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百家讲坛:道光皇帝-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想到内务府大臣理直气壮——皇上裤子上的补丁是在苏州打的,手艺好,工费高自然。而且,您的裤子是湖绉——浙江湖州产的一种丝织品,剪了几百匹湖绉,才对上花纹儿,所以,您看最后补得天衣无缝。此外,还有保镖押运的费用也不低……
  什么?还带了保镖!道光帝急了。
  那是自然,万一裤子丢了,皇上怪罪下来,我们的小命儿不得玩儿完吗?大运河鲁西南段儿治安不好,不得不防。内务府大臣从容应答,而且越说越有理,一幅言之凿凿的样子。道光皇帝不明白其中的是非曲直,竟也无言以对。
  内务府大臣接着说:“所以,一千多两银子根本不贵。皇上要是嫌贵,以后咱就在北京补,不去苏州,按说内务府的织造处也能补,不过最近内务府快成清水衙门了,织造处的好工匠也走得差不多了,手艺高低您老可得迁就些。
  道光皇帝一听,连忙摆手,心里说以后俺再也不敢麻烦你们了。斥退内务府大臣。以后道光再有缝缝补补的活儿,就找后宫的嫔妃干,反正她们闲着也是闲着,尽管手艺差点儿,但不用花费啊,而且,龙袍一穿,里面的裤子也看不出有没有打补丁。
  事后,谨小慎微的曹振镛后悔不迭,几次想到内务府去解释一番,又无法张嘴,所以,当道光皇帝向他咨询鸡蛋多少钱一个时,这位曹大人死活不说,就是不知道。为什么?他既怕说出后得罪内务府,又怕道光帝发誓再也不吃鸡蛋,甚至鸡都让后宫去养。

四、抠门皇帝(5)
当时,大臣来京觐见述职,如果皇帝高兴,会留下吃饭,名为赐宴。但说归说,你可别当真。道光说完赐宴,大臣们心神领会,立即出宫,随便找个地吃饭去,他们内心里十分明白:皇帝是不会真的请吃饭的。上谕一发,天下皆知,被赐宴者面子就有了,你还当真想吃这顿饭?现在已不仅仅是节俭,就是抠门!道光皇帝抠门儿就抠门到这种程度。
  道光不仅在生活细节上吝啬、抠门,在为政治国方面也是如此。
  道光初年,新疆发生张格尔叛乱,数万清军万里远行,征战数年,终于平定了叛乱。
  道光八年(公历1828年)夏,清政府在午门举行献俘礼,现场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令道光帝心潮澎湃、陶醉不已,他立即做出一件“壮举”——宴请平叛有功的将士。几天之后,宴会在清漪园(光绪年间改名颐和园)万寿山下的玉澜堂举行。将军们筷子一挥,几碟小菜立即见底,吃又没得吃,退席又不敢,只好面面相觑,呆若木鸡。
  后来,在探讨新疆设防方案时,将军们提出的布防方案就是通不过。本来,将军们已经考虑到了道光帝的吝啬,准备上奏仅要一万八千名士兵镇守新疆,但道光帝一下子就给砍去了三分之二,只批准清军留守六千人。将军们愤然回击,提出专守新疆东部,西部自治,不予设防的方案。道光帝又大骂他们放弃新疆防守,指责其居心叵测。
  经过几年的争执,根据《清史稿》记载,最后决定于“各省绿营兵额内裁百分之二,岁省三十余万,以为回疆(本名西域,又名新疆)兵饷”,方案才得以通过。此后,在鸦片战争中,道光帝急于妥协,也不能不说与吝啬的个###有关。总之,在讨论诸如海防、边务、黄河治理等问题时,大臣一提到拨款,道光皇帝立即面露不悦之色。
  道光皇帝崇尚节俭,一则是生###吝啬,视节俭为理想、乐趣;再则,是以此作为挽救财政危机的一种对策。
  道光初年,清朝政府面临财政危机。
  清政府国库年收入从乾隆中期起就达四千余万两白银,至嘉道年间,总收入虽未比乾隆朝减少,但日子却越过越紧。显然,这是因为支出的增加而造成的。
  此时,国家财政上的黑洞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第一个黑洞是皇族人口日益增多。顺治初年,皇族不过两千余人,到道光时期已达三万余人。这个庞大的贵族群体不劳而获,全靠国家养活,并且需要提供优厚的待遇,每年耗资数百万两,日渐成为沉重负担。
  第二个黑洞是因物价上涨造成。道光初年的物价,已经是康熙年间的五倍,物价上涨的原因是人多地少、粮食不足、粮价上涨。这样一来,国家机器运转的行政成本大大提高,而清政府的赋税标准却定于康熙年间,不能调整,为什么?祖制不许可,康熙帝不是说过“永不加赋”吗?
