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黑白朱元璋-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城中秩序很快安定下来。百姓无丝毫惊恐,店铺也再无人去骚扰。
  婺州为浙西重镇,东西南北四通八达,为军事要冲之地。朱元璋巡视了周围地形,决定把它经营成夺取两浙的根据地。
  为安定民心,他继续整饬军纪。
  这天夜里,他带着两个亲随去城中巡查。
  刚至城门,就被巡军拦住,告诉他说:
  “奉大元帅令,城中实行宵禁,无中军令箭不得通行,违者拘禁候审。”
  随行的小先锋张焕上前说:
  “你难道没看出,这是位大人吗?为何胆敢阻拦,不让通行?你不怕吃罪吗?”
  那巡军却不买账,说:
  “我不识得是何大人,只知无凭夜行,即是犯夜者。”
  朱元璋闻言哈哈一笑,叫张焕打马回营。
  第二天,他叫张焕召来巡军,赏给他二石米,并号令全军,加以褒奖。从此,他不复夜出。
  不久,检校密报胡大海的儿子胡三舍、王舅等三人违犯禁酒令,每天深夜躲在营帐中偷偷喝酒,被检校侦知。
  朱元璋立即叫人将胡三舍三人抓来,并于帐中搜出酒一坛、酒具一副。
  朱元璋二话不说,立即叫人把他们绑去斩了。
  都事王恺出面求情道:
  “主上暂且饶了他们这一遭。胡大海现领兵攻打绍兴,请看在其父面上放了他。”
  朱元璋火了,拍着案几呵斥说:
  “尔真昏聩无知!吾宁可胡大海反了,亦不可坏吾号令,违吾纪律!”
  唰地拔剑将胡三舍一剑刺死,其余二人立即被枭首示众。
  这个消息在全境不胫而走,无不震慑,所颁布的各项号令,便从之如流水,无人敢加玩忽,婺州治理愈趋条理。朱元璋的名声在两浙大振。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建政兴教,把婺州打造成巩固的根据地(1)
婺州是朱熹老夫子的故乡,自南宋以来即是理学中心,号称小邹鲁,出过不少著名学者。他们有学问,有谋略,在地方上声望很高,如取得他们的投效,既可削弱元朝的抵抗力量,又可以为自己出谋划策。
  朱元璋一入婺州,即宣布:
  “贤人君子有能相从立功业者,吾礼用之!”
  他下令各将领向他举荐贤士。又翻开他那本专门收录各地人才的花名册,派专人携带金帛,四处访求,恳请他们出山相助,或封以名号。
  胡大海推荐饱学之士宋濂,朱元璋马上派宣使奉书币,请到城里来。经过几次晤谈、询问和察访,知道宋濂为人方正,熟读经书,四书五经,三坟五典,无书不通,便任他为五经师。
  他还召见范祖干、叶仪,征询治理天下的谋略,并聘请许元、吴沉等十三人,每日与他们共同进餐,令两人为自己讲经论史,特别是《史记》、《汉书》及《论语》,要求他们从中引出治国平天下的方略来。
  绍兴人王冕,放牛郎出身,慷慨有大志,家贫靠苦读自学成才,善绘画,通经史,隐居九里山中。朱元璋早知其贤名,立即派人持币延聘为谘议参军。
  他见到朱元璋,献上一本仿照《周礼》写的书,很诚挚地说道:
  “明公,此乃吾精心撰构,凭此书,可致太平。”
  朱元璋赞赏他的自强不息,又发现他确有独到见解,对他颇为倚重。可惜不久就病死军中。
  朱元璋知兴办学校对整治人心的重要,便命知府王宗显恢复关闭了多年的府学。王宗显聘宋濂和叶仪作五经师,又命戴良作学正,吴沉作训导,迅速招收一批秀才,开始上课。
  在一片鼙鼓和厮杀声中,掺和着一片朗朗读书声,让婺州士人特别觉得亲切悦耳,读书人无不奔走相告。
  为安定田主们的心,他选了婺州七县富民子弟充当宿卫,称“御中军”。儿郎抱上粗腿,后半生生计有靠,富民们哪得不高兴!
