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圣踪-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元神与天地直接交感之后。经历幻劫不迷,此时元神稳定凝固,重新与意识之感相合,恢复肉身本有之感。但是此时肉身已历变化,意识之感受元神洗练清明,与之融合而名为心!
心与神识是一还是二?只能说用则是二,归元是一。但是却需要修行人做一步功夫,那就是将心与神识融合炼化,这一步也就是陆正在树上入定,感悟天地之声之后,达到的境界,神识所在,心亦所在,心之所在,神识随往,形神变化不二,斯感真如常在。当然了,陆正所感悟的天地之声其中玄妙却远远不止如此。
既然有了心,已经能用心却感受天地,但是还要做一步功夫,那就是返观其心。如同知身境化显元神感应其身一样,此时需有心中之心感应其心变化,通透心之内外,得心之本相,方能知心。
修行界中道门和佛门在此处,法诀就有极大的差异,知心之诀为门内秘传,即便是道门十一宗之内,知心之诀也是不一样的。但陆正哪一宗的法诀也没用,他是在荒未央和御龙诀的提点之间,结合天地之声的感悟之中,自己进入知心境的。
那就是他感悟的心之七情,以七情知心,不仅如此,陆正还以此知天地万物之心。佛门之中的法诀,到此是观此心是妄,直接将心给摘去了。而道门之中的法诀,往往是将心观虚,以见天地之心,那陆正所观之心属于哪一门呢?只能说,哪一门都不是,却是有着御龙诀的影响痕迹。
心是什么?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或者是这个问题有着千百万种答案,无论佛道,都只是指点了一个方向,即便如佛门的观妄证空,每个人所证的空的确是相同的,但是证空之后对于每个人的影响却仍旧是不同的。而且证空之后是有心还是无心呢?这是佛门内的高深法诀了,陆正自然不知道。
不管怎么样,每个修行人都要找到自己的心,所以才有知心境这个境界。这是圣宗所定下的名字,其实在知心境这个名中,圣宗其实也隐约透露出了答案,不管是佛门观妄证空,或者是道门观心是虚,其实所达到的境界都可定名为知心。
此心无疆无界,随意而感,随念而生,主宰一身而有力,此力从元神、元精和元气凝聚而来,在神识与心相融之际而生。因此,由心而言,此身如器,可为心所用。
那么心之所向为何呢?此心又有何用?答案是无所向,亦无所用。修行人到此地步,不可妄自动念,否则即受自欺。若心有为,不入魔即入邪。
何为魔?何为邪?此心本是元神内外交感而生,因定中清明而有,并不是说七情便是心,而是因七情可见心。若从道门而言,此心非有非无有,要在虚而能容,能容而无所容,荡荡然,无可名状,不可强名。若从佛门而言,此心非实非不实,要在观妄而证其空,既是妄即同无有,证其空则亦不同于无。而如陆正则是依于七情而发!
那么魔和邪便是以此交感之中内在躁动之欲为心,落入魔中,以外在所感之情为心,落入邪中。如陆正受魔邪,则是七情躁动,随其欲所为而为,自丧其本,迷途不返。修行至此,当灭除六欲,安抚七情,归本还原,安处不动之境,免于有为之乱,回复本来清明。
到此地步,心不外驰,再度回身,一切心之所受,还回复肉身所感,此时方知肉身亦为我本,心既无为,身亦不成器。如此以无为之功,达心不忘身,身不欺心之境,身心方能通透而相合,如此可称有我。有我而后有我之所为,所为不离其本,然后可以无所不为,便是知心大成。
如同知身大成即入知心境一样,知心大成亦是如于知道之境,陆正此时的境界正在于此,可称闻道之始。道门修行人皆以闻道为小成,到了知道大成,便可称得道。得道之修行人,便可以传道于弟子,到了这个地步,修行人便可以开始收徒传授弟子,为人称师。
这一切都是陆正在定中所明白的,修行到了知心大成,眼光和见识已然不同,心定慧生,从懵懂步入清明,所行有本,气象已是不同,能随所见而生种种慧悟,因其所闻而知种种境界。这种明白不假思索之力,不受见闻传授之功,而是一种洞彻。打个比方来说,就好像一个人原本身处黑屋子之中,尽管摸遍了一切,隐约有所感觉,但始终都是模糊的,现在一下子为他打开了一扇天窗,阳光洒入,照亮了一间黑屋子一般,对以前所不能明白的东西,一下子就明白了,更不必用任何言说。
至此陆正身上的神通也起了极大的变化,有了更进一步的境界。千里眼和顺风耳,不仅能比之前看得听得更远更清晰,而且能够达到一种玄妙的所见能明,所闻能知的境界。比如拿来一株陆正从未见过的草药,陆正就可以凭借眼见鼻嗅就能确定这株草药的基本性状,对自己有什么效用,当然更进一步的认知,也可以通过舌尝,那自然会更加的精准。
修行入知心而成种种法术,陆正已经到了知心大成,接下来便是可以学习种种法术妙用了。(未完待续。)
PS: 不好意思,更新晚了。
第五十二章 推命术
