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幽天玄剑录-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至此处,刘项二人同时一鄂,不由问道,“这岂不是使这二人逃走有可乘之机。”
“我正有此意,试想些许年来,二兄俱不知他二人落脚之处,我正想待他逃走,我从后蹑踪而行,岂不是可以探得老巢,且小弟料想尾随于后,他们必是无知无觉,如可再听得他们背后之言,岂不更妙。”詹琪解说至此,刘项二人方的恍然大悟,是以依计而行。
约莫一餐饭的时间,三人听得暗间之内毫无所动,即刻行进屋来,孤领二杰仍是躺卧于**。詹琪也不免犹豫,怀疑自己指力控制无方,原本此刻二人本应穴道已解才是,怎仍毫无迹象。谁料何止一餐饭之时间,一天之内,孤领二杰仍无动静,詹琪不由有些慌了。
掌灯时分,詹琪正自踌躇之间,听得暗间之内传来一阵细碎之声,随即展动轻功行至屋内,**榻之上已失二人踪迹。詹琪略一考量,方知此二人并非愚鲁之辈,原是一直暗中等待夜色降至,方可隐藏行踪。
思至此处,詹琪略一打量,才觉得后窗似有可疑,遂即足见用力,亦是穿窗而出,远远望去,两条身影迅疾而行。詹琪自不怠慢,飘柳身法提至极致,转瞬之间距离那二人二十丈之遥,跟行于后。
孤领二杰忍耐一日,见天色已黑才行逃脱,亦可谓有知之人。奈何詹琪身法之妙实非等闲之辈可易与,蹑踪于后,二人竟无从知晓。虽是如此,赵氏兄弟仍是丝毫不敢大意,在这祝融村内往复绕行,约莫一个时辰之后,才径直来至祝融村祠堂之前,二人又是绕祠堂奔行两周,方才入祠而去。
詹琪跟在身后,见他二人进入祠堂,方知此二人原是一直落脚此处。这祠堂本是祝融村祭祀之所,每逢村祭才有人来,平日洒扫俱是村民,这才使得两人虽在此处,却是无人能知。
想至此处,詹琪待祠堂之内动静全无,方才绕至西侧户牖之处,接残破一角之窗棂向内望去。祠堂之内原来供奉两尊塑像,其中一尊周身俱是红袍,面容威严,怒目而视,想来是火神祝融。然配祀之像却是文士打扮,长眉细目,唇角含笑,只见像前木主之上书写的是东方曼倩之灵位。
詹琪看到东方曼倩之名,才忆起南朝辍耕录中之记载。原来这东方曼倩复姓东方,单名朔,本是西汉武帝之名臣。善讲谐谑,足智多谋,深得武帝**信。一日,东方朔受命至内宫参见武帝,行径宫苑西角门,见一宫女于梅花树下啜泣,朔难掩好奇,行至近前来问缘由。问后才知此女为宫中婢女,进得宫来三年未见父母,又值新春将至,更加思念家中老小,是以在此落泪。
东方朔闻言,心内电转,思得一计,急忙向武帝清平宫行去。待君臣二人议罢国家大事,东方朔才言道,“陛下,臣日前得一天命,言说正月十五日火神祝融将火焚帝阙。”此言一出,武帝大惊,问道,“朕继位以来未曾轻忽神祗,又扫灭突厥,何以得此灾报。”
“只因我帝阙之中有一神射手,误中天帝所爱惜之班兰燕,是故惹怒天帝,才有此报。”武帝闻言,原想命力士擒得射手,以谢天命。却被东方朔劝阻道,“射手何辜,他亦不知班兰燕之由来。方今之计,不如如此。”
时至正月十三,西汉都城之内家家户户俱是门前悬灯,户内燃竹,自上而观,好像满城火海一般,至正月十五日,更是全城百姓俱都行至大街之上,手提灯笼,沿街畅行,就连宫廷内之女子亦得上街观灯。那在宫内梅花前啜泣之女子方得与父母相见。谁料此女名唤元宵,且此女手制汤圆历来是宫内供奉神祗之物,是以历久,竟将这正月十五日名为元宵节。
