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女人天下-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武则天抛出明崇俨作武器,心底未必不是存着最后一丝希望,儿子李贤会在孤立无援中,在四面楚歌中,在被毁谤到无地容身中,向她这个母亲臣服。到时候,明崇俨的脑袋就会成为母子和好的礼物。然而,深知这其中是怎么一回事的李贤,选择了更加沉默的对抗,他和母亲相离更远了。
  这时候,东宫开始响起李贤所著的《黄台瓜赋》:“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犹云可,四摘抱蔓归。”李贤以这样一种倔强的姿态向母亲回复:“你不是要动手吗,那就来吧,小心摘绝抱蔓归吧!”
  武则天被激怒了,还没动手呢,就这态度了。“看来,贤不能继续做太子了。”望着东宫的方向,武则天沉沉地下定了决心。
  调露元年(679年),在李贤做了五年多的皇太子后,皇朝的大红人预言家明崇俨,被人暗杀于洛阳大街上。帝后震怒,立刻派出高官,展开大搜查,势必要将杀人凶手捉拿到案。一时间纷纷扰扰,牵连极广,许多人都因此被抓入狱中,屈打成招,但是始终追查不到真正的凶手何在。
  追来查去,直查了半年多仍无头绪,最后大家把怀疑的目光投向太子李贤,明崇俨在朝中得罪地位最高的人就是太子李贤,只有他有能力有动机,也只有罪犯藏在官员们不敢搜查的东宫,才会在全城搜查的情况下仍找不到凶手所在。
  于是报告递到李治面前,太子李贤暗杀朝廷大臣,外加一条——乱搞同性恋,东宫能不能搜搜看?一直被头痛病长久折磨着,荒于朝政,疏于见子的李治听到这情况也是吃了一惊。在唐朝,太子养娈童是一件很大的罪名,他的哥哥——废太子承乾就是因为养娈童而失欢于太宗,从而企图发动政变而被废。而做太子的含私怨、杀大臣,难为人君,也是容易被人攻击的罪名。他想阻止,但是又不容易找到阻止的理由,转而又释然:如果没有,免了太子的嫌疑;就算有,那么交出凶手给武后,省得她整天吵闹,把那个生事的娈童杀了就行,毕竟最终定罪要报到自己手中。太子最近有些不像话,借这事处罚一下他,让太子学会忍耐,学会跟母亲友好相处,省得天天母子不和,吵得自己无法养病,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李治同意搜宫,他并没有想到,最后的结果已非他所能控制。武则天立刻派人进入东宫搜查,结果竟然在东宫马坊搜出数百具铠甲。紧接着,李贤的男宠赵道生经过严刑拷打之后,也招供说是奉太子命杀了明崇俨。
  面对“人证物证”,太子谋反罪名确凿,李治此时方才明白,却已经是捶胸顿足,回天无力了。武则天以极其“大公无私”的态度反对了李治提议的赦免:“为人子怀逆谋,天地所不容;大义灭亲,何可赦也!”
