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共和国大将:粟裕传-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谭粟报中央并华东局:未支(8月4日)
  南麻临朐等役,均未打好,影响战局甚大。言念及此,五内如焚。经初步检讨,其主要原因分述如下:
  (甲)在战略指导上
  (一)对整个反攻前途固可乐观,但对当前战局亦过分乐观,而对蒋顽继续维持其重点进攻之判断错误。当顽五军及欧[震]兵团等西向以对付我榘唐及叶陶兵团时,即认为敌之重点进攻已被粉碎,故较肯定的认为南麻东里店等地之敌必会相继西撤,顽八军亦不敢进犯临朐,或即进入临朐,在知我主力回兵时,亦将迅速向昌潍退去,随之发生轻敌。因此,在具体部署上亦着重于截断敌人退路。但敌人并未退窜。斯时再调整部署,转移兵力,以攻击敌人,则我军又为雨水所阻,分割于沂河(南麻)及弥河(临朐)两岸,虚耗两三天时间,而敌人则控制有桥梁渡口,能将沂河以南之兵力集中南麻,弥河以东之兵力退集临朐城。此为天候之限制。但其主要原因,还在于对敌人维持其重点进攻之判断错误。事实上,当时五军及欧兵团等之西移,并非对付刘邓,而系对付我分出之榘唐叶陶兵团,其全部兵力还是压在山东地区及华野身上,这只能说是敌人重点进攻的局部修改。直至临朐撤围,榘唐等与刘邓会合,敌人才有将桂顽转用于兰封之部署。
  (二)七月分兵,失去重点。此间四个纵队,虽较榘唐、叶陶两兵团为多,但占整个华野不及九分之四(战力不如西兵团平均,二、七纵不充实)。西兵团虽有五个纵队,分为两路,亦非重点。因之,既无足够打援部队,即不能取得充分的攻坚时间,于是南麻、临朐、滕县诸役,均因此而被迫退出战斗。
  (三)东北及刘邓各军开始反攻,屡获伟大胜利,而华野各部自五月中旬迄今已近两月无战绩可言。因此,发生轻动,而急于求战,致有错失。
  (四)过去九个纵队集中使用时,每战只要求歼敌一个整师,与歼其援队之一部或大部。但此次分兵之后,由于过分乐观与轻敌所致,仍作歼敌一个师(南麻)与对付其援队之打算,故兵力与要求不相称,致不能取胜。
  (五)对敌人土工作业之迅速及其守备能力认识不深刻。当费县战斗之前,以为冯顽会闻风逃窜,故未作充分之攻坚准备,迨陶纵以九团之众围攻费县冯顽两个团,六昼夜未下,始稍改变部署,停攻邹县与泗曲,而集中力量攻占滕县及济汶,但对敌人之守备战力认识仍不够深刻,致不能奏效。同时只知南麻敌人工事未成,顽八军才进占临朐一日立脚未稳,但事实上南麻敌人早已完成普遍之子母地堡,每连约二十个(每班一个至两个子堡)地堡,其全部地堡总以千计,而顽八军进入临朐,仅四小时,每班即已完成一个地堡。在我军围攻之下,敌更日夜加修,其工作速度实为我军不能计及。于是仍采速决战法,致未能奏效。
   。。

为华野几仗未打好引咎自责(2)
(六)过去敌人不敢增援,但近来在蒋、顾连坐法及所谓“总动员”和高价奖励(赏守临朐之顽八军三亿元)下,较前大为积极,其增援队攻击甚猛。而我军之重心则又置于攻坚方面,故南麻临朐两役均因援队逼近而撤回。
  由于没有取得一致意见,粟裕起草的这份电报稿未能发出。粟裕当即另行起草一份短电,引咎自责,请求处分。电报全文如下:
  中央军委并华东局:
  自五月下旬以来,时愈两月无战绩可言,而南麻临朐等役均未打好,且遭巨大之消耗,影响战局甚大。言念及此,五内如焚。此外,除战略指导及其他原因我应负责外,而战役组织上当有不少缺点及错误,我应负全责,为此请求给予应得之处分。至整个作战之检讨,俟取得一致意见后再作详报。
  粟
  八月四日午时
