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永历大帝-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骏用的仍然是从前的法子,一个字,拖。随你怎么说,也随你怎么骂,哥们不下朱批,你拿哥们有什么办法。大臣们闹腾了许久,见朱骏不为所动,也是无可奈何,你说了这么多废话,人家根本不听有什么办法。于是又有聪明人开始玩起了迂回战术,建议皇上仍然定都海都,而设南京为陪都使用。
    对于这个折中的想法朱骏倒没有反对,南京毕竟是中央之国的心脏,在那里设立陪都,既可安置皇储,让他在陪都熟悉政务,又可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于是大笔一挥,让人宣旨。
    ………………………………………………………………………………………………
    关于有读者说民粹主义,小弟实在不知道怎么答,这里只反满,对于其他各族的少数民族并没有采取任何压迫的政策,而之所以要反满,恐怕前面已经介绍过了,不必细表。(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idian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第一第二百六十七章:裂痕
    江巡抚王志坚与总兵徐达昌的投降无异于一场清廷上,满人立即发现,曾经忠心耿耿的汉军旗人其实并非和他们穿一条裤子,这些祖先或者十几年前曾经背叛大明的汉军旗人在今后也随时会背叛大清,这一下不单是孝庄和康熙,几乎所有在京城的满人都傻了眼,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愚蠢,这些曾经的叛徒怎么可以相信呢,而且很快便有人意识到问题,由于对汉军旗的过于信任,这些人如今已身居高位,甚至掌控着京城以外的兵权,如果…………
    不需要再如果了,浙江一省的投降而导致整个江南战役的完败已经是最坏的结果,长江以南再也没有了满清的任何力量,整条长江的南岸都是敌人,还有鸭绿江以东,甚至北部的俄罗斯也开始做好了趁火打劫的准备,西部的准格尔在俄罗斯人的支持下磨刀霍霍,吞并了许多蒙古部落,随时准备南下。原本还感觉局势并不太坏的满人立即意识到,其实他们除了能掌控北京城和辽东以外竟是四面楚歌,对于孝庄和康熙来说,辽东似乎也不安全,鳌拜自出关之后,掌控了关外的大权,一旦明军攻入北京,恐怕鳌拜是不会救得。
    一时间,各种反汉军旗的言论在满人中流传,原本他们还以为汉军旗与他们亲为一家,甚至许多满人还与汉军旗人相互通婚,可是现在却未必了,因为他们发现,汉军旗或许还有退路,可是一旦满人落到了大明地手里,只有死路一条。在朝廷里,许多满臣开始弹劾汉军旗人,这个人似乎有嫌疑,那个人似乎也和明军私通,反正只要是汉人都有问题,要收回他们的权力,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甚至还有偏激的奏请要皇上下屠汉令,虽然这种言论并非主流,可是事情这样的发展下去,也让许多地汉臣心惊肉跳、惊慌不已。
    孝庄意识到了此事任由发展下去的严重性,满人与汉军旗甚至于蒙古人都开始产生了怨恨的情绪,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汉人的至理明言被人反复提起,若这样下去,迟早会引起满蒙汉三旗的隔阂,一旦隔阂产生,被孤立的满人根本就不能抵御明军长江、鸭绿江甚至北方的俄罗斯,西部的葛尔丹的攻击,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唯一地法子就是将满蒙汉三旗紧紧的团结起来,而不是对自己的盟友猜疑,孝庄开始不断的颁布懿旨,反复地讲着汉军旗对大清的贡献,并且不断地保证汉军旗的利益不会触动才勉强将争论弹压下去。