  

唐武则天无字碑上书千言(7)
紧接着,太子李贤被废为庶人,幽禁别院。武则天大获全胜,心情绝佳。这一次对付李贤,和上一次对付李弘时完全不同。从明崇俨辱慢李贤开始,就是把一根绞索套在了李贤的脖子上,视情况随时可以收紧。任何时候,都可以杀明崇俨嫁祸李贤,从而达到搜出东宫甲胄,废李贤太子位。想到上次不得已匆匆对付李弘时的毫无余地、措手不及、手忙脚乱、狗急跳墙、壮士断腕式的惨痛,到今天的从容自若、万无一失的自在安稳,如果真的有需要,武则天不回避杀子的手段,从杀小公主25得到皇后位,到杀李弘避免失权,她不是没做过,但杀自己的亲骨肉,终究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
  而这一次,整件事从开始到结束如此圆满,如今还活着的李贤仍在她的手中,赦也好、罪也好、放也好、囚也好,如此胜利,令武则天的心情多么的愉悦啊!甚至于连赵道生这个名义上的杀人凶手,注定的死棋,她都宽宏大量的放他一命,死棋能活,足以证明她心情是太轻松了。
  天下在手,她毫发无损,对手已经倒地,她损失的,不过是明崇俨这一条狗而已。
  她从一开始铁鞭、铁楇、匕首式的驯马手段,变成了缰绳、马掌、鞯头套牢式的驯马。不得不说,太子贤事件,是武则天政治手腕越发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此后,她把“明崇俨模式”玩得越发娴熟,周兴、来俊臣、索元礼、傅游艺等小人酷吏一批批地上来,争先恐后地充当她对付政敌的马前卒,等到利用价值完了,再一个个杀掉,平民愤、解争端。武则天再洗净双手,宛如大佛,神秘微笑。
  太子李贤不久之后被流放巴州,从此再也没能够回到长安,若干年后死在巴州,。看着他那首《黄台瓜赋》:“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武则天想:“我还没摘瓜呢,只是掐了掐而已嘛。”
  关于李贤之死,我相信一些近代史学家的说法,并非武则天所杀。因为没有必要,早在这一年她轻松地大获全胜之后,就没有必要再杀李贤了。
  接着武则天的第三子李显入主东宫,武则天还有第四子李旦作为太子后备。不管是李显还是李旦,其胆量、其才能、其威望,都远不如两个哥哥,从此之后,大唐帝国再也没有一个可以跟武则天在权力地位上抗衡的人了。
  风云变,乾坤易,武则天终于成为一代女皇。其中的经历,非外人所能道,非外人所能知。她这一生杀了许多的人,光是至亲,就杀了四个哥哥、一个姐姐、一个儿子、一个女儿、数个儿媳、一个女婿、外甥、外甥女,以及更多的孙子、孙女、孙媳、孙女婿,至于李唐宗室,王公大臣,更是不计其数。
  她临死前,还有三个儿女李显、李旦、太平公主活着,这些年来他们在母亲宛若命运般大手的操纵下,天上地下、荣辱成败、生离死别、命悬一丝、惊险万端地存活下来了,虽然身边的亲人早已经星散,至少他们还活着,没少胳膊没断腿的。
  至于他们内心的千疮百孔,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在生命最后一刻必然是带着混沌的微笑想着:“古往今来,生于帝王之家的人们,谁的心里没有千疮百孔的呢!”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辽国萧绰生前儿孙孝敬身后千秋功业(1)
自辽开国以后,除了第一位太后述律氏以外,每一个皇帝的后妃都姓萧。也就是说,辽国历史上姓萧的太后有无数。但是我们一提起“萧太后”这三个字,那就是指她——辽景宗的皇后萧绰(953—1009),又名萧燕燕。?
  萧绰出身显贵,她的父亲是北府宰相萧思温,母亲是燕国公主耶律吕不古。燕国公主只生了三个女儿,萧绰是第三个女儿。据说“燕燕”二字,就是来自她母亲燕国公主的封号。在宋朝的资料上,她最早被记载为“雅雅克”。
  萧思温虽然无子,但也没有纳妾,只在族中过继了一个儿子来。两夫妻鹣鲽情深,萧思温经常亲手给妻子梳头画眉,羡煞旁人。这样的家庭,对于萧燕燕的成长自然是极有好处。据说有一个规律:从夫妻恩爱的家庭里出来的孩子,她将来的婚姻幸福概率也很高;而那些为了逃避不幸家庭而匆匆结婚的孩子,却很容易陷入一个新的不和谐家庭中。?
