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路青云-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吗?”包飞扬笑了笑,一点都不生气,问小伙子道:“你是土生土长的中江省人吗?”



  “是啊?”小伙子望着包飞扬说道,“怎么了?”



  “那么你有没有听你父母说过,中江省以前有一句很有名的顺口溜,‘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呢?”



  “还有这样的顺口溜?”小伙子怔了一下,摇头说道,“我没有听说过。”



  “嗯,没听说过也是正常的。”包飞扬点了点头,“当时我们年龄都很小,那段日子又太艰苦了,有很多老人都不愿意回忆那段苦日子,也就很少和自己的孩子们说起。”



  “飞扬,我听说过,我父亲当时就对我说起过那段日子。”孟爽在一旁插言道,“当时几乎是顿顿红薯,他胃里整天都泛着酸水。以至于到现在红薯成为他最讨厌的食物,甚至我妈如果在菜市场不小心买了红薯回来,他都会当场翻脸的!”



  “说起这个,你爸爸和我爸爸倒是很像,他也很讨厌吃红薯!”小伙子听孟爽这么一说,顿时想起来了,连忙附和道。



  包飞扬点了点头,又说道:“别看我们中江省现在是产粮大省,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粮食调出去支援其他缺粮省份。可是在八十年代之前呢,中江省可是有名的缺粮大省,粮食不能自给,即使每年中央想方设法从其他省份给中江省调入大批粮食,中江省的粮食缺口依旧很大,连老百姓的温饱也无法解决,以至于大多数百姓都要靠红薯来充饥,这才有了‘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的民谣。”



  “不是吧?”上铺的小伙子还是不敢相信。



  “怎么不是?”包飞扬说道,“前一段时间天源市搞粮食购销体制改革,我顺便也查阅了一下中江省的粮食生产统计数据。自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之初,中江省就是严重的缺粮省份,当时的粮食总产量仅有一百四十亿斤,到了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也就是华夏科技大学打算迁址到中江省的时候,中江省的粮食产量也才刚刚突破两百亿斤,听着数量似乎不少,但是被中江省当时六千多万人口一平均,人均占有粮食还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一半,再加上粮食加工成面粉、大米等实际供应的口粮时的损耗,人均占有水平更是可怜。那个时候中江省领导最大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从省外筹集粮食调入省内,以维持六千多万中江省人民的最低口粮要求。可以想见,这个时候,忽然间迁移来一所重点大学,一万多名师生的口粮和副食品的供应,会给中江省造成多大的压力。”



  小伙子虽然还有些不服气,但是难得没有立即出言反驳包飞扬。



  “咱们来算一笔细账,”包飞扬看出了小伙子心里的想法,说道:“一万多名师生,加上教职工的家属,一共按照一万五千人来算吧。按照当时的供应标准,一个人一个月大约是三十斤口粮,这算下来一年就需要中江省额外筹集五百四十万斤口粮。而当时呢,一斤口粮能够换五斤红薯,一个农村人口,一天也就是一斤红薯加一些野菜树叶之类的就可以勉强过火。如果能够把这五百四十多万斤的主粮指标省下来,那么至少可以让中江省多养活七八万人。再加上需要给这一万五千多人每人每月提供的油票、肉票、蛋票、布票之类的各种票证,换成粗粮,至少还能多养活一两万人。这么算起来,拒绝了华夏科技大学迁到中江省,中江省至少可以解决十万农民的吃饭问题……”



  说到这里,包飞扬望着那个小伙子,“这还是大致的估算。实际上在加上华夏科技大学迁移的其他费用,比如教学楼、宿舍楼、家属楼等等的建设,节省下来的资源能够养活的人口远不止于此。如果换做你当时是中江省的领导,你是愿意拒绝华夏科技大学的迁入,把省出来的口粮来解决本省人民的吃饭问题,还是宁肯愿意中江省十多万人饿肚子,也要坚决把华夏科技大学迁移过来呢?”



