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百战中国-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齐王韩信亲率大军从齐地南下,占领楚都彭城和今天苏北、皖北、豫东等广大地区,兵锋直指楚军侧背,自东向西夹击项羽;
梁王彭越率军数万从梁地出发,先南下后西进,于刘邦本部军共同逼楚军后退;
汉将刘贾率军数万会同九江王英布,自淮北出发,从西南方发动对楚地的进攻,先克寿春,再攻下城父并将此城军民全部屠尽;
而镇守南线的楚将大司马周殷却在此时叛楚,先屠灭六县,再与英布、刘贾会师,随后北上合击项羽;
同时,得到关中兵丁补充的刘邦则率本部军二十多万出固陵东进;
汉军五路大军、合计近七十万之众,形成从西、北、西南、东北四面合围楚军之势,项羽被迫率十万楚军向垓下后撤。
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刘邦、韩信、刘贾、彭越、英布等五路大军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一说今河南淮阳、鹿邑间)基本完成了对10万楚军的合围。刘邦立刻任命韩信为联军统帅,指挥大军作战。韩信命刘贾、英布军自南将楚军外围出路全部封闭,命彭越军自北封闭通路,韩信亲自率军三十万于刘邦本部军主力合成一股,向困守垓下的十万楚军发起进攻,展开决战!
当时的情况,楚军处于绝对劣势:
一、西楚国位于长江以北的全部土地均已失陷,十万楚军成为绝对的孤军;
二、楚军缺粮已经几个月,士兵饥饿,军队根本没有半点补给;
三、汉军联兵约七十万,且精力饱满、粮食充足、士气旺盛,而项羽孤军十万,连续久战疲惫,决战之时已是十二月的大冬天,而楚军刚从广武前线上撤下来,未经补给,多为穿着夏秋季的装备,寒冷饥饿,士气溃散;
四、汉军分五路有秩序推进,先占楚土,再行合围,步步为营,包围圈完善,楚军难以发动突然性的反攻;
五,楚军离江东五郡距离遥远,即使冲破包围圈,也很难在汉军的追击下及时回到己方领土,可以说是“突围无效”。
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韩信三十万主力于刘邦本部军二十多万合兵一股,排出五座连阵,向盘距于垓下困守的十万楚军发起了最后的进攻!
韩信将主力大军排出了这样一个阵形:韩信亲率三十万大军居中,为前锋主力;将军孔熙率军数万在韩信军左方;陈贺率军数万在韩信军右方;刘邦率本部主力尾随韩信军跟进,将军周勃率军断后。
而项羽方面,对于楚军而言,现在的情况即不能守、也不能退。
后勤断绝、无粮而守,无异于坐以待毙,等死!
就这样,战斗打响了:
首先,韩信率五阵大军先行向楚军发动挑腥性进攻。项羽立刻率十万楚军发动中央突破作战,矛头直制韩信本部。项羽亲自率军出击,冲锋在前,楚军以骑兵在前、步兵在后随其冲锋。汉军接战,韩信立刻命令大军后撤,以三十万大军为屏障掩护指挥部和刘邦的本部人马向后退去。汉军且战且退,楚军则是继续孤注一掷的疯狂突击,项羽本人更加是一马当先,冲锋速度之快甚至将十万楚军将士统统甩在了后面,连楚军骑兵都没有一人能赶上。一路上,汉军如乌云一般层层叠叠,一眼望去,满上遍野。项羽率十万将士猛打猛攻,连破汉军数道防线,一路之上无人可挡,直杀向韩信本人。
而另一方面,当韩信以前阵为屏障掩护刘邦军回撤退避的同时,孔熙、陈贺所率的左右两军也自楚军左右两侧进行着迂回机动,其意思便是为了节制楚军进攻侧翼、分离楚军骑兵步兵之间的配合、迁制楚军进攻。