此时的陆正是什么样的感觉?身心凝而无一不适,形神合而遍体自在。如果有天地有中心的话,那他现在感觉自己就是天地的中心,似乎一伸手就可以摸着天,一蹬地就可以踩遍大地,这当然是一种形容而不是真实,因为到了这个地步,陆正才有自己原来是自己的感觉,原来天地之间还有个自己。
知身境是身为天地,知心境是以心为天地,那么知心境大成呢?很简单,那就是以天地为天地,而我就是我。
什么叫我就是我?这句话可不是如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那意味着修行人具备了自成天地的能力!什么叫自成天地,首先从修为境界上来讲,修行人可以做到内在自足不假外物而存,这就是说,修行人可以做到不吃不喝而可以在天地之间存活。所以陆正才会在烤好了肉之后却觉得不想吃,因为他压根就不觉得有什么饥饿之感。
当然这其中也有境界的差别,至少陆正现在虽然可以不吃不喝,但是实际上却是在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之中,随着形神的一动一静自然炼化天地之间的生机元气为己所用,就好像一般人呼吸一样自然。而只有到了知道境大成之后,他才可以真的连生机元气都不需要炼化就可以做到自足。
除了不必吃喝饮食之外,只要不大幅度的耗损法力,只要保持神气充盈,陆正现在就可以完全不思睡眠。在两界山的时候,苦行僧曾经告诉陆正,他是不需要吃东西,也不需要睡觉的,那时候陆正惊奇大和尚神通广大,而到了这个时候,他自己也已经能够做到了。而那时候大和尚说的,饮食睡眠皆是缠盖,是修行障碍,此时他也已经有了更为深刻的体悟。
自成天地的第二个意思就与神通法术有关了。修行到了这个地步,周身神气充盈,法力在形神之间运转,会自然而然形成一个无形屏障。阻挡一切外在的侵害,比如这天地之间的尘埃就不会沾惹到陆正的身上,这也是他见到的修行人总是那么一身洁净的缘故。哪怕是一片树叶落下也会被自然而然的偏转,从一旁落下,而不会落到他的身上。
而随着修行越高。法力的越来越深厚,这个无形的屏障所覆盖的范围将会越来越大。而且可以随着修行人的心念收放自如,展开之时,甚至能够笼罩一个山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这就是修行人的道场。这也是自成天地的另外一个意思。那就是意味着修行人到了这时候,可以离开师父独自修行,自有一方天地容身,或者说独立建立一个门庭。
当然这一切陆正却是不清楚的,虽然诸慧已生,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晓知天地之间所有的事情。而他此时定境已经与之前有所变化。因为他已经站了起来,并且睁开了眼睛,但是他的定境仍旧未散,周身散逸出法力鼓荡涌动,一身神气定而不定,随着他的行走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周围地上的灰尘和落叶被他散逸而出的法力鼓荡吹开,随着他来回走动,形成了一个圆圈。这就是自成天地的境界。
陆正此时在干什么?就在刚才的定境之中,他的神识感应到了天地灵气。这一回他没有像之前一样与天地灵气保持相互之间互不干扰,而是很自然的就随着天地灵气游荡而去。
这是为什么?难道他不怕回不来了吗?道理很简单,以前他的境界还没到,就好比一个身无分文的人。自然固守家门,不敢出去游荡。但是陆正现在好比是一个腰缠万贯的大富商,正所谓身上有粮,走遍天下都不慌,随着境界的提升,他自然知道此时随着天地灵气游荡而去是毫无危险的。
这一去才知道天地之大!
神识等于另一个自我。尤其是在知心大成之后,其实此时的神识已经不是之前的神识,因为这已经不在是一种感知的回馈,其神所及就如同其人亲临一般,神识的妙用也在随着境界的提升不断发生着变化。
进入天地灵气之中,并不是说陆正的神识随着灵气游变了天地之间,其实陆正哪儿也没有,神识也并没有离开自己,一直就在还元树下。所谓进入灵气之中,其实是神识于灵气相感,自然从天地灵气的变化之中,感悟天地之大。这种情形实在是笔墨难描难绘,勉强来说等于是尝一滴即知海之咸,不必尽尝其水。任何的一丝灵气之中,也包含着天地之大。
陆正的神识徜徉其中,不断地与之感应变化,他的身上也悄然发生着种种的变化,周围所有的天地灵气以他为中心开始旋转起来,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灵气漩涡,然后又在下一瞬突然消失,随即又形成一个更大的灵气漩涡,然后又瞬间消失。而就在灵气漩涡出现的同时,不知何故还元树开始剧烈晃动起来,树上好些叶子突然变得枯黄起来,还元果则变得干瘪不已。而就在灵气漩涡消失的同时,这些叶子又再度变成了绿色,那些还元果也再度充盈起来……
被如此奇妙的变化惊动的荒未央和叶小秋突然出现在了洞外,叶小秋脸色有些吃惊:“怎么回事,知心大成的境界,怎么会搅动了整个青丘山的灵气,看这个情形还元树都要被吸干了,这可怎么办!”