  而且,从嘉庆朝开始,每年按照祖制征收的赋税也不能保证足额上缴国库,各省都有亏欠,每年全国亏欠数百万两,这部分钱大多挪作地方开支,一部分入了官员腰包。
  第三个黑洞是从乾隆晚期开始,社会矛盾加剧,###此起彼伏,用于###的军费开支大增。从乾隆末至嘉庆初年,清政府为###白莲教大起义,花费军费2亿两白银,这是有清一代“成本”最高的一场大征伐,几乎耗尽了康乾盛世所积攒的家底,国家财政从此一蹶不振。而边疆、内地的###、起义还时有发生,围剿的军事行动成了财政上的一大黑洞。

四、抠门皇帝(6)
第四个黑洞是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灾害频发,救灾支出大增。譬如,黄河年年泛滥,治理办法就是一个——堵住决口,结果生生将黄河堵出了个“地上河”,从此,黄河更加容易泛滥,形成了恶###循环。此外,淮河、运河也是百弊丛生。乾隆年间,每年花在治河上的钱不到一百万,而从嘉庆年间起每年动辄上千万。嘉庆二十五年(公历1820年),嘉庆帝猝死前夕,国家花了一千万两白银才堵上河南马家营决口,没来得及松一口气,轰隆一声巨响,下游仪封三堡大堤又决口三十余丈。嘉庆帝闻讯欲哭无泪,不堵了?千里泽国,哀鸿遍野;堵?要拿国家总收入的四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往黄河里扔!
  第五个黑洞是吏治###,这增加了行政成本。比如,治河费用如此高昂,天知道有多少钱真正用到了治河上。反正连工带料都扔到了黄河里,你查都没处查。
  道光帝即位之初,财政上出现了平定三藩以来百年未见的窘境,国库储备仅剩下二千万两。在乾隆时期,国库白银储备最高达八千余万两。考虑到治理黄河堵一个决口就要上千万两,就可知国库储备的确太少了。而且,不知道道光皇帝意识到没有,这个国库储备余额还仅是账面上的数字,实际到底有多少,他恐怕连核查的勇气都没有。
  怎么办?
  当时中国是农业社会,财源有限,既然生财无道,便只有在节俭上下工夫了。
  但是,绝不能高估这种近乎吝啬的“节俭”的意义,道光皇帝的节俭主要是省自己,其影响的范围更是有限,离开了北京,官场生活依然故我,梨园声色,饮食精靡,变本加厉,官员、盐商生活豪奢,是道光想都想不到的。
  根据道光年间在西北任职的张集馨回忆:来往于西藏、新疆以及甘肃、四川的官员皆经过西安,西安地方官均竭力招待。“每次皆戏两班,上席五桌,中席十四桌。上席必燕窝烧烤,中席亦鱼翅海参。西安活鱼难得,每大鱼一尾,值制钱四五千文,上席五桌断不能少。其他如白鳝、鹿尾,皆贵重难得之物,亦必设法购求……大宴会则无月无之,小应酬则无日无之……终日送往迎来,听戏宴会”。这就是道光帝节俭主义之下、官场###的真实写照。
  光绪年间,做过中国驻英法等国外交官的薛福成在《庸庵笔记》中转叙了道光年间一位治河官员的回忆:当时,南河总督(那时黄河从江苏省入海,负责治理江苏境内黄河的官员叫南河总督)设在清江浦(今淮安市),每年耗费治河经费数百万两,但实际上用在治河上资金的不到十分之一,其余都被他们贪污或挥霍了。
