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谁的荷尔蒙在汉朝飞-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项羽听了项伯的话后,觉得颇有道理,如此能封住刘邦的口,还不算吃亏,便把汉中划给了刘邦。但这忙也不是白帮的,项羽知道项伯之所以来给刘邦说好话,全是张良在捣鬼。再加上张良在鸿门宴上表现得非常不错,相当受项羽的关注,此刻刘邦西归,最好把张良从刘邦身边弄走,否则这两个家伙不知又会干出什么来。
项羽便找来韩王成商量,只要韩王成把张良招回来,就可以继续当韩王,否则,韩王就别当了。由于张良曾是韩国贵族,年轻的时候就曾因爱国而成为“愤青”,所以韩王的话,张良不得不听。
于是,张良最终不能与刘邦共同入蜀,颇令刘邦遗憾。
这下惨了,张良是刘邦的明灯,这明灯一走,刘邦只能抓瞎了。这种情况下,张良也是没办法的,很可能致使刘邦数度萌生暗杀韩王成的念头。
临别时,张良建议刘邦把栈道烧了,这样才可以防止敌军从后赶来,因为刘邦走人的时候,有不少人自愿跟着刘邦,这难免会让项羽觉得刘邦的人气比自己高,是个祸害。趁刘邦西归的时候,派人来攻打刘邦,也不是不可能的。(注:栈道,古代在今川、陕、甘、滇诸省境内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桥连阁而成的一种道路,是当时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
二来,这样可以向项羽表示,自己无心东顾,消除项羽的猜忌。
本来张良此计对于整个战略部署来说是相当不错的,但张良却忽略了一点,刘邦军中兵将大多为山东一带的人,本来就舍不得离开故乡,之所以跟着刘邦还不是领导私自允诺的事,自己可没答应,所以当他们一看到刘邦烧了栈道,各个都思乡心切了。
说形象点,就是刘邦带了一大帮多愁善感,并且在感情上无法自理兼独立的家伙出国,还当着他们的面,把大家的回乡证给撕了。这对大家来说有如晴天霹雳,一时间都被雷到了。
所以,当刘邦到达自己的都城——南郑的时候,私下逃跑的将士不计其数。(可见当时项羽坑杀20万秦军的确有预见性,否则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刘邦顿时郁闷了,对自己产生了怀疑,以前自己抓壮丁的时候,有人逃跑那也算常事,但现下我官至汉王,居然也有人逃跑,怪了。刘邦实在想不明白个中原因。这种时候,是该找个人开导自己,并且帮自己想办法的时候了。
刘邦左右手当中,张良闪人了,就剩下萧何,于是刘邦命人传萧何来给自己做心理辅导。
结果,没想到的是,手下来报,萧何逃跑了。
11、又见一根“人材”——韩信
刘邦听说萧何当了二五崽,这还得了?一蹦老高,命人谁都可以不抓,但这个萧何,老子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刘邦下了死命令,众手下只好卖力找萧何。但没过两天,萧何却自己回来了。
刘邦问萧何,死哪里去了。
萧何回答,追人去了。
追谁?
韩信。
刘邦大骂混蛋,逃跑的人有好几十个,你谁不追,偏追……那个什么信,你当我三岁啊?
萧何见刘邦不信,赶紧解释说,韩信这人是国士无双,若要得天下,非此人辅佐不可。
刘邦当然相信萧何了,但还是不相信韩信的确是一牛人,如果是牛人为什么自己会不知道呢?
为此,不得不派出特约记者采访了几个曾与韩信接触的人,以作咨询。
新闻现场
——韩信访谈实录
首先采访的曾是秦朝南昌的一位亭长。
记者:“你好,请问你认识韩信么?”
亭长:“当然认识,我好哥们儿……”
记者:“那你知道他是怎样一个人么?”
亭长:“好人……”(亭长老婆跳出来插话):“我知道,我知道,是一个无赖,经常到我家来蹭饭。”
记者:“这个……他家很穷么?”
亭长老婆一脚踹开亭长:“废话,天天在我家蹭饭,老娘凭什么要给他做饭啊,每天在家累死累活的给这个没良心的干家务不说,还要给这个不要脸的韩信做饭,老娘吃饱了没事做怎么的,你给评评理,老娘把他赶跑有什么不对。”
亭长老婆拽住记者继续道:“你说,韩信这家伙是不是无赖?”
