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又见穿越-寡妇的八卦生活-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起来也奇怪,孙子辈里面,除了吴寅之外,吴老太君没一个喜欢的,吴寅夭折的时候,她差点没有哭瞎了眼睛,而且当年吴老太爷把杨小曼许给吴寅的时候,吴老太君是坚决反对的,理由是杨小曼身份太低。
  这里要提一下,吴老太君娘家姓钱,极有来头,是当年吴越王钱鏐的女儿,也算得上是公主之尊,在宋太祖逼吴越王投降之后,公主的封号被撤销,改封郡君,后来嫁给吴老太爷,年纪大了,家里人都以老太君呼之,其实真正应该叫做郡太君。
  正是因为吴老太君出身尊贵,所以对她最喜爱的孙子吴寅,也是分外下了心思,一心要给吴寅找个身份同样尊贵的女子为妻。当年杨小曼的出身其实并不算差,可是跟吴老太君就没得比了,所以吴老太君看不上她。
  当然,吴老太爷要比自己的妻子现实多了,身份尊贵的女子不是没有,问题是吴寅自小就身体偏弱,那样尊贵的女子未必看得上他,而且当时吴寅年纪还小,婚姻问题没有必要这么早提及,何况杨家与吴家素有世交,把杨小曼收留做童养媳,也不失为万一之策,要是等吴寅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有身份尊贵的女子愿意嫁给他,杨小曼也可以当小妾的嘛。
  于是,杨小曼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成为了吴府的童养媳。她能成为吴寅的正室夫人,其实还多亏了吴寅身体不好,否则,哪里轮得到她。只是后来吴寅还是夭折了,吴老太君本就不喜杨小曼,也不喜欢使女生的吴顼,哪怕他是吴寅的亲生儿子。
  这里面还有个小八卦,据说吴老太君那么喜欢吴寅,是因为吴寅长得极像她,而吴顼生出后却长得有点像高氏,所以高氏是极喜欢吴顼的。因为没有见过吴寅的模样,而且杨曼也不觉得吴顼有多像高氏,反而更像他爷爷吴坦之,所以她对这个八卦也只报着估且听之的态度记录下来。
  听说吴老太君原还打算让杨小曼搬出吴府,给吴寅去守一辈子坟,谁知道杨小曼居然来了个上吊殉夫。这下子就连不喜欢她的吴老太君也不好说什么了,吴老太爷对杨小曼的厚待,她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管了。
  所以说,杨曼能在吴府活得这么滋润,真的是要感谢杨小曼的那一吊的,不但为她赢得了美誉,还让她在吴府有了一席之地,又让她日后生活无忧,更博得了婆婆高氏的无限欢喜。
  吴寅死后,吴老太君伤心之余,眼睛又哭得有些不好了,因此就把吴家内院的权力全部交给高氏,自己就在松寿院里养老,整日里剪剪花,拜拜佛,烧烧香,念念经,还有个陈氏经常陪着,日子过得倒也平静。
  直到前些日子吴珍芍带着吴密过来拜见吴老太君,也不知怎的,一看到吴密,吴老太君就喜欢得不得了,连连说这孩子长得像吴寅小的时候。所以这会儿不见吴密小小的身影,吴老太君就问了起来。
  高氏连忙上前道:“十郎昨儿吃坏了肚子,这会儿喝了药睡下了。”
  吴老太君一听急了,敲着茶几高声道:“你是怎么照顾的,怎么就吃坏了肚子,莫以为他不是你的儿子,你就不上心了”
  这会儿旁人是不敢说话的,高氏一肚子委屈,却也没地方诉说,只能低头听着,不时还插一句“儿媳知道错了”。
  吴老太君一阵急骂,抬脚就要往山中居去,众人连忙拦住,气得吴老太君大声骂道:“怎么着,孙子病了还不让我去看他,是不是要等他死了,你们才让我去看他最后一眼。”
