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虚道德天尊-第3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为何法?”意思是,囚犯不招供,怎么让他招供呢?周兴想也不想就拿出了逼供的办法,说:“此甚易下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周兴一见,吓得屁滚尿流,惶恐叩头伏罪'《资治通鉴》,卷o4,天授二年一月。'。这便是“请君入瓮”成语的来历出处。结果是武则天免周兴死罪,流放岭南。但他的仇家没能饶他,在流放路途被仇人杀死,碎尸万段。
接着,武则天未经举报和告状,就下令处死了索元礼。他是第一个酷吏,杀过数千名无辜者,民愤极大。武则天久有所闻,乃杀之以慰众望。
然而,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是一个最大的酷吏,来俊臣也是个最恶毒的酷吏,他们都还在,只要他们还在,诬陷、谋杀就不会停止。
长寿元年(69年)初,武承嗣与做左台丞的来俊臣密谋,要除掉狄仁杰、任知古、裴行本等高官宰相,这是他们的最大敌人。有这些正直的高官存在,武承嗣继承武则天当皇帝的阴谋就不会实现,来俊臣这样奸人总有一天会被他们所清除。他们的办法老一套,仍是诬告他们谋反,武则天最恨的是官员谋反。
果然一告即成大狱,几位宰相被捕入狱,受牵连的还司礼卿崔宣礼,前昌左丞卢献、御史丞魏元忠、潞州刺史李嗣真等。这些受牵连的人也是武承嗣、来俊臣等决心除去的,李嗣真曾上疏武则天,翦除酷吏、魏元跽是上次几乎掉关的那个治臣。
众人入狱,武承嗣、来俊臣等决心让他们死。来俊臣认为,以前曾经上奏谋反者,敕令说:如果自己承认谋反,态度好的可以免死。来俊臣知道这些人都很硬气,他们并没有谋反的事实,动大刑逼供也难得到口供。来俊臣就拿敕令给他们看,让他们主动奉认谋反,然后就有口供作根据杀死他们。
来俊臣便用这个办法诱供,先问狄仁杰,没想到狄仁杰立即反承认谋反,他说:“大周**,万物惟新,唐室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既然大宰相主动承认了,先放着,他反正死定了。判官王德寿见狄仁杰态度这么主动便说:“尚书定灭死矣,德寿业受驱策,欲求少阶级,烦尚书引杨杨执柔,可乎?”意思是说:“尚书可以免死了,我想求你个事,我受别人指使,请您把杨执柔宰相也牵连进来,可以吗?”狄仁杰听了大声斥责:“皇天后土遣狄仁杰为如此事”说着愤怒地以头碰柱,血流满面,吓得王德寿赶快谢罪,不敢逼他。
侯思止审问魏元忠,让他主动承认谋反,便可以免死。魏元忠一听大怒,喝骂侯思止。侯思止命人把他推倒,倒拖着走,魏元忠骂曰:“侯思止,汝若须魏元忠头,则截取,何必使承反也”
狄仁杰既自认谋反,法曹准备上报行刑,不再严备。狄仁杰便把冤状写在被面上,裹在棉衣里,向王德寿说:“天时方热,请授家人去其棉。”王德寿便反他的棉衣送给狄仁杰的家人。其子狄光远取出冤状求见武则天,武则天便问来俊怎么可以搞逼供。来俊臣说:“仁杰等下狱,臣未尝褫其带,寝处甚安,苟无事实,安肯承反”来俊臣又诈写了狄仁杰等人的谢死表,蒙蔽了武则天,武则天果认为狄仁杰等谋反,但要杀狄仁杰等宰相,她还不是说杀就杀。