思至此处,詹琪又是深知祝融村老少之良善,只缘当年东方朔一言免了火神祝融火焚帝阙之劳,才救得苍生无数,这才将东方朔在此配祀。这一段过往讲来虽长,但詹琪只是心念电转之间却已省得,继续向祠内观去。
孤领二杰在祠堂内一张案前坐了,并不言语,料想是在默查动静。詹琪生怕行踪不秘,料想冰火内罡催动耳力,二十丈内飞花落叶可闻,何不再退后一些隐蔽身形。思至此处,打量四周,祠堂正门东侧一株古树看来已有几百年,詹琪随即屏息提气,向后掠去,在古树枝桠之上停住身形。
詹琪在古树之上凝神静听之际,身后一道黑影快捷无论向他飘来,一只左掌直拍詹琪脑后玉枕穴。
第二十二章 夤夜话前缘
詹琪浮在古树枝桠之上,未料想身后竟然有人突袭,还好他有这冰火内罡护体,背后掌风甫一及体,内罡反震之力已然使出,是以詹琪虽是受到掌风波及,但并无大碍,只是身形再也稳不住,只得脚下飘柳身法使出,人已落至地面。
足尖沾地,詹琪又向后掠出丈余,防止那偷袭之人继续进击。此刻,詹琪才抬起头来,向掌风袭来之处望去。只见枝桠之上坐定一人,蓝布衣衫,文质彬彬,只是一头乱发蓬蓬草草,且鬓边几缕已显灰白,正自悠闲地坐在那里,微笑着望向詹琪。
詹琪一见,心下激动不已,此人正是当年救自己脱出树屋之百知子于玉申,是故即要高呼叔父。百知子却是镇定的紧,左手一摇,又伸指指向祠堂之内,示意詹琪切莫出声。詹琪会意,只是对百知子深深一躬。
百知子飘落地面,顺势抓住詹琪双手,也是不住打量。随即示意詹琪随自己离去。詹琪虽是惦念祠堂之内孤领二杰,但也不好违拗百知子之意,只得随着他迅即离去,直向悦朋客栈行去,原来百知子也落脚在此客栈之中。
詹琪随百知子进得房来,即双膝跪倒,口中称叔父安好。百知子急忙双手相搀,将詹琪扶至椅中就坐。当年境况瞬即忆起,自别后百知子去往何方,近年有何作为,又何故来至此间,千言万语涌上心头,竟使得詹琪不知如何开口。
百知子亦是明了詹琪心情,伸手拍拍詹琪肩头,温言道,“一别八年有余,你竟已长得这般高了。刚刚树上承我一击,却未见有何异常,如此可知你艺业已成,如此长夜,你我叔侄二人正可做彻夜长谈,你看可好。”
詹琪闻言自是高兴,只是仍在惦记孤领二杰言语之中会有何神秘帮派之消息,不由言道,“叔父必知我在古树之上只为听得祠堂之中孤领二杰之言谈,望其中能有些许端倪,此刻放手只怕他二人远走高飞。”
百知子却并不担心,“他二人既未知你在后盯踪,此刻必已料想自己已脱得你之桎楛,且又有他派内严令,一时半刻必不至于遁形他往。明日之需使刘项二人领庄丁在村内搜寻一番,以去二人疑虑,也就是了。”詹琪听百知子之言有理,是以不再执着于孤领二杰,专心一意与百知子叙谈过往。
“你且将那进入西泠阁中学艺经历言说一番可好。”未等詹琪开言,百知子首先言道。詹琪自是乐意之至,遂将西泠阁中习文学武之事言说一遍,说之要处,百知子亦是出言相询,约莫一个时辰有余,詹琪已将自己所历原原本本讲说清楚。百知子听罢既为詹琪高兴,又听到三百年前之月王已料到当世江湖之乱象,不由唏嘘不已。
听罢詹琪祥道由来,百知子才开言道,“贤侄经历可谓惊人,你能传承西泠一派武学甚是可贺,然仍有玄剑之秘与三劫复生待你于前,切不可骄傲鲁莽。想来贤侄定是疑惑我为何在此处现身。”未等詹琪接言,百知子自顾自继续言道,“贤侄不知,自你被白西风携走之后,我亦隐身江湖年与,只怕那神秘帮派追击与我。然料你进山之路亦在这西极左近,是以我每隔年余即会在这附近逡巡一过。”
