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非典型性娱乐-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天前,看到一条新闻,说台湾有个舞蹈演员,称只要是李安导的戏,让她露三点都干。此女照片我看了,长得还不错,不是芙蓉、杨二那种得罪人的气质。估计也是平日装正经的,一提到李安,马上能一副五体投地的样子,的确说明了李安的魅力。要裸露都得在李安的戏里,梁朝伟也一样,伟大得稍逊的王家卫只能让梁朝伟春光乍泄,这回为了李安可就彻底解放了。当然他们有个冠冕的理由——为艺术而献身,但哪个导演作品就不艺术了?看来,级别不一样,献身程度多半有异。不过,将最珍贵的献给李安电影,值得。 
  我看过CCTV《面对面》王志专访,王志的咄咄逼人在李安真诚的眼神,儒雅的谈吐,谦逊的态度面前简直溃不成军,打个不一定合适的比方,这次比上次朱军面对《无间道》剧组还失败,完全是两种话语体系在交流。观众最深刻的感受是李安的谦和、淡定、人生境界的高远,而王志完全被李安的魅力牵着走,没到“找不着北”的程度,但那种反差让人觉得“有些教育、有些机构为什么会把人味儿弄没了”。李安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人,因此他无惧拷问。这种人格力量也会让演员完全放弃掉私心,投入角色塑造中去。 
  人人都爱ANG LEE,其实证明了人人都爱人性的东西。李安把某种“善”用自己的独特解构,在银幕上呈现它超越时代、国别、种族的魅力,他其实一直试图用影像表达自己的哲学观,同时他深谙与人平等交流技巧,视哲学为人学,不说教,不故作高深,因此才获得那么多人的认同。李安的成功,讽刺了那些把“东西方文化”看得完全不可融合的论调。 
  说着李安,我想到大师意识特别强的田壮壮,脑海中固步自封的东西让很有天分的田大师越来越“另类”。我同意大师大都有怪癖的说法,但我自始至终反对——高高在上视观众为傻X的艺术心态。平等交流是民主时代的基本沟通方式,为下个世纪观众拍片?省省吧,下个世纪还用不用胶片都不知道呢。
  

文艺女青年徐静蕾的成功秘诀
老徐的成功秘诀是“功夫在诗外”,她之外的一些漂亮但肤浅的女艺人,可能连王朔、韩寒写过什么劳什子都不了然,当然就更不可能想着去认识一些大文人了。 
  文艺女青年徐静蕾的成功秘诀 
  徐静蕾现在已经是一个社会活动家。拍戏、闹绯闻、写博客、出电子杂志、题字,忙得不亦乐乎。单举徐静蕾的这手毛笔字,据说已发明了一个词叫“静蕾体”,这相当骇人,刘德华也喜欢写毛笔字,但以他的当红程度,也没哪个粉丝或专家硬取一“德华体”,看来,字的漂亮程度有异,将直接影响到艺人在书法界的定位以及地位。 
  有好事者紧跟形势还编了“静蕾体”的软件,大概不光娱乐界,在书法界也只有已过身的启功先生有此待遇吧。最近搬家到常有假启功书法出没的潘家园,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后,我试图从书法ABC练起,学老徐的字体,糅合启老字体,加上个体创造,指望有一天能弄一“飞体”出来,结果折磨三日后我把笔一掷,自认失败了。 
  “静蕾体”看着好写,却不是能轻易学来的;徐静蕾看似红得容易,其实她的线路也不是常人能走的。自从徐静蕾徐博客大名响彻中外之后,有许多女演员都干起了“邯郸学步”的勾当,在博客里把自己打扮得“知性无比”,结果大部分最终成了A货。有人用调侃的语气说徐静蕾是演员中的文艺女青年,又是文艺女青年中的演员,这话乍听起来有点像嘲讽,其实骨子里是欣赏。“四不象”这种动物很难归到哪一类,但却因为它的罕见而成为奇珍异宝。 