荒未央眯着眼睛,啧啧有声道:“这小子胃口真大,恐怕真的是要把整棵树吃下去了,可真不怕撑啊!咦……不对啊,怎么又吐出来了,取而不用,这是什么意思?他这么吃了吐,吐了又吃,不觉得恶心吗?”
叶小秋也察觉到陆正吸取了灵气之后,竟然又全数还了回来,也是惊奇不已。她看着荒未央道:“我现在相信你的推命术了,他应该就是应劫之人。”
荒未央闻言,在她脸上一捏,笑道:“这么说你之前竟然是不相信我的吗?那你干嘛还让那些老狐狸为你找些小狐狸来,你这是为了给狐族留下点血脉吧!怎么,看见他吃灵气吃得多,就相信他是应劫之人了。真是该打!不过陆正这小子也真是有趣,还能凭饭量把我的小秋吓坏了,哈哈。”
叶小秋拍掉荒未央的手道:“你这人总是这么不正经,我跟你说正事呢!我信了,他就是应劫之人,不然涤玄天也不会让你去接近他。”
荒未央看了一眼洞内情形,道:“老头子的确是这么说,我的推命术也没错,但你自己也听见了,他自己根本就不承认自己是应劫之人,你说我们一厢情愿认他是,有什么意思!”
叶小秋沉吟一会:“我问你,涤玄天为什么要将演法大会提前?”
荒未央:“我哪知道啊,你又不是没见过老头子,一颗心就九个窍,每个窍还互相连着,至少也有九九八十一个窍,我可是猜不中他的意思。何况我的推命术还是他教的!”
叶小秋看着荒未央笑了一声:“稀罕,你也有承认自己不行的时候。”
荒未央眼睛里闪出贼光:“我哪儿说我不行了!”说着,一把拉过叶小秋就亲吻了起来。
叶小秋哪儿躲得掉,任由他亲了个够才挣脱出来,脸上已是潮红一片,嗔道:“不许使坏,陆正那边还不知道会出什么事呢!”
荒未央砸吧砸吧嘴,一副回味无穷的样子,道:“他能出什么事,要说修行成就,像他这么快修到知心大成的也不是没有,但是你听他说话,那一张嘴说的全都是知命境界才能开口说的话,加上刺身有如此福报。我怀疑老头子没跟我把全部实话说出来!”
叶小秋:“你说的是什么意思?涤玄天还瞒着你什么了?”
荒未央道:“老头子叫我去接近这小子之前,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自己不到三年就到两百年大限了。你知道的,历代忘情天规定只会执掌道门两百年,不能多也不能少,两百年后就要传位给下一代。老头子哭完之后说,他推算三年之后又刚好是天地大劫开启,而且这一劫必然是化灭劫数,凶险非常,届时他坐化不在而我刚刚接掌道门,立足不稳,道门经历如此凶险只怕有覆灭之患,他不能不提早防备。于是跟我说他推算的应劫之人已现,就是陆正这小子,叫我好好跟他接触,自然相处,不必刻意。我现在有点回过味来了,陆正这小子只怕来历不简单啊,老头子一定还有什么瞒着我!这老东西,太不够意思了。”
叶小秋:“涤玄天瞒了你什么?”
荒未央摇摇头,皱其眉头沉思,忽然,他缓缓闭上了眼睛,伸出洁白的左手一翻一覆,五个修长的手指一分一合,随后五指聚拢,手指不断变化出各种手势,如花开,似叶垂,曼妙好看,让人眼花缭乱。叶小秋知道这是荒未央在施展推命术,刚才一翻一覆正是代表天地,五指分合代表五方五位,其中变化手势便是他要测算的灵思,当下立身在侧,聚精会神的观看,不敢有丝毫打扰。
荒未央的手指越来越快,变化出的姿势越来越复杂,他俊美的脸上现出了少见的凝重,而且额头上竟然开始冒出了一滴汗珠!(未完待续。)
PS: 求票!
第五十三章 无来处
陆正在洞内还在定境之中,当然不知外面的情况,随着神识在天地灵气之中畅游,无数的灵气不断进入他的形神之中,却没有被他的形神转化成为法力,反而就这么又送了出去。于此世界无取,在我心中无求,他进入了一种更为深刻的定境之中。
随即变化产生,在定境转变的同时,神识从天地灵气之中退回,安住身心之中。接着,他一步踏出,在地上踩出了一个深深的脚印。这洞中地面可不是松软而泥土,而是十分坚硬的岩石,那是陆正动用了法力了吗?没有。他没有动用法力吗?有。
这是什么情况呢?就在神识退回的刹那,他体内的那一条金龙再度咆哮起来,在他的体内游动一圈,隐隐浮现,将他整个肉身缠绕起来。金龙绕身,陆正的脚步停了下来。他再度闭上眼睛,重新盘坐下来,那金龙绕着他的身体开始不停的游动,从他的肉身之中钻出钻入,咆哮嘶吼,却只有陆正一个人能够听见。
这嘶吼之中带着一阵阵奇异的法力波动,渐渐地与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