  婺州成了朱元璋驻兵和指挥的中心,他调兵遣将,对南方的处州、衢州耀武扬威却引而不发,对张士诚则全力打杀。胡大海大破吕珍堰水灌城之计,攻占了诸暨县城。
  对远方的方国珍则取安抚拉拢之策。
  方国珍系台州黄岩(今浙江黄岩)人,生得身材高大,一张紫黑脸庞,浑身武功,据说疾走如飞,能力擒奔马。家中世代以贩盐航海为业,因被人诬为私通海盗,杀了冤家,便全家逃至海上,聚集几千人反抗元朝。
  不过,方国珍性情无常,对朝廷见风使舵,驾顺风船,时叛时降,以此来保住自己那一亩三分地。
  他胸无大志,高官全由家中人做,又控制着东南沿海丰富的渔盐资源,便感到心满意足,不图更大发展。有人曾劝他率舟师溯江而上,进窥江东,北略青州、徐州,以图霸业,他竟说:
  “搞那大的产业干什么?这不很好吗?吾志从不在此!”
  朱元璋兵下两浙,全力经营婺州,声势日益壮大,处在张士诚和朱元璋之间的方国珍首鼠两端的个性又显露出来。他两面讨好,双双敷衍,特派使者到婺州,商讨交好事宜。
  他试探朱元璋,愿以所占有的温州、台州及庆元(今宁波)三路献给朱元璋,并以次子方关作人质,还有一批珍宝,一齐献给朱元璋以求归附。
  朱元璋将人质和金玉装饰的马鞍辔头统统退了回去,说:
  “吾正四方征讨,所需者文武才能之士,所用者谷粟布帛,至于宝玩非吾所喜。尔等既诚心来归,便应推诚相交,当如青天白日,明明白白,何必互相怀疑而要用儿子作人质呢?”
  但方国珍并无归附的诚意,仍阴持两端,双方讨好,想等他们两败俱伤时好收渔人之利。朱元璋将这一套全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胡大海,字通甫,虹县(今安徽泗县)人。明将领,为朱元璋手下一员猛将,攻城破阵,身先士卒,立下过汗马功劳。对朱元璋无限忠诚,其子因违反禁酒令被朱元璋亲手杀死,仍无怨无悔,极得朱氏欣赏。后被叛军杀于军中,追封为越国公,逃脱了建国后大清洗这一厄难。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建政兴教,把婺州打造成巩固的根据地(2)
看看婺州根据地已经巩固,西面的陈友谅同东面的张士诚俱蠢蠢欲动,有侵犯之意,朱元璋决定回师应天。
  他召来胡大海当面交代守城之策。
  胡大海虽然被朱元璋杀死了儿子,但毫无怨言,仍一心在前线杀敌。
  朱元璋看到了一颗忠心,知道他读书不多,但善于用兵,且严守军纪,听从号令,不杀,不烧,也不抢掠妇女,又知招抚贤士,可委以重任,便对他说:
  “婺州是浙东重地,必须得一文武全才,能识大体的人担任守将方可保无虞。吾将归应天,以尔之才干,足以当此重任,故将此城交付于尔,衢州、处州、绍兴的进取机宜,也统统都交付予尔,望好自为之,毋辜负我之苦心。”
  胡大海感激涕零,纳头便拜,感谢朱元璋对自己的信任和提拔。
  朱元璋又指示机宜说:
  “宋伯颜不花守衢州,此人多智谋,不可轻敌;石抹宜孙守处州,此人善于笼络士人,颇得其助;绍兴为张士诚大将吕珍据守。这三个人皆强劲之敌,非等闲之辈,尔等万不可轻忽。尔要与常遇春等同心协力,把握时机,设法夺取。”
  胡大海拱手领命。
  朱元璋离开婺州后,常遇春出奇兵攻下衢州,获粮八千余石,擒宋伯颜不花等。
  胡大海则乘处州守敌松懈无斗志之时出击。胡深首先来降,并告以处州城内兵力薄弱易取。
  胡大海立即率兵进击,连破敌垒,进迫城下。
  守将石抹宜孙同叶琛、章溢弃城而逃。
  次年二月,他收集散兵游勇,欲夺回处州,扬言:
  “处州是吾镇守之城,现在被吾丢失,吾无处可去。今聚兵反攻,城可收复则收复它,若不能收复,吾就死。死后仍要回处州为鬼!”