  贪官们的饮食、衣服、车马之类,争奇竞巧,极端奢侈。就拿宴席来说,一种豆腐就有二十余种做法;一种猪肉也能做出五十余种花样。豆腐需在数月前购集物料,挑选工人,细心制作。客人尝了他们宴席上的猪肉脯,赞叹不已。
  一个客人起身上厕所,见几十头死猪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追问这是何故?原来刚才所吃的一盘猪脯,就是这几十头猪的脊背上的肉。这种猪脯的制作方法更是闻所未闻:将这几十头猪关闭于室内,拿竹竿打,猪奔跑嚎叫,猝然死去,赶紧割取猪背上的里脊肉一片,荟集几十只猪,才能供一盘猪脯。据说这样打死的猪,其精华集中于脊背,割而烹之,甘脆无比,其余的肉都腥恶失味,不能再食。
  鹅掌这道菜的做法更是出奇。将鹅圈在铁笼里,笼下点着炭火,鹅环奔数周而死,其精华集中于两掌,每一席所需几十只乃至上百只鹅,而割去鹅掌后,全鹅弃之无用。还有一道菜叫鱼羹,取鲜活的大鲤鱼几十尾,倒悬于梁上,下承烧得沸腾的水锅,敲碎鱼头,鱼血滴入锅中,鱼尚未死,为蒸汽所逼,摇头摆尾,一刻不停,鱼血直到滴尽为止,锅中红丝一缕一缕连绵不绝,厨师撩血调羹,而全鱼就无用了……
  据说,这种宴会食物种类繁多,一场宴席历时三昼三夜,其间名菜佳肴连续不断。伴随宴席,声色犬马,歌舞升平,奢华之极。
  可见,道光皇帝的“节俭”对官场奢靡的风气没有多大影响,那么,其“节俭”影响了他的儿孙吗?试看咸丰纵情于声色,儿媳慈禧大兴土木的生活就可知,其影响力是多么不值一提。这对道光帝的节俭形成了相当辛辣的讽刺!
  那么,道光帝的“节俭”有助于解决国家的经济危机吗?尽管道光皇帝为国家节省了一些经费,却无助于经济危机的解决,财政状况也未见彻底好转,反而每况愈下。以至有的大臣发出了这样的质问:为什么乾隆朝挥金如土而国库充盈,如今日日节俭却民生罕裕,“岂愈奢则愈丰,愈俭则愈吝耶”?这个疑问何尝不同样困扰着道光帝呢。总之,作为一国之君,不去大刀阔斧地开源兴利,而在一饭一衣上锱铢必较,这就不是节俭,而是舍本逐末的抠门儿、吝啬了。
  不过,道光皇帝为政初期也不能说一无作为。道光初年,新疆爆发张格尔叛乱,道光帝指挥数万大军,平定叛乱,在维护中国统一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怎么回事?
  请看:天山报捷。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五、天山报捷(1)
王朝衰败,边疆多事。道光初年,新疆发生张格尔叛乱,一时狼烟四起,形势险恶。道光帝果断出击,数万清军横越千里戈壁,奔赴前线,穿插阻隔,围歼叛军,红旗报捷,午门献俘,在维护中国统一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什么一个节俭到吝啬程度的抠门皇帝会不惜一切代价组织了一场万里远征呢?清军为什么会焕发出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呢?
