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民国总统的岁月-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各省党人联络已有成效,响应成约自无问题。(三)长江下游以及云、贵各省军队中之军官,多是由我军发迹去的;北洋军队中,吴禄贞统制带去的军官不在少数;东三省中的上、中级军官,由湖北调去的约五十员之多,下级军官更不待说了。以上军官都是素抱革命大志的,把握着这些事实,我们的事业一定成功。时间匆促,不多说了。各位回去,尽其职责,速召集旧同事前来,鼓励士兵,不使士兵有逃脱思想,这是目前要紧任务。
二、清军南下,携印出走
二、清军南下,携印出走
武昌起义,革命党人一举攻克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瑞澂、张彪弃城而逃,电奏达北京,清廷举朝惶惶,当权者与皇族亲贵立即研究对策。12日,清廷命陆军大臣荫昌督率陆军两镇赶往湖北###,湖北军队及赴援各军均归其节制调遣。
荫昌在德国学过陆军,但一直未曾带兵打仗,缺乏调兵遣将的实战经验,命荫昌督师,显然不会收到什么效果。
清廷命荫昌督师南下的同时,并命海军提督萨镇冰率领海军南下,企图把武昌起义###下去。
10月17日,萨镇冰乘坐旗舰楚有号低汉,海容、海琛、海筹三大战舰及建威、建安、江元、江贞、江利、楚同、楚太、楚谦、飞鹰、湖鹗及辰字、宿字各艇都陆续来汉。其中海容等为甲午战败以后仅存三支大战舰,清廷这次把所有海军本钱完全投入武汉战场,以为海军一出手,就可以荡平民军,夺回武汉。三大兵舰中的上中级官长,很多是满人,暗中监视汉人行动。
海军初到汉口时,瑞澂就想约同海军炮击民军在长江往来的船只,切断民军的水上交通。以未得到海军全体的同意,没有达到目的。所以瑞澂屡次进攻,反而遭到民军的炮火威迫,不敢驶到刘家庙以上。武汉民军的水上交通畅行无阻。
清海军的反正。起义军方面已看出清海军暗助民军的许多线索。一日清海军某舰帮带(即副舰长)携带随从二员,借故离舰到武昌来报消息:“海军除满籍官兵外,自萨镇冰以下,都对革命表示同情,所以瑞澂要求海军用远程大炮轰击武昌,均不同意,至今武昌城内未落一弹,就是证明。”黎元洪原是海军出身,曾至萨镇冰数函,劝其归顺。当时虽未答复,却种下海军反正的因素。
11月11日,萨镇冰率海容、海琛、海筹等舰秘密开赴九江下游,途中竖起白旗、宣布反正,并致函湖北军政府说:“萨军门已与黎都督联络。”黎复信表示敬佩。
九江军政府马毓宝对海军反正,不甚明白,用电报向黎请示:“据各舰长说:奉萨命令东下,并说与黎都督已有接洽,该舰等均竖白旗,真相未明,现已将三舰扣留,暂不准下驶。乞示!”武昌接到九江军政府电报,也感到海军独立如此迅速!即推李作栋持汤化龙私函前往接洽,并将真实情况调查清楚;一面由黎复电九江分府;一切由李作栋到九江面商。同时要九江军政府:一、请海军派舰西上赴援武汉;二、派员优待萨镇冰。
李作栋到了九江,先与海军司令汤芗铭见面,除了面交他哥哥汤化龙给他私函外,首先请海军迅速援鄂,这是民军的一致要求。并对汤芗铭表示,黎与萨有师生关系,萨对革命暗中是有帮助的,民军应该予以优待,以酬其功。
11月19日下午,由汤芗铭、杜钖珪和湖北代表李作栋等率领三大战舰及其附属的小兵舰开抵青山下游,各战舰为了本身安全,按照航行路线靠近汉口一面行驶,且行且用大炮轰击,清军猝不及防,死伤人数很多。