记者:“这个……嘿嘿……”
亭长老婆:“你倒是说啊。难道我还说错了不成,你想想,每天有个人来你家蹭饭,你乐意啊?你倒是说话啊……”
亭长上前阻止,亭长老婆使劲地扭了亭长耳朵一把,接着拳打脚踢,惨叫声不绝于耳,记者趁机告辞。
接着,记者来到一条河边,据闻韩信爱在此间钓鱼,见一老妇人正洗衣服,问曰:“老人家可认识韩信?”
老妇人摇头不知。
记者再问:“他身高约有七尺,长相彪悍,腰间带一把长剑。”
老妇人若有所悟,道:“认识,一个没出息的家伙。”
记者奇道:“老人家何出此言?”
“说起他就来气,我曾见他可怜,给他饭吃,他居然看不起我老太婆,说是日后要报答我。”
记者更奇怪了,问:“这很好啊,知恩图报,你气什么啊。”
老妇人顿时火山爆发,骂道:“报你个鬼,我是可怜他才给他吃的,说什么报答,说得就好象我有多稀罕他呢,就他那穷酸样,稀罕他什么?稀罕个屁。你给老子滚,有多远滚多远。”
记者被老妇人赶出了河边,继续一路打听,得知韩信曾在淮*呆过,得知一位年轻人曾与韩信有过节,便上前访问。
记者:“年轻人,请问你认识韩信么?”
年轻人大笑:“认……识……哈哈。”
记者又问:“那他是怎样一个人呢?”
年轻人继续大笑:“他啊……哈哈……胆小鬼……哈哈。”
记者:“请问……这有什么好笑的……”
年轻人:“哈哈……”
年轻人无故大笑,记者顿时无名火起,命人把年轻人海扁一顿后,作恶棍状,续问:“认识韩信么,不说,杀无赦;再笑一声,杀无赦;说废话,杀无赦。”
年轻人伏地,哀声道:“认识。”
记者一脚踏上年轻人头顶,大喝道:“怎么认识的。快说。”
年轻人道,“韩信曾从我胯下钻过。”
记者大喝:“妈的,废话,韩信身高七尺有余,身材魁梧,又身带利剑,你他妈的比武大郎好不了多少,凭什么从你胯下钻过,你当老子三岁?”说完让人把年轻人拖到巷子里继续海扁。
“武大郎是谁啊,小人不认识……是真的……哎哟,别打我脸……没骗大爷啊……啊。”巷子里传来年轻人惨叫声。
把年轻人被打得半死后,记者作恶魔状,续问:“后来韩信去往何处?”
年轻人吃力地回答:“当……兵去了。”
记者道:“废话。”
年轻人立刻大喊道:“我想起来了,是去项梁那里当兵去了。”
记者道:“项梁早挂了。又是废话。”
于是,年轻人再被拖入后巷……惨叫声复起。
而后,记者在一荒地觅得项梁孤魂。
项梁孤魂:“我死得好冤枉啊……”
记者:“请问你是否记得你有一个叫韩信的手下?”
项梁孤魂:“我死得好冤枉啊……我的兵全在我侄儿那里”
记者无语,看来只有去找项羽了。
记者此时已怒火中烧,想来这一个多月,东奔西走,却一无所获,越是礼貌询问,越是无功而返。
记者越想越气,一时不能自控,几近暴走,朝项羽方向飞奔而去,到得项羽家中,只听砰的一声,项羽房门被记者一脚踹开……
良久,从项羽方向奔来大队人马,杀声震天,记者在前发狂奔跑。
又过得数个时辰,记者终于甩掉项羽人马,觅得一安全之所,写下所发生之事,无奈身中百箭,已然奄奄一息,不多时便断了气,身上所藏的采访记录,后经人发现,并保存完好,巧遇太史公,以重金卖出。
太史公研究记录得知,此乃是韩信生平记事,兴奋之余便通宵整理,写出《淮阴侯列传》,部分内容大致如下:
“韩信,淮阴人,年轻时家境平寒,虽生得牛高马大,却不思作体力之活,常在南昌亭长家中蹭饭,后得知对方厌恶,愤然离开。
后在一河边遇得一老太婆,太婆可怜韩信,赠予饭菜,并数十日不间断。韩信深感其恩,并扬言日后报恩,却被太婆臭骂一顿。
接下来,又被城中一年轻人侮辱,使韩信从胯下钻过。而后几年,韩信带剑从军,先从项梁,项梁不知其人。
项梁死后,又从项羽。项羽轻视韩信,对其建议不予采纳。于是,韩信弃项羽随刘邦。”
之后的事,便是萧何所知道的了。
韩信自从随了刘邦,也一直郁郁不得志,只混了仓库管理员来当。算是个极小的官职,结果却也犯了个杀头大罪,好歹也算是一点本事了。
犯罪的主要原因要归结于韩信姓名。韩信名字中有个“信”字,估计是父母是希望韩信长大后为人“诚信”,而韩信却误以为是“自信”的“信”,并且一直以此为做人之本。
