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英雄大爱-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思谙燃复翁岢鲆芯恳滴瘢辉旆磁伤党墒欠锤锩男拚饕澹茄钕壬乩春螅岢鲆思谙龋獠啪攘怂L艺饷此笛钕壬恍牛宜等酚衅涫拢的阍趺粗っ鳎课宜怠豆饷魅毡ā芬丫窃毓诿粜吹募湍畹思谙鹊奈恼拢渲兴档秸馐铝恕A硗馕腋隳谴糯锏思谙纫菜盗耍褂芯褪呛罄闯隽艘槐臼椋拦诵吹腃hina Builds the bomb这本书,把这事也写进去了。
“杨先生听后,觉得这事情太巧了。
“看他将信将疑的样子,我又说,你的书架上有这本书,那书第几页,你翻翻看。
“杨振宁先生是个一板一眼的人,我看他还有怀疑,就从他的书架上把那本China Builds the Bomb拿了下来,我之所以一眼就看到这本书,是因为我家里也有这本书,非常熟悉。翻开让他看,他才信。那天我们在这上面还有点辩论的。
“他说了一句‘真没想到??以前听说这件事情,觉得是传说’。我说这是老天爷保佑,虽然我们不信神不信上帝,可是巧到极点,真是太巧了,有这么一个巧的事,才真的保住他们了。”
许鹿希1990年到美国去拜访杨振宁先生的时候,她已经在准备出版《两弹元勋邓稼先》了。她说,那天她是中午到杨先生那儿的。他们在一起共进午餐,然后整整一下午,他们在一起回忆邓稼先,回忆那已经久远了的许多往事。杨振宁还自己开车带许鹿希转了一个很小的幼儿园。他告诉许鹿希,这个小幼儿园是他的女儿杨又礼小时候上的幼儿园。许鹿希有些奇怪地问,这个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杨振宁说,这个幼儿园的门特别重,女孩小的时候,给她放下车来,大人也必须下去,帮助孩子把那个门开开。许鹿希告诉杨振宁,北京的小孩送到幼儿园,就自己往里跑。
那一次在美国,许鹿希明显地感到,杨振宁先生对友人的怀念、对往事的怀念特别强烈。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十七章 最后的时光(1)
二代轻舟已过桥
邓稼先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呕心沥血地进行新一代核武器的研究。
1984年底,邓稼先再次飞往新疆,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核试验。那一年乌鲁木齐的雪下得出奇地大。有的地方出现了大雪封路。邓稼先在严寒中拖着极为虚弱的身体又一次来到罗布泊基地,因为国家对这一次的核爆试验寄予很大的期待。进行核试验的那一天,他和老搭档于敏、高潮等人坐在指挥车里,守候在基地的前沿。老于和邓稼先俩人相识很久,又相处得非常好。别人都说他们俩人是一个身子上长着的两个脑袋。邓稼先是个胖子,于敏因为用脑过度头发过早地脱落了。基地人常说:“一个胖子、一个秃子紧忙活一阵子,就要响了。”
1984年这一次试验是突破第二代核武器的关键性核爆试验,在地下深井中进行,结果点火正常,燃烧正常。核试验成功了。曾任二机部部长的刘西尧为这次试验写诗一首相赠:
二十年前春雷响,
今朝聚会盼新雷。
喜闻戈壁传捷报,
敬贺老邓立新功。
诗中所说的新功,是邓稼先身患重病的情况下,坚持研究、多次试验立下的新功,也是他事业上的第三个里程碑。那次核试验成功后,邓稼先自己也高兴地在庆祝会的签到本上写了打油诗:
红云冲天照九霄,
千钧核力动地摇。
二十年来勇攀后,
二代轻舟已过桥。
这个“二代轻舟”,虽然有些国家当时立即监测到了,但是我国一直保密了十几年。在邓稼先逝世多年后的1999年,才第一次公布说,中国早已掌握了中子弹。
为此,邓稼先第四次获得科技进步特等奖。
在掌声最热烈的时候,
舞者悠然而止。
我需要有足够的智慧,
来决定
幕落的时间。
邓稼先,在他的人生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在新疆罗布泊指挥了他一生中最后的一次核试验。他用自己足够的智慧,在自己人生即将幕落的时候,再次书写了灿烂的篇章!