黎元洪在汉口、汉阳失守后,清军又开炮轰击武昌城。此时谣言四起,说清军要攻武昌。并派有汉奸多人运动民军作内应。这时,原炮八标统龚光明和清陆军部司长万廷献两人正由北京到武昌,因而又有了龚、万二人运动旧部作内应的说法。黎听到这些消息,更加惶恐不安。
12月1日正午,清军由汉阳龟山炮击武昌,都督府中弹起火,黎即此时仓卒出城,经洪山向葛店方面逃去。葛店在武昌下游45公里,地临大江,是一个很小的市镇,能停泊小型兵舰。万一武昌失守,他就携同存银六十万两逃往南京,与下游革命党人汇合。黎元洪一向慑于北洋军事势力,一遇时机,就出卖革命利益,也是可能的。与此同时,英领事馆派英人盘恩到武昌会晤都督黎元洪,商谈停战条件,时黎已离开武昌,只好由军务部长孙武和护理总司令蒋翊武分别与之接洽。提议停战三日,磋商条件,“现在清军已同意,我特来武昌,面谒黎都督认可,并将我带来的公文盖印,再送到清军盖印,即可停战”这时都督印由黎带走,不能立即取回,就由军务部长孙武请工照样刻了一个,加盖在停战条件上面,表示同意停战。。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三、投靠袁世凯 共同破坏革命
三、投靠袁世凯 共同破坏革命
1912年1月1日,革命党人在南京成立了###临时政府,孙中山被选为临时政府大总统。1月3日,黎元洪被参议院选为副总统仍兼湖北省都督。
袁世凯窃据###大总统后,这时湖北还有9个师的兵力,在全国来讲是有举足轻重之势。而且在南北战争中,湖北又是一个枢纽地带,这时黎元洪的态度不能不是决定双方胜败的因素。但是这个辛亥革命的投机者,看见北洋军事力量超过革命党的力量,就决心投靠了袁世凯。
1913年8月,黎元洪查封了革命报刊武汉《大江报》,并伙同袁世凯杀害了领导武昌起义的同盟会员张振武、方维等人,同年他又赞同袁世凯###“二次革命”吹捧袁是识时务之英雄,而且披肝沥胆大递降表。其致袁电说:“元洪惟知服从中央。长江下游,暂死撑柱,决无膽顾”有了黎元洪的表示,袁才得以顺利派师南下。
黎元洪敞开大门让北洋军进来,所以第六师得安全迅速地通过武胜关,一步步地移动到“长江之腰”田家镇、矛头指向江西。
黎元洪对袁世凯###二次革命,不但在军事上,还是在政治上给袁的很大支持;而且战后大举屠杀人民的实际行动的。同时,黎对袁的怀疑心理转为诚服,中间派的身份下降到走狗身份。即使黎恭顺有加,袁到底还是不放心把这个“革命要人”放在湖北都督的重要位子面上。
由于黎完全倒在袁的方面与国民党为敌,袁不便用假道###的伎俩。国民党失败后,袁不止一次地用甜言密语引黎北上和他见面,事实上是“请君入瓮”。可是黎对切身问题却看得非常清楚,他推三阻四地没有吞下这个香铒。如果袁用军事压力来解决这个问题,不但师出无名,会使“天下人为之寒心”,而且有可能激成事变。到11月间,袁实在###耐不住了,就想出一个“霸王请客”的方法,特派段祺瑞到汉口去劝驾。
12月8日段祺瑞到汉口时,黎就知道不北上已经成为不可能,即约集左右举行了一次秘密会议,决定派都督府参谋长金永炎代理都督,他表示尽可能争取早日回到湖北。但是段与黎只匆匆地见了一面,就替黎预备好北京去的专车,9日就面催黎北上。黎还在半路的时候,10日,北京就发布了总统命令,派段祺瑞代理湖北都督,派周自齐代理陆军总长。
黎元洪的专车到了北京,袁派自己所乘的全漆朱轮马车到车站迎接。黎所受到的热烈而隆重的欢迎;袁立刻规定副总统月薪一万元,每月办公费二万元,一个不多,一个也不少。袁指定以瀛台为黎的馆舍,这个地方正是以前西太后软禁光绪帝的地方。
