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的那些事儿-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元璋给官员的待遇很低,很多人认为是故意虐待官员。但我在分析明朝初期俸禄制度后发现,这个看法不一定是正确的,朱元璋制定的俸禄
    标准应该是经过仔细计算的,这些俸禄是足够明初的官员们生活的。只不过他没有考虑到官员除了自己一家吃饱外,还要养活办事员,还有一
    定的人际往来,而由于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原先的俸禄是不够的。
    也许有人会问,朱元璋如此精明,怎么会想不到这些呢,可是就实际情况看,在这些问题上,朱元璋确实是缺乏远见的。
    比如他为了不让自己的子孙挨饿,规定凡是自己的子孙,一律不允许出去工作,就算没有官做,也只能在家吃俸禄,由于自己要过饭,而且家
    破人亡,朱元璋对自己的亲戚十分看重,他制定的世袭爵位制度对子孙们做了充足的打算,即使是象刘备那样,不知是中山靖王多少辈打不着
    的子孙,他也预留了爵位,并准备了相应的俸禄。
    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到了一百年后,他的子孙们已经繁衍到了几十万人之多,朝廷一个省的粮食来养活他们都不够,最后某些皇子皇孙得不
    到粮食,又不能出去工作,就活活饿死在家里。这就是所谓的好心办坏事吧
    我想,这样的分析和评价对朱元璋来说应该是公平的。
    '130'
    在朱元璋整肃官吏的同时,另一个大案……胡惟庸案也在进行中,这个案件并没有因为胡惟庸的死亡结束,它仍然延续着,不断有某人因为另一
    某人的供词被杀,何处是个头?
    出人意料的是,李善长还活着,他与胡惟庸是亲家,而且他弟弟李存义是板上钉钉的同党,朱元璋考虑到他在朝廷中的巨大影响力,不但没有
    杀他,连他的弟弟李存义也免死,放逐到崇明岛(今上海崇明岛),这应该算是很大的恩典了。
    然而李善长很明白,自己活不了多久了。他太了解朱元璋了,自己毕竟还是或多或少参与了谋反,以这个人的性格绝不会放过自己。
    朱元璋,来杀我吧!首级任你来取!
    洪武二十三年(1390),李善长家里修房子,他已经不是当年的丞相了,不能再呼风唤雨,但总得找人修啊,难道要自己动手?他想到了带兵
    的汤和。
    汤和是他的老乡,也是他的好友,他向汤和请求借三百士兵当劳工。这似乎是一件平常的事情。然而有一件事是他绝没有想到的。
    汤和出卖了他。
    在借给李善长三百士兵后,汤和立刻密报了朱元璋,朱元璋又一次对李善长动了杀机。
    应该说三百人实在是干不了什么的,而且兵还是汤和派出去的,不会听李善长的指挥,即使如此,这件事情已经足以成为骆驼背上的第一根草
    了。
    这样看来,汤和能够活到最后,实在是有他的道理。
    老眼昏花的李善长似乎是嫌自己活得太长,他立刻犯了第二个错误。
    他的亲信丁斌因为犯法应该被流放,李善长却上书为丁斌求情。朱元璋又一次愤怒了,你以为自己是谁!我处理犯人还要你来管吗?他下令不
    再流放丁斌,却没有释放他,而是将他关到监狱里,日夜拷打。朱元璋相信,李善长身上一定有着某些秘密,而这个秘密丁斌一定知道。事实
    证明,他的判断是对的。
    李善长所作所为对得起丁斌,丁斌却对不起李善长。
    他供认了李存义与胡惟庸共同谋反的细节。朱元璋当机立断,把李存义抓了回来,还是严刑拷问,李存义于是又供出了他劝说李善长的情况,
    而李善长的那句汝等自为之也成为了朱元璋嘴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句之一。
    骆驼就要倒了,再加一把稻草吧,到了这个时候,稻草是不难找的
    李善长的家奴经过仔细的分析,认为时机已到,落水狗不打白不打,打了不白打。他们合谋以受害者的身份向朱元璋申述,自己长期受到李善
