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侠.历史-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且不说这些,”王克昌听得似懂非懂,急忙岔开了话头:“你可听说了?杭州省城得而复失,东南六府,都传唱张军门是万家生佛呢。”

    “万家生佛?张玉良这个川佬,吃喝嫖赌开空额喝兵血,样样俱全的东西,你老兄又不是没耳闻,怎地人云亦云起来?”

    “那这次杭州收复——”

    “听说这次长毛二月十九日围了杭州,八天功夫就破了外城?”王利宾的目光陡地变得冷峻起来。

    “是,内城瑞将军(4)尚在固守,张军门便奇兵……”

    “他就到了杭州,大张旗鼓攻打外城,大破长毛,斩杀无数,是这么说的罢?”王利宾的脸上忽地掠过一丝古怪的神色,说不出是讥讽,还是悲哀:“这些逆匪自皖南一路杀到杭州,每战都胜,显然是悍贼选锋,如何这张玉良一到便能大获全胜?他在这金陵城下也待了不少年头了罢,以前怎就没显出他的能耐来?”

    “送捷报奏章的驿卒们传说,贼匪大约是错把张军门当作张副帅(5)才……”

    “这么荒唐的话也有人信!”王利宾“啪”地一声,把那柄“宁静致远”的折扇拍在案子上:“老兄可知道,张玉良的兵从哪里去的杭州?”

    “这还用问,当然是金陵城外,江南大营啊。”

    “这张玉良收复省城,往来递送捷报、奏章的驿卒,又有得忙了罢?”

    “可不是,我刚才不还说,这……”王克昌忽地想到些什么可怕的事情,霎时连脸色都变得惨白了:“难道、难道……不会吧?”

    “怎么不会?”王利宾冷笑一声:“这瑞将军,张军门,此刻不是忙着报捷请功,便是忙着搜求贼赃了罢?可是这么多悍匪一日一夜走得干干净净,不见踪影,他们也不觉得不对劲么?这大清朝的官儿,未免也太好当了吧!”

    “围魏救赵!”王克昌倒吸了一口凉气:“利宾,你适才的书信,可是为的这桩事?”

    王利宾点点头,又摇摇头:

    “是虽则是,只是我一介布衣,耳目不周,得计稍迟,如今恐怕已经晚了,东南半壁,怕是不免一场兵焚之祸啊。”

    “那你还……”

    王利宾不再答话,又悠然自得地摇起了那把宁静致远的折扇。

    “这个憨大!功名当自险中求,兵荒马乱的,又有什么不好?那计策虽是迟了些,当道大员若是识才,照样是进身之阶;倘若瞠目不识,就算计策不迟,又济得甚事!”

    他肚子里这样盘算着,脸上却不动声色。林氏端着米箩进门,对王克昌招呼道:

    “阿兄来哉,在屋里厢用晌午好勿?吾呢去镇上割斤半肉。”

    “自家还不打紧,地契、女眷,还是早些送去上海洋租界来的稳当些。”

    两个秀才目光相对,都暗暗点了点头。

    注释:

    1、徐六:徐少蘧排行第六;

    2、徐中丞即驻苏州的清江苏巡抚徐有壬,庞中书是清在籍侍郎、内阁学士庞钟璐,当时在原籍塘桥守制(父丧),奉旨为督办江南团练大臣;

    3、紫诠,王利宾的字;

    4、瑞将军:清杭州将军瑞昌;

    5、张副帅是清著名勇将、帮办江南大营军务张国梁,因为与张玉良姓名读音相近,当时有许多人认为他们是兄弟,实际上前者是广东高要人,而后者是四川人;



………【(三)】………

    时局的发展果然和王利宾所预料的一样,不,甚至比预料的更糟:杭州城收复不过两个月辰光,号称“万里长城”,拥兵八万的江南大营,就像纸糊的灯笼一样,被不知从哪里一下冒出来的十多万长毛兵将,一下捅了个八面漏风。wenXUEmI。COm

    “勿来事哉,听讲长毛打过丹阳,张副帅走勿脱,老早归天哉!”