  仔细分析徐静蕾这个北京大妞,她不漂亮,但有点神秘;她皮肤不好,但气质知性;她演技一般,但写技不俗。这些拉拉杂杂的东西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带“差异性”的娱乐圈鲜明符号,徐静蕾是典型的“人有我有,人没有我也有”的全能选手,因此,她能在社会愈来愈流行范冰冰、黄圣依们的大氛围下突围而出,飘忽不定于演员、导演、主编、时尚人士等身份间,吸引大众眼球和媒体视线。 
  徐静蕾的红多半并不是作为一个演员,她很可能一辈子都很难拿到关于演技的专家奖项,但老百姓不用也不愿意理这些,他们争先恐后把“人气”加在她身上,拇指按了2亿多次。尽管老徐以为免费的点击能给她带来无数电影观众以及电子杂志的收费读者——这有点文艺女青年的“幼稚病”倾向,但不可否认,她主要凭“文艺”两字就能在与章子怡、赵薇、周迅等其他“名旦”的竞争中不落下风,绝对称得上一个奇迹了。 
  一言以蔽之,老徐的成功秘诀是“功夫在诗外”,她之外的一些漂亮但肤浅的女艺人,可能连王朔、韩寒写过什么劳什子都不了然,当然就更不可能想着去认识一些大文人了。“眼高手低”的事,在哪个行业都常有,像老徐这样“眼高手也高”,写漂亮毛笔字,亲自采访别人,时不时来点文娱跨界花边,讽刺大脸中年女主持;还能整出真知灼见,可谓“高难度动作频仍”的女人,的确弥足珍贵,也活该她红。 
  期待她继续红下去,从“静蕾体”受部分人追捧一事看出,影视圈的人能留下的代表作不一定非得是影视作品或话剧,字体能成一派,也算正面贡献,这贡献应该远比只留下些走光或劈腿“代表作”的艺人大。
  

对金城武的另类歧视
金城武出道至今一直被专家们当成“摆设”,这个摆设虽然还不至于是荣国府前的石狮子,但最多也只是皇宫里的极品景泰蓝——适合被人指着介绍说,这可是花大价钱走海路运过来的呀。 
  对金城武的另类歧视 
  金城武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封面之一,他的帅与酷都超越凡俗。我见到有女记者被金城武拍了一下肩膀之后竟激动得语无伦次——尽管已经有稳定的男友,但她知道回家后吹嘘“金城武碰了一下自己”,男友一定不会吃醋。她男友与其他男人一样,早就放弃了与金城武比英俊、比魅力、比让女人心跳加快速率的想法。天津美女记者小丁发明了一个有意思的词“色女郎”,我无耻地盗用了,因为我知道,许多女孩子去看《如果·爱》都是为了欣赏金城武这个“天生尤物”,在这一点上跟男人排队去看李嘉欣、妮可·基德曼没什么两样。色女郎,不是武则天,而是指21世纪好男色的年轻女人,这个词挺有个性也挺富有时代特征,符合我“盗词”的一贯准则。 
  但美女是“天妒红颜”,被“色女郎”赞美的美男命运则是“男花瓶”。金城武出道到现在一直被专家们当成“摆设”,这个摆设虽然还不至于是荣国府前的石狮子,但最多也只是皇宫里的极品景泰蓝——适合被人指着介绍说,这可是花大价钱走海路运过来的呀。因此,当金城武憋着劲拍了《如果·爱》,想以此作为自己演艺事业的又一个起点时,香港电影金像奖却无情地告诉他:对不起,你还得等。奖项并不代表一切,但这次没获提名真的太可惜了,我能理解金城武的遗憾,更能理解陈可辛导演的惋惜,因为他深知金城武为这部电影付出了很多,他深知《如果·爱》本身对金城武的意义。 
  没人告诉我们金城武未获提名的真正原因,《如果·爱》那么多提名,他却连十一分之一都不是,只是因为他帅吗?回顾金城武的演艺之路,他的确是在一步一个脚印向前登攀,《如果·爱》中的表现我觉得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已经做到角色与自身浑然一体了。看过《如果·爱》的观众一定会对金城武在戏里面眼神的运用记忆深刻,面对抢戏能力如此之强的周迅,金城武的表演充满张力,角色转换跟时空交错一样自然不生涩,眼神变化既流畅又有层次感,与周迅的多场对手戏更是激情四溢,让观众无论男女都时有怦然心动感。 