被杀宰相乐思晦的小儿子还是个幼童,见狄仁杰等人又被捕,便以密事求见女皇。武则天感到奇怪,便接见了他。这个儿童说:“臣父已死,臣家已破,但惜陛下法为来俊臣等所弄,陛下不信臣言,乞择朝臣之忠清、陛下素所信任者,为反状以付俊臣,无不承反矣。”武则天听了大吃一惊,便立即召见狄仁杰等人,问:“卿承反何也?”对曰:“不承,则已死于考掠矣”武则天又问:“何为作谢死表?”他们却不知道写表事。真相大白后,武则天才知道酷吏们在做手脚,但也没把他们怎样样,只把狄仁杰等人赦免了结。武则天对来俊臣等人仍持此态度,来俊臣仍在陷害杀人,不久因向左卫大将军泉献诚索贿受到拒绝,便诬告他谋反,伪造证据,先斩后奏。泉献诚是高丽投诚的名将,在唐朝为将多年,也被酷吏害死'诸案见《资治通鉴》,卷o5,长寿元年一月。'。
………【第四百六十七章。勿看】………
第四百六十七章。勿看
武则天是国在史上的唯一女皇帝,尽管在传统史家的笔下,极不愿意写她是皇帝,只说她是皇后、皇太后,但仍然改变不了她皇帝的身份和史实。
但是,在封建制度下女人当皇帝,这的确太不可思议、太离谱了。所以,武则天做皇帝不仅要克服客观上的重重障碍和阻挠,还要克服她自己的思想负担。甚至可以这么说,她主观上的思想障碍之重,也甚难克服;是阻挠和障碍的客观物,让她克服了主观上的思想障碍,把她推到皇帝位子上的。就如一个人还没准备做英雄模范,大家一次次说他就想当模范,最后他就真的成了英雄或模范。
武则天是哪一天产生了当皇帝的念头的?这问题怕是永远说不清、说不准;而她当皇帝的念头,差不多是反对她的人都教给她的。一个人本来不是贼,大家一次次哄说他是,说不上哪一天他的一气之下做了贼。
武则天二度入宫,投入了争夺后位的残酷斗争,在废立皇后的宫廷论争,本来武则天为保住身家命,背水一战的。而关陇集团为了保住代表士族利益的王皇后,硬说武昭仪若当上皇后,唐朝天下就难保了。唐朝的天下不保,那是谁的天下呢?言外之意就是武家天下了,武家天下不就是说武皇后变成武皇帝吗?实际上这时的武昭仪想的是,做不上皇后就得倒大霉,小命也要丢掉。她哪有想当皇帝的奢望呢?太悬了但她做了皇后,却进入了政坛。
到麟德元年(664年),关陇势力欲利用高宗、武后夫妻间的矛盾废掉皇后,又以道士郭行真出入宫禁挑拨,西台侍郎上官仪说:“皇后专恣,海内不与,请废之。”'《资治通鉴》,卷o,上元二年三月。'其结果出现了“上每视事,则后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宫”。即武后垂帘听政、“二圣”临朝,是武后辅佐高宗执政,武则天坐到了皇帝的身后,她仍无亲自做皇帝的想法。武则天垂帘九年,不断向皇帝的位子上接近。
到上元二年(675年),高宗身体状况渐坏,而武后与他共同执政近十年,对武后信赖,欲让武后摄政。书侍郎郝处俊、李义琰坚决反对,理由是“杜祸乱之萌”'《资治通鉴》,卷o,上元二年三月。'。朝大臣再度示高宗,若让皇后摄政,大权将旁落外姓,历史上有吕后之鉴。高宗听后,放弃了自己的想法。从武则天本人考察,仍无要做皇帝的证据。
此后又十年,武则天主国政,高宗名为皇帝,形同虚设。但是她对健康状况日坏的高宗仍体贴关爱,自认为是替高宗处理朝事和国内事,忠于耿耿,尽责尽心,仍没有废皇帝、直接称君之想。
弘道元年(68年),高宗去世,她可以顺理成章登极为君。但是,她仍扶皇太子李显继位,以皇太后辅政。但李显荒唐,因与辅弼大臣裴炎谋,废宗。另立李旦为君后,仍以抚佐幼孤为己任,仍无称帝之想。但因李旦无能,乃“幽之别殿”,以太后名义临朝称制。因太后临朝,惹起徐敬业叛乱,裴炎代表朝大臣与叛乱配合,逼迫她交出政权。即使叛乱者以匡复庐陵王为号“讨伐”她,裴炎利用叛乱的声势逼她还政睿宗,但仍无她要称帝的口实,只把她比作吕后等“女祸”。此前,她皆无要亲自为君的语言和行为。