  【西北边陲,狼烟滚滚】
  在道光帝举行完登基大典的第三天凌晨,沉浸在睡梦中的道光被太监叫醒。那一天——嘉庆二十五年八月三十(公历1820年10月6日)对道光来说是刻骨铭心。
  太监说是新疆来了“八百里加紧”的奏折。道光帝意识到肯定是出大事了,顿时睡意全消,一边穿衣起床,一边命令太监拆开奏折,然后接过太监递上的奏折一看,深吸一口凉气。原来,乌什办事大臣巴哈布向道光帝报告,八月十一,张格尔叛军入侵新疆。
  道光帝紧急召见值夜班的军机大臣,摊开地图,研究形势。随即,其他军机大臣接到通知,陆续进宫。大家表示,奏折太简略,语焉不详,新疆方面肯定还会有奏折陆续递到,待综合各种情报,再作打算;而且,估计问题不大,请皇上不必过虑。其实,王朝到了衰落期,各地###层出不穷,新疆官员还是诚实的,他要是不告诉你,你哪里知道新疆出了乱子。
  此时的道光帝刚刚登上皇帝宝座,父皇嘉庆帝的丧事还没有办完,改组政府的计划正在酝酿中,颇有一种焦头烂额的感觉,所以,他同意暂时搁置新疆问题,等待各方面情报的汇集,然后再作定夺。
  果然,九月初七,道光帝又接到了喀什噶尔参赞大臣斌静和伊犁将军庆祥的紧急奏报:策动叛乱的首恶张格尔是乾隆时期被###的叛乱分子大和卓木波罗尼都(又称布拉尼敦)的孙子,长期居于中亚地区,此次张格尔率几百人寇边,烧毁清军哨所,杀死清军十余名。
  至此,道光帝松了一口气,原来是“滋事”,前几天真是过虑了,不过他还是命令新疆清军擒捕叛军,拿获匪首。新疆清军也很争气,打得叛军一路溃败,要不是清军急于撤军回营过中秋节,张格尔恐怕很难率几十名亲信逃过清军的追击。
  张格尔初次寇边以大败告终,在道光帝看来是一件事情的结束,他想息事宁人,所以,不愿对流亡的张格尔一追到底,命令清军不得“违例出卡”,可谁知这埋下了后来大败的祸根。从道光四年起,张格尔不断寇边,虽均被击溃,但形势对清政府来说越来越不利,而道光一朝的君臣则被蒙在鼓里。
  怎样理解新疆形势的不利呢?
  首先,清朝此时财政拮据,内忧不少,所以,对边疆、###多采取消极、保守的政策,舍不得在开发、保卫新疆方面投入财力兵力,致使边疆防守空虚。伊犁沿边数千里地仅设卡伦(卡伦是满语的音译,意为更番守望之所,也就是军事哨所)七十余座,每卡伦驻兵十余人至三十余人不等,各卡伦相距百余里,每月周巡一次。并且,军队还要自己养活自己——屯田,真正能够投入战备的力量还要再打一个折扣。我们说那时新疆的防卫形同虚设并不过分。
  其次,新疆的民族、宗教问题复杂,又处于中国的边疆地区,所以,需要派驻年轻有为、正直干练、廉洁守法的官员,而事实却恰恰相反,由于清政府官员往往畏惧新疆荒凉、寒苦的生活,一般不愿意到新疆任职,所以最终前来任职的官员素质都很差,或操守不佳,或能力不足,或年老昏聩,这样的官员一旦到了天高皇帝远的西北边陲,可以想见他们会无法无天到什么程度。。 最好的txt下载网

五、天山报捷(2)
最后,清政府派驻新疆的官员横征暴敛,作威作福,引发当地百姓的仇恨。连道光帝也承认:“近十余年来,历任参赞、办事大臣等贪淫暴虐,回子等忿恨###受”。
  从道光五年起,新疆的形势越来越紧张,新疆的官员、将领一筹莫展,被张格尔牵着鼻子走,疲于奔命,被动地坐视局面的恶化。
  道光六年六月,张格尔率众五百,突袭回城,祭奠祖先和卓木之墓,煽动叛乱,一举击败前来围剿的清军,顿时震动了新疆。根据《圣武记》记载,“各回响应,旬日万计”。张格尔组织起了一支势力达数万人的叛乱军队,进逼喀什噶尔,清军坚守七十余天后,喀城陷落,叛军对被俘清军进行了残酷的民族报复和人格侮辱,并将城内官署拆毁。城陷之前,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庆祥绝望自杀。不久,叶尔羌、英吉沙尔、和阗也相继陷落。
  得意忘形的张格尔称王建国,西北边陲顿时狼烟滚滚。
  入夜,养心殿灯火通明,道光帝召集军机大臣、兵部、户部尚书紧急研究新疆军情,商讨围剿叛军军事行动的对策。对张格尔叛乱近六年的清军的失策进行检讨,鉴于以往的轻敌,君臣之间达成一致——这是一场大战,而且,仅靠新疆本地的军政力量已经不足以解决张格尔问题。
  道光帝在全国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