    只是裂痕一旦产生,要想弥补就是一两句懿旨所能粉饰的了。
    孝庄的身体愈来愈不行了,甚至连下炕都需要人扶持,她活了太久,看的东西越多,也就越来越感觉到局势已经恶化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如今地局面并不是皇帝昏庸造成的,更不是那个叫新始地小子如何狡猾造成的,死结在于满人自身,满人只有百万人不到,而汉人却是满人地十倍二十倍,这种差距绝不是君主贤明所能弥补的,更何况那个新始地小儿也并非是无能之辈。
    孝庄甚至觉得有些悲哀,满人打了几十年仗,从关外打到了关内,辛辛苦苦,历经三代人的心血,死了不知多少族人,可是如今兵败如山倒,不出五年功夫,整个长江以南便全部丢了,说到底,还是人心啊,大明的迅速崛起,十几万绿营的顷刻溃败,让所有的满人都失去了信心,辽东一线的鳌拜坐领十几万满蒙精锐,却不能踏入鸭绿江一步,只知防守,打了近半年,竟连一场大仗都没有打。
    孝庄在踟蹰之后,终于下定了决心,一批批物资开始往关外运送,一些珍贵的珠宝业开始运往辽东,送至盛京封存,是时候该替自己的孙子准备后路了,孝庄浑浊的眼神在近些日子逐渐精明起来,她知道,她已没有了多少的活头,她必须临死之前为孙子安排一条后路。她更多的目光开始穿过山海关,越过千里辽东平原,那里是满人的祖居之地,而且那里还有一个看上去并不忠诚的将领,这才是孝庄更担心的事。
    一旦下定了可能退居关外的决心,孝庄的注意力就开始转到了鳌拜身上,他坐领关外千里土地,拥有十几万的满族精锐,不管如何,一定要将他控制住。斗不过汉人她的孙子还可以回到关外为王,可是一旦不能控制住鳌拜,她和她的孙子恐怕连退路也没有了。
    北京城的天气极为燥热,此时正值正午,内城更是热的吓人,自满人入关之后,满人全部住在内城,而汉人则住在外城,因此内城的大清门戍卫了一棚八旗兵,大清门原名大明门或正阳门,因为是内城正门的缘故,除了皇帝之外,任何人也不准从箭楼下边的正门出入,因此正门是常年关闭
    是正门两侧开了两个小门供人通过。大清门地瓮城座占地极广地关帝庙。香火鼎盛。不管满汉。都有人来祭奠。关帝庙前便是一条小巷了。这里地小贩极多。香纸、小吃、纸扇。各种用品应有尽有。正在这个时候。一个软轿停在了庙门口。软轿四周地奴才极多。立即有个白脸地奴才佝偻着腰去掀帘子。每天从内城来这里地达官贵人极多。一个软轿边上这么多人伺候着也没有人觉得稀奇。
    从轿子中走出地是一个十四、五岁地青年。嘴角处长了一些绒毛。显得气度非凡。他招了招手。边上几个汉子围到他身边。青年径直入庙。却没有入庙堂去祭拜关帝地金身。而是从侧门进了后院。这里与前殿地香火鼎盛不同。倒显得极为清雅。青年熟门熟路地走进一间厢房。里面早有个人在这候着。见着了青年连忙迎了过去:“奴才给皇上请安。皇上吉祥。”
    这青年自然就是康熙了。康熙虚扶了手:“不要跪着。起来说话。”说完自顾自地坐在炕上。有随来地小太监给他送来了**。
    中年撩着袍子站起身。小心翼翼地凑到炕沿。着腰道:“主子近来身体可好?奴才远在关外。实在是惦记地很哪。”
    康熙倒没有露出多少感动。随口道:“难为你有孝心。辽东是极冷之地。你也要注意些身体。”
    中年立即热泪盈眶起来:“主子这样关心奴才。奴才实在是…………”
    “好啦,好啦,说一说辽东的情况吧。”康熙显然有些不耐烦了。
    “主子,明、倭、朝鲜联军在鸭绿江东岸布防,建起了许多的工事,偶尔会派出小股的部队搔扰,并没有大的攻势。”中年答道。
    康熙的脸沉了下来:“朕要听的是鳌拜,不是什么明军,我们满人十几万精锐在辽东,就算明军敢打,朕还怕他吗?”