    长的欺压,并状告李善长积极参与胡惟庸谋反,并且将时间地点说得相当清楚,虽然以他们的身份似乎不太可能知道得这么清楚。但在当时,
    这一点并不重要。
    正文 第一百三十一至第一百四十章
     更新时间:2008…11…18 0:33:10 本章字数:12490
    '131'
    此时凑热闹的人也不断的多了起来,御史们纷纷上书,弹劾李善长,从上朝时不注意礼节到贪污受贿,罪名无所不包,似乎恨不得控诉他修建
    房子过程中砍伐树木,破坏了环境。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一个绝对与办案八杆子打不上边的部门也在李善长身上踩了一脚,说来实在让人啼笑
    皆非。
    这个部门是钦天监,主要负责天文历法,无论怎么也想不到看天文的还能插一脚,但他们确实做到了,可见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他们向朱元璋奏报,最近出现星变,是不吉利的预兆,然后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当移大臣。
    要什么来什么,真是不能不服啊。
    李善长活到头了,别说什么铁券,就是钻石券也救不了他。
    追随你几十年,终于到了终点,我不能再陪你了,自己走完这条路吧。
    不管怎么说,李善长都没有谋反的理由,他的儿子娶了公主,他本人不但是朱元璋的亲家,也是第一重臣,即使胡惟庸谋反成功,他最多也只
    是第一重臣,有谋反的必要吗?
    朱元璋自然知道李善长没有必要去谋反,但他却有必要杀掉李善长。
    念及李善长跟随自己多年,在临刑前朱元璋见了李善长最后一面。
    朱元璋坐在自己的宝座上,看着跪在下面的李善长。
    这个人曾经是我最信任的部下,现在我要杀他。
    李善长跪在地上,抬头望着朱元璋。
    这个人曾经是我最真诚的朋友,现在他要杀我。
    还能说什么呢,什么都不用说了。
    李善长看着朱元璋,几十年前,他投奔了这个人,他们彻夜长谈,相见恨晚,共同谋划着将来的远大前景。那一年,李善长四十岁,朱元璋二
    十六岁。
    他向现在的皇帝朱元璋叩头谢恩,走出了大殿。
    李善长走上了刑场,他最后看了一眼天空。
    今天的天气真好,天很蓝。
    他突然想到,三十六年前,他走进朱元璋军营的那天,似乎也是个晴朗的天气。
    洪武二十三年(1390),朱元璋杀李善长,夷其三族。
    '132'
    李善长的死终于给延续十年的胡惟庸案件划上了一个小小的句号。官员们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朱元璋却没有松气,他似乎是个精力无限的人,在处理胡惟庸、李善长的同时,他在另一个战场上也赢得了胜利。
    这个战场上的失败者就是已经逃到大漠的北元,虽然在明初的几次战争中,北元的实力受到了严重的削弱,但他们仍然有足够的兵力对明朝的
    边境进行不断的侵袭。
    朱元璋并没有因为北元的实力削弱而放松对它的打击,他一直认为蒙古骑兵始终是明朝最大的威胁。坦白的说,在军事上,你不得不佩服朱元
    璋的眼光,他的预言在几十年后很不幸的得到了应验。
    朱元璋组织兵力,分别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二月及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月,对北元发起两次远征。
    这两次远征都取得了胜利,但并未对北元形成致命的打击。而北元也认识到,与强大的明朝正面作战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他们化整为零,采
    用打了就跑,跑了再打的游击战术不断骚扰明朝边境。