  幸福家庭给萧绰的好处不言而喻,让她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在一个小家庭内消除矛盾、增进和谐的办法,此后她的小家庭,一直比较称心如意。这在中国历朝称制的太后中,是一个罕例。
  燕国公主去世之后,三朵姐妹花开始亭亭玉立,虽然说辽国有一大半人姓萧,但是此萧彼萧差距甚大。当年耶律阿保机初建辽国,因为仰慕汉高祖刘邦,所以耶律阿保机把自己的姓氏也改成刘氏。而因为辅佐刘邦功劳最大的是萧何,汉代典制大部分出自萧何之手,所以也把自己身边的重臣和后族都改成萧氏。虽然最后他改姓刘这事儿被太多人反对还是改回耶律氏了,但是耶律阿保机却觉得兴犹未足,于是把萧姓扩大,将契丹八部,划了三部姓耶律,其余五部全部改姓萧。
  所以辽国契丹族的人就有两姓,一姓耶律一姓萧,并且法律规定,同姓不婚。因此上契丹族全辽国人民的夫妻都是一方必姓萧,另一方必姓耶律。
  但是萧绰家却是不一样的,她家是后族。后族原来有两部,开国初一直和耶律氏数代通婚的拨里氏、乙室已氏两大部落,被改为萧氏列为后族,到太宗耶律德光时,又将母后述律一族也添入后族。因此萧氏后族其实为一姓三族,即拨里氏、乙室已氏和述律氏。
  萧绰的父亲萧思温,就是耶律阿保机的妻子述律平的族侄。
  辽国的皇帝和王族,将来的妻子都得从后族中挑选。因此萧家三姐妹,从小被当成后妃的候选人培养。三姐妹从小就学会了如何管理后宫,如何参与政治、驾驭臣下。以及如何行军布阵、带兵打仗等中原女子不可能学习的东西。而其中又以么女萧绰天资聪颖,为人处世沉着大方,重要关头能够不感情用事,因而最得父亲看重。
  当年耶律阿保机死后,他的三个儿子中的长子耶律倍被追封为义宗皇帝,次子即辽太宗耶律德光,第三子耶律李胡被追封为章肃皇帝。耶律德光死后,先是耶律李胡欲继位,被耶律倍的儿子耶律阮打败,耶律阮继位,是为世宗。后世宗被人杀死,又是耶律德光的儿子耶律璟继承皇位,即当时在位的穆宗。这三支后人分据三派势力,此消彼长,都有继承皇位的可能。
  在这种局势不明的情况下,老于政治的萧思温对女儿们的婚事各有安排。长女萧胡辇嫁给耶律德光一系的太平王罨撒葛,次女嫁给李胡一系的赵王喜隐,两个女儿出嫁之后,萧老爹又将第三个女儿萧绰许配给耶律倍一系的世宗之子耶律贤。
  萧思温的如意算盘打得叮当响,这样的话,不管是哪一系的人马做了皇帝,他都会有一个女儿能坐上皇后宝座,他都是逃不掉的国丈大人。
  只可惜,老爹算盘打得响,女儿却不这么想,小女儿萧绰早就喜欢上了一个汉族男子韩德让。
  论韩德让的家世,原本也是可以和萧家结亲的。韩德让是已经契丹化了的汉人,韩氏家族是从他祖父韩知古开始入辽的。韩知古本是战争中被俘的奴隶,后来因为才华过人,受耶律阿保机和皇后述律平的重用,曾总知汉儿司26事,又制定契丹国仪,成为开国功臣之一,在辽一直做到中书令的高官。韩知古的儿子韩匡嗣如今是太祖庙详稳27,他娶的也是后族萧氏中人,而韩德让则是韩匡嗣的第四个儿子。
  

辽国萧绰生前儿孙孝敬身后千秋功业(2)
不过奇怪的是,韩德让足足比萧绰大了十二岁,这一年萧绰十四岁,韩德让二十六岁。韩德让,举止温文尔雅,身上融合了契丹人与汉人的优点:饱读诗书的气质,没有契丹男儿的粗野;数一数二的骑射之术,又使他没有汉家男儿的文弱;斯文淡定的举止中,却又有一种隐隐的威慑之力。可以想象,情窦初开的小姑娘萧绰,爱上文武双全、知识渊博、才华过人的成熟男子,更多的是一种景仰。从这点分析,可以看出萧绰的心理年龄比实际年龄成熟,而且喜欢强者。韩德让会爱上萧绰更不是一件难事。他虽然醉心功业、眼高于顶,这些年来寻寻觅觅没有找到心人上,但是以萧绰那样充满活力的青春,那样眩目的美丽,那样霸道的主动告白,一个男人怎么能够抵御这样的爱情呢!韩德让也是血肉之躯,青春男子,自然是毫无抵抗地爱上了萧绰。
  两人甚至私自订下了婚姻之约,当时萧绰还不知道,她的父亲已经将她另许他人。她很自信,因为这门婚姻并非不可能,韩氏家族足以匹配后族。
  但是一场政变发生了,把两人的爱情梦辗得粉碎。
  当时的皇帝辽穆宗耶律璟为人残暴好杀,嗜酒喜猎,而且经常长醉不醒,辽人对于这位大白天睡觉的皇帝极为不满。称之为“睡王”。他为人多疑,皇室宗族,身边近侍不知道杀了多少。更相信巫术,取活人胆入药,炼制延命丹,弄得国内怨声载道,人人自危,国势日衰。辽应历十九年(969年)二月,穆宗去黑山打猎,因为心情不顺,一日之内竟然肢解了六十五人,近侍小哥、盥人花哥及厨子辛古等六名仆役因为没有完成穆宗指派的差事,自知难逃一死,索性铤而走险,当夜在穆宗又喝得醉醺醺的时候,联手将穆宗刺死,然后逃亡。
  当时萧思温随侍,一知道皇帝去世,立刻就要考虑下一个问题了:耶律璟死了,由谁来当皇帝?
