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说动天下--苏秦和他生活的时代写真-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齐、楚两国作对的时候多,和解的时候少,哪来的什么友谊。这难不倒说客苏厉,只要用心寻找,总可以发现一些可供利用的东西,编织成诡辩的漂亮外衣。

  苏厉提起了齐湣王杀赵信的事,声称对楚国进攻赵信一事“齐不以为怨”的原因是,赵信“无礼于王之边吏也”,由此可见齐湣王对楚王是何等的尊重。

  齐国这么珍视和楚国的邻里关系,楚国也理应如此。苏厉请楚顷襄王“必毋以竖之私怨败齐之德”,不能为一个公畴竖就抹杀了齐王的至诚情意'6'。

  苏厉说得再动听,身为政治家的楚顷襄王也不会真的相信齐王对自己有什么善意,但也正因为他是个政治家,所以心里明白有一点苏厉并没说错,楚国与齐国间的脆弱平衡不该为了一个人就轻易打破,哪怕这个人是他的朋友。

  其实楚顷襄王忧的才不是公畴竖的早逝,他担心的是喜欢任性乱来的齐湣王,会不会把侵略的目标锁定在楚国的身上,公畴竖被杀只是此种意图的反映。现在根据对各类情况的分析,也包括苏厉方才的进言,看来齐国的敌人不是楚国,他暗悬的心终于落地了。

  不过放心归放心,假使公畴竖确实是为了攻秦之事出使齐国,那么在他死掉以后,楚国加入对秦国战争的想法也彻底作废。楚顷襄王也许对齐国仍心存疑虑,害怕上当受骗,或者是秦国探听到了公畴竖生前的真实使命,对楚国进行了威吓,吓得楚顷襄王赶紧放弃与齐国的密谋。

  如果齐湣王当初设计参加攻秦的是全部的六大国诸侯,如今也只能变成五国攻秦。

  六国也好,五国也罢,齐湣王此刻决心不再向任何人低头。他采纳了苏秦的建议,在平陵的问题上坚决不对薛公松口。

  一阵僵持之后,最终是薛公作出了让步,同意待消灭宋国再得平陵。这其中苏秦可能也做了工作,向薛公说明,只有让齐国顺利实现进攻宋国,才能损耗它的国力,薛公将来也才可能联合诸侯,共同打垮齐国,推翻齐湣王的暴政,让薛公重回齐国的权力中心。

  只要对个人有利,薛公是不那么在乎祖国的兴亡的,与控制整个齐国相比,平陵自然也不算什么,薛公就这样跟齐湣王达成了妥协。

  滞留在观的齐军终于可以向前开进了。其他诸侯必定也纷纷派出军队,韩国可能就近直奔函谷关,赵、魏、燕的军队则在东周附近的荥阳、成皋之间与齐军会合。

  四国会师之后,照理应该迅速杀向秦国,可是这些出征将士的脚步竟又再次徘徊起来,在荥阳、成皋一呆又是几个月。

  问题可能出在齐国的身上,开往秦国方向的齐军本就是支象征性的部队,力量显然有限。这把戏实在不高明,因为任谁都能看出齐国这是想叫别人给他当炮灰,四国诸侯又哪会不懂,心中当然老大不高兴。不高兴的结果是,他们打定主意,齐军主力不来,自己决不发兵。

  齐军主力根本就不会来,他们正在朝宋国进发。眼看对秦国的攻势又在拖延,时间白白流失,齐湣王绷不住了,人的头脑一发热便只懂蛮干,他居然就不管不顾地开始了第二次侵略宋国的战争。

  齐军攻宋的消息一传出,立刻激怒了攻秦诸侯。

  齐湣王利用攻秦掩护他攻宋的谋算,在高层人士里面只告诉了奉阳君、薛公和苏秦,诸侯中除了燕昭王从苏秦那里得到情报外,其他的国君全被蒙在鼓里。此刻齐湣王用行动彻底暴露了他真实的企图,堂堂一国之主被人当做傻瓜摆布,这些人的自尊心哪里受得了,一个个都怒不可遏。