  如果“帅”成为了金城武没入围金像奖的理由,我要大声反对:这是一种歧视!相对于这个社会对“丑”的普遍歧视,电影奖项却似乎对“美”有一种天然的排斥。在这种“另类歧视”之下,李英爱一定要告别温婉演复仇女神才能夺大奖,张柏芝一定要“当妈妈”才能拿影后,郭富城一定要进《三岔口》扮硬汉才能当影帝,金城武更不知何年何月才能修成正果。也许要脸带刀疤,也许要演个乞丐?总之,这种评判逻辑非得让美变丑或者变老,让张三脱胎换骨成王二麻子,评委们才肯赐其甘露。 
  这样的评判标准实际上存在对本色演员的巨大偏见。几乎所有电影奖项都是倾向性格演员的。似乎年轻、英俊、美貌、本真必定是奖项的反义词。当刘德华拍到快100部电影才拿到第一次影帝时,他语无伦次地说:我以前没拿到奖他们说我太帅了,现在我终于证明自己会演戏了。刘德华的真情流露其实也反映了他对评奖原则一直心存阴影。我曾推荐一个叫原岛大地的小朋友跟张柏芝拍《忘不了》,当时就听说张柏芝之所以愿意突破形象演妈妈就是奔着金像奖去的,结果那年张柏芝果?##獠肯纺昧私鹣窠庇昂蟆H绻牢遣⒉徽嬲诤跹菰痹谙分斜硐秩绾危皇强此ㄋ┦欠裨缸停欠裨钙苹敌蜗蟀缪莘床畲蟮慕巧庋慕毕罡瘛翱嗬汀卑参拷保庋钠姥∽呓俗骷胱愿康奈笄?
  外型跟演技显然不是反义词。我要呼吁:不能因为演员外型出众就忽视甚至歧视他的演技。许多外型并不出众的演员在谈到自己演技如何如何好时总爱唠叨一句“上帝是公平的”,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他们帅吧,她们漂亮吧,可毫无演技”。这样的意识如果不断加深、不断演化,成为一种集体意识甚至意志,我害怕最终会出现这样的场景——金城武80岁的时候,终于获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因为直到那时,评委们才认为他有了皱纹,眼睛也不再放电,开始有了演技。他们给他的授奖辞是:金城武先生半个多世纪以来塑造了很多美好的角色,不断刷新我们对英俊的认识,他用一生的光阴诠释了帅气这个词,特授予此奖,以资鼓励。 
  听到这话,金城武的眼角一定会滚出苍老而晶莹的泪珠。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张国荣陨落:明星制最大的成本支出
纵观香港娱乐圈,我发现:比张国荣还忧郁的眼神无处不在。 
  张国荣陨落:明星制最大的成本支出 
  据说张国荣追求过毛舜筠,86版《鹿鼎记》中的沐剑屏,《家有喜事》中那个浑身充满喜剧细胞的小配角。如果按“对象是自己一面镜子”的观点来看,张国荣不应该是一个悲剧人物,但偏偏是他,把“凄美”二字写到极致。 
  张国荣的形象设计最初是俊郎少年,《喝彩》里见不到一丝脂粉气,到了后来,由《霸王别姬》开始转折,他整个形象日趋中性化。1989年的告别歌坛演唱会上,张国荣没穿裙子没抹口红;到了九十年代的“红”演唱会,张国荣已然艳光四射雌雄莫辩了。 
  虽然艺人多会向媒体表示自己工作与生活是截然分开的,但不幸的是要想走向演艺道路的辉煌就必须“入戏”,要“戏内戏外浑然一体”,入戏越深,出戏当然就越难。从商业包装的角度讲,明星制的最大特点是明星的形象定位是他背后的经纪公司或经纪人根据市场需求确定的,他无权选择形象。娱乐掌盘人可以要求他按照一种模子去工作或生活,换句话说,他必须以一种事先设定的有“卖相”的方式生存。 
