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如果这是宋史 作者:高天流云-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
  一个是朱能,那个当初以道术进宫的活神仙。此人强悍,他杀了专门来传旨处罚的太监,然后率部叛逃,公开造反。宋廷派兵追杀,朱能在众叛亲离之后只好自杀,他的十一个部下被活捉,先被钉在木桩上示众三日,然后断四肢再斩首,仅次于凌迟处死,是宋朝史上少见的血腥场面。
  另一个就是寇准,最沉重的打击留给了他。
  在事发当天,也就是刚刚逮捕周怀政的十七日稍晚时,寇准被彻底打入了深渊。他的官职从大宋首相被降为太子太傅、莱国公(刚罢免时),再降为太常卿、知相州,变成了一介地方官,而且勒令即日离京,不许逗留。
  寇准走了,相传那一天京城民众自发送行,人群簇拥,连马都走不动。这时寇准悲愤难抑,突然挥鞭抽马:“皇命在此,我都不敢逗留,你还敢不走?!”围观者一片叹息,但在寇准的心中,却没有怨恨皇帝。因为他下面说出的这句话。
  寇准流泪了,他对送行的同僚说:“你们有空替我问丁谓,我寇准哪里亏负了他,竟然要这样害我!”无言叹息,寇准竟不知道自己因为什么才败亡。不知圣相当年的谶语是否会回荡在他的耳边,但想来还不会,因为他还没到人生的最后关头。丁谓给他的伤害也才开始。他就这样走了,京城里的是非风雨却刚刚开头。
  铁打的朝廷,流水的宰相,又一批新人登场。但这都是小事,无非是丁谓、李迪等人走上前台。真正的重点还在太子。
  试问如果周怀政成功,最大的受益者是谁?谁受益谁犯罪,矛头直接指向了十一虚岁的赵受益。这时的赵恒糊涂到彻底昏头,有人提醒他太子也有谋反的嫌疑,他的反应居然是立即愤怒,要儿子付出代价。
  这时李迪走了出来,问了他一句话:“陛下,您还有几个儿子?竟然想做这样的事!”赵恒才突然警醒,此生只此独子,继承祖嗣,送他本人进太庙的,只能是这个孩子。
  爱心开始出现,一个老问题摆了上来——让太子监国吧不知道寇准和周怀政会不会在阴阳两界同时抽搐,痛不欲生。居然是这样啊,您也能想到这个?思前想后,寇准等于是被赵恒和他老婆出尔反尔、前后夹击给玩死的,周怀政更惨,史学界对他的定论都没法统一。
  他完全看清了当时的弊病,要把太子扶上去,可该死的是用的办法却太犯规了,哪有“忠心”的臣子这样体贴现任皇上的?居然是勒令赵恒退休!可赵恒的身体真的不等人,他自己在片刻的清醒状态下主动召集大臣,在承明殿正式下诏,从此太子在大殿听政,皇后在宫内详断,一般的日常事物,就全交给他们娘儿俩了。
  全体朝臣同意,并且宰相、枢密群落集体建议,要求政事堂、枢密院的两府高官们,从此都兼职太子东宫的职称,这样才能名正言顺,在太子的手下办事。
  很正当,赵恒同意。事实上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他的命令仍然还是天地间独一无二的皇命。
  可关于这些暂时性、过渡性的职称的评定,又惹起一片轩然大波。好有一比,“可惜金镶玉,变成大砖头”,有时候人急了,真能舍得用花瓶砸耗子。
  丁谓生平第一次做出了“丁谓”才能做出的事,从此一个比王钦若更刁钻,比寇准更霸道的人正式诞生。于无声处听惊雷,这人随便用什么都能打击政敌,堪称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无剑胜有剑
  先看两府大臣兼职太子东宫职称的名单,就这么点事,他就能把寇准派系残余的势力打压到底。具体的官职名称超复杂,简单点说丁谓晋升为门下侍郎兼太子少师;李迪为中书侍郎兼左丞,再兼太子少傅;其他的如曹利用、冯拯、钱惟演、王曾、晏殊等人也各自加封,但问题就出现在了李迪的身上。
  李迪已经是首相了,他至少得是中书侍郎兼尚书,兼左丞一来没这个例,二来不升反降了。通过这个名单,就会在未来的新皇帝的排班站位上大占便宜,把刚刚上任没几天的大宋官场重新洗牌。
  并且这样做时,丁谓没跟任何人商量,完全一意孤行。这就等于把李迪等人逼进了死胡同,如果再听之任之,就别想再做人了!可是想反击你得有办法,丁谓那边的势力已经内外结合,连寇准都只能乖乖等死,李迪又有什么辙?