    “是,是,主子说的对极。”中年连连点头,咽了口吐沫道:“奴才就在鳌拜身边伺候的,这些日子鳌拜并没有督促军事,更没有提出任何对鸭绿江东岸的作战计划,倒是经常请各标各营的将佐喝酒看戏,还有几个关外满蒙的王爷…………”中年的声音越来越低,最后闭上了嘴,因为康熙已黑着脸从炕上站了起来,来回的在屋子里踱步,中年不敢再说了。
    “请的那些将佐都是什么人?”康熙气急败坏的问。
    “骁骑营都统哈萨拉、神机营都统福山、健锐营都统禄德寿经常入席,只有前锋营和火器营的都统时常避讳,以下的将佐奴才都记在密折里,请皇上亲览。”中年从怀中掏出一封蓝皮折子,恭敬的托在手上。
    康熙接过折子仔细翻阅,脸色越来越难看,曾经驻守京畿的五大营有三大营与鳌拜交往过密,这可如何是好?康熙将折子掷在地上,脸色难看的道:“这些狗奴才,朕待他们不薄,养不熟的狼。”
    “主子不必生气。”中年小心翼翼的捡起折子:“许多将佐也并非是鳌拜的亲信,只不过他毕竟是上官,他要宴请,谁能不去?”
    康熙坐在炕上,火消了一些:“你是鳌拜的心腹幕僚,应当知道该怎么做吧?”
    中年单腿一曲,不自觉的打了个千:“奴才明白,奴才原来是镶黄旗人,因此才向鳌拜效忠,可不管是镶黄旗还是正白旗,奴才都不是皇上的奴才吗?鳌拜心怀不轨,奴才就是粉身碎骨,也不能让他得逞的。”
    ……………………………………………………………………………………………………………………
    关于有人说迁都去南京的事的回答。
    朱棣曾经为了巩固边境而将首都建立在北京,因为那个时期的北京濒临蒙古,因此才有天子戍边的说法。而现在的情况是,大明在南洋站住了脚跟,可是四周仍然有许多民族,而这里的位置对于现在和未来来说十分重要,要想真正的完全汉化南洋,将首都建立在海都应该是不错的选择,至于汉人对土地的感情我想到了这个时代不是考虑的范围,要想牢牢地站住优势,迁徙人口占领土地才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事,将来澳大利亚,美洲,这么多无主之地…………哎,这些土地跟捡的一样,你不要别人就会要,既然想要就必须大规模的迁徙百姓。主角是个搞政治的,既然搞政治,自然是从政治以及将来国家的利益方面考量,不可能因为留恋故土就不干了。照这样说的话,那么汉人在几千年前还只是在河南呢,如果过于留恋故土,是不是汉人的疆域永远都在河南?(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第一第二百七十四章:朱慈炎诞生
    熙点了点头,对中年道:“这就好,这一次你进京运粮的吧,户部调拨了粮草吗?”
    这中年正是苏木喇,一年前是鳌拜的头号心腹,可是现在却又成了康熙安排在鳌拜身边的头号卧底,康熙是个聪明人,苏木喇也是个聪明人,在付出一定的代价和承诺之后,苏木喇顺理成章的成了康熙的奴才,唯一不聪明的只有鳌拜,他不知道,任何人都是有价钱的,只要出的起价,谁都可以出卖,偏偏康熙出的了价,他的价钱开的足够苏木喇俯首帖耳了。
    苏木喇道:“还没有呢,自江南为明寇侵占之后,江南的粮饷调不过来,各军门都缺乏粮草,新疆将军还为此亲自跑来催粮呢,辽东的粮草需要五十万担,可户部只给二十万,这还是户部忌惮鳌拜才许诺出的数量,皇上应早做准备啊。”