  愤怒的人都会想要泄愤,最好的泄愤办法自然是*齐国。

  对进攻齐国积极性最高的倒还不是那群国君们,而是一位臣子,他就是赵国将军韩徐为。

  四国诸侯中只有赵国最具条件挑头攻齐。作为坚定的反齐派,韩徐为不会放过任何对付齐国的时机,很可能就是他最先找人偷偷串通,合谋攻齐。这件事他没有告知亲齐的奉阳君,手握兵权的他显然不怕跟这个操纵国政的权贵分庭抗礼。

  韩徐为要找的同谋是燕昭王和薛公,因为他知道世上最恨齐湣王的就是这两个人。

  燕昭王大概立即就答应了与韩徐为共同谋齐,把五国攻秦变成四国攻齐,正是他巴不得的景象。

  薛公因为封地的关系,或许犹豫了一阵子,但也很快同意跟韩徐为联手。与小小的平陵相比,他更希望得到整个齐国。

  可是他们这场密谋的保密工作却实在太差,竟然很快就让齐湣王察觉了痕迹。

  '1''2''4''5''6'《战国纵横家书》

  '3'《战国策·韩策三》

第二十章。终现转机
一。眼看着事情不按自己的意愿发展,却无能为力,这就叫无奈。

  这一天,一个叫宋窍的人突然出现在苏秦面前。

  宋窍也是齐湣王属下的官员,被派到魏国来是为了通知苏秦一件紧急的事。

  原来齐湣王得到情报:“燕王与群臣谋破齐于宋而攻齐”。

  本来是燕昭王、薛公和韩徐为的共谋,怎么到齐湣王这里就只剩下燕王一人单干了?

  可能是因为整件事虽由韩徐为而起,但参与谋划的人中燕昭王的地位却最高,也就最显眼,所以吸引了齐国间谍的全部注意力。

  但还有一种可能,给齐湣王提供情报的不是他的特工,而是不希望看到此次谋齐成功的人,最可能这么做的就是奉阳君。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传到齐湣王那里的信息中燕昭王成了唯一的主角,奉阳君虽有私心,但毕竟不是卖国贼,他不想让齐国的矛头对准赵国,也不想把魏国牵涉进来,因为他要保持跟魏国还有韩国的盟友关系,这对赵国以后不管攻秦或者谋齐,都是大有好处的。与这些国家相比,燕昭王就是可以出卖的牺牲品了。况且燕国这个北方邻居强大起来,必然对赵国构成威胁,不如借此机会掐断它的发展势头。

  不管是谁送来的情报,都让齐湣王极为烦恼,二次攻宋还没见什么成果,就遇上有人要在齐国的后院放火,函谷关外的诸侯也并不真心攻秦,看来灭宋的事这次又得搁浅了。

  无奈中的齐湣王不得不决定:“得地于宋,亦以八月归兵,不得地,亦以八月归兵。”

  不管能不能掠夺宋国的土地,8月都是齐国撤军的最后期限。

  齐湣王此举应该说是明智的,但他紧跟着却犯了个大错误,把自己的决策在第一时间通知了两个人,一个自然是苏秦,可另一个居然是薛公。

  向苏秦透露消息倒可以理解,谁让这说客太善于伪装呢。可是他怎么能对薛公那样地放心,难道他以为一个平陵就能够完全收买薛公?难道忘了这个人曾经是自己的大敌,也曾是洋洋齐国的中心,他的野心和欲望,要远远超过一块还没到手的封地。

  齐湣王在越来越残暴的同时,他的昏庸也越来越明显。

  得到齐王的通报,薛公即刻把情况告诉了苏秦,而苏秦已经从宋窍那里知道了一切,这两个人碰到一起时,说不定还会为齐湣王的愚蠢发笑。

  当然苏秦也完全可能笑不出来。对燕昭王、薛公、韩徐为的谋齐活动,他也许从一开始就不赞成。齐国的霸主的根基还未充分动摇,现在与它对抗,显然不是时候,可是他也不会想到事情竟这么快败露。最糟糕的是,因为齐湣王只知道燕昭王在算计自己,结果将是从今以后,他可能永远不再相信燕国。燕国多年的忍辱负重将全部白费,这实在让人心急。