黎元洪这时已知道他由政治俘虏进而做了名副其实的俘虏,乃于12月19日呈请辞去湖北都督兼职。
黎元洪当然不愿意以“安乐公”自居,很想借一个题目离开北京,以使恢复自由生活。曾经表示,愿以“答谢各国承认民国专使”的名义周游列国一趟。袁怕他一去不返,就拖延的手段来塘塞,不作肯定的回答。
黎元洪虽然追随袁世凯,但未能获得袁的深信。1912年12月,袁世凯要黎去北京就任副总统之职,暗地对他的监视和控制。但黎元洪仍全力支持袁的一系列###政策。1913年6月扑灭“二次革命”后,由袁一手操纵国会,在1913年10月正式选举总统时,袁指使总统卫队三千多人号称“公民团”包围选举会场,不选出他们满意的总统就不离开;为此,袁得票507票当选为###第一届正式大总统。次日,黎元洪得票611票,当选为副总统。
1914年,袁世凯解散国会,篡改约法,成立御用参政院,黎元洪被任命为参政院院长。1915年12月袁称帝以后,封黎为“武义亲王”黎未接受。
四、督军纷纷独立,四处呼救无门
四、督军纷纷独立,四处呼救无门
袁世凯死后,南北调和,北京政府由副总统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北洋军阀实权人物段祺瑞任国务院总理。但他们分别投靠不同的帝国主义,黎元洪是美国的走狗,段祺瑞是日本的奴才。而段祺瑞又是北洋军阀集团中握有兵权的一个重要首脑,因此,北京政府的实权是在段祺瑞势力控制之下。虽然如此,黎段之间终究由于投靠主人不同,这样,双方经常在某些问题上,展开了政治性的明争暗斗。
1917年3月3日,在段祺瑞主持下,内阁通过了对德绝交的议案。次日,黎元洪借口国会尚未通过,拒绝在电稿上签字。于是段祺瑞便用愤怒去天津的行动,要胁黎元洪。后经过另一个军阀——直系军阀首领、副总统冯国璋的调停,黎元洪接受了不干涉、对德的外交条件。6日,段祺瑞意气自得地由天津返京。8日,他即将对德绝交议案和中国希望之具体条件,秘密通知日本。这些内容的提出,遭到日本外相本野的斥责,认为这是缺乏诚意的一种策略性的试探,是对日本缺乏以真意相告的一种表现,而主张先行绝交,再商条件。北京政府经国会同意后,便在14日正式向德发表绝交照会。
继绝交以后而来的是参战问题。段祺瑞为了能符合日本对自己的要求顺利达到参战目的,便照抄他的老师袁世凯的老办法,想利用一下军阀的实力。
###日,段祺瑞召集各省督军到北京成立督军团,名为开军事会议,实则为国会内通过“宣战案”作准备。这样,既可以统一地方军阀的不同意见,又可用之威胁国会。由于英、法、日各国多表示赞成段的意见,法国更在宴请各督军时扬言:“中国应立即对德宣战,国会意见不关重要。”因此,“宣战案”在督军会上获得通过。
段祺瑞在督军会议上获得通过对“德宣战”后,即派出13000人的所谓中国“参战军”但不是到欧州去参战,而是到法国北部背面去劳役。
5月23日,黎元洪先发制人,由国务委员伍廷芳副署,发表了免去段祺瑞国务总理的命令,并即以伍代理。段祺瑞在愤然出京的时候,发出了带有挑唆性通电说:“查共和国,责任内阁制,非经总理副署,不能发生命令效力;以上各件(指任免命令)未经祺瑞副署,将来地方国家,因此发生何等影响,祺瑞既不能负责。……”并向部下暗示,可以任意而为。倪嗣冲在29日首先宣告脱离中央,接着张作霖、张怀芝、李厚基、赵倜、杨善德、陈树藩、曹锟等也相继独立。他们有的是段系军阀起来声援段祺瑞,有的虽则与段无关,但也欲趁机起来谋利益。黎元洪无法之余,只得四处呼救,他曾先后要求徐世昌、梁启超等出面调停,却遭拒绝。在这僵局之下,清朝的孤臣孽子张勋表示可以出任调停。
