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路青云-第4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方夏纸业确实有可能出资建楼,当然也可能不会这么急,毕竟各方面的条件还不成熟,但是我认为一两年内,望海县动工建设十层以上的高楼还是很有可能的。”



  包飞扬看着梁大山说道:“正如周主席所说的那样,一两年以后,望海县的新建筑——不说十层以上的高楼,起码也要是五六层的多层肯定会如同雨后春笋一样拔地而起,不知道梁总有把握吃下多大的份额?”



  “这个嘛——”梁大山顿时有些语结,作为望海县建筑行业的龙头企业,梁大山自然希望县建筑公司能够在望海县的建设大潮当中吃下最多的份额。但是县建筑公司的情况他也清楚,其实就是一个个包工头,三五个人、七八个人就能组成一个建筑队,零零散散接些工地上的活做,最多也就是单独承建过一栋五层的宿舍楼,实在没有底气保证什么。



  包飞扬又看了看郭保林:“之前我跟郭局长谈到过,以后工业园区的建设、县城的建设项目,都要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制度,除了县里的建筑公司,同样欢迎外地的建筑公司前来投标,尤其是在县里的建筑力量不够的情况下,引进有实力的建筑公司参与望海县的建设就成为当务之急,不知道梁总对此有什么想法?”



  梁大山在郭保林向他讲述过包飞扬的话以后,也确实认真思考过县建筑公司的处境,包飞扬当时透露出来的意思也很明确,就是希望县里的建筑力量能够整合起来,至少要具备承接大型工程的实力,但是这个要求并不容易达成。



  梁大山经过这些年的努力,也算是小有身家,但是做工程对于资金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工程上经常要垫资,通常到年底才能结账,平常都要靠自有资金进行周转,除了这些钱,梁大山能够拿出来的资金也有限。



  要组建一家有实力的建筑公司,有两个问题非常关键,一是人才,要想独立承揽大型建筑工程,就要有相应的技术力量,建筑工程师、设计师、项目经理、各种专业技术人才都缺一不可,相应的建筑资质对此都有严格的要求。



  二就是设备,吊车、挖土机、混凝土搅拌机……各种专业设备种类繁多,除了通过租赁,自身肯定也要有一定的储备。



  这两个方面,望海县建筑公司都不具备,他们也就是有一支建筑工人队伍,在外面工地上打打工还可以,一旦要独立承担大型工程,很多方面的条件都不具备,这也是包飞扬最不满的地方。



  梁大山现在有两个选择,一个选择就是继续原来的方式,当一个更大的包工头,组织更多的建筑工人,去承包望海县建设工地上的劳务。这条路没有什么风险,收益也很可观,至少让梁大山成为望海县首屈一指的富翁是没有问题的。



  另外一个选择就是想办法将县里的建筑力量都整合起来,将县建筑公司做大,然后想办法独力承接县里的建筑工程,逐步发展成为正规的大型建筑公司。后面这条路无疑要艰难很多,风险也比较大。



  梁大山苦笑着摇了摇头:“明人眼前不说假话,我梁胖子在外面打工这么多年,其实也想往上面爬,让别人来给我打工。工程这一块,要论技术,我还有些功底,县建筑公司当年也是正规科班出身,这几年虽然没发挥出多少,但是天天和工程打交道,也不是说就荒废了。关键是设备这一块,投入太大,一时半会儿我也没有办法解决,另外,县建筑公司这个盘子我也有些不打底。”



  “这么说,如果给你们将建筑公司这个盘子的问题解决好了,你们还是有信心将公司搞起来的?”包飞扬看着梁大山问道,梁大山的信心和决心倒是让他有些意外。
第七百七十九章 政资分开
  包飞扬原本以为梁大山未必有决心放弃自己赖以发家的模式,转而劳心劳力地去搞正规公司。



  说实话,这年头包工头赚钱还是很快的,不见得就比正规的建筑公司差。



  没想到梁大山表现出很大的决心,甚至还有信心,这就显得有些难能可贵了。不过梁大山担心的问题也很现实,那就是他们将这些年的积累都拿出来投资到县建筑公司,那么这个公司最后算是属于谁的。总不能他们将身家都拿出来了,又辛辛苦苦地操持打理,结果公司还是县里的,那他们这么多年都白干了。



  听到包飞扬的问话,梁大山挺了挺身子说道:“我不敢说最后能够搞成什么样,但是承建十几层的高楼,我想还是没有问题的。”



  “好啊,我倒是第一次看到梁总这么有豪气的时候。”周至翔笑着说道。



  包飞扬夹起一颗花生米,放在嘴里嚼了嚼:“梁总能有信心,那是好事。至于县建筑公司,现在的情况我并不满意,我觉得也应该改一改了。”



