出的变化是话多了起来,从以前印象里的“失语症”变成“多语症”,时常变得激愤而滔滔不绝。那天下午,在木鱼的一个饭馆,很了很多酒之后,更是这样。晚上,旁人散去,我们聊到深夜,我知道他根本就没有醉,脑子是清醒的。现在的“多语症”和他以前的“失语症”一样,都不过是一个厚厚的壳,用以抵挡这个纷乱不堪的世界。
客观的讲,张金星现在的物质条件是好多了,前几年,神农架政府做出决定,每年资助他一定的经费,从开始的5000元,到现在每年1万元。吃喝问题基本没有大问题了,多年前,他甚至有过给山民背东西换饭吃的经历。张金星的名气很大,外界的资助却其实很有限,多年来,他一直都买不起一个象样的照相机。对于每一笔资助,张金星都有详细的记载,清清楚楚。据他统计,截至2004年底,共335笔,计十二万零三百元,而他统计的个人投入是二十多万。
条件好了,张金星却是“很受伤”,这个世界上的事情真是说清楚。但不管怎样,黄金周过去,张金星依然上山,依然以孤独的南天门为基地,完成这他的“誓言”,不揭开“野人”之谜,不离开神农架。事实上,他说,就是揭开了“野人”之谜,他也离不开神农架了。南天门,那里才是神农架真正属于张金星的天地。
(十一)、是什么使他们如此痴迷不悔?
(十一)、是什么使他们如此痴迷不悔?
张金星现在自称“神农架人”,他已经把这里看作自己不可分离的家。在神农架,几位参加过考察的本地人,生活轨迹也因“野人”而改变,比如胡振林、袁裕豪、黎国华等等。
袁裕豪曾当过五年的侦察兵,是百发百中的神枪手,凭着一手好枪法,他参加了一九七七年和一九八一年官方组织的两次野人考察活动,这成为他一生的骄傲,也给他留下了不小的遗憾。 袁裕豪说:“我当时是看到野人了,我们这三个人同时目击到野人走上坡,樊队长当时下令叫我准备开枪,我把标尺搞好了以后把子弹推上膛,保险打开,我想立姿不行打跪姿,跪姿瞄两下也不行怕不准,我就赶快卧倒,最后正面射击的时候,不知是郭建还是樊队长最后下令说,目前暂时不准开枪。一下子那个家伙就翻山背过去了,等胡振林和我们在一起会合的时候,野人就已经翻山过去了。”
几年的野人考察,没能改变袁裕豪的命运,却改变了他一家人的生活。很长一段时间内,抓到野人成为袁裕豪惟一的念头,利用巡山的工作便利,他不放过任何关于野人的蛛丝马迹;袁裕豪和妻子多年两地分居,一家老小的生活全靠他的工资维持。因为自费考察需要不少的资金,万般无奈之下,从小就老实巴交的袁裕豪开始对妻子撒谎,编造种种理由要钱。 罗忠青不大相信神农架存在野人,撒谎事件更成为夫妻矛盾激化的导火索,甚至到了离婚的边缘,没想到偶然的一次目击野人事件,却改变了罗忠青的看法,挽救了他们的婚姻。尽管有些害怕,罗忠青却开始相信神农架存在野人这个事实。从此她闭口不提和丈夫离婚的事,并逐渐成为袁裕豪野外考察的得力助手。
袁裕豪就要退休了。罗忠青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在山下盖一幢住房,一家人团聚,但她知道老袁是不会放弃考察野人的。
在离袁裕豪所在的猴子石十多公里远的地方,还生活着一对夫妻。丈夫胡振林17岁就进了神农架,现在是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所的职工,曾参加过中国科学院领衔组织的神农架植被和野生动物考察。为了更好地考察野人,1984年,胡振林搬到了人迹罕至的大龙潭,住进了林业队废弃的房子里。
胡振林一家四口多年过着和‘野人’一样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节衣缩食,省下些钱买回水果,使得百十只金丝猴敢走上门来,边吃边听老胡弹琴饱耳福……1995年那次综合科考,胡振林为考察部部长。
记得找到胡振林时,这位被高山太阳晒得胸膛黝黑的汉子平和地冲我们笑笑,笑声里甚至有几分羞涩,他是个沉默寡言的人,难得有几句话。老胡的当时的头衔是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大龙潭野考站站长。所谓的站长,手下的兵也就是自己的老婆和儿子,所谓的野考站也就是几间以前林业队留下的房子。