经过半日撕杀,项羽依然没能突入汉军指挥部,韩信始终不断的向后退却,始终没有出现在项羽面前。而项羽过于猛烈的冲锋,却明显拉开了军队前后的距离。当时的楚军,项羽本人脱离全军冲风在前、冲开敌军一道道兵列线;后面是速度较快的主力骑兵急赶项羽、并将被项羽本人打开缺口的汉军散兵一一冲散踏过;而最后面的是速度最慢的步兵部队,他们与未被骑兵踩死的汉兵一边撕杀一边继续追赶骑兵。楚军队形越来越散、越拉越长,已经渐渐失去了紧密的队形和互相之间的配合。
战至下午,汉军中军一退再退,左右两军迂回急进,终于完成了前后夹击之势。汉军左右军随之投入了对楚军后方则翼的进攻,以紧密的阵形两面压来,迅速合围了落在后面的楚军步兵。楚军将士殊死抵抗,两军官兵绞斗在一起,立刻陷入交战状态,将楚军步兵、骑兵一分两半,楚军攻势随之被迁制。项羽不得已,只好率残存骑兵回师而去、救援步兵。
当得知左右军完成迂回并发动了对楚军后方步兵的进攻之时,韩信随即组织反击,并将刘邦主力以及所剩的全部中军投入反冲击。
汉军向项羽和楚军前锋骑兵反扑而来。数十万汉军向楚军发起了前后夹击。项羽见势不妙,立刻率全军向反方向突围,冲开汉左右军的包围,退回营中。此战,楚军阵亡四万余,被俘两万,被打散两万,仅剩不到两万伤兵随项羽退回阵中。
随后,韩信率领全军收拢此前被楚军冲散的部队全数压上,彻底包围了楚军大营。此间还歼灭了被打散的两万余楚军,没有给项王收拢散兵的机会。 至此垓下决战到此结束。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百战中国之16_汉朝_平七国之乱
百战中国之16_汉朝_平七国之乱
得分项 得分 权重
战略意义 24 30
战争规模 17 20
伤亡规模 15 20
战争知名度 11 15
将领知名度 13 15
总分 80 100
兵将 汉朝 七国
双方兵力 30余万 20余万
伤亡兵力 不详 不详
将领 周亚夫 不详
战略意义
七国之乱平定后,汉朝才真正对地方实现了完全的统治。
战争规模
汉朝
周亚夫率军30余万东出荥阳,进抵淮阳。
七国
刘濞亲率20万军队从广陵出发,北渡淮河,会合楚兵,并力向梁国进攻。又派出小部队潜赴崤(今函谷关南〉、渑(渑池)之间,侦察关中汉军情况。
伤亡人数
汉朝
不详。
七国
伤亡九万以上。
将领
汉朝
周亚夫
七国
不详
战争进程
汉朝第一任皇帝汉高祖刘邦分封了许多子孙为藩王,汉初一共54郡,藩王占了39郡,朝廷直接控制的只有15郡。从户口构成上看,在全国277万户、1300万人口中,由中央政府统辖的只有97万户、450万人,仅是全国户口总数的1/3强为控制藩王的实力,刘邦规定除藩国内的经济由藩王支配外,藩国的丞相、太傅也均须由皇帝任命,法令由朝廷统一制定,军队由皇帝调遣,以限制诸王的权力。但西汉所封的藩国,远离首都长安,随着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经济大权和军事大权渐渐都落入了藩王手里。朝廷任命的官员,没有实际权力,朝廷与藩王国的矛盾便日趋尖锐起来。
汉朝第二任皇帝汉文帝即位以后,深感藩王对朝廷的威胁日益严重,决定采纳太中大夫贾谊和太子家令晁错(音cháo cuò)的建议,一方面把诸王的一部分封地收归朝廷直接管辖,一方面在诸王的封地内再分封几个小诸侯国,以分散削弱诸王的权力。同时,还把自己的儿子刘武封为梁王(封地在今河南东部),控制中原要地,屏障朝廷。
汉朝第三任皇帝汉景帝刘启即位以后,这些藩王的实力逐渐壮大,并愈演愈烈的发展到与汉中央分庭抗礼的境地。