    此时北元的统治者正是元顺帝的儿子,从乱军中逃出的爱猷识理达腊,他继位为北元皇帝,他奉行的是坚决对抗明朝的政策,其实他采取这一
    政策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本来在大都当皇帝的父亲也被人逼得搬了家,而自己的大部分亲戚都被明朝抓去吃了牢饭。此仇实在不共戴天。
    而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也要吃饭。作为游牧民族,在互市没有开放的情况下,要想得到中原地区的物产,只有一个方法……抢。而且这个办法不
    是太费劲,虽然有损失,但所得也不少。用经济学上的话来说,叫机会成本低。这样的生意自然是要常做的。
    朱元璋清醒地认识到了这点,他知道,要想彻底消除北元的威胁,就必须让这位爱猷识理达腊赔上所有的老本,永远无法翻身。
    但朱元璋也有一个难题,那就是明初的那些名将们都死得差不多了。当然,很多是被他自己杀掉的,最能打仗的几个人中,常遇春死得早,李
    文忠被他削职流放,冯胜和邓愈虽然还活着,也已垂垂老矣。而第一名将徐达也于洪武十七年(1384)病死,算是善终。
    值得一说的是,很多书上记载,徐达得病后不能吃蒸鹅,而朱元璋偏偏就赐给他蒸鹅,徐达含恨而死。这一说法是不太可信的。
    徐达不但是朱元璋的重要将领,而且还在和州救过朱元璋的命,杀掉他对朱元璋没有任何好处,而且他为人低调,从不招摇。退一步讲,即使
    朱元璋要杀徐达,也不需要用这么笨的法子,找个人开点毒药,派两个锦衣卫就能解决问题。何苦要用赐蒸鹅这么明目张胆的方法来杀掉徐达
    。
    徐达是明朝的优秀将领,他平民出生,却是不世出的军事天才,他从小兵干起,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在残酷的战争中成长为元末明初最优秀
    的将领。他善于指挥大军团作战。深通谋略,为人宽厚,历数十役,战必胜、攻必取,与北元第一名将王保保的作战更是他军事生涯的最高峰
    。
    他告诉我们,一个平凡的人经过自己的努力,也能成为叱姹风云的名将
    而他的赫赫战功及传奇经历也告诉了所有的人:
    我徐达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将!
    徐达的时代结束了,新的名将时代到来了。
    这个时代属于另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蓝玉。
    '133'
    洪武最后的名将,蓝玉
    蓝玉是安徽定远人,他是常遇春的内弟,常遇春为人高傲,但却对他的这个亲戚非常推崇,几次在朱元璋面前推荐。但朱元璋并没有轻信常遇
    春的话,直到蓝玉跟随徐达参加了洪武五年的远征,表现不俗,才委他以重任。
    说是重任,其实也不算,蓝玉的运气其实并不好,在他的那个时代,名将太多。他无论从资历和能力上都还差一截,只能乖乖的给那些前辈们
    打下手。
    洪武二十年(1387),朱元璋又一次下令远征,在当时能够参加征沙漠(明称伐北元为征沙漠)的军事行动对每一个将领来说都是一种光荣。
    而蓝玉在历次征沙漠的行动中只是担任了几次配角,偏偏配角还当得并不顺利,洪武五年的那次演出还是被王保保追着跑回来的。
    这对于一个军人而言,实在是不光彩的。
    军人最大的光荣到底是什么?不是攻克了多少城池,杀死了多少敌军,也不是缴获了多少牛羊。
    对于军人而言,最大的荣耀莫过于找到那个打败过自己的人,然后彻底战胜他!
    蓝玉永远也忘不了洪武五年的那次战争,王保保的军队突然出现,将自己打得措手不及,他连王保保长得什么样都没有看清,就被击溃。虽然
    这次失利并不是他的责任,但他明白,要争取自己的光荣,最好的方法就是再次与王保保交锋,彻底击败他,然后站在他的面前,骄傲的对他
    说:我就是蓝玉,曾经被你击败的蓝玉,现在,你是我的俘虏!