  “具体怎么改,肯定还要县里进行讨论和决策。我觉得大致可能有这样几个方向,梁总你也是县里建筑行业的翘楚,郭局长你是建设局的当家人,建设局作为建筑行业和县建筑公司的主管单位,你们都可以先考虑考虑;另外政协有参政议政的权力,周主席你也要帮我们把把关……”



  周至翔笑着摆了摆手:“你们说,我就听听,经济上的事情我不是很懂,我就知道包县长是这方面的能人。”



  周至翔说这句话倒并不仅仅是恭维,如果说原先他还觉得包飞扬依靠个人背景为望海县拉来了几个大项目,个人能力倒不一定怎么样的话,经过今天的接触,他也认识到包飞扬是有真材实料的,无论是待人接物,还是谈到一些敏感问题,包飞扬都应对自如,而且看法十分成熟,格局又很大,难怪这么年轻就能够担任副县长,并不仅仅是因为个人的背景。



  包飞扬道:“县里要将县建筑公司做大,无非要做好两件事,一个是将人整合起来,包括梁总这样的经营人才,也包括现在挂靠在公司名下的那一个个经验丰富的建筑队,虽然你们现在还不符合正规建筑公司的要求,但你们已经是县里建筑行业最有经验、最懂行的人,建筑公司要做大,肯定离不开你们这些人。你们也有很好的基础,我想放到新公司的框架下面,也能很快成长起来。”



  “当然,仅仅是原来的这些人还不够,我们还要吸纳培养更多的人才。人才的培养暂且不说,从外部吸纳人才,弥补现有的欠缺,也必不可少。”



  梁大山点了点头,听得很仔细,也基本能够跟上包飞扬得思路:“包县长说的第二件事应该就是钱吧?”



  包飞扬笑了笑道:“对,就是钱的问题,也可以说是设备、资产和资金的问题。县建筑公司想要发展,肯定要增加投入,投入可以是由梁总你们追加的投资,可以是县里的投资,当然也可以从外部引入,基本的原则应该是谁投资就是谁的,大家按照投入划分股权,公司实行股份制。”



  股份制在当前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在申城和鹏城都已经出现专门进行股票交易的证券市场,全国实行股份制改造的国有企业也超过了三千多家。但是股份制对于很多人和单位来说依然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听到包飞扬提到股份制,梁大山甚至还皱了皱眉头。



  当前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还存在很多问题,很多企业表面上实现了股份制,但依然还是摆脱不了旧的管理模式,其中比较关键的一条就是国有股仍然占大头。主流的股份制通常是按照国有股、职工股和社会股的方式进行分类,很多推行了股份制的企业国有股通常还是要占到百分之八十左右,然后百分之十几的职工股,社会股只有百分之几或者没有。



  筑城模式之所以引起的争议比较大,就是因为他们将国有股都卖掉了,企业的股权都属于职工,职工股占了百分之百。



  包飞扬看着梁大山说道:“梁总有疑虑?其实我还有一个方案,那就是你们都从县建筑公司跳出去,自己组建一个新的建筑公司,反正县建筑公司也没有剩下多少有用的资产。”



  梁大山讪讪地笑了笑,他现在还是县建筑公司的经理,有国家干部身份,虽然说这个身份很多时候都没有什么用,但有时候还是有些用处的,让梁大山就这样放弃了,他也未必甘心。



  “包县长这是在跟我开玩笑,我怎么说也还是建设局的干部,对县建筑公司也还是有感情的。要是我们都走了,留下一个烂摊子,郭局他也饶不了我。”梁大山说道。



  包飞扬点了点头:“梁总有这个心思,也算对得起国家对你的培养。至于股份制这一块,我觉得还是可以探讨的,大家按照出资份额划分股权,国有股不一定要占大头,谁投入的多谁就占大头。”



  包飞扬转过头去对郭保林说道:“之前我在县长办公会上针对交通局和县客运公司就提到过一点,裁判员和运动员不能是一个人,建设局作为全县建设领域的管理者,不宜直接从事经营活动,这也是经济领域改革的一个趋势,所以县建筑公司实行股份制改造,建设局要从中退出来。”



  郭保林显然没有想到会是这个结果,他惊讶地问道:“那建筑公司的国有资产怎么办?”



  包飞扬道:“县里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代表国家持有公司的股权,行使股东权利和资产管理职责。”



  郭保林有些迷茫地看了看周至翔、于晨风等人,周至翔的脸上也露出惊讶的表情:“包县长这个提法有些超前啊,我记得前段时间看过一篇文章,提到过这种做法,好像现在国内这样做的地方并不多?”