  小伙子讷讷地,不知道怎么回答。如果真让他选择的话,他肯定是打算让华夏科技大学迁移过来,至于说十多万农民饿肚子,那关他什么事情?只要他不饿就好了!可是当着孟爽和包飞扬,他实在是不好说出心中的答案。毕竟,这样的选择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情。



  包飞扬也知道小伙子不一定赞同他的观点,不过这对他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让那个小伙子知道,柳建功并不是他所认为的那么目光短浅的领导。



  “所以呢,我认为柳建功当初的选择根本不是目光短浅,”包飞扬说道道:“相反,他是完全站在中江省人民的立场上出发的。我认为,只有像他这样设身处地为自己治下的老百姓的生计去考虑,而不是昧着良心不顾治下老百姓的死活去捞政绩、老名声的领导才是真正的好领导!他对中江省人民来说不是罪人,相反,他是我们中江省人民的大功臣。正是因为他明智的选择,中江省虽然少了一所国家重点大学,但是中江省至少多保证了十万多百姓不忍饥挨饿——甚至,不至于被饿死……”RS
领导手术很成功,谢谢大家
上个月家里领导身体出了点状况,需要手术,一直没有向大家汇报这个情况。今天早上八点领导进了手术室,十一点手术成功完成,老夏这些天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可以向大家报告这个情况了。最近这几天老夏还要在医院陪护领导,中间有时间的话会码几章出来的。恢复正常更新,大约还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



  谢谢大家谅解!RS
第二百四十五章 两位省委一把手
  老者站在车厢的过道上,双手按着车窗边的矮几望着车窗外漫天飞舞的大雪,内心唏嘘不已。



  二十三年了啊!整整二十三年了!



  自从他当初做出了那个决定之后,到现在整整二十三年了。这二十三年来,只要是有中江人存在的地方,提起当初他拒绝华夏科技大学迁移到中江的决定,几乎都是骂声一片!什么柳建功目光短浅不重视教育了,什么柳建功小农思维小家子气了,什么柳建功没有责任没有担当没有魄力了——这些评价还都算是温和一的。至于那么态度激烈的人,就直接骂他是中江省教育的罪人,是中江省人民的罪人,甚至一开口就问候他老娘的,也不再少数!基本上没有人能够理解,当初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那个决定的,没有人理解他做出这个决定,又让保证了多少万中江人的口粮,又救活了多少挣扎在死亡线上的饥民。



  接收不接收华夏科技大学,在很多人眼里似乎是教育问题,可是谁又知道,在当初他看来,这却是生存的问题呢?中江省固然是需要一所重点大学,可是在他柳建功看来,中江省当时更需要的是粮食,哪怕是他这个中江省的一把手多弄来半斤粮食,都可能多救活一个吃糠咽菜在死亡线上挣扎的贫困山区的百姓啊!



  教育权和生存权,哪个更重要?



  当然是生存权!作为中江省的一把手,柳建功首先要保证自己治下的六千多万中江百姓都生存下来,然后才能在去谈教育,去谈发展,去奢谈其他啊!



  只是可惜,人们都是健忘的。



  随着当年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渐行渐远,人们似乎忘记了那段可怕的日子,中江人更多的是记住了他柳建功拒绝了华夏科技大学迁移到中江,而完全忘记了·他拒绝了华夏科技大学迁移过来,节省出来的资源又让多少中江人多分到一口粮食,从而度过了那个艰难的岁月·……



  这些年来,柳建功无论是公开场合还是私下里的场合·都能听到中江人对他的骂声,耳朵也早已经听出茧子来了。他柳建功是中江省教育的罪人,似乎也已经是板上钉钉,成为中江省人的共识了。可是柳建功没有想到,就是在今天,就是在和他同一间软卧包间里,他竟然能够听到有人替他鸣不平·把他当年做出那个至关重要的决定的苦衷说出来,而且还是一位不到二十岁的年轻小伙子!