    “晚生听说常州也丢了,和大人(1)逃到浒墅关,吞大烟自尽,何大帅(2)一口气跑到苏州城下叫门,中丞大人问他‘东南半壁何在’,没让进城呢!”

    “问得好!如此尸位素餐,祸国殃民之徒,岂能容他逃得天谴!”

    “好,好啥些?伊该死,伊逃勿脱,吾呢眼看厢也逃勿脱哉,吾呢一个个都该死勿?”

    ……

    其实根本不必留意这些随处可闻、不胫而走的传言,只消看看官道、塘河,自西向东川流不息的车马船只,和车上、船上、路上那些溃兵、难民惊恐的神色,就算再愚钝的人,也会立刻感到一股末日将临的恐怖和绝望。

    于是城里的人纷纷跑到乡下来,乡下的人纷纷跑向上海和江北去,原已涨到五块一人的船钱,不几天就又疯涨到十五块、二十块,林正朝等一干秀才,还写了篇“先长后幼,先妇孺后男丁,先人后财,先契约族谱后金银细软”的什么“逃祸必读”,抄了许多份,镇里镇外,到处张贴散发,一面发,一面不住嘶声喊叫着:“长毛藓疥之患,不日当定,不慌不慌。”

    可大家照样慌得很,这当然不只是因为这些喊着“不慌不慌”的秀才们,脸上其实比谁都慌得厉害,更因为苏州府六座城门都已戒严,而且有人亲眼看见,写着“太平天国”字样的黄纸文告,已一直贴到了虎丘宝塔的塔根上。

    王利宾这几天也烦燥得很,连那把“宁静致远”的纸扇子都顾不上摇,每日只关了屋门转圈子,像只饿极了的狼。

    妻子月前便搭了王氏十二家(3)的便船,带着最要紧的细软,跑去了上海城里的亲戚家,但家里的几千卷藏书,乡下祖传的十几亩薄田,自然都是带不走的。不过,他焦躁主要还不是为了这些。

    “这个长乐,真是气杀我了,哼。”

    这些日子,他写那些蝇头小楷的献策书写秃了四、五支好湖笔,却都如石沉大海,全无响应,也还罢了,最后一次打发长乐下书,竟然连人带书一齐失踪,有人说,他在官道上被常州府过来的溃兵抓去当了挑夫,也有人说,他自己一个人跑到南汇乡下去了。

    “说不得,只好自己进一趟城了,唉。”

    王利宾皱着眉头,看了看家中仅剩的一个耳聋背驼、步履蹒跚的老仆,闭眼咽下最后一口难吃的硬面饼,摊开一张红纸,一面摇头,一面工工整整地写起了拜帖。

    苏州城西南。盘门外。

    河上船只早已撤尽,城门外也已草草竖起了两道栅栏,一门不知是崇祯还是顺治年间的大将军炮,龇牙咧嘴地蹲在栅栏之间沙包堆就的炮垒中。城垣上已搭起五花八门的板屋,官兵和练勇的杂色旗幡,在春风里有气没力地招展着。

    王利宾看一眼栅栏边怀抱长矛的广东练勇,伸手摸一摸怀里揣的大红拜帖,正犹豫着是该上前招呼通报,还是干脆大摇大摆闯进城里去,却觉肩上一颤,被人从后面拍了一掌:

    “好!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到底是学校中人,不约而同,也能来赴此大义,来得好,来得好!”

    王利宾一回头,见是林正朝,正自错愕间,便见其身后乱哄哄挤着的一大群秀才、士绅、耆老、族尊之类,七嘴八舌地嚷起来:

    “王年兄来得正好,我等听闻张军门要拔队逃去杭州,因此公同前来哭劝慰留。”

    “如今大敌当前,城中劲旅惟此一枝,如何便也逃了?”

    “同去同去!晚便误了阖城性命……”

    众人一面嚷,一面沿着塘河,深一脚浅一脚向西跑去,顾不上和王利宾多招呼。

    “劲旅?张国梁都不行,这张玉良又能济得甚事!”