  不过好在齐王还傻傻地相信自己,苏秦于是决定回齐国去,就近观察那里的情形,以便及时告知燕昭王采取应对措施。

  在准备动身的同时,苏秦写信给燕昭王,报告了齐湣王的最新动向。

  尽管形势对燕国不利,苏秦还是在信里安慰燕王“毋忧”,因为“齐虽欲攻燕,未能,未敢”。

  这并非哄小孩的话,齐国之所以伤不了燕国,是由于“燕南方之交完”,燕国此时跟中原诸侯的关系都很好。一旦有事,苏秦“将令陈臣、许翦以韩、梁(魏)问之齐”。

  被他派到韩国与魏国的人陈臣和许翦到时候会鼓动这两国国君向齐国施加压力,别看魏、韩平日居于弱势,但在齐湣王被孤立的情况下,它们却可能成为压垮这头庞大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过最好的情况还是这些预想都不要变成现实,所以苏秦又诚心地劝告燕昭王说:“足下虽怒于齐,请养之以便事。”

  您再恨齐国,为了成就大业,还是接着假装恭顺的好。

  如果燕昭王不肯再“养”齐国,苏秦可就惨了,“臣之苦齐王也,不乐生矣”。

  那时得罪了齐王的他,也就不想活了'1'。

  信发往燕国去了,苏秦却没有像他说的那样回齐国,原因是出现了新的情况。

  虽说对齐湣王行径很愤恨,但赵、魏、韩三国的君主明显对齐国的强盛势力还心存顾忌,所以整个的谋齐活动中,除了燕昭王外,就只见薛公和韩徐为两个臣子在忙活,那三国的国君既不表示反对,也没有任何支持的举措,摆明了是在观望局势的发展。君王们不肯出头,薛公等人再积极活动,谋齐也难见成效。

  谋齐还有一大障碍,那就是奉阳君。他对齐王没有薛公那样的仇恨,只想顺利拿到许诺给自己的封地,所以在此刻他成了齐湣王最可靠的盟友。韩徐为背着他搞的种种动作,奉阳君不可能全无察觉,他也一定会使尽浑身解数来阻挡谋齐的进展。

  尽管有这些困难,但薛公似乎铁了心要把事情办成。他这么执着不仅是为了向齐湣王复仇,据苏秦的观察,薛公还想通过这次行动,把赵、魏、韩三国操纵在他的手里。

  做到这一点当然比谋齐还难,薛公惟有希望做事越来越笨的齐湣王,能在此时再进一步背叛攻秦的盟友,比如跟秦国讲和,这样他就可以说服那些举棋不定的国君,奉阳君也将无话可说。

  齐湣王会那么做吗?

  薛公大概没想到,苏秦在这件事上帮了他的忙。

  二。打动一个人需要选对时机。

  不赞成此时谋齐的苏秦,怎么会去帮助薛公?

  原因在燕昭王那里。

  现有史料找不到燕昭王对苏秦日前发往燕国的那封信是怎样答复的,但从苏秦其后的书信中流露的情绪来看,他“养”齐的意见没有被接受。不仅如此,那群对他深怀成见的燕国大臣仍没完没了地向燕王进诋毁之言,在众口一词的声浪中,曾经誓言和苏秦的关系如同上下牙齿般紧密的燕昭王,也不由得疑心起来,可能在给苏秦的回信里表露了出来,令他伤心不已。

  燕昭王既然已经执意要谋齐,苏秦也只能改变工作方向,和薛公一道努力。薛公想让齐湣王先背叛四国诸侯,苏秦自然要帮他实现心愿。

  苏秦的办法是写信告诉齐湣王:“天下不能攻秦,欲道齐以取秦。”

  诸侯眼看攻秦不成,就想背弃齐国跟秦国讲和'2'。

  接到这样的密报,齐湣王定然吓了一跳。如果四国诸侯跟秦国搞在一起,五国攻秦将变成五国(要是楚国也参加就将是六国)谋齐,齐国则会从天下盟主一下跌落到天下公敌,四面受困的境地。