  这么多年从一边倒的骂声中走过来,柳建功本来以为自己的养气功夫已经修炼的到了荣辱不惊的火候,可是不知道怎么的,当他听到那个小伙子的话传到他的耳中的时候,竟然有一种想流泪的冲动。如果不是他及时站了起来仰起头了,恐怕那两行老泪已经夺眶而出了吧?



  在柳建功身后,包飞扬那清亮的声音依旧不断从包间内飘出来·传入他的耳中:“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柳建功都是咱们中江省的大功臣,是咱们中江省最优秀的省委一把手之一!如果让我来给咱们中江省所有任职一把手的领导位次的话·柳建功虽然不敢说一定能够排到第一位,但是排在前三位则毫无问题。只有像他这样,完全不顾及个人名声和政绩,把全省人民最根本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领导,才是真正优秀的、值得我们所有中江人去尊敬的好领导……列车并没有受大雪多少影响,到达西京的时间,只比时刻表晚点了大约半个小时。包飞扬这个时候并不知道,对面这位气度不凡的老者就是当初中江省的一把手柳建功。看柳建功安坐在铺位上没有动,包飞扬以为柳建功不在西京下车,于是他就和孟爽向柳建功和对面上铺的小伙子打了个招呼·挥手下车。



  包飞扬和孟爽刚刚下车,一个三十出头的青年就来到了软卧包间的门口,冲着柳建功一个立正,喊道:“柳老,西北省省委办公厅综合一处柴爱民奉命向您报到!”



  坐在上铺的小伙子正在那里摆弄着传呼机,听到“省委办公厅综合一处”几个字·不由得悚然一惊,望向柳建功的眼光就大不相同:真没有想到,这个看着不起眼的老人竟然是一位大人物啊!能够让省委办公厅综合处一处的干部来接,级别一定不会低了!倘若让他知道,这位老者就是他两个小时前口口声声讨伐的中江省人民的“罪人”柳建功的话,不知道他又会是一番什么样的表情。



  “小柴,麻烦你了!”柳建功冲柴爱民点了点头,伸手提起放在铺位上的一只四角都有严重磨损的人造革公文包,准备往外走。



  “柳老,我帮您提着!”柴爱民连忙上前从柳建功手里抢过这只颇有历史的人造革提拔,半护着柳建功往外走。



  “小柴,还有一件事情要麻烦你!”柳建功来到外边的过道上,向柴爱民说道:“你现在就去找软卧车厢的列车员,把刚刚在西京下车的两个年轻旅客的资料给我要一份过来!”



  “好的,柳老,我这就去办!”



  作为一个优秀的秘书人员,柴爱民当然不会多嘴多舌地去问柳建功为什么要查那两位刚下车旅客的资料,对他来说,只要踏踏实实地按照柳建功的吩咐去做就行了!要知道,柳老柳建功不仅仅是曾经的中江省省委书记,更是现任西北省省委书记涂延安的老岳父,能够亲自过来为柳老服务,可是办公厅综合一处人人都眼热的好差事啊!



  几分钟后,柴爱民拿着一张记录着包飞扬和孟爽详细资料的纸张回来,双手递交到柳建功的手中。



  柳建功结果那张纸,双眼往上一扫,不由得惊讶地低声说道:“天源市矿务局旧河煤矿矿长?不到二十岁的正科级干部?这个包飞扬,有点意思,有点意思啊!”