    王利宾嘴里这样念叨,两只脚却不由地跟了下去。

    西边,两箭开外,水旱相接的地方,人头攒动,尘土飞扬,似乎正在僵持争执着什么,说话声,哭泣声,喝斥鞭挞声,不时被风吹过来。

    王利宾凝住脚步,迟疑了片刻,终于觉得还是过去比较妥当。

    “砰!砰砰!”

    几声惊天动地的枪响骤起,随后便是死一般的寂静。

    只一刹那的功夫,这寂静便随即化作恐怖的潮水,汹涌着倒卷过来,王利宾还没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便被这潮水裹胁着,一路踉跄逃了下去。

    “了不得啊,这张军门见大家不肯让路,竟然下令开枪,死了三个人,一个秀才,两个族老,年纪最小的也有五十多了啊!”

    “他不是朝廷命官,还什么‘巴图鲁’么?这枪不打长毛,不打枪船土匪,怎么打起规矩本分的良民来了?”

    “呸,就这份胆子,还XX什么勇将,这江南大营能撑这些年,也实在是长毛无人。”

    “别说了,快跑吧,一会儿这帮凶神可就下来了!”

    ……

    七嘴八舌、连吁带喘的哭骂声、抱怨声,随着人群的散去而渐渐地消散了。林正朝跑丢了一只鞋,圆顶小帽也被枪子燎出一道不深不浅的烙印,抱着脑袋,跑得比谁都更快些。

    被踏作一片狼籍的田埂上,如今只剩下王利宾一个人,怅然地凝望着远方春蔼里,那若隐若现的城堞。

    他便这样痴痴立了好久,从怀里拽出那张大红拜帖来,慢慢一点点扯碎,抛进了田边的水洼里。

    远处天际,忽地一亮,很快被火光染作半边通红,是那些没有随张玉良逃走的兵勇,在焚烧城外的民居吧?

    几点冰冷的雨珠无声地打在他脸颊上,几声轰隆从西边滚过,也不知是春雷,还是长毛开始攻城的炮声。

    注释:

    1、和大人:清钦差大臣、江宁将军、督办江南大营军务和春;

    2、何大帅:清两江总督何桂清,怯懦庸鄙,闻江南大营兵败,一路逃亡至上海租界,被清廷革职,处以斩监候,竟躲避不出;

    3、王氏十二家是当时往来苏州、上海和日本长崎之间的民间商船组织。



………【(四)】………

    “勿得了哉,十三号晌午辰光,长毛进得苏州城,徐中丞逃勿脱,上吊死哉!”甪直镇虹桥的桥头上围了一大群人,城里埠头当脚力的吴家阿七站在圈心,一面连吁带喘地讲说,一面不时心有余悸地回头看一眼苏州城的方向:“长毛多哉,红马甲、黄马甲,满街厢长枪黄旗,潮水一样,数也数勿清……”

    茶楼里的长衫客们远远地听着,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也不知该算气愤还是惧怕,也许两样都有一点罢?

    “听说长毛毁谤大成至圣先师(1),把诗书叫做妖书,不论读的人、藏的人,都要杀无赦呢,怎生是好,怎生是好,阿弥陀佛……”

    “嘘~~~年兄糊涂啊,你晓得么?便适才那声‘阿弥陀佛’,被长毛头子听见,便是点天灯的头等死罪,小弟听从金陵逃出来的远房亲戚说起过,千真万确!不过也别太担心,听他讲,新长毛或者有些胡闹,这老长毛还是颇讲些章程的,只要纳贡、挂门牌,散团练,就秋毫无犯,比官兵好伺候多了。wWw.23uS.coM”

    “纳贡?那不是资匪了?年兄饱读诗书,如何讲得出如此无君无父之言?”

    “好好,就算我说得不对,老弟既如此慷慨激昂,想来有什么好办法了?”

    “我、呃、哦,正朝老兄年高德劭,您说罢,该如何?”