  就在这个时候,魏国又突然派出一支部队进入宋国,跟齐军争抢起地盘来,公然跟齐国闹起了对立。

  听到魏军入宋的消息,齐湣王肯定会想,魏国这么大胆,一定是背后有强国撑腰。谁呢?赵国有奉阳君在,应该不会挑唆此事。若不是赵国,那就必定是秦国。魏国暗通秦国,韩国也会跟着他跑,燕国也早有反齐之意,当多数诸侯都要反齐之时,赵国单凭奉阳君一人只怕也难挡住赵王和韩徐为谋齐的意愿。苏秦的情报看来千真万确,诸侯要集体背叛齐国了。

  魏国这次斗胆挑战齐国可能就是薛公和苏秦的策划,目的便是让齐湣王相信苏秦的话。

  齐湣王相信了,也怕了,急忙搜寻预防困局的良方。

  他最后找到的对策是,与其让诸侯拉拢秦国反对自己,还不如他先跟秦国和解,反制诸侯。

  可是怎么跟秦国修复关系呢?自从称帝那件事违约之后,齐、秦之间彻底断绝了一切联络,如今又处在交战国的状态,相互的敌意已到了极点,如何才能让秦王再信他一次呢?

  齐湣王经过思量,想到了三条靠近秦国的办法,一是请楚国作中间人,调和齐、秦矛盾;一是再提攻赵,以赵国作筹码,赢回秦昭王的好感。还有最后一条,那就是召回韩珉。

  按《战国策·赵策四》的记载,韩珉这时已离开秦国,来到赵国活动。这很可能是秦国把他派出来,目的是设法破坏五国攻秦。不过他人虽然走出了函谷关,可是种种的表现让天下人都看出来,他的心依然属于秦国,不然齐湣王怎会想找他回去改善齐、秦关系,或许正因为如此,所以他的工作似乎没取得什么成效。

  一事无成的他,自然要探求提升业绩的出口。想来想去,他很快又把眼睛盯住了齐国,那是他最熟悉的工作环境,也应该是最容易取得突破的所在。

  其实韩珉和齐国一直没有中断联系,连齐湣王都知道手下大臣里有跟韩珉“偷语”,悄悄传递讯息的人。这样的人理应会通报他,齐王有重新起用他的意思。

  秦国那边肯定也发来指示,令韩珉争重新跟齐国取得联系,秦昭王有话要他转达,他们选择的时机正是时候。

  应该就在齐湣王动了召回他的念头的时候,韩珉给这位旧日的老板写了一封信。

  在信里韩珉并不隐讳他为秦国游说的身份,反正这已是尽人皆知。他在信的开头就是一副秦国代表的样子:“秦悔不听王以先事而后名。”

  后悔了又该怎么办呢?韩珉说:“今秦王请待王以三、四年。齐不收秦,秦焉受晋国。”

  秦昭王现在愿意等待齐湣王几年,在这期间,齐国不与秦国修好,秦国也决不跟赵、魏、韩结盟。

  等到“齐秦复合,使珉返,且复故事,秦卬曲尽听王。”

  两国又成亲密友邦的时候,韩珉重返故里,一切再和从前一样(也就是他还要当齐相国),秦国不管什么事都会听齐国的。

  把秦国描绘成无比温顺的模样之后,韩珉紧接着又给齐湣王描述了齐、秦重新结盟的美妙远景:齐国攻取宋国时,有秦国的威迫,魏国跟楚国谁也不敢和齐国生事。只要齐国不干预,秦国就可以轻松地夺取魏、韩的土地,齐国也可以占领秦亲戚燕国的领土。等这些诸侯国都被削弱以后,齐、秦就合力攻击赵国,把它打垮,逼它从此俯首帖耳。然后齐、秦再调头攻打楚国,齐国取东地,秦国把当时著名的湖泊地带云梦泽收入囊中,蒙受重大损失的楚国将不再是任何人的对手。到那个时候,“齐、秦虽立百帝,天下孰能禁之”,齐国与秦国就是立他一百个帝,谁也没胆量说“不”了'3'。

  这话应该正说到齐湣王的心里,但他也知道和秦国打交道的风险,楚怀王就是前车之鉴。弄不好自己既得罪了四国诸侯,又没能得到秦王的欢心,两面不是人。

  究竟怎样才是跟秦国复合的稳妥之路,拿不定主意的齐湣王只好向苏秦请教。

  三。许多事由不得你不做。

  苏秦大概也没给齐湣王支什么高招,现存史料只记载了他就此事给燕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