    康熙的眉头又皱了起来,大清国的粮饷在几年前主要出自江南鱼米之乡,其他的地方不需要拨粮赈灾就不错了,辽东和京城附近倒是有不少的良田,只是这些全是八旗的私产,不用交粮税的,这些个八旗子弟每人分到了田亩,自己不事生产,雇了些奴才来耕种,不但不用抽取里粮,每月还要朝廷发银子用度,这样一来,国库中的收支开始严重恶化,不但旗人的月例银子发不出,就连康熙也是省吃俭用,各省的军饷更难筹措了。康熙曾打算废除旗人地月例制度,并且鼓励旗人缴纳税银与朝廷一起共度难关,可是这些旗人们好吃懒做惯了,有田庄和月例银子时都不够花,更何况是没有,于是朝廷里的满臣一致反对,就连孝庄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也立即将康熙叫来训斥了一顿,康熙只能就此作罢,可是粮草只有这么多,长江一线需要调集大军防守,辽东也要大军驻防,还有蒙古的各王爷也时时催粮,京畿的大军也要吃,这么多张口,不可能谁都能照应到,康熙这才意识到,江南才是大清国立国的根本,而辽东虽是祖居之地,比起江南来却显得不重要了,满人要想在关内立足,就不可能不要粮食。
    “朕会发旨给户部,辽东地粮饷一定要完全发放,事到如今,朕只能顾此失彼了。
    ”康熙长叹了口气,完全不似十四岁的少年,辽东的军饷一定不能拖欠的,一旦辽东的五大营没有了粮饷,自然会滋生怨气,到时鳌拜只要登高一呼,还有谁愿意听命朝廷?辽东关系着大清的退路,一旦有失,他康熙恐怕就成了瓮中之鳖了。
    苏木喇点了点头:“奴才不能待久了,鳌拜在京城里也有党羽,若被他们发觉,就不好办了,主子注意龙体,奴才告退。”
    康熙点了点头,挥挥手:“去吧。”
    苏木喇出了关帝庙,径直去内城赴宴,这一次鳌拜让他京催粮,其实还有一层含义,就是向京城里的几个死党探听消息,好随时应变,宴会一直持续到后半夜,苏木喇才在几个家奴的护送下回到住宅休息,第二日去户部时,康熙果然颁布了旨意,让户部紧着辽东五大营发放粮饷,因此户部的人也没有再抠下去,大笔一挥,让苏木喇画了押,三日之后便可运粮回去。
    苏木喇在剩下的日子只是和几个鳌拜地死党喝酒取乐,直到第三天,粮饷全部备足,便带着留在城外的兵丁押送着民夫将一担担粮草运往辽东。
    而在这个时候。海都城可谓是全城欢庆。各衙门都点上了红灯笼。夜晚地皇城广场灯火通明。各种烟花礼炮络绎不绝。新始五年十月初九。皇子朱慈炎于午夜临盆诞生。一时间宫内宫外乱成了一团。由于是早产。各方面都没有准备。就连朱骏也是手足无措地不知如何是好。经过几个时辰地努力之后。朱骏地第一个儿子终于顺产了。待洗净了婴儿身体地羊水。将他安置在襁褓。朱骏接过小家伙一看。小家伙地眼睛还没有睁开。头上及跟你胎毛粘着似乎是因刚才哭地累了。如今已进入了梦乡。
    “皇上。是个皇子。”接生地嬷嬷不断地在边上提醒。朱骏这才意识到还未打赏呢。皇城外地文武百官也惊动了。都在广场上候着。他轻轻地亲了一口小家伙地左颊。小心翼翼地将他交在嬷嬷手里:“宫里一应人等赏二十枚银币。太医和接生地嬷嬷赏银币五百枚。来啊。把百官全部请到銮殿去。朕要颁旨大赦天下。”
    接着朱骏走到榻前。瞿慈已进入了梦乡。朱骏看了几眼之后。才恋恋不舍
    ……………………………………………………………………………………………………………………
    銮殿里早已乱成了一团。大臣们都穿着礼服三五成群地窃窃私语。脸上洋溢着笑容。倒像是他们老树开新枝生出了儿子一般。大明这些年来顺风顺水。唯一地瑕疵就是皇上没有皇子。当年为了确立中宫。不知道多少大臣抗争过。所为地。也是帝国能够后继有人。如今如愿以偿。正宫皇后生下了皇子。众人心里地大石也就落定了。又怎能不高兴?
    待朱骏到时,大臣们立即按规律分列两班,一齐颂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
    朱骏坐上銮椅:“众爱卿平身吧。”
    话音刚落,便由礼部尚书站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