汉景帝接受晁错所的《削藩策》,决定进行削藩,所谓削藩,就是将藩王的土地收归朝廷所有。晁错在《削藩策》一文中提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意思是说,对于这些藩王,我们削他的地他要反,不削他的地将来也要造反。现在我们削他的地逼着他造反,祸患还小;现在我们要是不不削他的地,将来他们势力雄厚了,再造反起来,祸患就大了。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封兄长的儿子刘濞为吴王,此时刘濞只有21岁,意气风发。
吴国是五十余城的大国。辖有豫章(今江西地区)、会稽(今苏南和浙江地区)等郡,封土广大,财力富足。豫章产铜,会稽产盐,吴王濞招致天下各地的逃亡者铸钱、煮盐,所铸钱流通于整个西汉境内。吴国以船运载,一船相当于北方数十辆车,有较高的运输能力。吴国由于经济富足,境内不征赋钱,卒践更者一律给予佣值,因而得到人民的支持。
汉文帝时,吴国太子入朝长安,由于博奕争执,被汉太子刘启(即汉景帝)以博局击杀,引起了汉吴双方的猜疑,吴王刘濞自此二十多年托病不朝。汉文帝为了笼络吴王刘濞,赐以几杖,允许不朝。吴王刘濞以珠玉金帛贿赂诸侯王和宗室、大臣,企图在政治上取得他们的助力。
公元前177年,济北王刘兴居造反被平定。
公元前174年,淮南王刘长造反被平定。
刘兴居和刘长的两次叛乱引起了朝中一些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他们纷纷献计献策,建议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文帝采用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也就是说多封一些诸侯,每个诸侯少封一些土地,以分散诸侯的统治力,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
公元前172年,分别将淮南王的四个儿子封为列侯。
公元前164年,将齐国一分为六、淮南一分为三。不过,文帝虽然采取了这些措施,仍然不能有力地阻止诸侯势力的急剧膨胀。
公元前155年,汉景帝下诏削赵王刘遂常山郡,胶西王刘昂六县,楚王刘戊东海郡,这一年三位王不敢反抗,风平浪静。
在汉景帝下诏削吴王刘濞会稽郡之前,吴王刘濞就与齐王肥诸子中最强大的胶西王昂联络,约定反汉事成,吴与胶西分天下而治之。胶西王刘昂又与他的兄弟、齐国旧地其他诸王相约反汉。吴王濞还与楚、赵、淮南诸国通谋。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下诏削吴王刘濞会稽郡,这一下汉景帝可是统了马蜂窝,因为吴王可是拥有造反的实力的藩王。
削藩诏传到吴国,吴王濞立即谋杀吴国境内汉所置二千石以下官吏,与楚王戊、赵王遂、胶西王昂、济南王辟光、淄川王贤、胶东王雄渠等分别起兵。原来参与策划的诸王中,齐王将闾临时背约城守,济北王志和淮南王安都为国内亲汉势力所阻,未得起兵。
将军田禄伯建议自己率兵5万,循淮河和长江逆流而上,占领淮南和长沙,然后入武关直捣长安。
将军桓给刘濞建议:吴国多步兵,步兵利于山川战和守城;汉军多车骑,车骑利与在平地战斗。此时挥军急速西进,沿途不要攻城掠地,迅速抢占洛阳的军械库和敖仓的粮库。并凭借洛阳、荥阳山河之险,会合诸侯。
对于两位将军的建议,刘濞拒绝了,他制定了一个“稳打稳扎”的计划,刘濞亲率20万军队从广陵出发,北渡淮河,会合楚兵,并力向梁国进攻。又派出小部队潜赴崤(今函谷关南〉、渑(渑池)之间,侦察关中汉军情况。
同时,刘濞对其他藩王下达了作战命令:
一、南越兵先攻占长沙以北地区,再西趋巴蜀汉中。
二、越、楚、淮南、衡山、济北诸王会同吴军西取洛阳。
三、齐、菑川、胶东、胶西、济南诸王与赵王先攻占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南)、河内(今河南武陟西南),再入临晋关(今陕西大荔东),或与吴军会师洛阳。