  8月4日,即粟裕发出引咎自责、请求处分的电报同一天,谭震林写了一封长信给粟裕。信中说:“在这一年多的自卫战争以来,使我觉得必须给你一些帮助才对。”他从苏中战役讲起,列举第二次涟水战役、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蒙泰战役和孟良崮战役,认为粟裕“在军事上常常粗心大意,缺乏远见”,“常常只看到一二步”。他说:“数十万大军的指挥,如果不能看远是很危险的。”关于几仗没有打好的原因,谭震林在信中说:“如果拿五仗未打好的主要原因放在乐观这点上去检讨是不能把问题彻底弄清的,也说服不了下面的同志。故(固)然我们受到了这些挫折,这只能是给蒋介石有一点喘息的机会而矣(已),并不能挽救他的死亡。我们很耐性的休整一个月或两个月,把损失补齐,把战术提高一步,将来不仅是一只猛虎,而且是如虎添翼,蒋介石又有什么办法呢?所以我们不能因此得出一个蒋介石了不起的结论,当然轻视他是不应该的。”
  谭震林把这封信首先送给陈毅,并请陈毅转交粟裕。陈毅看过后,认为“对粟有帮助”,当天就把谭震林的信转交给粟裕,并邀粟裕彻夜长谈。
  粟裕反复看过谭震林的信以后,认为有许多问题需要与谭震林讨论。当时谭震林已经率领第二、第七两个纵队转移到胶东地区休整,就写了一封复信给谭震林。
  关于南麻临朐战役,粟裕在复信中说:“你和军长要我起草南麻临朐战役初步总结报告军委(详未支电稿)。草成后,你们都不同意我那电稿上的意见,而认为‘是军事部署上的错误与战术上的不讲究’。我承认军事部署上确有错误,战术上确很低劣,这些我应负其全责。但我仍认为‘过分乐观’是南麻临朐战役未能取胜的主要原因,至少是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过分乐观而发生轻敌,由于轻敌而企图‘啃硬核桃’,企图‘一锅煮’,企图歼灭十一师后乘胜歼二十五、六十四等师,而与叶陶各纵会师蒙阴。因此部署上就以攻坚为主,而不以打援为主。这种乐观,我也是其中的一个,但我觉得你比我和陈军长更乐观,而有过分乐观的表现。”
  复信最后表示:“总之,自卫战争以来,一切军事部署上、战术指导上的缺点、弱点和错误,我应负其全责。今后当遵照你的来信及时地加以改进,并诚恳地接受你对我的帮助,还希望今后毫不顾虑地对我不时地提出批评和给我以更多的帮助。”
  8月6日,中央军委和华东局先后发来对粟裕请求处分的电报的复电。
  中央军委的复电说:“粟裕同志支午电悉。几仗未打好并不要紧,整个形势仍是好的。请安心工作,鼓励士气,以利再战。”在这之前,中央军委于8月4日、8月5日连发四电,要粟裕速去鲁西南指挥陈唐叶陶五个纵队作战,表明中央军委对粟裕的充分信任。
  华东局复粟裕并报军委的电报更是洋溢一片同志关切之情。电报说:“二十年革命战争中,你对党对人民贡献极大。近两个月来的战斗,虽未能如五月以前那样[取得]伟大胜利,却已给敌强大杀伤。近月来伤亡均较大,主观上虽可能有些缺点,但也有客观原因。只要善于研究经验,定能取得更大胜利。自七十四师歼灭后,你头晕病久未痊愈,我们甚为怀念,望珍重。”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为华野几仗未打好引咎自责(3)
同一天,陈毅发出给中央军委和华东局的电报,谈他对几仗未能打好的看法,以及他对粟裕的评价。电报中说:“我认为我党二十多年来创造杰出军事家并不多。最近粟裕、陈赓等先后脱颖而出,前程远大,将与彭(德怀)、刘(伯承)、林(彪)并肩前进,这是我党与人民的伟大收获。”又说:“我们对战役指导部署历来由粟负责。过去常胜者以此。最近几仗,事前我亦无预见,事中亦无匡救,事后应共同负责,故力取教训以便再战。”①
  8月11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给陈毅、粟裕和饶漱石的电报,认为陈毅8月6日的电报“所见甚是,完全同意”,“七月几仗虽减员较大,并未妨碍战略任务,目前整个形势是有利的”。②