以上是武则天称帝前的主要表现。实质上,自从她当皇后不久,即遇上懦弱的高宗,从辅政、垂帘,共计三十年,她做的是皇帝的事,只是名称上仍是皇后而已。到高宗一死,她废宗、代睿宗,已坐到了皇位上。这三十多年,反对者一直认为她要篡权当皇帝。尤其她连废二帝,才激起了徐敬业大规模起兵“讨伐”她。
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自高宗去世后,她已经有了做皇帝的时机、能力、经验和资格。只是因为她仍然在哀念高宗的情感笼罩着,她也知道高宗尸骨未冷就马上称帝,人们会怎么说她。所以,她仅以太后身份临朝,然而如此仍激起朝内朝外一片反对之声,甚至于起兵讨伐之。到了这时,反对者迫得她再无退路,她这时不能不想:辅佐幼子、代表幼子,大家都骂她是吕后,莫如名正言顺、光明正大地当个女皇帝,反正是挨骂。所以,她要当皇帝,也是反对她的人教的她、逼得她。
何况,武则天本就有非凡的勇气,有敢于突破陈规的性格,有对唐太宗这位明君几十年的欣羡,有对女人“无才便是德”旧传统挑战的精神。女人怎么样?这几十年来,她击败过成群结队的反对他的男人,她做的就是男人的事、皇帝的事,她自认为她能做好。既然已无退路,就真的做一做,做个前所未有的事。
因此,在未曾宣布亲政为君之前,她已称“朕”,这是天子的自称,天子的专利。在镇压了徐敬业叛乱、杀了佐弼宰相裴炎,召集群臣训话时,她口口声声自称为“朕”。满朝武跪在她的龙座下,她满口称“陛下”。她感到很习惯,就该如此,她向敢于反对的挑战,结果满朝武唯唯而已。那个时候她已自认为是皇帝了,只等宣布罢了。
垂拱四年(688年),武则天有了亲自做皇帝的试探。那年一开春,她在神都洛阳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的三庙,同时提出为她武氏的先人立庙祭祀。显然,立唐室李氏三庙,目的是欲立武氏的先庙。命令有司议论崇武氏先庙的室数,即为武氏建几代几室宗庙。司礼博士周悰已知武则天的真实用心,因为武则天不会不知道这个常识,明显另有用心。于是,奏言为武氏祖宗立七室,而同时减唐皇李家的祖庙为五室。如果按周悰的奏言办了,那武大臣如果都同意,就意味着武氏代李氏,武则天可能在立庙祭祀时就要宣布称帝了。
但春官侍郎周大隐上奏劝止,他说:“礼,天子七庙,诸侯五庙,百王不易之义。今周悰别引浮议,广述异闻,直崇临时权仪,不依国家常度。皇太后亲承顾托,光显大猷,其崇先庙室应如诸侯之数,国家宗庙不应辄有变移。”'《资治通鉴》,卷o4,垂拱四年正月甲子。'周大隐所言“周悰别引浮议,广述异闻”,不见其引述为何议何闻,实则武则天正需要有某些特别的“异闻”、“异兆”,供她制造做女皇帝的舆论。
早在一年多前,雍州(陕西秦岭以北、铜山以南地区)有人报告:“新丰县东南有山踊出”,随有小道消息:新丰县的山是一夜雷雨后,突然长出个三百尺高的山来,认为这是吉祥的兆头。武则天当时就想用这个“吉兆”造做女皇帝的舆论,因为突然长出山峰的那个县就不是一般的地方,而是汉高祖刘邦为他老子特设的一个县。所以,武则天下令改新丰县为庆山县,四方人士都纷纷表示祝贺。但有个江陵人俞俊却上书说:突然长出山峰不是吉兆,而是凶兆,是地气不和所致,就如人气不和身上长出疣赘那样。之所以出现凶兆,是因为武则天“以女主阳位,反易刚柔,故地气塞隔,而山变为灾”,并警告她赶紧退位,不然将大祸临头。
武则天本想利用“吉兆”为做女皇帝造舆论,而俞俊竟说这是“凶兆”,让她还政睿宗,老老实实躲到后宫“修德以答天谴”。这反映当时朝廷内外反对力量很强大,她要做女皇帝也非易事。不久,又生了宰相刘祎之的案子,也是因让她退居后宫,还政李旦而起的。