黎元洪、段祺瑞在参战问题交恶,各省督军纷纷宣布独立,黎在求告无门的窘境。日本趁机指派佃信夫其人出面,撮合段祺瑞和张勋的合作。段祺瑞的真正目的是借合作之名,驱使张勋赶走黎元洪,为自己造成“东山再起”的机会;对于所要求的复辟条件,作含混而非正面的“允诺”。张勋受了段祺瑞的欺骗,认为这是自己实行复辟的一个良好机缘,于是便派李盛铎到京,向黎元洪表示“愿任调停”之意。黎也急于想“倚张自保”,便接受张勋解散国会的要求。张勋在6月7日率领步、马、炮兵十营约五千人及随员一百四十八人由徐州动身八日行抵天津。
黎元洪听到张勋统率人马要开来北京的消息,就开始怀疑张勋此行不怀好意,立即电请徐世昌、李经羲两人劝告张勋“减从入京,以免京师恐慌。”不料到八日,张勋突然向黎派到天津来欢迎的总统府秘书长夏寿康提出,请总统下令解散国会,自八日起至十日止,限于三天之内实行,否则不负调停责任。夏寿康慌慌张张地把这个消息转报黎,黎感觉这个“调停”人比叛督更凶,他自己犯了引狼入室的错误。
9日,张勋没有待黎的回音,就派辫子军先头部队开到北京,这是公开向黎示威的一个步骤。仅在几天前,黎采纳李经羲的建议,想利用张勋去退督军团的兵,而此时最感迫的是退张勋的兵。
在辫子军开到北京的时候,京津临时警备总司令王士珍也不敢实践其全力担保维持北京治安的诺言了。9日晚间,他自动地搬到总统府来下榻,表示其与总统共生死的决心。10日,黎元洪他去找代理内阁总理伍廷芳副署解散国会的命令,伍一口拒绝。
王士珍鉴于问题没有解决,祸事快要临头,就偷偷地回到西单牌楼堂子胡同私宅,准备逃出北京。有人把这个消息报告黎,黎急派步军统领江朝宗等到王宅力加劝阻,王才无法脱身。
6月30日晚间,辫子军大帅偕同复辟派陈宝琛、刘廷琛两人,偷偷进入清宫参加“御前会议”会议完毕,张勋若无其事地到了江西会馆。
同一时期,步军统领江朝宗接二连三地接到安定门和西直门守城部队打来紧急电话,有大批辫子军要叫开城门,应当怎么办?江吩咐他们暂时不得开城。他正想去向陆军总长王士珍请示,不料这个平日极有修养的北洋派###已经慌慌张张地跑过来会他,并且带着急促而又低沉的声调说:“复辟就在目前,他们一切都准备好了!”
江朝宗建议立刻报告总统。他们还没有来得及动身,就有一辆汽车在门外停下,有人敲门走了进来,手里拿着雷震春、张镇芳两个人的大名片请他们即刻到“大帅”那里商量要紧的事。
江朝宗、王士珍等到“大帅”公馆就看见屋前屋后都站满了全付武装,杀气腾腾的辫子兵。张勋这时的脸色如同凶神恶煞一样,向江朝宗投了一眼,为什么不肯开城门放城外的军队进城来。江朝宗战栗地说:“没有陆军总长的命令,不到时候不能开城。”张勋扫了王士珍一眼说:“聘老怎样办呢?”
王立刻命令江朝宗用电话通知守城部队开放城门。因此辫子军就像潮水般涌进城来。
这个问题解决了,外面有人跑了进来报告,国务总理李经羲等要见“大帅”。张勋摇手说:“没有工夫,不让他们进来!”
接着,张勋站起来大声地说:“今天马上就要迎接皇上复位。有不赞成的,都不许走!”
没有人敢不赞成,但是也没有人开口说话。张勋就把王士珍、江朝宗等装上一辆汽车,并令吴炳湘、陈光远、李进才、刘廷琛、沈曾植、万绳栻等分乘汽车一直驶进清宫停下来。此时已是7月1日破晓前3时左右。溥仪升了殿,张勋跪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