  思来想去,李大状元记起了一位曾经轰然巨响,把王钦若炸成碎片的仁兄——马知节。然后就信心倍增斗志旺盛了。很乐观,马知节当年只是枢密副使,都能达到那样的效果。现在他是首相,如果自我引爆的话,丁谓是不是会碎得比王钦若更加的彻底?
  说干就干,先在政事堂里开练,导火索就是丁谓的老同事、后来并称为“五鬼”的林特。也是百密一疏,丁谓在名单完成后,才想起要为林特争个席位,并且相当的高,是枢密副使、太子宾客。李迪一听就火了,果然不出所料,真的要欺人太甚了!
  丁谓,林特去年晋升右丞、今年晋升尚书,这些你跟我们商量过了吗?他是个什么品性,朝廷内外一片骂声:“你居然又把他提升为执政大臣,还兼职太子宾客,这像话吗?况且你刚拟定好名单,马上又改,成何体统,你到底会不会当官?!”
  越吵越火,李迪竟然抓起笏板,就要冲过去。眼看着宋朝版参、众两院议员的全武行打斗马上开演,其他的执政大臣们连忙拥了上去,各分派系,把自己的老大分开。结果是丁谓跑了,直接去找皇帝,那里应该能安全点。
  这正中李迪下怀,要的就是在皇帝边上点火!李首相跟踪追击,杀奔长春殿,把副相、皇帝一锅端。当时病中的赵恒有些闲适慵懒,心情还不错,他看着气势汹汹的李迪进入大殿,自己拿起了一张纸:“爱卿,你们研究出来的东宫署官的名单我已经看过了,不错,就这样颁发吧。”
  火上浇油,李迪瞬间爆炸!
  这不对,皇上,这名单有假,臣恳请不担任拟定的兼官,丁谓是个小人中的小人,他这样的邪恶,那样的混账,您不信吗?就以林特为例,他的儿子前些时非法用刑,伤人致死,死者家属告状,却投告无门,都是丁谓一手遮天搞的!
  这时大殿变成了菜市场,看热闹的人越聚越多。钱惟演、冯拯、曹利用、王曾甚至后宫的刘皇后都被惊动了,紧急赶往事发地点。眼看场面变大,李迪突然间又变身成为一挺机关枪,扣动扳机向四面八方扫射。陛下,丁谓之奸不是个人现象,这些天来寇准无罪却被贬黜、朱能造反的事也不应该公之于众、东宫太子的兼官就算要搞也不应该这样的兴师动众。你,对,就是你钱惟演,你是丁谓的亲戚,按例你应该回避,根本就不能担任执政大臣,可你也当上了,必须辞职!你,冯拯,多年的老好人你装什么?你和曹利用都是丁谓的同党,一伙儿的就是一伙儿的,光明正大地站出来!你们这一群小人
  事情就这样搞大了,李迪是要把丁谓一党一网打尽,拖着他们所有人一起返回基层去当农民,哪怕是彻底罢官!当天他的目的看上去达到了。赵恒震怒,把他和丁谓都赶出大殿,留下了其他的执政大臣,来商量这件事怎样了结。
  结局:翰林学士刘筠起草诏书,将李迪、丁谓各降一级,罢免宰相,调外地任职。具体是李迪任郓州知州、丁谓是河南知府。玉石俱焚再次奏效,李迪胜利了。
  不过很可惜,丁谓是大宋官场从没出现过的动物,曾经管用的那些招数,在他身上通通失效。
  宋朝很仁道,京官们被罢免之后,除非十恶不赦,特殊勒令立即出京的,基本上都可以缓收行李慢告别,路上更可以游山玩水当个公费的行吟诗人(后来苏东坡就这样),至于宰相们更是这样。
  所以丁谓被罢相之后,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留在京城里,没去河南府报到。一线生机就在此出现——那份由他起草的执政大臣兼东宫太子的职衔名单。它仍然有效,毕竟皇帝的病和太子的监国都是现实状况。