  于是攻庆元县,知县曾寿被俘,不屈遇害。
  耿再成闻讯率兵来援,大破其军。
  石抹宜孙逃走时被乡民截击,力战而死,被其部将收葬于龙泉县。
  朱元璋在应天得知此情,立即派人赶到处州,表彰石抹宜孙为其主尽忠死节之精神,并下令修复处州百姓为他立的生祠,供他们作祭祀用。
  石抹宜孙在处州颇得民心,朱元璋仁义之举大受处州士人及百姓的赞扬,民心立即归附。
  常遇春、胡大海亦从表彰石抹宜孙看出朱元璋推崇忠心之人,越发对朱元璋忠贞不贰。
   。 想看书来

巧施离间计,杀了陈友谅一员悍将
朱元璋回到应天后,立即感受到陈友谅咄咄逼人的攻势,及对应天文武百官的压力。
  陈友谅的大将赵普胜曾乘朱元璋与张士诚激战时自池州南下略地,徐达、俞通海率兵迎敌,竟一举收复池州,夺回这一军事要地。
  但此后俞通海的攻势屡屡被赵普胜打退,朱部将领对赵普胜有谈虎色变之感。
  常遇春大败陈友谅的猛将赵普胜。
  朱元璋决定解决赵普胜。
  他派人多方侦缉,知道赵普胜虽然骁勇难敌,人称“双刀将”,却无甚谋略。而陈友谅以其势杀丞相倪文俊以自代,然后以势挟徐寿辉号令全军,以致内部相互猜忌,各怀鬼胎。
  他决定利用矛盾,施行离间之计。
  赵普胜有个谋士,通天文地理,知兵法谋略,是赵普胜的左右臂,很受赵普胜的尊重。
  朱元璋便以他为目标,派人持重金去结交他,然后亲笔给他写了封离间之信,却使计谋让信落到赵普胜之手。赵普胜是个粗莽武夫,立即对他产生怀疑。
  谋士从赵普胜的言辞中察觉他已对自己有很深敌意,日夜惊恐不安。朱元璋派去的间谍立即去劝说那谋士赶紧离开,投奔朱元璋,以防不虞。
  朱元璋得知谋士来投,竟出应天十里迎接,言辞极为热情,那谋士被朱元璋弄得眼泪鼻涕俱下,把赵普胜的底细及其与陈友谅之间的不和全盘托出。
  朱元璋立即赏给谋士大批金银,派他到陈友谅的亲信处去离间陈友谅与赵普胜。
  陈友谅是个极为刚愎自用的人,他听亲信们说赵普胜倚仗功大而瞧不起自己的话,便信以为真,赵普胜还蒙在鼓里,不知底细。
  陈友谅立即派了个亲信去赵普胜军中去查访事实。赵普胜是个粗人,大大咧咧的,尽在那个亲信面前炫耀自己的功劳,大有不可一世之概。
  那亲信回去把赵普胜的言谈举止加油添醋地一说,使陈友谅疑忌日深。
  不久,赵普胜连失两城,朱元璋又在败兵中收买人到陈友谅处制造谣言,说赵普胜已与朱元璋私下交通,故意弃城不守,有叛变的打算。
  陈友谅再也不能忍受,便传令给赵普胜,欲至安庆巡查。赵普胜闻讯赶去迎接。他刚一踏上陈友谅的座船,即被拿下斩首,临死时还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朱元璋闻报抚掌大笑,说:
  “赵普胜莽夫一个,陈友谅更是一个蠢材。”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三次礼聘,方请出能掐会算的刘伯温(1)
这天胡大海来报,说处州攻陷后,他遵照朱元璋的叮嘱,去网罗名士,现已请到龙泉章溢、丽水叶琛,青田刘基的行止也已探听明白。
  朱元璋闻报大喜。
  他久已闻知刘基刘伯温的大名,有一次同李善长闲聊,问起汉高祖是靠什么扫平天下的。
  李善长说:
  “汉高祖靠萧何、张良、韩信三杰,才夺得天下。”
  朱元璋思索半晌,说道:
  “先生是吾之萧何,徐达是吾之韩信,那张良该由谁来担当才合适呢?”