所以韩信人如其名,自信有余,志气比天高,都三十好几了,还是无所事事,的确令人“寒心”。
这还不算,更寒心的是,自从当了仓库管理员后,异常郁闷,经常与人喝酒,喝酒的时候就不得不说也酒话,说日后自己定要封王拜相。
结果古人自来就喜欢道听途说,一传十,十传百,传到刘邦耳朵里的时候,就变成了韩信等人要推翻刘邦当王。
所以刘邦就命人把韩信一干人等斩了。
也算韩信命大,监斩韩信等人的是夏侯婴,前面十三个倒霉蛋已经被斩了,就剩下韩信了。
韩信见夏侯婴正关注着自己,便对天高呼道:“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
从语文角度来看,这是一句设问句。一句问,一句答。
从句面意义来看,“上”指的是刘邦,意思就是说,“刘邦难道不想得到天下么?那么为什么要杀有才能的人。”而句子含义,就是“饶命”的体面翻译。所以这句话没有什么特别的。
并且,大多电视里某人要死的时候总要叫唤几句,比如“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又如“留取肝胆两昆仑”,又或者“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但也没见谁叫唤完了后,就被人从刑场上放了。
可偏偏韩信叫唤了,夏侯婴就饶命了。
既然正常程序说不通,那就来看看韩信的相貌,据闻韩信生得又高又大,相貌方面虽说不是英俊,但却也是器宇轩昂,整体来说是个相当不错的相貌。
如此,就说得通了。原因很简单,在古代一副好相貌是混社会的重要资本嘛。
夏侯婴见韩信生得不错,便十分欣赏,赶紧让人把他请下了刑场,并拉着他聊天。
韩信见自己逃过一劫,施展浑身解数把夏侯婴忽悠得一愣一愣的。夏侯婴大呼“人才”,并赶紧告诉了刘邦,不但赦免了韩信,还升了韩信的官,让他当上了粮站的站长。
后来萧何听说了这事,便拉着夏侯婴细问,到底为什么夏侯婴要放了韩信,到底这个韩信有什么特别的。
由于夏侯婴是靠长相来结识人的,作不得数。所以萧何便亲自找来韩信谈话。发现韩信的确有些才学,至少不适合当个粮站站长,便又介绍给了刘邦。
而刘邦初见韩信,也觉得此子长相不俗,和自己有得一拼,正是如此,反倒觉得此人没什么真本事,多半是靠吹牛糊弄人的。
所以刘邦第一次与韩信谈话,谈得十分马虎。
刘邦没看上韩信,但萧何是看上了的,而且十分看重,私下经常找韩信谈话,越谈就越觉得韩信这人了不起,便许诺要免费替韩信到刘邦那里走走关系,给韩信弄个高官来干。
但毕竟刘邦没看上韩信,任萧何如何推荐,刘邦就是不答应。
于是,两人各自都觉得有必要炒作一番,否则,难以说服刘邦。
两人都有炒作的意思,却没有具体计划。待到刘邦被立汉王,来到南郑的时候,正巧碰上军中不少东归将士逃跑。
韩信便计上心头,趁军中有人逃跑,自己也跑。如若有人追,则坚持一番,经再三劝回,便勉强应允,如此必能受人关注,问及自己为何逃跑的话,自己便能以口舌之利,说服刘邦,辩得官职军权;如若无人追赶,便与逃跑将士一起投奔他人,以汉军内部消息为饵,换取相应官职。
韩信这么一打算,悄悄放出自己出逃的消息给萧何后,飞奔而去。
萧何这时正在思考如何炒作的事情,一听韩信逃跑,刚开始倒是感觉可惜了,后一想,自己曾多次与韩信畅谈,中间透露了不少政事机密,这小子一跑,不就相当于机密外泄了么。
萧何不敢通报刘邦,赶紧驰马去追,一路上思忖:此番追赶韩信,若能追回,则定要在刘邦面前,大力推荐,否则这小子又会生叛逃之心;若不能,则务必灭口,免除后患。想到这里,萧何摸了摸怀中匕首,眼中寒光一闪,狂奔追去。
当萧何追上韩信时,两人都是一般心思,没说上两句,便达成共识——韩信随萧何回去,而萧何则亲自到刘邦面前举荐韩信。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