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东坡判案-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轼缓言:";员外还真是个做戏的高手,本官都差点被你骗了。";

  童员外一怔:";呃。。。苏大人弦外之音,话中有话,老夫愚钝,难以听懂。";

  苏轼:";那苏某便直言,敢问员外,这场一个月前就开始的好戏,不知今日可否收场?";

  童员外不免暗暗一惊:";呃。。。此话从何说起,此话从何说起?";

  苏轼一拍惊堂木,厉声道:";就从你杀害张三元说起。";

  童员外冷笑道:";苏大人,这可是大堂之上,讲话要重证据实。";

  苏轼:";那好,你且听听本官讲的这个故事。虽然员外早已在一月前开始了这个精心策划的阴谋,不过本官还是从那晚的寿筵开始说起。那天晚上,你送走张三元以后。。。";

  童员外回来,看到董非仍爬在桌上,对丫鬟道:";找两个人,去把董老板扶去厢房。";然后匆匆走到了院子里的假山旁,童武从暗影中闪了出来。童员外看看四下无人,递给童武一把剔骨尖刀,向童武使了个眼色。童武会意,转身消失在夜色中。

  童武赶到湖边,趁着夜色藏身于草丛中。不久张三元赶来,童武从其身后猛地窜出,大力将刀插进张三元的后心,张三元吃痛,本能回身看凶手,借着月光,他认出是童武。伸手一把抓向童武的一只手,在上面留下几道血痕。

  苏轼:";本官在查验张三元尸身的时候,发现在其指甲缝中有少许皮肤的碎屑。于是我推测张三元在死前,一定做过一些反抗,而且还抓伤了凶手,于是在本案的查访过程中,我格外留意那些身上有抓痕的人。不巧,果然遇到一个。";

  墨郎俯身探到床下,片刻竞取出件旧包裹。墨郎三下两下打开来,里面竟然藏一把带血的剔骨尖刀。

  墨郎:";老爷,这里有一把刀。";

  童武拿过刀,看了看:";大人,那晚寿筵我家厨房正丢了这样一把刀。";

  苏轼眼前一亮。童武的手臂上正露出几道抓痕。

  苏轼:";童武拿刀时,本官看得清楚,其手背上有数道抓痕,显然是最近所伤。而且不只如此,本官查验后发现,那柄剔骨尖刀的刀把上留有的血手印乃是一只左手的手印。而当时童武握刀时,正是用其习惯的左手。综合以上两点,本官初步推断杀害张三元的凶手就是童武。接下来本官要做的就是落实这个推断,同时还要想明白凶手的动机。员外将银票给张三元的时候,童武在场,那童武见财生异、谋财害命,倒也说得过去。只是这样解释似乎简单了些。在查访中,本官从张三元的妻子何香儿处,听到一条线索,一个月前有人以高价向张三元定购柿蒂绫。张三元据此才向员外借银千两,并以绸庄抵押。而东城的董非也是以相同的缘由,向员外借银八百两,以绸庄抵押。让我感到不解的是,杭州城内乃是世和绸庄最大,又专做外埠生意,为何这些外地客商不去世和,却同时找到张三元和董非的绸庄,且数额又如此巨大呢?联系到本案,张三元已死,而董非的嫌疑最大,若再被判死罪,这背后又会有谁得利呢?照此推想,苏某自然而然想到员外,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这一切的背后主使是员外的话,两家绸庄的掌柜一死,自然无力偿还欠款,员外就可以顺理成章接手两家绸庄,从而进一步独霸杭州城的丝绸业。这可真是一箭双雕的好计。";

  童员外:";苏大人说老夫有意栽赃董非,可是沈大人一开始抓的是刘老运父子。难道老夫连刘氏父子也要栽赃不成?";

  苏轼:";这恰恰是你始料不及的一个失误。你本以为经过周密的策划,案发后由童武去张家假借绫绢,待张三元的尸身被发现后,便陪何香儿去府衙将祸水引向董非。只是你想不到,沈大人的注意被意外引向了刘老运。而后刘喜的投案自首,更是完全破坏了你的计划。你本以为功亏一篑。却想不到本官接手此案后,排除了刘氏父子的嫌疑,于是你又可以继续你的计划,在我去你府上查访时,给本官上演了一出苦肉计。";

  童员外在凉亭里独自饮酒,满面愁容。酒桌对面放着一只空杯。童员外给杯中斟满酒。对着那只酒杯一敬,一饮而尽。刚放下酒杯,只听";嗖";的一声,一只钢镖已插入桌面。童员外大吃一惊,本能地退了几步,大喊道:

  ";来人啊,来人啊!";

  众多丫鬟、家丁急忙赶来。童员外颤着手,指道:";那。。。那刀。";众人见状,也都是一惊。几个胆小的丫鬟吓得喊出了声。

  童武壮着胆子上前,发现那刀上还带着一张纸条。童武拔出刀,展开字条给员外。

  员外接过,发现上书两字:闭口。

杭州府平冤(22)
沈立有些妒忌地:";童员外醒来,我都会审,还要他吗?";