  赵恒把他找进宫去,问他名单到底还有没有疏漏,并且话题自然而然地就转到了那天的争吵上。丁谓很委屈,他请皇帝回忆一下,那天他是逃出政事堂,到长春殿来避难的,可万没想到李迪居然不顾君前失礼,更不管陛下正在病中,来了个跟踪追击,简直是残忍加暴力,其行径让人发指。而且您都看到了,臣自始至终都没有回过嘴
  让一个心脑疾病患者回忆,高,实在是高。估计赵恒能想起的,只有印象最深刻强烈的那部分图像,即李迪口吐莲花,四面喷射火焰,长春殿内外无一幸免的壮观景象。唉,丁爱卿,也难为你啊。赵恒点头感叹,同是正在难受人,来,赐座。
  事情就从这个简单体贴的小命令开始质变。当小内侍搬来座位时,丁谓和缓但坚决地说了一句:“陛下己有旨,复臣平章事。”皇上已经下令让我再当宰相了!你们看好,这个是圆墩,是给一般官员坐的,我要的是宰相的专座——木杌子!
  当面撒谎,可皇帝没有追究,内侍也没敢拆穿,这看似丁谓在冒险,他欺负赵恒神志不清,而且赌了一把一般的小太监不敢多嘴多舌。但是细想,就可以看到丁大人的计算既准且狠,是胆子,但更是智慧。
  赵恒的昏病在寇准下台时就很清楚了,时昏时醒,就算被赵恒当面抓住,也可以推脱说前一瞬间您的确是那么说的,您有病,您不知道?这样绝对不会有死罪;关于内侍们,就更简单了。刚刚杀了一个周怀政,丁谓这时就是太监们的噩梦,绝对没有任何一个不开眼的敢到他面前找死。
  何况还有刘皇后隐藏在幕后,不怕丁谓也怕刘娥。
  所以稳稳地坐在了木杌子上的丁谓在下一瞬间就敢做出更大胆的事,他起身告辞,马上就重回政事堂上班。并且随后就有太监出宫宣布,诏令丁谓重回东府,位居首相!
  瞒天过海,当初寇准就是因为赵恒的昏病,才被当成政变的主谋赶出京城。可同样的病,在丁谓的眼里就是机遇,他居然毫发无伤,重新上岗。
  很儿戏?那么看李迪,就在这前后,他一样得到了单独面对皇帝的机会。但他走进去时是郓州知州,出来时还是大宋朝的前宰相,政事堂与他无缘了。
  究其原因,他和寇准都差了一个人,刘娥。寇准是要废掉她(至少周怀政是要这样),而李迪也差不多。不久前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天赵恒突然发火:“昨天夜里皇后把人都叫走了,只留下朕孤零零一个人!”
  病人单独过夜,这是平民百姓都不能容忍的凄凉事,但大臣们都敢怒不敢言,人人都清楚,刘娥当时就隐身在皇帝身后的屏风里。但李迪站了出来:“陛下,果有此事,为何不依法处置?!”
  多正义,但又多悲哀,他话刚出口,赵恒就神思恍惚地接着说:“没、有、这、回、事”寇准和他的朋友们都一个命啊,都是这样被赵恒的超级记性给活生生玩死的。尤其是李迪的这句话,真的被屏风后面的刘娥听见并且牢牢地记住了。
  罢官诏令重改:丁谓官复原职,并且升任首相;副相是冯拯;枢密院一边原职不动,曹利用、钱惟演把持大局。李迪被勒令即日出京,到郓州城报到。
  计算一下成果,李迪的自爆案发作后,已经把当年的寇准派系炸得支离破碎,留在朝廷里的只剩下了一个王曾。王曾是很怪的,李迪的事他半点都没插手,是君子党而不群,他根本就不喜欢,所以不支持?还是说他早与李迪有过约定,李迪和丁谓同归于尽,把宋朝未来的东府相位留给他,由他来清洗官场,达到一个让李迪哪怕贬官外调也希望看到的局面?
