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王牌军:皮旅全纪实-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章  诞生之初


1944年随着河南战场汤恩伯的溃败,皮定均支队2个团(太行3团和35团)9月21日飞渡黄河,挺进豫西。(一说9月5日,支队在林县家园誓师出发,由济源县蓼坞、河清强渡黄河,直插宜阳县境的赵堡。)皮定钧指挥第3团钟发生部9月29日袭击日军正在修建的登封城南机场,完全摧毁,歼灭日伪军60多人,并解救民工2万多人。1946年在中原突围后加入华东野战军。后方升普和皮定均率领该独立师回到华北太岳军区,编为61军181师,即皮旅。皮定均是军长,后为开国中将,方升普是副军长,后为开国少将,方也转入空军任职。
皮定均、徐子荣、钟发生战斗部署是:6连战斗力较强。由连长武占魁带领,袭击登封西关,防止城内鬼子增援机场。9连由东南角向机场突进。3连从西北角朝机场袭击。机炮连作机动使用。指挥所设在机场西100米处的山头上。时间是农历八月十三,云层较厚掩住了月光。
皮旅的太行3团和35团,共1502人。3团共7个连,团长钟发生,政委陈行庚。35团是个小团共5个连,团长王诚汉,政委马毅之。因为当时八路军刚从精简整编中恢复过来,所以两个团的兵力还不如抗战初期一个团。在八路军前方总部所在地麻田镇,参谋长滕代远宣布了总部的命令:任命皮定均为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司令员,徐子荣为政治委员并兼任豫西党的地委书记,方升普为副司令员,郭林祥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熊心乐为参谋长。机关由太行7分区直属机关等单位的80多个同志组成。



1944年10月
第1支队(即豫西抗日游击第1支队,1944年9月在太行军区组成)
支队长 皮定均    政治委员 徐子荣    副支队长 方升普    副政治委员 郭林祥
参谋长 熊心乐    政治部主任 郭林祥(兼)
第3团
团长 钟廷生       政治委员 陈行庚       参谋长 沈甸之
第35团 
团长 王诚汉       政治委员 马毅之       参谋长 张介民

1945年5月

第1支队
司令员 皮定均    政治委员 徐子荣    副司令员 方升普    副政治委员 郭林祥     
参谋长 熊心乐    政治部主任 郭林祥(兼)
第3团
团长 钟廷生       政治委员 陈行庚      参谋长 沈甸之
第35团 
团长 王诚汉       政治委员 马毅之       参谋长 张介民


组建豫西支队 挺进敌后抗日

    1944年春,日寇在太平洋战场连连失利,为挽救其最后失败命运,日寇华北方面军调集5万余兵力发动中原战役,企图打通京广铁路交通线。4月17日,日寇由豫北、晋南渡过黄河,协同豫东日寇,分沿叶(县)洛(阳)公路和陇海铁路向豫西重镇洛阳、陕州进攻。驻守河南国民党军汤恩伯、蒋鼎文、胡宗南等部40余万人不战而逃,短短37天时间,郑州、开封、洛阳等38座城市沦陷。豫西人民惨遭日寇烧杀抢掠,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为了解救河南苦难同胞,扩大敌后抗日战场,连接华北、华中解放区,打败日本侵略者,中共中央于5月11日、6月30日相继发出《关于向河南发展方针的指示》、《关于向河南发展问题给北方局的指示》,后又于7月25日发出《向河南进军的部署命令》,决定从太行军区抽调得力干部和精锐部队组成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尽快挺进豫西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一、千里挺进豫西

    中共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根据中共中央指示,迅速从太行军区抽调一批骨干,组成八路军豫西抗日游击支队,挺进豫西建立抗日根据地。

    7月中旬,接中共北方局和八路军前方总部紧急通知,太行军区7分区司令员皮定均、5分区地委书记兼政委徐子荣,前往山西辽县上麻田村中共北方局驻地受命,负责组建“八路军豫西抗日游击支队”,分别被任命为支队司令员和政委;另抽调7分区副司令员方升普任支队副司令员、6分区政治部主任郭林祥任支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8分区参谋长熊心乐任支队参谋长、八路军129师情报处处长孔祥祯任支队政治部副主任,组成支队领导班子。