  他微笑着摇了摇头,把这张纸折叠起来放入上衣口袋,这才在柴爱民的陪同下,缓步走出了软卧车厢。



  站台上,软卧车厢的列车员看着柳建功和柴爱民两个人,悄悄地对旁边的闫冉冉努了努嘴,“列车长,就是他们要走了包飞扬和孟爽的资料,那个年轻人出示的工作证,是西北省省委办公厅的……闫冉冉微微点了点头,对包飞扬内心的期待不由得又热了一分。能够让省委办公厅的干部亲自过来接待,这位叫做柳建功的老者想来也大有背景,连他都关注包飞扬,看来自己果然没有猜错呢,包飞扬绝对不是一般人物呢!自己以后一定要找机会,多和包飞扬联络联络……RS
对不起,更新要推迟到明天早上
这几天太疲惫了,身体没有调整过来,头还非常疼,几乎无法思考,决定还是提前休息,明天早上早点起床更新。敬请大家谅解!RS
第二百四十五章 跳楼
  寒风夹着雪花打在包飞扬清秀的脸庞上,让刚走出车厢的他禁不住打了个寒战。比起天源市来,西京这边的雪似乎下的更猛,风力也更大。



  “冷吧?”他转过身来一边问孟爽,一边细心地为孟爽把围巾围好脖子,又把羽绒服的帽子替孟爽戴好。



  “还行,不算冷。”孟爽用柔情似水的目光凝望着为她整理帽子的包飞扬。她高挑苗条的身材包裹在臃肿的羽绒服下,圆滚滚的如同一只可爱的大熊猫。



  “嘴犟!”包飞扬笑着数落道:“还不了冷呢?你看,这才多一会儿的功夫,手都冻红了!来,把手套也戴上!”



  孟爽也不反驳,只是笑嘻嘻地看着包飞扬温柔地替她戴上小羊皮手套。



  “嗯!这下差不多了!”包飞扬打量一下被他全副武装的孟爽,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自己也戴上一副羊皮手套,这才一手牵着孟爽,一手提着拉杆行李箱,踩着泥泞的站台,向出站的地道口走去。



  就在包飞扬和孟爽快走到地道口的时候,忽然间被人从肩膀上拍了一下,“包矿长,真是巧啊!”



  包飞扬扭头一看,却正是驻扎在天源市三江镇的高炮营营长魏子名,他身穿一身87式陆军冬常服,没有罩大衣,挺拔的身躯站里在呼啸的寒风中,如同一株冬日的青松。



  “哟,是魏营长啊?你也来西京啊?”包飞扬笑着冲魏子名伸出了手。



  “是啊,包矿长,我也来西京办事。刚才我瞅着背影像你,追上来一看,果然是你!”魏子名笑呵呵地和包飞扬握着手,态度十分热情。老团长郭伟全一直交代他要想方设法和包飞扬搞好关系,他也主动去联络过包飞扬几次,只是由于包飞扬工作太忙,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深入坐在一起聊一聊。没有想到今天在西京碰到了包飞扬,这个机会可不能错过。



  “这位是我女朋友孟爽,这位是魏子名魏营长,上次我在三江镇遇到几个地痞挑衅,多亏了魏营长帮我解围!”包飞扬又为孟爽和魏子名相互做了介绍。



  “魏营长,你好!多谢你上次帮忙!”孟爽摘下手套,落落大方地向魏子名伸出了手。



  “哈哈,谢什么谢?上次俺老魏可我没有吃亏,虽然帮忙打了一次架,但是却多结识一位好兄弟,说起来啊,还是俺老魏赚了呢!”



  望着孟爽令人惊艳的美丽俏脸,魏子名一边豪爽的大笑,一边心中嘀咕道:包飞扬还真是艳福不浅,上次陪他到三江镇的那位美女记者就让人惊为天人,没有想到他的女朋友也是如此漂亮,论起美丽程度,竟然一点都不输于上次那个叫赵丽萍的华夏青年报的美女记者啊!



  “包矿长,你来办什么事?有车来接吗?”和孟爽打过招呼,魏子名又问包飞扬道。



  “来提点货,出站找辆出租车就行。”包飞扬笑着说道。



  听说包飞扬没有车来接站,魏子名不由得心中暗喜,这果然是老天爷赐予的大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