听得此处,詹琪不免格外激动,深感于百知子对自己情深意重,眼泪不免于眼中打转。百知子原也是性情中人,见此情景亦是激动,却不免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你已是少年英侠,怎可如此多愁善感。”
詹琪听此言,强收住眼泪,一双眼睛望向百知子,似是请他继续言讲。“当年与你一别,我即遁迹渤海之滨直沽寨,那里原是我知交故友东穷帮帮主公长朋之住所,也是东穷帮立派之所。直沽寨五方杂处,鱼龙混杂,正好隐迹江湖。”听得此处,詹琪方知当年自己随白西风向西而行,百知子却是向东而去。
“我在直沽寨一住年余,期间所幸东穷帮耳目众多,倒也探听的些许敌踪。奈何虽有讯息,俱是只言片语,无奈之中,我仅以酒浇愁,在直沽寨四处游历,倒也长得不少见识。你道这直沽寨由何而来,却与当年之无棣又有何关联。”百知子继续言道。
“这直沽寨原是军事建制,太祖建都金陵,只将四子封做燕王镇守东隅。怎奈太子仁厚绝伦,为阻止太祖大杀功臣而屡有进言。终至一日,太祖以木棒铁刺放于太子面前,命其赤手将其拿起,太子不能从命,然太祖命人先拔去铁刺再令太子拿起,此一番自是顺利的紧。太子虽由此而明了太祖大杀功臣之意,却也一病不起,终至一命呜呼。”百知子讲至此处,端起桌面之上茶盏饮了一口,遂又继续言道。
“太子西去之后,太祖过于伤怀,并未按照皇位传承之道将帝位传与子辈,只是一意孤行命嫡长孙允文接掌帝位。此一来,太祖子辈中自是不服,个中以燕王棣最是不满,遂有后来靖难之役。”詹琪此刻正是疑惑百知子为何要道出此一过往。只听百知子继续言道。
“料你心下疑惑我为何言讲此事,你却不知这与当初无棣之论倏忽相关。你道燕王有何财力与朝廷相抗,传说中他因无意之中听得传言,无棣之处有千余年前商纣遗宝,方才命心腹之人前往无棣,耗时四年余尽得宝藏,又将全部遗宝移至直沽寨隐藏起来,这才有财力与朝廷相抗。”詹琪听至此乎,已忆起百知子当年一段议论,原是那重宝已为燕王所得。
只听百知子继续言道,“听得这一段过往,我却盼望能够知晓商纣重宝之消息,那金银我却无意,只是其中如有与玄剑相关之秘我却不可不知,怎奈万般探听仍是一无所获。此间我那好友公长朋却是常伴左右,时常将江湖之事说与我听,是以虽隐身年余,江湖之事却也清楚。”
詹琪听说直沽寨与玄剑或许有所关联,不由暗自记在心中,望日后有暇必当前往一探究竟。“在直沽寨一住年余,料想你家灭门风波亦已为江湖人士所淡漠,想来那神秘帮派寻我年余未见踪迹,亦已将此事暂时搁置,我方才离了直沽寨,告别公长朋,重回江湖之中,一则探访你家惨祸之消息,二则遍寻这神秘帮派之蛛丝马迹,三则也是为日后剿灭江湖纷争积蓄力量。”
詹琪听百知子如此言讲,却是感激之至。原来他老人家多年来竟一直为自己奔走,且又以江湖道义为重,无时无刻不在为靖难武林奔波。此老果实武林豪杰,我行走江湖定当以他老人家为尊,能够不离左右,时刻请教为妙。
百知子见詹琪面上露出坚毅之色,料想他亦为自己一席话所动,想来此子功力已成,又有平祸武林之心,真是江湖之幸,我亦当助他得到玄剑之秘,习成不世武功,剿灭那蠢蠢欲动之神秘帮派。
此刻,听百知子继续言道,“我自离了直沽寨,竟也是先到了这祝融村,那是刘项二人已是连年争斗,我只见他二人并未有何惨重伤亡,亦是从旁暗查,未插手其中。且那挑唆事端,酿成两家争斗之孤领二杰之行踪已入我眼中,奈何那二人却也行踪诡秘,我虽知其落脚祠堂之中,然他二人如何传出讯息我却不知。”