  明白这点,就不难理解在香港叫王靖雯的那个歌者一年前还唱着《容易受伤的女人》这类闺歌怨曲,一年后就恢复本名王菲,甚至连形象气质也由小女人变成了冷漠孤僻高傲的大都会女子。也就不难理解,当大众需要叛逆的谢霆锋时,他可以反抱吉他留贝克汉姆发式脱掉上衣,短短半年后,对反叛已经厌恶的歌迷看到的则是另一个有阳光笑容连眼神都平静了许多的新生的乖乖仔。对明星制造这个行当来讲,市场实际上是最好的整容师,它可以让人艳丽,也可以让人凄绝。 
  设想一下,当明星按照这种模式去装扮自己,去配合由市场设计的形象时,他真的可能做到工作与生活两不相干吗?当明星把专业精神视作艺人最基本操守的时候,会不会真的把“做这样的戏”与“做这样的人”混为一谈?追求完美者如陈百强、张国荣,更可能把戏与人生界限模糊掉,转而追求一种人戏合一的境界,这样的境界当然是梦里常有现实难觅了。 
  对张国荣有句最恰当的评语:他不仅是一个Super Star,更是一个artist。以艺术工作者自比的张国荣很知道自己在选择什么样的开始之后,选择一个什么样的结束,他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因此,再优秀的狗仔队员也不可能拍到张国荣冰冷的尸体,更不可能捕捉到他弃世前脸上的表情。张国荣用自己46年的光阴完美诠释了艺人“专业精神”四个字。 
  不管怎么说,自杀是张国荣个人的选择,但对歌迷家人和他离去的这个世界来讲,总归是一件哀伤到无以复加的事。林黛、翁美玲、陈宝莲、张国荣……香港发达的娱乐经济、成熟的明星制背后付出的成本却越来越高。 
  下一个自杀者会是谁呢?投资《霸王别姬》的徐枫说最忘不了张国荣的忧郁眼神,纵观香港娱乐圈,我发现,比张国荣还忧郁的眼神无处不在。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谁知道李丽珍启蒙了多少粉嫩男人
《蜜桃成熟时》包括李丽珍的写真,成为许多男生固执地认为漂亮女生其实骨子里很风骚的缘由。 
  谁知道李丽珍启蒙了多少粉嫩男人 
  现在,在沙尘暴呼啸肆虐的背景下,我要讲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相当的真实。 
  2004年3月,由于那时候新浪还没开博,因此下述文字并不涉及辛苦推博的编辑,这至少不会开罪于他们。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新浪还在老万泉庄那儿办公。有一天风和日丽,新浪跟小卖部一样的门口突然聚集了三三两两都戴着眼镜看起来很文化的人,大概都是新浪编辑。他们普遍的表情是——等人,但偏偏又装作只是偶然路过,看他们斜瞥的眼神,就知道绝对在等异性,当然,他们不可能都是等女朋友。众所周知,新浪作风是严谨的,正所谓缺什么补什么,他们才会在娱乐频道放那么多绯闻。过一会儿,等的那个人一袭白裙来了,她走进新浪,这帮男编辑也跟着走进去,其中还有一人小声说:“她保养得挺好嘛。” 
  这个让众多见多识广的新浪男编辑眼球都快掉出来的聊天嘉宾是李丽珍,资讯缺乏一代好色不好色男生普遍的偶像,性启蒙者。当年,干瘪的《生理卫生》教材完全无法满足无数男生在青春期的迷惘困惑,于是,四川大学——我就读的学校顺应要求偷偷出现了两家位于侧门的录像厅。那是十年前,一拨拨男生从两家(一家叫“艺潭”,另一家叫什么忘了?)录像厅涌入又涌出,从此完成了一种原始积累和启蒙。除了《美国舞男》时,女生占90%外,其他时候这两个地方都是男性荷尔蒙在溢动。那时一到黄昏时分,录像厅老板先到外面打望一番,然后神秘兮兮地对观众说:“来盘好耍的。”这时,所有男观众都屏住呼吸,等待“好耍”的东西现身。它们大抵好耍,刺激得刚进去的人脸都能红起来,但是有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