    自从那之后,蓝玉苦苦思索着用兵之道,他不断的总结经验,熟读兵书,朝思暮想的就是与王保保再战一场。然而他的愿望落空了,洪武八年
    (1375),王保保死在了漠北。
    蓝玉一度失去了目标,但他很快又找到了新的方向……彻底消灭北元!
    虽然他有着雄心壮志,屡次请命要求指挥征沙漠的战役,但还有几个老资格在那里撑着,哪里轮得到他。他先后跟随着傅友德出征云南,大理
    ,立下了赫赫战功,并被封为永昌侯(侯爵)。虽然众人已经承认了他的军事才能,但在他们的眼中,蓝玉始终只是蓝玉,他不可能超越徐达
    、常遇春、李文忠这些名将。
    蓝玉是一个要强的人,他从不会承认自己比任何人差。
    但他也明白,要获得大家的承认,只有做他的前辈徐达、常遇春没有做到的事情,那就是消灭北元。
    所以洪武二十年(1387)的这次远征,无疑给蓝玉提供了一个最好的机会,朱元璋同意了蓝玉的请求,给了他右副将军的位置。
    听到右副将军的名字就知道,蓝玉这次又是副手。但他实在没有任何理由去争取更高的位置,因为主帅是冯胜。
    蓝玉心又不甘,却又百般无奈的开始准备出征,他知道,现在还轮不到他。
    不过,机会这样东西总是无处不在的,蓝玉多年的努力将在这次远征中开花结果,虽然是以一种谁也想不到的方式。
    '134'
    这次远征的目标是占据松花江以北广大地区的元太尉纳哈出,纳哈出也是一位优秀的将领,在王保保死后,他拥兵二十万,占据辽东的大片地
    区,严重威胁着明朝的边界。
    朱元璋很早就想拔掉这颗钉子,因为只有除掉纳哈出,才能放心大胆的攻击北元。
    与以往一样,重大的军事行动由朱元璋亲自部署,他根据形势,对冯胜做出了如下指示:
    你们的部队应该首先进驻通州(今北京通县),但千万不要急于行动,先派人打探元军的消息,如果在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发现了对方的
    行踪,就要立即展开攻击,但万不可大军全动,而应先派骑兵对其发动突然袭击。只有在前锋部队攻克庆州之后,大军才能开始进攻,战则必
    胜。
    朱元璋停了一下,加重语气说道:但在占据庆州之前,你们万不可动兵,动则必败。
    朱元璋的这番话好似算卦,仗还没有打,他就已经预测到了战争进行的全部过程。即使是如冯胜、蓝玉这样的优秀将领,也不大敢相信朱元璋
    的这些话。
    在明朝的很多次军事决策中,朱元璋都是少数派,但真理往往就站在他那边。这次也不例外。
    而且就在这次远征的同时,朱元璋暗地里还布置了一个计划,事后证明,这个计划的成功实施彻底的瓦解了纳哈出的二十万大军。
    朱元璋,真奇人也!
    正月初二,朱元璋命宋国公冯胜为征虏大将军,颍国公傅友德、永昌侯蓝玉为左右副将军,率军20万人向辽东进发。
    二月初三,冯胜率兵抵达通州,他听从了朱元璋的安排,并未出兵,而是派人打探庆州的消息,让他惊讶的是,纳哈出果然在庆州安排了重兵
    把守。
    下一步就不用犹豫了,冯胜派遣骑兵先锋攻击庆州,这个先锋的位置自然被蓝玉抢了去。
    蓝玉终于等到了机会,他看着自己身后的那些骑兵,虽然人数并不多,虽然此行也许很危险,他的心中却充满了兴奋。
    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属于我的时刻到来了!
    '135'
    蓝玉看着他的部下们,这些人都是他精心挑选出来的,即将出征去获取更大的光荣。
    此时天降大雪,万物被白雪覆盖,天地一片苍茫,山川大地似乎已经没有了界限。大军就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出发,向那不可知的前方挺进。
    在出征之前,蓝玉对他的士兵们说道:我们马上就要出征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