  萧思温当时身为侍中,虽然深得耶律璟宠信,却也对这位皇帝一肚子气——当年柴世宗北伐,志在收回幽云十六州28,兵马直逼幽州城下。军情紧急,一日数报,萧思温软哄硬劝,才架着这位“睡王”亲临前线去鼓励士气。当时辽军已经节节败退,结果皇帝耶律璟居然发表了一番奇谈:“反正幽云十六州本来就是汉人的地方,丢了也没什么,就算是还给汉人好了。”
  萧思温气得险些晕倒,幽云十六州对中原重要,对辽国也同样重要。失去幽云十六州,难道皇帝陛下打算把辽国重新退回到放马牧羊的原始部落时期不成?
  若不是柴世宗中途染病,就此去世,恐怕幽云十六州已经不保了,即是如此,也已经失去了瀛、莫二州及附属城池。
  辽国得到幽云十六州已经数十年,在心理上早认同是自己的国土,失去瀛、莫二州心中自是恨事。萧思温身为国之重臣,更是耿耿于怀。穆宗意外去世,这个时候萧思温能够及时通知谁来继位,谁就会是下一任的皇帝。虽然萧思温把女儿分别嫁给太平王罨撒葛和赵王喜隐,然而他在思想政见上,却是更认同晋王耶律贤。萧思温当机立断,一边封锁消息,一边派人秘密通知晋王耶律贤立刻飞马到灵前即位,是为辽景宗。
  景宗一回到上京,萧思温立刻手握大权,被封为北府宰相、魏王等爵位,而后一道旨意,令萧思温之女萧绰入宫为妃。
  无以得知萧绰和韩德让此时心里是何滋味,只不过身为侯门中人,有时候政治利益高于一切,更何况两人都不是不知世事的小儿女,正相反,他们从小到大,一直接受的是涉及权势斗争的教育。萧绰从小受的是做后妃的教育,韩德让受的是出将入相的教育,在重大政治关头,他们都只能够选择面对现实。韩德让娶汉人大族李氏之女,离开京城,代父韩匡嗣镇守南京29。
  萧绰入宫之后,她的美貌和才慧受到了景宗的宠爱。景宗耶律贤是一个很有城府和手段的皇帝,他年仅四岁时,父亲世宗就因为察割之乱30而被刺杀,他幸被厨子刘解里用毡子包住放在柴草中遮掩过去得以逃生,此后他便被穆宗收养。童年的经历给了耶律贤很大的刺激,令他身心俱受伤害,一直体弱多病。然则外表的羸弱恰和要强的内心成反比,这皇位本来就是他的!但是在多疑而凶残的穆宗眼皮底下,他以与世无争的态度麻痹了穆宗。穆宗曾经把所有能继位的王爷挨个儿杀的杀、关的关、监视的监视,却没有怀疑到他。他则暗蓄大志,结交飞龙使女里、南院枢密使高勋等人为心腹,又与萧思温、韩德让、室坊、耶律贤适等重臣过往甚密。因此在穆宗一死,其余王爷们还没有回过神来时,耶律贤已经登基就位了。
   。 想看书来

辽国萧绰生前儿孙孝敬身后千秋功业(3)
因此对于萧绰,耶律贤本就已经将她内定为皇后了。但是他为人心计甚深,却先封其为贵妃,直到两个月后,他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