  李善长胸有成竹,马上说:
  “婺州宋濂可担此任。”
  朱元璋笑笑说:
  “此人诚不错,但不如刘伯温是个文武全才。”
  所以,他离开婺州回应天时叮嘱胡大海千万要将刘伯温寻访到。
  说起这个刘伯温,可真是个传奇人物,几百年来,人们都把他视为如张良、诸葛亮一流的人物。他那本《推背图》,在民间和预测卜算者中流传极广。
  他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自小有神童之称,十四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后到石门书院刻苦攻读,经史歌赋、医卜星相无所不通。
  他尤喜研读兵书。民间传说,一天,他在一石洞中读书,突然,右边石壁“隆隆”作响,现出个洞来。
  刘伯温满心疑异,便闯入洞中,只见前面有红光闪耀。他走过去一看有座石屋,屋壁上有斗大几个字:“此石为刘基所开。”
  刘伯温心中一动,在门上猛击一拳,那门打开,里头有一只石匣。他走过去打开石匣,那里头藏着四卷手写的兵书,里头写的尽是用兵妙策。
  刘伯温携了兵书返身疾走出洞。只听后头“轰隆”一声巨响,石壁依然紧合如故。
  刘伯温精研四卷古传兵书,深谙用兵之道。
  他记性奇好。元至正四年(1344年),刘基赴大都(今北京)会试,一日闲暇,逛进一家书铺,看见书架上摆着一部古色古香的书籍。
  他随手翻翻,知这是一部失传数百年的古兵书,如获至宝,便站在书架边,一目十行地将它读完,便璧送老板。
  那老板也是个有些学问的人,见他对此书感兴趣,便向他讲述此书的精妙,劝他将此书购下。
  刘伯温哈哈大笑起来,说:
  “不必了,此书在吾家乡乃寻常之物,随处可以见到,不足为奇,更不足为珍。”
  那老板有点生气,说:
  “客官,请看此书墨色、纸张,所钤印鉴至少是唐代钞本。小人虽不才,但对数百年书目流传掌故颇为了解,此书从五代即已失传。客官说贵乡随处可见,似为不实之词。”
  刘伯温又笑着说:
  “我自小即攻读此书,如今已烂熟于胸,你若不信,我可以背给你听。”
  说完,他便滔滔不绝地将那书从头至尾,包括书中夹注、批注都一字不漏地背诵出来。
  那老板虽对历代书目流播了如指掌,明知此书是稀世孤本,听他背诵得如此流畅,竟信以为真,以为刘伯温的家乡确有此书,否则怎能如此烂熟于胸。他长叹一口气,只得把赚笔大钱的念头咽了下去。
  刘伯温把老板的神色看在眼里,暗笑而去。
  刘伯温考中过进士,受元朝政府轻鄙汉人、蔑视儒生的政策影响,三年后才在江西当了个小县丞。他为人刚正不阿,又有才干,连连察访出几起豪强土霸为非作歹的案件,严加惩处,得罪了府县官员和豪族,无法立足,便挂冠而去。
  后来他又助石抹宜孙驻守台州,平定了处州的几股山寇,因无钱贿买上司,反两次被降职。他不由得心灰意懒,对朝廷彻底失望,便率领几个心腹将校,回乡隐居。
  朱元璋见了胡大海的荐书,本想亲自赴青田去礼聘刘伯温,被李善长劝住说:
  “主公如今已非昔日可比,刘伯温纵然重要,也不及主公之万一。故不宜劳动玉体,只须派一有身份的使者前去迎请足矣,岂宜主公亲往!”
  

三次礼聘,方请出能掐会算的刘伯温(2)
朱元璋虽然求贤之心如初,但随着地盘的日渐拓展,人才不断来投,尊卑之念也日渐深厚,李善长的话打动了他的心,便派樊观为使者持其亲笔聘书及重币前去迎请。
  刘伯温听说朱元璋派人来见,颇为踌躇。他自小即受忠君教育,国破臣尽节,这是经史中屡见不鲜的教言;君虽无道,臣不改节,这是自小所受教条。作为元朝臣子,旧主犹在,却去投奔新主子,这岂不是背叛?
  但不见使者,一旦得罪朱元璋,也非小事。此人乃雄才大略之士,他在婺州所为,自己已尽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