四、燕王北取代郡(今河北蔚县东北)、云中(今内蒙托克托东北)后,再联合匈奴南下,入萧关(今宁夏固原东南),直取长安。
刘濞对其他藩王的作战命令下达后,有些藩王按计划起兵,有些藩王则临阵退缩了,淮南王、衡山王、庐江王、长沙王、齐王、越王、燕王没有参与叛乱,参与叛乱的七王是吴王刘濞、楚王、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印、胶东王刘雄渠。
这个变故导致的结果是,其他藩王不但要对付政府军,还要提防周围没有造反的藩王,自顾不暇。与朝廷主力决战的任务,还是落在了吴王刘濞自己头上。
吴王刘濞起兵造反,打的旗号是“诛晁错、清君侧”,这晁错虽然提出《削藩策》,对汉室有大功,但也得罪了朝廷立许多人,因为这些藩王的很多亲属都在朝廷任职。
汉景帝对这次七王造反,有把握拿下,但绝对没有把握亦很小的代价拿下,要是杀了晁错能让七王退兵,倒是上策。于是,在大臣们的建议下,杀了晁错一家,恢复诸王封地。
晁错死了,吴王刘濞造反的理由就不存在了,但吴王刘濞没有停止造反的脚步。
公元前154年正月,吴楚联军向梁国进攻,棘壁(今河南永城西北)一战,歼灭梁军数万人,乘胜西进,梁军退保睢阳(今河南商丘南),被吴楚联军围攻。梁王刘武一面发书向长安告急,一面再派六将军去迎战吴王。结果被叛军杀二将军,其余四支再败回梁都雎阳。梁王刘武死守雎阳等待援军。
梁王刘武为什么会死守不投降呢?很简单,它是汉景帝同父同母的亲兄弟,谁投降都可以,他投降是免不了一死的。
这时候朝廷也是调兵遣将,汉景帝派太尉周亚夫率36将军往击吴楚,派郦寄击赵,栾布击齐地诸叛国,并以大将军窦婴驻屯荥阳,监齐、赵兵。
此时战场形势是,整个战役分成3大战场。
一、主战场是雎阳、昌邑战场,这里是朝廷主力、梁王军队对抗吴楚叛军。
二、山东战场,胶西王、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攻打没有造反的齐王,栾布则率部分朝廷军援助齐王。
三、山西战场,郦寄率部分朝廷军进攻赵王。
在主战场,周亚夫由蓝田出武关,经南阳抵达洛阳,抢占荥阳要地,控制了洛阳的军械库和荥阳的敖仓,并派兵清除了崤渑间的吴楚伏兵,保障了潼关、洛阳间的交通补给线和后方的安全,顺利实现了第一步作战计划。然后,周亚夫率军30余万东出荥阳,进抵淮阳,针对吴楚锐气正盛,难与正面交锋,遂引兵东北,屯于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北),坚壁不出。
周亚夫让梁王坚守雎阳,阻止吴兵西进。周亚夫不去救援雎阳,而是在附近呼应,这就叫“委吴以梁”。周亚夫很清楚梁国的实力,他就是要吴楚主力陷入旷日持久的攻坚战,自己避其锋芒,养精蓄锐,寻求战机。
刘濞看汉军主力到了昌邑,但暂时没有救援雎阳,于是拼命攻打梁王,希望能快速西进。梁王派韩安国、张羽组织顶抗,“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
在雎阳坚守的梁王心急如焚,一天数次催周亚夫来增援,周亚夫却给他来个按兵不动。梁王看周亚夫没反映,直接向亲哥哥汉景帝求救,汉景帝下诏,命周亚夫火速增援梁国。周亚夫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奉诏。
就这样,吴楚主力攻打雎阳,从正月打到二月中旬,此时的梁王基本筋疲力尽,而吴楚主力也成了强弩之末。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