  “七月分兵”以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以及不同意见的讨论,促使粟裕深入分析华东以至全国战局及其发展趋势,进一步探索战争发展的客观规律。他认为,当时正处在由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转折过程中。我军在全国范围内已经转入战略进攻,敌人在战略上处于被动地位。但是,敌人在兵力数量上仍然占有优势,因而在局部地区(例如山东)仍可保持强有力的进攻。所以,我们的战略进攻有自己的特点,而不能和苏联斯大林格勒战役后的反攻形势一样,完全以压倒的优势把敌人一直压下去。我们的基本方针是把战争引向蒋管区,打乱他的战略部署,不断消灭他的有生力量,不断扩大解放区,缩小蒋占区,争取我军的全部优势,最后达到消灭全部敌人、取得革命完全胜利的目的。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几仗没有打好就忽视“七月分兵”以后取得的胜利,更不能由此得出悲观失望的结论。同时也要看到,我们还没有取得绝对的优势,在前进道路上还有困难和曲折,而不能过分乐观。南麻、临朐两仗没有打好的主要原因,就是把整个局势的可以乐观与当面情况的仍然严重混淆起来了,产生了轻敌骄傲情绪,总想来个“空前的空前”胜利,放松了主观的努力,造成了某些错误。
  粟裕认为,从9月到12月这几个月,是由敌强我弱转为敌弱我强的关键时刻,全国战争形势将会发生重大变化。随着敌我力量的消长,战略战术的变化,我军的歼灭战将进一步向更大规模发展,这可能是战争发展的客观规律。孟良崮战役以后,我军一直没有找到打大歼灭战的战机,就是因为敌人在多次遭受我军歼灭后,兵力已大为集中;如果我们不能集中更大的兵力,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则战机势必难寻。我们必须适应战争发展的新形势,集中更大兵力,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这样,才能夺取战争的主动权,推动战局朝着有利于我的方向发展。
  一个月以后,9月3日,在外线出击的紧急进军途中,粟裕在华野直属队干部大会上作《关于七月份作战检讨和今后反攻形势的报告》,对上述观点作了系统的阐述,对“七月分兵”以后的经验教训作了理论的概括,对战争规律的探索又前进了一步。
   。 想看书来

毛主席亲自点将
1950年12月,粟裕赴苏联检查治疗疾病。多年的戎马生涯,紧张的作战指挥,加上战争中先后六次负伤,颅内、体内留有弹片、弹头,粟裕的身体受到严重损害,经常头晕头痛,解放战争结束时头痛已发展到十分剧烈的程度。为了能早日恢复他的健康,中共中央决定粟裕去苏联治疗。他在夫人楚青陪同下到达莫斯科,经一个月的初步检查,诊断为长期过度紧张疲劳及受伤次数较多,且有两次伤及脑神经,需较长期治疗休养。去高加索进行两个月物理治疗后,脑功能有不少恢复,即返回莫斯科,旋又发作严重腹痛,这也是他在战争年代多次发作的病痛。经检查认为是慢性阑尾炎,决定手术。开刀后发现并非阑尾炎,而是整个肠子错位,且互相扭结,有的地方已阻塞得很细。手术进行了近六个小时,把肠子恢复到基本正常的位置。医生判断这是战争中翻滚,摔打,跌撞过重、过频造成的严重内部伤害。腹部手术后脑神经毛病又复发,经一段治疗有较大进步,肠胃也比过去好得多。赴苏联检查和治疗初步达到了预期目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新课题一直萦绕在粟裕心中。为了解苏军现代化建设的状况以作我军建设之借鉴,他在治疗期间抽空参观了莫斯科周围的坦克、炮兵等特种兵院校。1951年5月,徐向前总参谋长率中国政府兵工代表团赴苏商谈购买武器和我国兵工厂建设问题,粟裕与徐向前一起,又参观了苏军的一些院校和军事工厂。8月,粟裕身体基本痊愈,9月,从苏联回国,在北京稍事休息。