  员外懵懂:";我这是在哪里?";

  苏轼冷竣地:";州府大堂。";

  沈立:";员外刚刚苏醒,快去给他搬把椅子来。";

  苏轼冷冷道:";不用啦,他睡了这么些时辰,也该站一站,清醒一下。";

  沈立气得吹胡子瞪眼:";你。。。";,暗暗道:";不懂礼数。";

  童员外:";我怎么会在大堂上?";

  苏轼缓言:";员外还真是个做戏的高手,本官都差点被你骗了。";

  童员外一怔:";呃。。。苏大人弦外之音,话中有话,老夫愚钝,难以听懂。";

  苏轼:";那苏某便直言,敢问员外,这场一个月前就开始的好戏,不知今日可否收场?";

  童员外不免暗暗一惊:";呃。。。此话从何说起,此话从何说起?";

  苏轼一拍惊堂木,厉声道:";就从你杀害张三元说起。";

  童员外冷笑道:";苏大人,这可是大堂之上,讲话要重证据实。";

  苏轼:";那好,你且听听本官讲的这个故事。虽然员外早已在一月前开始了这个精心策划的阴谋,不过本官还是从那晚的寿筵开始说起。那天晚上,你送走张三元以后。。。";

  童员外回来,看到董非仍爬在桌上,对丫鬟道:";找两个人,去把董老板扶去厢房。";然后匆匆走到了院子里的假山旁,童武从暗影中闪了出来。童员外看看四下无人,递给童武一把剔骨尖刀,向童武使了个眼色。童武会意,转身消失在夜色中。

  童武赶到湖边,趁着夜色藏身于草丛中。不久张三元赶来,童武从其身后猛地窜出,大力将刀插进张三元的后心,张三元吃痛,本能回身看凶手,借着月光,他认出是童武。伸手一把抓向童武的一只手,在上面留下几道血痕。

  苏轼:";本官在查验张三元尸身的时候,发现在其指甲缝中有少许皮肤的碎屑。于是我推测张三元在死前,一定做过一些反抗,而且还抓伤了凶手,于是在本案的查访过程中,我格外留意那些身上有抓痕的人。不巧,果然遇到一个。";

  墨郎俯身探到床下,片刻竞取出件旧包裹。墨郎三下两下打开来,里面竟然藏一把带血的剔骨尖刀。

  墨郎:";老爷,这里有一把刀。";

  童武拿过刀,看了看:";大人,那晚寿筵我家厨房正丢了这样一把刀。";

  苏轼眼前一亮。童武的手臂上正露出几道抓痕。

  苏轼:";童武拿刀时,本官看得清楚,其手背上有数道抓痕,显然是最近所伤。而且不只如此,本官查验后发现,那柄剔骨尖刀的刀把上留有的血手印乃是一只左手的手印。而当时童武握刀时,正是用其习惯的左手。综合以上两点,本官初步推断杀害张三元的凶手就是童武。接下来本官要做的就是落实这个推断,同时还要想明白凶手的动机。员外将银票给张三元的时候,童武在场,那童武见财生异、谋财害命,倒也说得过去。只是这样解释似乎简单了些。在查访中,本官从张三元的妻子何香儿处,听到一条线索,一个月前有人以高价向张三元定购柿蒂绫。张三元据此才向员外借银千两,并以绸庄抵押。而东城的董非也是以相同的缘由,向员外借银八百两,以绸庄抵押。让我感到不解的是,杭州城内乃是世和绸庄最大,又专做外埠生意,为何这些外地客商不去世和,却同时找到张三元和董非的绸庄,且数额又如此巨大呢?联系到本案,张三元已死,而董非的嫌疑最大,若再被判死罪,这背后又会有谁得利呢?照此推想,苏某自然而然想到员外,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这一切的背后主使是员外的话,两家绸庄的掌柜一死,自然无力偿还欠款,员外就可以顺理成章接手两家绸庄,从而进一步独霸杭州城的丝绸业。这可真是一箭双雕的好计。";

杭州府平冤(23)
童员外:";苏大人说老夫有意栽赃董非,可是沈大人一开始抓的是刘老运父子。难道老夫连刘氏父子也要栽赃不成?";

  苏轼:";这恰恰是你始料不及的一个失误。你本以为经过周密的策划,案发后由童武去张家假借绫绢,待张三元的尸身被发现后,便陪何香儿去府衙将祸水引向董非。";

  童武突然说道:";禀大人,当晚张三元在我府上后堂向我家员外借千两银子,写有借据,当时小人和东城绸布庄的董非董老板都在场,可以证实。董非当晚还睡在。。。";

  童武正说着,一旁的何香儿像突然想起什么,大喊一声:";啊!";众人一惊。

  苏轼:";只是你想不到,沈大人的注意被意外引向了刘老运。而后刘喜的投案自首,更是完全破坏了你的计划。你本以为功亏一篑。却想不到本官接手此案后,排除了刘氏父子的嫌疑,于是你又可以继续你的计划,在我去你府上查访时,给本官上演了一出苦肉计。";