和老胡他们住在一起的还有一个人,北京大学留学归来的女专家严康慧。严40多岁了,一年前进山住在这里研究金丝猴。山里一年下来,严也黑黝黝了。
我们去时,老胡屋里的一块黑板上写满了英语单词,严正在教老胡一家学英语。
当夜,老胡和我同住一室,聊得最多的自然是“野人”,老胡坚信“野人”目前还存在。我问那么为什么找了这么多年还没找到呢?老胡说:这之中偶然性相当,打个比方,比如现在大家都承认神农架有华南虎,但真要派出一支队伍去找它,恐怕好多年也不一定能找得到……我在大、小神农架百万亩山林转了十几年了,山脊跑了有80%,但山谷也跑了不到2%。
老胡最初对“野人”产生兴趣是在1972年,那时他和一队军人在林区修公路。12月中旬的一天,他上山打猎时,在巴东垭附近顺着熊的脚印追踪,追着追着就在雪地里发现了许多奇怪的大脚印。他顺着这排大脚印追了二百多米,不敢追了……当时他想,这东西肯定比熊厉害,一个人恐怕对付不了……当时他尚不知“野人”一说,但这个疑团从此在他心中再也无法抹去。
那脚印间距一步有人的二步,一个脚印有人穿的长筒雨靴底的一倍半大,脚印极像人的,但是——它(他、她)有那么大!……
1980年老胡开始半专业地考察起“野人”来了。1984年他独自一人搬到了人迹罕至的大龙潭,住在林业队废弃的房子里。这一住,就是十几年。后来,爱人看了他的日记,知道他一个人在山里,蛮那个的,慢慢也明白了他讲的“野人”是怎么回事,也明白了找“野人”是肯定要花功夫的,就从秭归老家一个安逸的小镇搬上山来了。再后来,他的小儿子胡云风子承父业,也上山了。
老胡说,现在条件好多了,爱人刚来时,我一上山,她一个人呆在屋里,狼虫虎豹的,害怕,老哭。现在也习惯了。这几年,上级拔款修了个小水电站,有了电,好多事情可以做了;还有个卫星天线,能从电视里知道外面的世界了。去年,朋友花2000元给我买了一辆旧国产越野车,花4000元修了修,跑起来还挺好,节省了不少时间……
十几年来,老胡在山里转来转去,不知不觉中和这里的金丝猴成了朋友。老胡说,保护区建立后,这里的金丝猴种群呈稳定上升趋势,目前在大龙潭附近有600多只。
天长日久,这些猴子已不怕老胡,常到他的膝边玩耍,但生人一来不行,猴子们一见生人就跑。老胡说:这些猴子还是害怕人,特胆小。
一个夏日黄昏,老胡得闲独坐屋前,操起秦琴自娱自乐,弹的是《洪湖水》、《北国之春》之类的曲子。不一会儿,琴声引来猴群,众多猴子就聚在不远的山坡上倾听,看起来,听得津津有味。这使老胡弹累了,也不忍停住琴声。老胡说,它们也喜欢听呀……后来蚊子叮得实在受不过,老胡才不得不停,猴子们才依依不舍走了……
老胡还养过8头鹿,成年后放归山林,现在这些鹿还经常回这里转转。
十几年的山林生活,胡振林曾被一些不理解的人当做过“美蒋特务”,曾在豹子的吼叫声中抵御过熊、狼的侵扰,曾与毒蛇搏斗滚下山谷,但他喜欢这种生活,也很少生病。除了定期下山到几十里外的最近的集镇木鱼坪买些生活用品,也很少下山。他对我说:现在一去木鱼,呆一会儿就不习惯,嘈杂得很,每次一办完事马上就走,我好象已经不习惯在人群中生活了……
十几年了,老胡在山林里转来转去,总还是没有看到过“野人”,但也越来越认定这怪东西的确存在。前些年,他在一个叫“落圈套”的地方发现了“野人”粪便;他还有了“野人”脚印的石膏模型,老胡说:关于“野人”究竟在神农架存在与否的争论我不想过多介入,这是个严肃的问题。拿不出东西,说了也没用。但我坚信总有一天……他固执的说:这也许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也许我这一辈子也等不到了,但,我等不到还有儿子。
关于“野人”至少得有几百人的种群才能存在的说法,老胡表示不能苟同,还拿华南虎来说,在神农架目前就只有一只或几只。
在这些数十年如一日不管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坚持在神农架的“野人”考察者中,按年代划分,有个在这帮人里很有名的“三马一牛”:1954年以及1955年初出生的王方辰、于军、张金星,都属马。1937年生的袁振新教授,属牛。
“三马一牛”里的于军有两个弟弟——我们曾经一起在燕子桠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