  一天,周恩来和朱德一起来看望粟裕。简短的相互问候之后,周恩来对粟裕说:“中央决定,调你到总参谋部工作,中央让我们俩来同你谈谈,向你传达中央的这个命令,希望你能尽快到职。”粟裕听后大感意外。
  从国外回来后,粟裕也想到过下一步工作的事。他认为国家正面临由战争向建设的重大转变。军队的任务也正经历着历史性的转变。在这个过渡时期,他希望能够有一个机会,系统地总结整理一下过去战争的经验,并探索、研究未来战争问题,这就需要有一个适当的工作环境,最好是部队或学校,就是没有想到过到总部工作。听了周恩来和朱德传达中央命令,他便恳切地推辞说:“我水平很有限,总部的工作恐难胜任,是否考虑别的同志为好?我到下面抓抓部队工作或搞学校工作都可以。”周恩来、朱德说:“你来总部工作是毛主席点的将,我们认为你来工作是合适的,你还是服从决定吧!”粟裕只好说:“既然组织决定了,我服从组织决定就是了。”
  10月1日上午粟裕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阅兵典礼,晚上又去城楼观看广场上空的焰火。毛泽东与他亲切交谈。
  关于粟裕是不是少数民族,是不是苗族这个问题,毛泽东就是在这次交谈中问及的。
  国庆节以后,粟裕返回南京,向华东军区和南京市领导作工作交代,同时向军区机关干部及正在召开的华东军区暨三野第一届英模代表大会作了多次国内外形势报告。11月12日,中共中央军委正式任命粟裕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第二副总参谋长(聂荣臻为第一副总参谋长,代总参谋长)仍兼华东军区副司令员的职务。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打电话给粟裕,传达毛主席指示,催他尽快到京上任。粟裕略事准备,即于12月9日离开南京,11日到达北京,次日即向中央军委报到,就任副总参谋长。
  粟裕的右臂战争年代负过伤,子弹头一直留在臂内,也许是太劳累的原因,刚上班几天旧伤突然复发,疼痛难忍,不得不住院手术,取出了残留的子弹。粟裕人在医院心挂念着统帅部的工作,1952年元旦刚过,1月2日就急着出院。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办公厅随即下达通知:“粟副总长已到部开始办公。”
  自从中国人民获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以后,我国军事建设的客观情况发生了基本的变化,进入了高级阶段,也就是进到掌握现代技术的阶段。与现代化装备相适应的,就是要求部队建设的正规化,就是要求实行统一的指挥、统一的制度、统一的编制、统一的纪律、统一的训练。粟裕在这样一个历史的重要时刻进入统帅部工作,而粟裕参加军队二十多年,一直在第一线作战,从未在统帅部工作过,这无疑加大了工作的难度。但面对党中央的信任和托付,他勇敢地担起了历史的重担,在指导全军作战及建设的岗位上,他的军事才能闪耀出了新的光辉。
  

以主要力量抓大事 抓战略性问题(1)
从战区来到中央,从野战军进入统帅部,领导工作应该如何开展,粟裕认真地思考着、比较着。粟裕到任以后,分工管作战、训练及海军、空军和陆军各特种兵。
  情况明才能决心大。粟裕把领导工作的重心,首先放在了解总部机关的情况上。解放初期的总参谋部在中南海居仁堂办公。总参二级部和总部各单位住地很分散。他每天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