    林正朝坐在角落里,若有所思地咬着南瓜子,听得有人唤他,手一抖,茶水泼出,打湿了胸前一大块长衫:

    “哦,哦。”

    接连几天,不断有难民从城里跑出来,据他们说,长毛倒是没怎么焚杀,对人也算和气,甚至还搭了粥厂,赈济没饭吃的穷人。不过,他们似乎不太喜欢城里有太多人的,不知为什么。

    他们还说,长毛已经在城内和六门贴满了黄纸告示,声称不久就要出动大军,剿洗不肯纳贡服从的四乡八镇呢。

    于是甪直镇里的每一个人都开始忐忑起来,从镇上首富当铺王二掌柜,到塘河埠头上打熬气力的短工。

    不过十几天过去了,长毛们就像长牢在苏州城里似的,半点要下乡来的消息也不曾有。

    “听说四乡团练大起义兵,足有万把、不、几万、不不、几十万人!长毛这是怕了啊!”

    茶亭里的秀才们,这几日脸色渐渐如塘河边的杨柳般,有了些春天的生气,就连茶盏里新上的明前,也酽酽地显得分外喜人。

    最近到处传唱着几句童谣,说什么“长毛进吴门,子胥要显神”,据说——也不知是据谁说——永昌徐氏、周庄费家靠着六丁六甲的帮助,一子母炮就炸死了五万五千五百五十五名大小长毛,连那个叫什么李受惩的首逆都给炸死了。

    “那个首逆不叫李受惩,哪有叫这般名姓的呢?他明明是叫李守城的,也没炸死,只炸了个半死,听说他现在成天懊恼,既叫做守城,便该好生在城里守着,没来由下乡作甚,哈哈。”

    “听说庞中书庞大人已散下檄文,先破贼者不吝重赏,迟疑推诿者议罪呢,我们……”

    议论声渐渐地小了,众人目光,都集向林正朝。

    林正朝沉吟着,半晌,站起身来:

    “愚兄这便走一趟塘桥,面见庞大人。”

    甪直到塘桥不过四九(2)水路,林正朝晌午前出发,不到掌灯时分便兴冲冲地回来了。

    不但回来了,而且连装束都换了,去时青衫小帽,回来时却换作了翎顶官袍:

    “曹地保,赶紧知会镇上父老首要,晚饭后齐集保圣寺,老夫要宣示王命!”

    “晓得哉!”

    曹地保连声答应,不时撇一眼林正朝官袍上簇新的鹌鹑(3)

    保圣寺始建于六朝,是江南出了名的佛门净土,寺中僧人素来持戒精严,连出门化缘,闻到一点肉包子的香气,咽口口水,也要双手合十,诚惶诚恐地念上半天的“罪过”。

    可今天,山门里杀牛宰羊,冲天酒气,遍地血腥,从住持到小沙弥,却没一个出来干预,只是诵一声佛号,远远地避开了事。

    听说长毛尊奉西洋邪教,便是佛祖也要打的,既然这些人要在寺里合计出兵讨贼,便由得他们去罢。

    “大伙儿都听明白了么?这可是朝廷王命!”

    林正朝摇头晃脑地念完纸片上那段骈四骊六的话,从当铺王二掌柜、林王赵李钱五族尊长,直到机行、小木行、镜架行几位当家的,脚夫帮老大,义庄和斋堂当家的,虽然差不多一个也没真个明白,却都望着那件绣着簇新斑鸠的天青官袍,轰然欢呼道:

    “听明白了!”

    几个秀才面面相觑,想说些什么,却终于又咽了回去:什么王命,不过是庞大人“知名不具”的一纸堂贴罢了,可是,气可鼓而不可泄啊。

    林正朝似乎明白这些年兄年弟心思一般,手腕一转,变戏法般拈出一叠纸片来:

    “诸位请看,这是庞大人亲笔颁给的空头功状,只要诸位齐心灭贼,便可在这状上填上名姓,先颁后请,待得天下平定,论功行赏,封妻荫子,绝不吝惜!”

    众秀才闻得“封妻荫子”四字,再无迟疑,齐声呼道:

    “君忧臣劳,君辱臣死!便请正朝兄、不、便请林元帅发令派将!”

    林元帅玳瑁镜片后一双浊眼烁烁放着光彩,他一扬袍袖,将供桌上果品、香炉扫了个干净,大剌剌坐在桌后的白地上,顺手扯过一把竹筷,当作了令箭:

    “夫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所以我们此番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