刘祎之是武则天一手提拔的宰相,和裴炎不同。他是常州晋陵(治所在今江苏省常州市)人,父亲在贞观朝任著作郎、弘馆学士。刘祎之年少时即有学名,与孟利贞、高智周、郭正一被时人称为“刘、孟、高、郭”。为高宗、武后用为昭馆学士,再迁左史等职。因朝旧官不为皇后所用,武后以召集著书为名,同与元万顷、高智周、郭正一等被召入禁宫,成为皇后培养的新人,称“北门学士”。后逐步升为朝议大夫、书侍郎兼豫王会司马。因为他的姐姐是宫的女官,武则天派他姐姐去看望荣国夫人,刘祎这也随去偷看,被流放。几年后武则天便把他召还,再升迁为校检书侍郎等职。武后临朝,视之为亲信而重用,一直提拔到宰相的位子'《新唐书》,卷7,《刘祎之传》。'。尤其是裴炎因迫太后归政而被杀,朝大臣不配合太后,武则天更重视“北门学士”出身的高官,以之为亲政枢大臣。
正当武则天准备亲政做女皇帝时,作为心腹大臣的刘祎之也在背后议论武则天,让她归政睿宗。一次,他与凤阁舍人贾大隐说:“太后既废昏立明,安用临朝称制不如返正,以安天下之心。”贾大隐把他的话私告太后,太后很不高兴,谓左右曰:“祎之我所引,乃复叛我”恰在此时,有人向太后说,刘祎之接受归诚州都督孙万荣的贿赂,又与许敬宗的妾私通等不法等情。太后就派肃州刺使王本立调查刘祎之,当王本立向刘祎之出示太后的敕令时,刘祎之竟傲慢地说:“不经风阁鸾台,何名为敕”王本立见刘祎之用高官压他,拒绝承认武则天的敕令,只好向武皇太后说明。
太后听说勃然大怒,原来自己提拔的刘祎之也如此看不起自己,骨子里也和顽固大臣一样,反对她是女人称制,本来并不想重办刘祎之,只想警告他一下。而她现刘祎这心里是这样,竟拒绝不承认她下的敕令,便把他逮捕入狱。李旦听说了这件事,便向太后求情,为刘祎之申说。武则天更为恼怒,联想到刘祎之曾是李旦的老师,认为他们之间又有别情,乃决心杀死刘祎之,于是下诏刘祎之“赐死于家”。
武则天从这一系列反对她称制的实情看,她南面为君做女皇的阻力甚大,但既已至此,绝不后退。
垂拱四年四月,有个叫唐同泰的人向武则天上表进献一块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的石头,说是从洛水捞上来的。而史书上则认为是武承嗣找一块白石,又把紫石砸成粉末,搅拌上药物,填在白石里,再刻上字,让雍州人唐同泰上表献给武则天的。史书的言外之意又是武则天指使他们搞的,是为做女皇造舆论,这也是有可有的。看那块石头制作多复杂啊,而且八个字明显说是女皇帝降临人间了,其帝业会永久昌盛的。
武则天获得了这块上天让她做女皇帝的瑞石,开始大做章了。(百官也纷纷上表祝贺'见《全唐》崔融、李峤等贺表,卷8、4等。')
先,她亲自命其名为“宝图”。何意呢?原来《周易?系辞》上有句话,叫“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意思是古代黄河里曾现图符,洛水里曾现过书(后人对此的解释多种多样),“河出图”、“洛出书”是上天授意于人间的真命天子,这个天子临朝,必然会德高功盛,国泰民安的。现在,研究者还称之为“河洛化”,认为是国远古的神必化,正用力研究呢。看来,想出这个主意来,颇有点深意。
接着,她下诏书要亲拜洛水,去接受上天的授图;并去南郊祭祀昊天,表示对上天的感谢。
为此,她命令各州的都督、刺史、宗室、外戚在拜洛水受图大典之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