永别了,马兰
也许是一种预感的驱使吧,这次试验成功以后,邓稼先决定再去看看那个留做永久纪念的、托起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铁塔。
在车还没有来的时候,他一个人走出去,深情地呼吸着马兰基地清新的空气。那一天,空气少有的湿润。这个地方凝聚着他太多的心血、太多的情感,也让他有着太多的牵挂。
他从支在戈壁滩上的帐篷往试验场走去。走着走着,他觉得脚步有些沉重,便找了一个地方双手撑地坐了下来。当他发现自己坐的这个地方的不远处盛开着一大片马兰花时,他的眼睛湿润了。他起身往马兰花盛开的地方挪了挪,用手轻轻地拨弄着身边那一丛丛盛开的马兰花,一丝眷恋之情涌上心头。那一刻,许许多多的往事都涌现出来。
结婚后仅仅5年,妻子就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家务。20多年来,妻子独守家中,夫妻二人过着天各一方的寂寞生活。如今,她抚养的一双儿女都长大成人。邓稼先知道,他今生今世对妻子无法回报,他对自己深爱的儿女也有一种难言的歉疚。一个那么喜欢孩子的父亲,却没有机会和儿女们交流沟通,这是他最遗憾的。
他正沉浸在思绪之中的时候车来了。他要一个人去,随车来的李医生坚持要陪他一起走。他们坐着基地的车来到了当年的试验区,就在这荒漠的戈壁滩上,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区漫步。邓稼先隐隐地感到,他将与罗布泊、与马兰、与新疆永别了。
第十七章 最后的时光(2)
他仰望蓝天,仿佛时光倒流,又出现了另一个场景,那是5年前,光弹落地后,碎片散落在戈壁滩上,吉普车和赵副部长等在远处,他用双手捧起了碎弹的核心部件??
连尿液都有很强的放射性
几天之后,邓稼先回到北京住进医院进行检查,结果表明,他的尿液具有很强的放射性,几乎所有的化验指标都不正常。就这样,他还是没有马上住院。他说,还有一些事情没有做完。
许鹿希说:“当我知道他受到辐射身体严重受损后,急得直跺脚,跟他发脾气,我从来没有跟他发过脾气,这次实在忍不住了。这么严重他还不肯休息。邓稼先说,那么多的事情没有做完,住院治病也不踏实。脾气发过去了,还要依着他,还要想各种法子帮他恢复。不过,打那以后,他衰老得很快。以前爬山时,他能一鼓作气爬到山顶,可后来刚到半山腰,他就已经疲惫不堪了。”
邓稼先住医院前的那些日子好像特别忙,许鹿希就想办法、找机会让他锻炼。
又是一个休息日,许鹿希决定陪邓稼先去颐和园散散心。开始邓稼先还说要去中科院找些资料,这一次,许鹿希坚持要他放下工作,去颐和园走走。无奈,他只能和妻子到颐和园去。
颐和园是他俩结婚后的最初五年多次去的地方。园里的山山水水,从佛香阁到十七孔桥,还有昆明湖的西岸边未经修整的野路,都是他们很熟悉的。那天他们走进颐和园,两人都有久违了的感觉。
邓稼先说:“希希(邓稼先从跟我认识就叫我希希),这么多年你也没来过了。”
“是啊,一天到晚都忙,哪有空。”许鹿希想说一个人来有什么意思,却改说了这样一句话。
晚霞映红了天边,游人的喧嚣声渐渐消失。邓稼先和许鹿希漫步在后山的小路上。五月,是最容易让人产生浪漫情感的季节。路旁盛开的小花让他们的步子慢下来。他蹲下身,看着路边的小花:“多像马兰花。”说着,邓稼先坐在了旁边的一块石头上。许鹿希问,是不是累了?邓稼先点了点头,并示意许鹿希也坐下休息。当许鹿希也坐下时,邓稼先指着天边的红日说:“希希,这个景色,你可以用一部名着里的一句话形容。”
“红日依着白云栽。”许鹿希说完这句,又紧跟着补充:“你又在考我呀,这是红楼梦里的诗句。”
听着许鹿希的回答,邓稼先轻轻地叹了一口气:“恬淡、悠闲,要能老是过这样的生活该多好啊!”