    8月下旬,支队基本组建完毕。由太行军区所属各分区抽调80余名干部组成支队司、政、供、卫机关,辖3、35两个小型编制步兵团和1个直属特务连。

    3团原为129师新1旅3团,1943年3月18日在山西黎城县由新l旅l、2团抽调部队组成。9月太行军区7分区成立以后,该团调为7分区基干团,编入支队时新增辉县县大队1个连,番号仍称3团,共900余人,辖步兵l、3、4、6、7、9连和1个机炮连,团长钟发生、政委陈行庚。35团与豫西支队同时组建,由129师385旅和林县县大队抽调建制连队在林县临淇镇郭家园村组建,共600余人,辖步兵1、2、5、8、9连,团长王诚汉、政委马毅之。

    1944年9月5日,支队在河南林县临淇镇郭家园召开成立誓师大会,番号为“八路军豫西抗日游击支队”,共1700余人,配备82迫击炮2门、重机枪2挺、轻机枪30挺、步枪800余支,直接受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前方总部领导。为便于开展地方工作,建设地方政权,在支队组建后不久,便成立中共豫西地委,由支队政委徐子荣任地委书记,皮定均、方升普、郭林祥为地委常委。

    9月6日晨,支队机关奉命率35团从郭家园出发,到辉县南平罗汇合3团后继续前进。为隐蔽进军企图,部队沿太行山南麓,经辉县薄壁、陵川夺火镇、柳树口及晋城县境直向太岳挺进。经9天艰苦行军,到达太岳军区4分区所在地阳城,在城南休整3天。随后,从阳城继续向西南前进,进入河南济源县邵原镇后,又急转东南直下王屋县。此时,接中共北方局急电:日寇正调兵加强河防,必须星夜渡河。为此,全支队开始急行军,日行45公里,21日晚抵达济源县西南靠近河清渡口蓼坞村集结,22日拂晓全部渡过黄河。

    支队渡过黄河后,在太岳军区1分区59团一部接应下,进入新安县境内,经仑头、云水、五头,从新安县城以东10余公里磁涧镇跨过陇海铁路,徒涉涧河,又折转东南,先后摆脱孟津县横水镇日寇和新安县日伪顽军围追堵击,从宜阳城以北官庄和洛阳市龙门以南抢渡洛河、伊河,9月25日到达伊川县阎窑村一带集结,与拥有一支抗日武装的伊川地下党负责人张思贤、刘世基取得联系。至此,豫西支队胜利完成挺进敌后任务,历时20天,行程千余里。

    二、开辟豫西根据地

    豫西位于黄河南岸、平汉路以西,伏牛山、嵩山横亘其间,黄河、洛河、伊河贯穿境内,陇海、平汉铁路和大小公路相连接,交通便利,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支队初入豫西,人生地疏,处境艰难。一方面敌强我弱,日伪军控制平原地区和交通要道。国民党顽固派占山为王,地主恶霸反动武装控制乡镇村寨,相互勾结,伺机反击,妄图趁我立足未稳之际,赶走或消灭我军;另一方面群众对我党我军政策不了解,心存疑惧和戒备,不让我军进村入寨,我军所经之处常常出现一村鸣枪、村村打枪的情况。在这样的困难处境面前,支队领导深感开辟豫西工作的复杂和艰巨性。

    支队在阎窑、官庄一带休整1天,尔后继续向嵩山方向开进。9月28日,已跟踪我3天多的日伪军600余人衔尾而至。支队首长鉴于我初来乍到,尚未立足,为争取主动,决心先砍掉这个“尾巴”。遂令后卫35团和支队特务连,由团长王汉诚统一指挥,利用李洼、蒋庄有利地形设伏。当日伪军进入伏击圈后,指战员们先敌开火,毙伤敌30余人,残敌窜人颖阳镇。战后,支队继续东进,29日抵达嵩山脚下登封县君召乡红石头沟村集结。但由于嵩山区村小人少,没有回旋余地,遂临时决定转进箕山区白栗坪一带。