听至此处,詹琪方才知晓百知子命自己随行至客栈之中用意,原来此间事态他已尽知,料想从旁窥视亦无所得。此事一明,詹琪更是心无挂碍,专心一意听百知子继续言说江湖之事。
“此间事探明之后,我虽明了这刘项二人定不会为孤领二杰所害,然打探不明这二人为谁所用,在此处设立桩点有何用意,终令我寝食不安,是以每年我均会来此处,一则探听你之消息,二来也寄望于能有所得。然时至今日,却是一筹莫展。”百知子言之此处不由亦是轻轻一叹。
詹琪在旁不由劝慰道,“叔父不必忧心,料想此事终归有所查获。切您老为武林苍生奔波若此,一众江湖人士必是感激不尽。今日您与我重聚,我必当祝您一臂之力,以竟武林人士之道义。”听詹琪如此言,百知子颇感欣慰,继续向下言道。
“贤侄此言甚是有理,我等所谓江湖正义之士,正该戮力同心,以平祸乱。且只观你目下成就,日后必是江湖栋梁之才,我当协助与你,共襄盛举。”
“小侄诚惶诚恐,唯有视叔父马首是瞻。”詹琪立起身形,一揖到地。
百知子示意詹琪不必多礼,两人重又落座。“你可知你这八年修习,虽是得成西泠阁一派绝艺,然这江湖之中早已是乱象纷呈,仅只这神秘帮派就已绝不简单,其组织之严密,高手之众多,幕后谋划之谨慎,实不多见。”
言至此处,百知子望向窗外,眼神悠远。目下已是卯时已过,天边已泛起鱼肚白。两人**未眠,然此时却均是毫无睡意。百知子见詹琪神采奕奕,满目盼望之神色,不由又是微微一笑,继续言道,“这江湖之乱实是错综复杂,你可忆起当年桃花居中掌柜和店伙后颈之上均有一怪字,这正是神秘帮派之标记,且此帮派貌似称作冷月轩。”
詹琪不由瞪大双目,原来百知子已探得这帮派名称,实是一重大收获。百知子并未看向詹琪瞪大之双目,仍是不急不缓继续言道,“此名确凿与否还需日后考证,且为首之人目下并无人知,偶尔所获徒众不是一无所知,就是宁死不言。”
詹琪想及孤领二杰之行状,料想百知子所言极是,不由问道,“如此说来,这冷月轩确实神秘已极。”
“正是。”百知子答道,“是以这江湖乱想还需从武林十大家讲起,你可知道这十家除你父只手独擎天詹璇之外,还有何人。”
第二十三章 祸起观玺会
二十年前,天下武林承平已久,各门各派俱是休养生息,是以派众弟子杰出之辈众多,及至众多失传武学亦是重现江湖。然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乃万物运转之真知。太平许久,终有野心勃勃,不愿久久蛰伏之辈,再加之此辈多为身手高绝,心思缜密,善能驭众之人,是以越是承平日久,这祸端一旦养成,越是波涛汹涌。
十年前,天下武林俱是收到一份请柬,柬约各门派掌门、派主和派中精英前往河南中州之阳台山赴约,时间就在五月初五端午节。这请柬原是大红封套,内有一张白箴,底衬素花,其文辞倒也精美。
“端午之日,古有汨罗纳屈,中州阳平,今邀武林众豪,前朝天子,俱成**千古,难觅玺符,是以不敢自专,唐宗宋祖,自是才情盖天,得览遗绶,亦为我辈所盼,听所传闻,其中自有洞天。冷月轩主,传柬以待圣贤。”
这柬文以四六成句骈体文写就,柬书则为瘦金体。其中大意无非是这冷月轩主于无意之间得到前朝皇帝一方玉玺,听得传闻之中此玉玺或许藏秘者事关武林之机窍,是以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