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寻花问柳 (作者:阿草-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下啊,天下已经在我手中了!”
  这一刻,我是这么踌躇满志,彷佛天下已经是我的了,我终于隐约能感觉到了当年皇祖父得到天下时的心情了,那是一种自诩举世无双的自豪,也是一种敢于睥睨天下的骄傲。
  不过很快的,我又从纷乱的思想之中回到了现实,因为那代耿炳文来和我商讨“合作”事宜的家伙说出了耿炳文的一个要求,那就是他们那十万人已经断粮两日了,要我尽量能够筹措一些粮草给他们,让军心安定下来。
  这倒是个让我感觉头疼的要求,在城外的可是有着超过七万人的军队,我一时之间又哪里能够筹来这么多的钱银,于是不禁朝着朱诸望了一眼,看他有什么话儿说。
  朱诸点了点头道:“殿下,竟然耿将军如此深明大义,肯与我们合作,那日后和我们就是友军了。这样吧,这要粮一事极好商量,就请殿下写一封回信给耿将军,答应他的要求,顺道让他把那敢矫旨乱命的假钦差斩了,在明日午时之前将首级送来便是了。”
  我略一思索,立即就明白了朱诸的歌中雅意。尽管说客已经上了门,可是谁知道耿炳文得了粮后会不会反水,这时候朱诸提出了要让耿炳文限时斩了钦差送来首级的要求,如果耿炳文不是真心想降,那就定然原形毕露了,如果他依言照做了,斩钦差的罪名他可算是坐实了,日后不论如何都不可能再有反水的机会,这样的话就算给他供上数日的粮食,那也不算什么。
  “嘿,难为他想得出这等咄咄逼人的法子!”
  我心中暗赞了一句朱诸的手段阴狠,同时又留意着那说客的神情来。
  果然,听到朱诸这样的话儿,那来作说客的家伙立即露出了些为难之色,大概他一时之间难以抉择、也不敢抉择。
  我暗自一笑,想道:“不忙不忙,你还有一整晚的时间和你家主人好好商量。”
  打定了主意,立即就让文书按着我意思为我写了一封书信,盖上我的大印后交到那说客的手中,微笑道:“你家将军是忠义之人,你回去对你家大人说,就说孤对他非常的欣赏,让他尽管按着孤的嘱咐做,日后孤定然不会亏待了他的。”
  那说客接过信,皮肉不笑的奉承了我两句,然后就匆匆的走了,大概是赶着回军营和耿炳文商量“斩钦差”的事宜去了。
  我看着那说客的背影渐渐远去,心中志得意满之余不禁放声大笑了起来,营帐之中的众人见状,也都一起高兴的笑了起来,所有人都知道这一次胜负算是大抵定了下来,那耿炳文被我这么软硬一夹,也惟有斩钦差投降一途了。
  “朱兄,那军粮一事,不知道该如何筹措呢?”
  压下心中的欢喜,我又想到了眼前的问题。
  “殿下尽管放心就是了,我和荆州城中的那些商绅极是熟络,只要我去和他们说说,他们定然就会提供些余粮出来的。”
  言语间,朱诸的脸上又露出了一丝淡淡的坏笑,让我立即知道他定然又在打坏主意了。
  不过,我这个时候也乐得有这么一个能够经权达变的人为我做事儿,便也不多问的点头道:“好,能者多劳,如此就有劳朱兄费心了!”
  “不敢!”
  朱诸欣然受命,望着我的双目之中闪过了鬼马的神情。
  第二日我早早的起了身,一边仿效古人之风读着《春秋》一边等着好消息的到来。从清晨一直等到午饭时刻,说起来那耿炳文还真是优柔寡断得紧,让我还真是以为他不想降了。终于,过了午饭之后,他的降书和“钦差”的人头一并送了来,我让认得人的厂卫确认了人头正是那位倒霉的钦差大人的之后,这才正是受降了。


正文 第65章 父王(1)
  就在耿炳文只带着几名重要的将领来到荆州城和我“和谈”的那一天,我把由朱诸一手操办来的粮草运出了城外,以解那七万余军队的燃眉之急。同时,我又和耿炳文说起了由我分发半年左近的兵饷,让这七万余人中的大部分人解甲归田。
  耿炳文虽然是个外表粗鲁的人,但是一听我的话儿,自然也知道我这是不放心他,要解了他手中的兵权之意,因此脸上顿时就露出了不好看的神色。不过这时候他是肉垂砧板上,又有什么法子,他沉吟了一下,终于是点头答应了下来。
  于是,我把耿炳文留在了荆州城中,开始用他的军令实行我的裁军大计,这其中实在要归功于朱诸为我献的那“挟将帅以令士卒”的大计。
  说起来,耿炳文虽然号称十万余众,但是有三万人是一路运送辎重的士兵与其说是士兵,倒不如说是民夫更好,我这发饷解甲归田的布告一下,这三万人顿时大都愿意拿钱走人,而那四万余真正上战场的士兵,泰半家中有家眷老小的,也都欢喜无比的拿了饷后走人,一时间十万人顿时走得剩下两万人不到。
  这剩下的两万人或是家中已经没有亲人,或是常年在军营之中吃粮,就算拿了饷回去也不知道应该作些什么营生的老兵蛋子,因此我倒也乐得收了他们,因为只有这样无牵挂的士兵打起仗来的时候才能勇往直前,没有顾忌。
  经过一连几日的修整,我把手下的士兵分成了五军,分别是前、后、左、右、中五军,前军的领兵将领是罕图,后军是厉海兵,左军是达利,右军是十八弟。而中军则是由我亲自带领。
  我手下的五军每军一万人。这一战的胜利使我成为了带甲五万的藩王,实力已经一跃成为天下第三。当然,在整军之中我并没有忘记给了耿炳文一个副帅地虚衔,毕竟他地投降实在是给其他勤王军将领树立一个榜样。