许鹿希说,那一天在颐和园,邓稼先表现出的对安静优美的大自然、对夫妻间悠闲自在的生活的眷恋之情,至今都让她难忘。那天,他们在路旁休息了一会儿,又再次登上了万寿山,长久地眺望美丽的昆明湖。
我曾问过许鹿希,邓稼先回来以后到医院检查,已经发现他尿里有很强的放射性,如果他很快住院治疗,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作为医生的许鹿希回答:“那就好多了。”
在采访中,一些曾经在核工业部工作、知道这件事的人说,其实就是1979年核弹掉下来那次的伤害最致命了。就是那一次他亲自去寻找核弹,就那一下子,在他的生命里埋下了恶果。
许鹿希说:“当时赵敬璞副部长还没有给我那年他们在戈壁滩上寻找到掉下来的核弹后在现场拍摄的照片,我也不知道有这么一个让他‘吃’了大‘剂量’辐射的情况,我就知道一定是受到很大的辐射。”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七章 最后的时光(3)
一分钱不挣我养你
医院检查的结果让许鹿希恐惧、紧张。她说:“我带着邓稼先到一些知名的大夫那儿去检查,人家就问我,什么样的毒素使得邓稼先的肝坏成那样,指标坏到极点?
“后来邓稼先告诉我不能说是什么样的毒素,其实就是放射性。那个时候因为西药没有办法,所用的药都是保肝的中药。当时我最怕他会得肝癌,肝的破坏非常厉害。那时医院设备还比较简单,只能测出白血球的数目有多少,红血球有多少,白血球的染色体是什么程度就不知道了。一些专家都觉得很奇怪,邓稼先整体情况非常差,可是看起来白血球数量并不少,但是用高级的科研仪器观测,就发现白血球里面的成分都打成末子了,白血球有数量没有功能。知道了他的病情,我非常着急。我从来没有跟他嚷嚷过,那次我跟他发脾气了,我跺着脚跟他嚷嚷,你一定不能去了,一定得回来。他就笑,回来我做什么?我说你就做你的学部委员,就是院士。他就笑,要是不发给我工资呢?我说没有关系,一分钱不挣我养你,我的工资高。当时他没有告诉我,实际上他们当时在突破中子弹,所以根本就离不开。他根本就不会听我的,后来他又走了。”
如果不用止痛剂,他疼都会疼死
许鹿希说:“那是一段痛心的日子。1985年7月31日到301医院检查出来得了直肠癌,医生说你怎么这会儿才来,他回答不出来。邓稼先因患直肠癌住院,8月10日清除肿瘤手术时,担负着国防部长、国务委员、中央军委副秘书长重任的75岁高龄的张爱萍将军8点赶到医院,自手术开始,他就在手术室外等候,等了5小时,一直等到手术结束。
手术后,医生把从邓稼先身上切除的一段肠子给我们看,我用手按了一下上面的淋巴,硬硬的。我知道,稼先的病已经到了晚期。”
说到张爱萍将军让邓稼先住院一事,许鹿希依然动情不已。那是1985年7月31日,邓稼先那时是九院院长。他从绵阳专程赶到北京,向张爱萍及有关领导汇报九院重建情况。
张爱萍一见到邓稼先就有些吃惊:“你怎么瘦了?气色也不太好。”
“不会吧,没有什么变化呀!”邓稼先知道张爱萍不是一般的见面问好,从他的神色上感受到他是真切地关心,而周围的人没谈到他这方面的变化,自己也没感觉到。
张爱萍依然认真地问:“你最近身体怎样?有什么不舒服吗?”