  不得而知,反正理想敌不过势力,在成人世界里最好不要做梦。
  丁谓的春天到了,他生平第一次坐在首相的位置上,天子以下第一人,多么荣耀。但是要小心,还不到快乐的时辰,比寇准难缠的人突然杀了回来。大宋朝的官场姓丁,还是姓王?还真说不定。
  王,王钦若的王。
  王钦若重回开封,这让赵恒久病的心灵感到了些温暖。故人江南来,还记当年否?赵恒开始明显地恢复了些许的记忆,每当他和王钦若见面时,就显得格外的清醒、快乐。
  这让丁谓非常不安。
  一旦王钦若再次得宠,只要重新踏进了中书省政事堂的门槛,就绝对没有只当参知政事的可能,只能是首相。那得怎么办呢,王钦若可不是寇准,更不是李迪,也是多年的老首长了,能干出什么来,丁谓当年都亲眼目睹过。
  况且形势继续恶劣,王钦若迅速恢复功力,在短时间内就重新成了为资政殿大学士,并且在薪水上享受了宰、执大臣们的待遇。更要命的是,他被安插到了太子的身边,在东宫的兼职竟然是太子太保,比丁谓的太子少师还要高一级!
  眼见得步步紧逼,丁谓的位子就要不保,但绝对想不到的是,真正的危机会在突然间出现,让丁谓甚至刘娥都捽不及防。那是个很偶然的一天,丁谓和王钦若一起去见皇帝,一切正常,闲聊中的赵恒突然说:“爱卿,你为何不去政事堂理事?”
  丁谓骤然紧张,就见身边的王钦若平淡从容地躬身回答:“陛下,臣已不是宰相了,怎能到政事堂理事?”那好办,赵恒就像话赶话一样接住了话茬:“即日送卿入堂视事,来人,这就去办!”
  没有准备、没有讨论、更不给任何争议反对的时间,当场就有太监带着王钦若赶赴政事堂,就这样开业上班了!
  旁观的人都目瞪口呆,不管这是不是赵恒的又一次昏诏,但皇命就是皇命,他说出的话就是真理!当年曹利用、冯拯、王曾、晏殊、钱惟演等无论是寇系还是丁系的两府高官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王钦若复辟成功,再次莅临政事堂,一点办法都没有。可只有丁谓已经稳定了下来,他只下达了两个字的命令——摆酒。
  为王钦若大人接风。
  当天政事堂中觥交错、笑语盈人,以王钦若的资历和圣眷,这样的待遇实在并不算太高。于是宾主尽欢,但是喝得差不多了,问题终究浮上了水面。
  王钦若的位置在哪里?首相、还是次相?丁谓却只微微一笑,“奉圣旨,于政事堂款待王钦若。”仅此而已!
  什么?说皇上亲口说的要王钦若回来“理事”的?很好,非常好,请问哪一次的宰相废立不是由皇帝亲口下令的?但之后是不是得有翰林学士写诏书,再到大殿之上去召集百官当众宣麻,然后才能正式生效呢?
  这些王大人不懂?还是想让王大宰相在以后的工作中名分不足?你们啊,可真是乱闹当天王钦若勉强吃完了这顿饭,重新一步步走出了宰相重点政事堂,他只能对陪他来的太监说一句话:“请转告陛下,没有诏书,臣不能在这里工作。”
  说完,他的宰相梦就真的破碎了。因为一顿官面文章的饭,是要吃很长时间的,足够把消息透进后宫让刘皇后知道了。然后诏书真的下来了,只不过“宰相”改成了“使相”,王钦若被任命为山南东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河南府。那里本是丁谓当初被贬的地方,看来注定了要下放一位曾经的首相。
  但是事情还没完,王钦若是公元一〇二一年一月六日,宋天禧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到河南府上任的,到了第二年的冬天,他要求回京,理由是病了,得放长假休养。病了?丁谓第一直觉就是要出事,王钦若贼心不死!但却拦不住,别说皇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