  这话分量重了,吓得高氏几个为首的媳妇连忙跪了下来,后面一群年轻的媳妇们姑娘们也就跟着跪下了。吴珍芍更是害怕得微微发抖,毕竟是她没有看顾好小弟,只是这会儿大家都低着头,因而也没人发现她的不对劲。
  高氏道:“小孩子吃多了,腹中有积食,这也是常有的事儿,已经请了张大夫去看了,说是喝了药睡一觉便好,儿媳先已派素心去床边守着,素心向来细心,有她在,十郎断不会有什么事。老太君岁数大了,腿脚不利索,寿松院离山中居又远,等您瞧了十郎回来,这团圆饭的时辰就误了,可不吉利”
  她这边理由说了一大堆,旁边方氏和苏氏也帮着搭腔,好话说了一堆,吴老太君仍是气愤难消,反而连方氏和苏氏也骂上了,连一直没吭声的杨曼也莫名挨了几句不是。

  风波过

  那边陈氏便从佛台前取了一串佛珠来,笑道:“我的老太君哟,多大点事,看把你急的,不过是十郎这孩子贪嘴,怎么怪起她们来了,要我说,这还是你的不是,要不是你昨儿让人给十郎送去一大食盒莲酥,他又怎么会贪嘴。快快,到佛前念几句阿弥佗佛,把那嗔气都消了,咱们好吃饭去。”
  吴老太君一听这话,气倒是平了些,瞪了陈氏一眼,道:“往日里她们都当你是活世的菩萨,这会儿你也就会护着她们,护着便也罢了,偏还要说我的不是,到底竟是我害了我的乖孙儿。”
  话是这样说,她还是接过陈氏手中的佛珠,在屋东角供着的佛像前,默诵了一阵,再转过脸来时,已经是心平气和,见一众人还在地上跪着,便道:“都起来吧,这大年夜的,别说我要闹你们,实是你们平时做事,都有不当的地方,这一回不过是让你们警醒些罢了。”
  高氏起来,陪着笑道:“老太君说的是,这也是儿媳有疏忽的地方,平时若是多嘱咐一句半句,也不会教十郎贪了嘴吃坏了肚子。”
  吴老太君刚才对她严厉了些,现在一想也知道这事实在怪不得她,吴密毕竟不是她亲子,若是连吃点好东西都不让,传到外面,怕是要有人说她苛待侄儿。
  因而便又道:“你这话又错了,防狼防虎哪防得老鼠偷嘴,你又不能把十郎时时带在身边,这件事,全要怪伺候的人,赶紧给我换几个稳妥尽心的,我看素心不错,平时伺候坦儿,便很是舒心周到,这段日子,便让她搬到山中居照应着。”
  素心,便是高氏先前派过去的那个婢妾,在吴坦之面前还算得宠,吴老太君让一个得宠的婢妾去照顾吴密,已经是看重非常了。
  高氏本来也有这个意思,这才派了素心去,因此一听这话,便连忙应“是”。
  于是一场小风波便过去了。
  众人齐拥着吴老太君,直往团圆宴去。杨曼走在后面,见吴珍芍一个人落在最后,两只眼睛红通通的,一边走一边还在绞帕子,看上去好不可怜。
  “九妹妹,团圆宴上,可不兴哭鼻子的。”杨曼慢走几步,悄悄挨近吴珍芍,在她的耳边轻声道。
  吴珍芍吓了一跳,看是杨曼,才安了心,道:“大嫂子,都是我没照顾好小弟,害得几位伯母挨骂,让大嫂子你也受连累了。”
  杨曼笑了笑,道:“这算什么事情,也值得你红眼睛,若是心里过意不去,明儿一大早,你头一个给她们拜年去,讨几个红包,还能让她们高兴。”
  “这、这样成吗?”吴珍芍还是绞着帕子,不些犹豫不安。
  “别的婶娘那里我不敢保证,婆婆那儿,我包你没事。”杨曼给她下了保证。
  吴珍芍这才微微挤出一点笑容,低声道:“谢过大嫂子。”
  杨曼平时是不爱管这些姑娘们的事的,不过今天是大年夜,若是被人看到吴珍芍红了眼睛,可又不知要闹出什么事来,因而安抚了几句。
  团圆宴安排在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叫做望年阁,杨曼曾经猜测这是不是展望新一年的意思,而且望年阁的楼层很高,大概又有年年高的意思,它的底层是悬空的,东西各有两排回旋九十度的楼梯直达上层。第二层才是真正的楼阁,不过建得很高,比平常的楼阁足足高了一半,四个角落用四根两个人双手合抱都圆不过来的圆木撑着,漆上红漆。因为楼层高,看上去整个望年阁就像个潜伏在黑暗中的庞然大物。