邓稼先说:“其他没有什么,只是患痔疮,总流血,怪讨厌的。”
“做过检查和治疗了吗?”
“只是做了一般的治疗,没做什么检查。”
“那就到301(医院)去好好检查一下。我来给你联系。”
张爱萍说着,就打电话给301医院院长,说明了邓稼先的病情,特别叮嘱给全面检查一下。对方问什么时间,张爱萍说:“现在,现在就去!”
“不,不!”邓稼先连忙推辞,“我还没汇报工作哪!”
张爱萍问:“有什么亟待解决的问题吗?”
邓稼先说:“没有。”
张爱萍说:“没有现在就去。我陪你去。”
“不能不能不能!”邓稼先几乎惊慌失措了。身为军委副秘书长、国防部长的张爱萍,每天都有许多重要的事情,而且他本人惜时如金。邓稼先知道,就在此时,张爱萍将军还要主持一个会议,已是古稀之年的老将军,怎么可以让他陪着自己去查病呢?!于是就再三谢绝,他怕再多打扰,便带着警卫员去301医院了。
第十七章 最后的时光(4)
张爱萍两年前到九院视察工作时,曾规定科学家每年坚持查体,坚持休假制度。可是,邓稼先只安排别人去,自己总是一推再推。医院领导和医生,见张爱萍亲自打电话安排一位病人来检查,已经感受到这位病人的分量了。张爱萍还对他们说:“这是我们的功勋科学家!”
按常规做活检,就需要一个星期才能看到结果,由于张爱萍将军的安排,20分钟结果就出来了。
结果令人震惊:直肠癌,已属中期偏晚,而且有淋巴结及周围组织转移。
张爱萍指示医院领导:“马上安排住院,为邓稼先同志专门组织一个医疗小组,尽快研究出治疗方案,我听你们的方案汇报。”
怎么没早发现呢?一些不治之症怎么专门祸害我们这些最优秀的同志呢?看来对专家们按时查体的制度还没有很好地落实。张爱萍自医院出来,一直考虑着这些问题。
返回办公室后,张爱萍亲自给科工委、核工业部有关领导打电话,明确指示:“要迅速检查一下专家体检制度和休息疗养制度的落实情况,今年未进行体检的,要马上补查;未休息疗养的,要组织疗养。有困难向我报告,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再犯错误了!”
邓稼先的手术是成功的,病灶全部切除,一段时间邓稼先的精神状态也比较好。张爱萍略感欣慰。主任医师向他报告,下一步要进行化疗,之后才能判定能否康复。张爱萍又一次叮嘱说:一定要设法减轻他的痛苦,千方百计地予以治疗。有什么困难和情况,要及时报告我们。为了他的康复,我们不惜一切代价。
此后,医院对邓稼先的病情就采取了“病情报告”的办法,不定期而又及时地报告有关首长和单位。1985年8月24日,张爱萍接到了当天的也是第一期《邓稼先病情报告》,说有癌细胞转移,准备化疗。张爱萍在这期病报上批示道:
请国防科工委领导(光亚同志)和核工业部领导同志分别前往探视。对其本人和家属应多予以慰勉和照顾。国防科工委和核工业部应指定专人随时与邓夫人和医院取得联系。
许鹿希噙着泪水说着:“领导的关心给了我很大的安慰。我知道,稼先的病已经到了晚期。在他住院期间,我经常嘱咐医生给他注射止痛剂,因为在最后的日子里,他太疼痛了。如果不用止痛剂,他疼都会疼死的!”
没过多长时间,因白血球数目太低,血象太差,必须中断治疗,医生建议他回家休养。
在家休养期间,由妻子陪着,他到地坛逛庙会,各种小吃、各种土特产、各种表演,都深深地吸引着他。他居然吃了三个春卷,三个艾窝窝。
这个建议书比你的命还重要
1986年的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