    30日,支队在折转南下箕山途中获悉,日寇强征大批民工,在登封城西关外数里沙岗地带修建飞机场。为解救被抓民工,破坏敌修建机场计划,支队决心以3团主力自西北、东南、西南三面合击敌机场,打敌措手不及。当晚,3团以4个主力连投入战斗,一举歼俘日伪军60余人,解救民工3万余人。日寇机场从此半途而废,建立空军基地计划被摧毁,从而解除对我直接空中威胁。在3团奔袭登封机场同时,支队率领35团于当日经登封西南送表村进入临汝境内,连续解放小金店、卢店等乡镇,10月1日到达东西白栗坪,准备以白栗坪为中心开辟根据地。

    10月3日,为了迅速打开抗日局面,支队决定兵分两路,开展武装大宣传。35团以东西白栗坪为基地,主要活动在登封、临汝、尹川、洛阳、禹县、偃师等县,3团以巩县琉璃庙、茶店、米河为基地,主要活动在巩县、荥阳、汜水、密县北部等地,建立抗日政府,开展群众工作,组建地方武装;揭穿敌伪对我党我军的污蔑宣传,扩大我军政治影响,展示我军真实形象。为了不惊扰当地群众,支队规定行军途中“日不进村寨,夜不宿民房”。部队风餐露宿,纪律严明,终于得到群众拥护和支持,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并收缴了国民党溃退时遗留的大批武器弹药,仅子弹就有40多万发。

    至12月底,豫西支队独立奋战3个月,先后进行白栗坪突围战、口孜保卫战、佛光峪战斗、石道战斗,连续粉碎日伪军“扫荡”,建立了以嵩山为中心,陇海路以南,平汉路以西,北界邙岭,南近汝河,东至荥阳,西达洛河近万平方公里根据地,解放人口100余万、村庄4676个;组建了洛阳、偃师、伊川、登封、临汝、巩县、荥阳、汜水、禹县、密县、伊洛11个县级抗日政府和数十个抗日区政府,嵩山、箕山2个行署,偃师、登封、巩县、伊川、荥汜、伊洛、临汝、密县独立团和区干队,主力部队与地方武装发展到7000余人,根据地建设已经初具规模。1945年1月30日,延安《解放日报》对此作了综合报道,称赞支队“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中,即获得了不小建树”。

    当时,鉴于豫西地区形形色色假抗日游击队危害于民,广大群众对“游击队”反感的特殊情况,经中央军委批准,12月5日,豫西支队改番号称“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

    三、巩固扩大解放区

    支队在豫西站稳脚跟后,八路军总部于1944年11月至1945年3月陆续从延安、太岳、太行等地派出一批干部和部队进入豫西,壮大根据地力量,加强根据地建设。

    1945年2月中旬,王树声、戴季英率领豫西抗日3、4支队由延安到达宜阳县东赵堡地区,除留一部分与当地抗日武装组成伊洛支队、建立伊洛军分区外,主力继续东进,到登封县白栗坪与独立支队会合。2月26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在白栗坪宣布成立河南军区和中共河南军区党委。王树声任司令员,戴季英任政委(戴、王分别兼任军区党委正副书记),刘子久任副政委,熊伯涛任参谋长,吕振球任政治部主任。

    至6月,部队先后编为6个支队,划分6个分区。独立支队改编为河南军区1支队兼1分区,辖区为登封、偃师、洛阳、巩县、伊川、荥阳、汜水等县,皮定均兼任军分区司令员,徐子荣兼任军分区政委和地委书记。原独立支队开辟的临汝、禹县、密县和登封县马峪川划归4、6支队。太岳军区1分区18、59团组成河南军区2支队兼2分区。

    此后,河南军区统一了豫西党政军全面领导,正确贯彻执行党中央指示,军事上加强协同作战,有重点地组织实施较大战役,及时铲除日伪军在豫西的反动堡垒;政治上加强政权建设,巩固扩大解放区。在军区正确领导下,1支队进入了新的斗争时期。