  不过这时候,庞然大物里面灯火通明,高高的吊在屋顶上的,是一年才添一次油的长明灯。灯架是铜制的,整个形状有点像莲花,花瓣是用五彩琉璃拼成的,每一个莲眼就是一个灯盏。
  这盏长明灯很名贵,最名贵的就是做成莲瓣的琉璃。在古代,琉璃号称五大名器之首,也就是说它比翠玉和金银还要名贵,最开始的时候,只有皇族王室才能使用,后来渐渐又流传为佛家七宝之一,等到佛教在民间普及之后,它也随着佛教流入民间,因为色彩斑斓,质感通透,深受人们的欢迎,成为了极为贵重的装饰品。可惜的是,后来蒙古铁骑入侵,很多技术都消失了,其中包括琉璃的制造工艺。西方人通过一些流传过去的琉璃工艺的皮毛技术,发明了玻璃,后来又把玻璃传到了中国,但是真正的琉璃制造技术,却永远失传了,到明清的时候,琉璃甚至成了传说和神话中才有的东西,西游记里,沙僧就是因为打翻了一盏琉璃灯才被贬下凡间,可见琉璃的珍贵程度。红楼梦里有个重要道具,就是林黛玉送给贾宝玉的琉璃灯,其实那个不是琉璃,应该已经是西方传入的玻璃了。现在也有琉璃,但是这种琉璃,已经不是古代文献记载中的琉璃,现代琉璃失去了那种通透感,完全不可和真正的琉璃相比。
  杨曼曾经有一段时间想把灯上的琉璃扒一片下来收藏,可惜没那个胆子,在吴府内,这盏长明灯可以说是最贵重的物品之一,也就只有除夕夜才能一见,平时都是收藏在库房中的。大概目测了一下,那些灯盏不会少于五十个,因而照起来特别明亮。她曾经很八卦的打听过,这得要什么样的油,才能烧上一整年啊。后来,她才知道她是误解了长明灯的意思,其实这灯只在除夕这一天才点燃,一直燃烧到第二天,从旧年到新年,如果中途灯油未尽灯芯不灭,就代表来年一家平安无事,如果灭了一盏灯,就代表会有一个人过世。如果全灭,那么整个吴府恐怕就要恐慌了。
  这不是典型的迷信思想吗?八卦过后,杨曼就再没把这个长明灯放在心上,最多只是眼馋一下上面的正牌琉璃。她虽然敬神怕鬼,但是对这种捕风捉影的事,还是一笑置之的。

  年夜饭

  长明灯的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还挂着四盏大灯笼,形成了众星拱月的局面,就在这五盏明亮的灯下,吴家的男人们已经等候许久,看到女人们簇拥着吴老太君过来,吴坦之当先一步,和高氏一左一右,将吴老太君扶入了主位上。
  这个时候,没有什么族长不族长,只有晚辈和长辈,吴坦之对着吴老太君拜了一拜,道:“母亲,儿子给您磕头了。”
  吴老太君有三个儿子,吴坦之是长子,吴隐之是次子,这会儿绊在苏州不能回来,吴显之是三子,当年赌气离开家门去了通州,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只有方氏时不时过来,代表吴显之来维系和吴家的关系。所以,现在给吴老太君磕头的,也只有一个吴坦之。
  吴坦之磕过头后,六房的吴放之上前,先给吴老太君磕头,然后给吴六太爷磕头,这一辈儿的男丁都拜过之后,才轮到孙辈的男丁上前磕头。
  杨曼自打进了这门,就一直垂目敛眉扮低调,这时才注意到,吴宏居然也在磕头的一众孙辈男丁中,顿时又吃了一惊,忍不住暗忖:往日吴宏不但不参加腊八祭,连年也不在吴家过的,今年怎么这是怎么了?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还是千年铁树开了花,吴宏竟转了性子,当起孝子贤孙了。
  这个问题自然无解,莫说她不可能真的去问,便是问了,吴宏愿意不愿意回答还是未知数,所以杨曼也只能暗暗记在心里,准备回去把这个特殊发现写在她的《八卦闲话》里,题目她都想好了,就叫做《景佑年末吴府十大不解之谜——吴宏的改变》。