  童员外在凉亭里独自饮酒,满面愁容。酒桌对面放着一只空杯。童员外给杯中斟满酒。对着那只酒杯一敬,一饮而尽。刚放下酒杯,只听";嗖";的一声,一只钢镖已插入桌面。童员外大吃一惊,本能地退了几步,大喊道:

  ";来人啊,来人啊!";

  众多丫鬟、家丁急忙赶来。童员外颤着手,指道:";那。。。那刀。";众人见状,也都是一惊。几个胆小的丫鬟吓得喊出了声。

  童武壮着胆子上前,发现那刀上还带着一张纸条。童武拔出刀,展开字条给员外。

  员外接过,发现上书两字:闭口。

  苏轼:";那只镖如果我没有猜错,应该是童武所发。你明知董非平素好武,这么做不过是将祸水引向董非,同时将自己的身份变成被害人,以蒙混人们的视线。";

  沈立质疑道:";苏大人,你不要忘记,童员外那晚为向府衙禀报案情,曾被人在半路所伤,昏倒数日,还是你适才将他救醒。";

  苏轼:";不错,这也曾让本府感到困惑。如果,凶手真的要掩盖真相,为什么只是将员外击昏,难道他不怕在员外醒来后,继续向州府告发吗?所以真相就是,他根本没有被人击昏,童员外一直都苏醒着,他在装昏。这是他和童武放的又一个烟雾弹,为的也不过是进一步摆脱自己的嫌疑,将众人的注意力引向董非。适才我用针灸把员外治好,其实,我根本没有将针刺入员外的体内,只是在他的皮肤上按了几下,员外的苏醒恐怕是怕我用第二个方法,刺他的足三里穴位,引起剧痛。这才'苏醒'。我这么说对吗?童员外。";众人哗然。童员外的脸上也是直冒冷汗。

  苏轼摇了摇手中的银票,转向沈立:";沈大人,这千两银票,你上次在董非家挖地三尺都没有找到,而今却被轻易找到,大人不感到奇怪吗?";

  沈立哑口:";这。。。";

  苏轼:";你还记得我们一起去看员外时的情景吗?";

  童武对沈立:";听说州府已将凶犯董非捉到,还望大人早日判处案犯,替我家老爷讨回公道。";

  沈立不耐烦地:";审案查凶乃州府之事,不须你等操心。";

  苏轼接口道:";凶犯是已抓到,只是尚无法对其治罪。";

  童武:";为何?";

  苏轼:";尚缺少一样证据。";

  童武:";什么证据?";

  苏轼:";千两银票。";

  童武:";银票?";

  苏轼:";对。那董非见财生异、谋财害命,都是为了钱,没有这件最关键的证物,怕是无法对他治罪。";

  童武:";如果一直找不到银票,就永远不能定罪吗?";

  周聪醒悟:";苏大人是故意将这话说给他们听。让他们得知判处董非还差罪证银票之后,才将银票藏匿到董家。";

  苏轼:";不错,对员外的种种猜想,只是猜想,我必须要找到证据来证明。而员外的计划周密,从表面来看,找不到直接的证据。所以,我采取了打草惊蛇,敲山震虎的策略。";

  苏轼笑笑:";那也不必,只要找到其它证物,一样可以治办凶手。";

  沈立:";什么证物?";

  苏轼故意卖起关子,微笑不语。

  沈立急道:";苏大人,你倒是快说呀。";

  苏轼:";剔骨刀!我在那把刀上发现了重要线索。";

  童武:";什么线索?";

  苏轼:";手印,那刀把上留着的血手印乃是一只左手的手印,凶手左手持刀杀害张三元,所以血印留在了上面,凶手必是惯用左手之人。";

  周聪惊道:";左撇子。";

  苏轼:";而且不巧,苏某发现此屋中正有人惯用左手。";

  苏轼:";本官正想要看看,员外在得知自己阴谋有可能败露时,会采取什么举动。果然,在我们离开童府后,童府后门上演了这么一幕。";

  员外出门看看,发现路上没人,急忙把童武叫了出来。童武一身行装,背着个包袱出来。员外又嘱咐了几句,童武匆匆离去。

  而这一切被躲在树后的墨郎看得清清楚楚。

  苏轼:";这个阴谋的策划者虽然是童员外,而执行者却是童武。所以,童武所知最全,员外又恐童武不慎将之泄漏,遂起杀心,决心铲除后患,杀之灭口。于是就有了郊外客栈那场大火。。。";

  童员外:";苏大人,老夫倒有一点不明,还请大人明示。";

  苏轼:";请讲。";

  童员外:";张三元临死前,在地上写有'文'字,这和我有何关系?',

  所有人又看着苏轼。沈立更是急切地想知道答案。

  苏轼淡淡一笑:";这也的确困惑了苏某很长时间,但是当我把这所有想清楚后,再返回头来看这个字,答案已跃然纸上。张三元想写的并不是";刘";字,恰恰是'童'字,只因当时气息将尽,手指不能控制,颤抖中将'童'字的首部写成了'文'。而这又让本案着实走了不少弯路。";

  张三元伏在地上,气息将尽,颤抖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