    3月中旬,1支队协同4支队(张才千部)发起密(县)南战役。密县除驻扎日寇1个大队外,还驻有郑州国民党顽军专署、保安司令部2个保安团和别动大队及密县保安团张振武部等,他们猬集在密县城南风谷顶、玉皇庙、养老湾、杏树岗、超化镇一带,成为豫西新郑、密县、禹县、临汝等10余县顽军指挥中心和封建势力联合的反动堡垒,严重危害我密、禹、新、临等县工作开展。军区决心铲除该敌,以1支队2个团和4支队10团及密县独立团,统一由皮定均、张才千指挥,采取先消灭伪专署、保安团和别动大队,尔后扫除封建土顽武装的作战部署。13日战役开始。当日雨雪夜,3、35团自茶店一带出发,向战区急进。35团首先袭击范寨别动军师易达匪部2支队,将敌全部歼灭,俘敌80余人,缴枪百余支。接着2个团会合,在风雪中奔袭养老湾以南数里槐树岭师易达指挥部,全歼该敌,俘敌400余人。此时,4支队10团攻占养老湾,将敌200余人全歼。随后,2个支队相互配合,乘胜攻占玉皇庙和风谷顶。3团与10团击退超化镇增援之敌密县保安团团长张振武部1个大队,追击至杏树岗,在密县独立团协同下,一举攻克杏树岗。此次战斗,迫使顽伪困守超化镇一隅,为4分区开辟根据地铺平道路,附近各县工作也很快开展起来。

    正当我军集中进行密南战役时,禹县顽军席子猷及密(县)南伪专署别动队,拥武装千余人重新盘踞禹西,继续对我根据地进行袭扰破坏。1945年3月底,在河南军区统一指挥下,1支队35团协同3、4支队发起禹西战役。4月1日战役开始,激战6天,共进行大小战斗10余次,先后攻克固城镇、唐庄、范门寨、上下官寺、天王寨等十余处围寨据点,将敌人全部击溃,毙伤敌百余人,俘敌70余人。35团乘胜追击至禹(县)郏(县)边境,解放豫西瓷业重镇神后堡以及方山、白沙、文殊等禹西大片土地,使解放区向南扩展50多公里,打开了禹县西部抗日局面。

    缑氏为偃师县东南重镇,是敌人控制伊洛平原偃南产粮区核心据点,也是直接威胁偃师南部山区根据地前哨。1944年底,日伪“扫荡”偃南山区,妄想占据佛光峪图谋失败后,便坚持在此建立永久据点,以割裂根据地,封锁嵩山区。守敌为偃师伪军贾世勋部、浮山乡乡长秦敏修部和景阳乡乡长吴魁伍部共700余人,猥集在镇内北后寺、磨盘胡同、泰山庙3座院落内。1支队决心攻歼该敌。1945年4月22日拂晓,3团由镇西南,35团由镇东南实施强攻;偃师独立团在杨村渡口担任阻援任务。各团突然发起攻击,尚在熟睡之敌措手不及,乱作一团,未及展开,我军已攻上寨墙,与小股守敌展开激战,12时我全部突入寨内,残敌据点顽抗。13时,我炮火将秦敏修大宅击毁,秦率10余人逃向北后寺。23日12时,35团攻破泰山庙,部分残敌逃向北后寺。支队组织力量会攻该寺,同时展开政治攻势。24日拂晓,残敌被迫投降。此战,共毙敌大队长陈连升以下50余人,俘伪乡长奏敏修以下253人,缴获82迫击炮2门、轻机枪10挺、长短枪281支。

    缑氏大捷以后,1支队决定攻占位于汜水县南山区由伪自卫团王乐山部占据的高山寨和竹竿川寨。3团担任主攻,巩县独立团主力与荥汜独立团一部配合。5月20日夜开始接敌运动,21日3时突然发起攻击,一举攻占高山寨,除王乐山带少数人逃跑外,残敌100余人全部被俘。随后,3团乘胜奔袭相距十里竹竿川寨,12时攻入寨内,再歼敌100余人。竹竿川战斗后,3团首长根据日寇每败必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