  最后是吴顼这个重孙辈的上前磕头。吴府有两个重孙辈的男丁,另一个是陆氏所生的儿子,才一岁大,连路都不会走,所以没带过来。
  头都磕过了,吴坦之站起来,对着吴府一众人等说了一大通话,听得杨曼昏昏欲睡,基本上处于有听没有懂的状态,原因无他,吴坦之说的是他早前拟好的祝词,通篇都是兮乎兮哉,有点屈原的离骚的味道,就凭杨曼只能背背三字经千字文的古文水平,想要听得懂,真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这时候大家的反应就极是有趣,像吴六太爷,坐在他那张太师椅上,半眯着眼睛,下巴一点一点,也不知道是他听懂了在附和呢,还是根本就是在打瞌睡。而吴老太君和陈氏更有意思,一人手里捏着一串佛珠,嘴唇不停的蠕动着,看样子是在默诵经文,根本就不理会吴坦之。
  朝芙夫人坐在吴六太爷身边,倒是挺正经的,只是神眼不太对,溜来溜去,杨曼一不留神就和她对了一眼,吓得连忙收回眼神,眼观鼻鼻观心去了。过了一会儿,感觉没什么了,再偷眼四下打量,就见高氏的目光落在吴坦之的身上,那眼神要有多温柔就有多温柔。方氏和苏氏则端端正正坐着,时不时对上一眼,有点用眼神交流的意思,至于她们在交流什么,就只有她们自己知道了。
  孙辈们也是形态各异,像吴宵就没个正形,半个身体几乎斜瘫在那里,他坐的可不是太师椅,后面没有靠背的,两边也没有扶手,杨曼就偷偷盯着他看了好久,十分奇怪他怎么坐出这个姿势的,换成她早就倒下去了。
  吴宏呃杨曼的眼神才移到吴宏身上,吴宏就好像有所感应似的,转过头来看了她一眼。杨曼这一惊,全身寒毛都竖起来了,立刻再次进入眼观鼻鼻观心的状态,因而没有看到,吴宏的唇角又一次流露出一抹浅浅的笑。
  又过了一会儿,杨曼再次故态复萌,看向吴宣,就见这个家伙也没什么正形,光明正大的四下张望。吴宣今年六月刚过的成人礼,头发挽了起来,戴了个玉冠,配着他俊俏的面庞,倒是很有点唇红齿白的味道,就是举止言谈间,还有点抹之不去的稚气,大概是历练还不足的缘故。
  这时吴宣也看到杨曼在看她,马上冲她挤挤眼睛,有点调皮的味道,杨曼差点忍不住笑出声,对吴宣她倒一点也不怕,大概是相处的次数多了,两人之间的关系很自然和谐。
  再过去就是吴宜,端端正正的坐着,跟他的妻子王秀娘,倒真的是天生一对,连坐姿都有夫妻相。陆氏还是那副小媳妇模样,低着头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其他各位姑娘们不管是什么性情,这会儿可都文静得很,一个个像小学生一样,认真听讲,哪怕已经魂飞天外,也要做出认真的模样。
  这时候,吴坦之的祝词也念得差不多了,最后高声念了一句“康平岁月,国步龙腾,天地长春”,终于结束了这段催眠词。
  然后,终于,上菜了。
  真正的团圆宴开始了。这时隔壁的乐台里开始传出叮咚的乐声,夹杂着丝竹长绵的清音,又透着欢快,有点过年的喜庆味道。
  宋朝的时候,不管大宴小宴,都要配乐的,这是属于宋朝人的风雅,和西方一些餐厅里那些拉小提琴或者吹萨克斯又或者弹钢琴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个时代的菜式已经有了相当多的花样,除了在品种上还不如现代那么多之外,在做菜的方法上,几乎已经和现代差不多了。所以这方面就不多说了,只有几样菜比较特殊,那是团圆宴上必备的,没有这些菜,就不能被称为团圆宴。
  头一个叫做安乐菜,听这名字就知道,这菜带着吉祥的兆头,听上去好听吧,套用赵丽蓉的语气,其实它就是一盘儿炒青菜,有没有幻灭的感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