  包飞扬点了点头:“其实这种做法的逻辑很清楚,和我们当前推行的改革路线是一致的。我们大家都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对企业实行增强企业经营自主权、推行承包经营、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核心就是对企业放权,但同时又不能让国有资产遭受损失,这对矛盾其实很难处理。权力放多了,国有资产难免受损;管多了,企业的活力又受到影响。我想有一点大家虽然不愿意承认,但其实是没有办法回避的,那就是公地悲剧,企业国有,也可以说企业不归任何人所有,在经济学上这就叫产权虚置,产权虚置就会导致大家的责任心下降,这跟人的觉悟没有关系,是人之常情。”



  包飞扬这些话听起来有些激进,但也不算什么惊世骇俗的话,在一些学术文章中经常可以看到。只是包飞扬在这样的场合提出来,还是让郭保林等人感到很震惊,同时又隐隐有些兴奋。



  周至翔是唯一接触过这些东西、还能够跟得上包飞扬思路的:“包县长的总结很精辟,我也看到过一些这方面的文章,甚至党报上也提到过,要成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对国有资产进行运营。”



  包飞扬有些意外地看了周至翔,没想到周至翔这个县里的文化名人对当前的政策动态能有这样的了解。理论界确实提出了要在政府里面成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统一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



  目前的情况是,国家是国有资产的所有人,具体却是各个不同的政府部门都在行使一部分国有资产所有人的权力,比如建设局就在行使作为县建筑公司的国有资产所有人的权力,而同时建设局又是行业的管理者,这种现象就是政资不分,政资不分造成的结果就是政企不分。



  政企不分的现象要进行改革,这是当前理论界和政界所公认的,争议并不大,但是政企分开的改革进程又极其地艰难,这也是由政资不分造成的。



  在政资不分的情况下,政府部门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要行使对资产所有者的权利,就必然要对企业的行为进行干预,政府机关进行干预的方式主要就是行政指令,所以企业很难摆脱这种行政干预,实现经营活动的独立自主。



  当改革强调政企分开,政府部门放松对企业的干预,资产所有者就会缺位,企业成为内部人控制,有不少企业在实行承包制以后,企业经营情况并没有好转,反而加速恶化,甚至破产倒闭,因为没有了资产所有者的监督,企业被承包人控制以后,承包人通过贪污等手段,将企业给挖空了。



  这种现象并不少见,就算是县建筑公司、县客运公司的经营情况还说得过去,但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也没有多少好转,得益的只是某些个体。



  这就是当前改革的两难境地,改革不断在行政干预和内部人控制之间摇摆,所以理论界就出现了政企分开的前提是政资分开,建议成立专门和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说法。
第七百八十章 奔跑吧
  从日后的实践来看,国资委确实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远未能解决全部问题,政资要分开,政企要分开,还需要更多的政策与制度的设计与配合,所以后来又开始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



  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也有不少国有资产管理比较出色的,比如新加坡的淡马锡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当然后者类似主权投资基金,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更多的范例,包括华夏外汇管理局旗下的投资公司、后来名气非常大的阿布扎比主权基金等等,更侧重于投资,而淡马锡则控股经营三十多家国有企业,掌控了新加坡几乎所有的最重要、营业额最大的企业。



  淡马锡就是政资、政企分开做得比较彻底的范例,甚至淡马锡就是以私人名义注册的一家公司,是完全按照公司的方式在运转,政府通过财政部和多种方式对淡马锡进行监管。



  其实说白了,就是裁判员和运动员要分开,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分开、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管又要从管理机构当中独立出来。



  包飞扬现在也不敢说哪种方式最好,毕竟就算是淡马锡的情况和国内也有所不同。



  不过他可以往前赶一赶,将日后出现的一些问题先提出来,让上面和理论界进行思考,或许也能避免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而对于望海县的国有企业改革,他觉得在自己的掌控之下,还是能够避免这些问题的,毕竟一个县的国有企业规模和牵扯的方面要可控多了,诸如以后两桶油出现的问题,不要说国资委,就是政务院都很难控制。



  包飞扬看着郭保林说道:“政府行政部门从企业当中退出来,这将会是下一步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路线。当然,从中央到省里、市里都还没有明确的政策,我会在县里推动进行试点,建设局和建筑公司会不会加入到试点当中,这个你们可以回去考虑,就算你们保守一点,我也是可以理解的。”



  郭保林和梁大山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压力。虽然包飞扬说他不强求,也会理解,但如果他们真的选择了保守,显然会让对方很失望,那么在以后望海县的建设当中,至少不会对他们进行倾斜,不选择打压,就已经很有胸襟了。



  而如果对包飞扬的路线作出支持,无疑将成为包飞扬的嫡系,对郭保林来说,政治上也会有一定的风险。



  对于梁大山的选择又显得比较简单,支持包飞扬,他就能够从包工头变成建筑公司的老总;选择保守,也就是选择继续当包工头,甚至是放弃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