  耿炳文和我合兵一处的消息传出,朝野震动,这个战果终于让朱长文乃至朝廷中的一众主张撤藩的大臣意识到,我朱长洛这个时候才是他们的心腹大患。记得从京城传来的一份由而从前许多在撤藩与否的问题上摇摆不定的藩王,也终于不甘寂寞了,谷王、秦岷王、晋王、秦王等几位王叔一起上书要求当今天子“肃奸妄以清君侧,”
  并且在一日之后宣告起兵。同一时刻。龟缩在银,的四位王叔也终于敢重新举起大旗,准备向京师方向挺进。
  这种情形之下,我领着五万人慢慢的向着武汉、鄂州方向行进,造出进逼京畿地势头。行军之中,我也不忘大作笔墨文章,一天一个布告的发出,痛斥朝廷奸妄欺瞒年纪尚轻的天子,矫旨撤藩。实在应该诛之以解天下万民的愤恨,又号召诸路藩王一同起兵进京勤王。每日写着布告的时候,我心中其实也暗自好笑,因为想起来我比朱长文还要年轻一些。而且把自己这种叛逆的军队说成是勤王大军,真是有些太过厚颜了。
  唯一让人感觉到美中不足的是,那些清流士子许多人开始叫骂了起来,似乎这种危急的时候出来骂两句,才能显示出他们儒者对君父地忠义。
  因为连战连胜,我的声望风头一时无俩,父王对我送来了密信大加褒赞,说我的胜利使得围城燕京的朝廷军队军心大乱。“数日来攻城无力,燕京之围不日将解。”
  因此我也乐得把军队停在了鄂州一带,大打声势战,只等着各路藩王逼近应天,再一起包围京城。
  就在这种时候,一直没有动静地宁王叔竟然石破天惊的有了声响,他同样发出“清君侧”的告文,出兵燕京,准备解父王之围,并且在告文说明了要奉我父王为“勤王”军的首脑。
  我一收到宁王叔出手的消息,心知这一下天下的局势终于算是已经抵定了,那围攻了燕京已有差不多两个月的朝廷大军为了不腹背受敌,相信不日就要撤军了。同时间,我心里也对宁王叔的姗姗来迟感到大摇其头,或许之前他想地是坐收渔人之利,可是想不到我和父王如此能战,因此才在这个时候锦上添花一把。
  我想得明白的事情,父王和师父定然也能够明白,我几乎可以预见就如之前朱诸和我说的,父王登上帝位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定然就是全力对付诸路强藩,这其中宁王叔毋容置疑的就是首要人选。
  “到时我该如何自处?”
  这个问题我不止一次想到,照着父王务实的性子,为了日后他的天下不至于闹出如皇祖父死后的事儿来,他或许有一天也会“对付”我的,“难道我真的要如朱诸所说的”
  我真的不敢想,无论如何,我真的难以硬下心肠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动手。
  宁王叔出兵的消息才传出两日,朝廷军队果然立即就撤兵了,退回到了大江以南。父王、我、宁王叔、还有银”那四位王叔的军马都在大江以北,其余诸路藩王的军队就零散得不值一提了,看起来朱长文竟是有意隔江和我们对峙。
  很快的,诸路藩王的军队都集中到了滁州,那滁州的原本是滁阳王徐达的封地,如今正是那徐增寿在当守备,说起来他正是我的岳父大人,因为徐元春正是他的女儿。
  我那岳祖父徐达膝下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做徐祖辉,一个叫做徐增寿。他们两个人虽然都是这一位涂阳王的儿子,但是性子却截然相反,那徐祖辉一心终于皇家正统,之前还被朱长文任为勤王军的大将征伐岷、桂两藩。而我那岳父徐增寿却彻头彻尾的是一个机变之人,打从一开始就已经和我有互通气息,而且还和我父王私底下互有往来,这一次我们一来到滁州,他立即就打开城门夹道欢迎了。
  不到两日之间,在滁州城就聚集了各藩约莫二十一二万人左近,虽然比起朝廷正在大江南岸布防的约莫四十万人少了一半有余,可是因为大胜在前,士气正旺盛得紧,同朝廷那四十万败军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经历这许许多多的事儿,我终于又一次见到父王和师父,心中自然激动和高兴非常。
  “恭喜父王,如今天下大势都尽在父王的掌握之中了。”
  在父王的帐中,除了师父之外就再没有旁人,因此我就没有顾忌的对父王说了一句。
  父王摆了摆手,说道:“长洛啊,现下还万万不可有骄纵之心,等到我们父子拿下应天一日,我们再大肆庆祝不迟。”
  父王的话儿让我心头一凛,连忙正容应了一声,收起了心中因为连胜而稍微生出的得意和骄傲。不过,父王虽然话语间不芶言笑,但是我却可以清楚感觉到他心中其实也非常的高兴的。
  “长洛啊,这一次接连几次战事你都打得很好!唉,从前父王从来没有想到过竟然还会有你这样出色的儿子,你真是让父王心中感觉到好生的宽慰啊!”
  父王拍了拍我的肩头,和声的对我说道,让我可以很清楚的体味到他对我的那一番疼爱。
  “父王切莫要这样说,孩儿只是尽着自己的本份,为父王分忧而已。”
  我微微一顿,又有意说笑道:“听了父王这种称赞的话儿,孩儿想不生出骄纵之心也不能了。”
  父王和师父听见我说出这么调皮的话儿,都不禁会心的笑了起来。笑罢,父王为我挽了挽有些不得体的领子,带些慈爱的说道:“亏得你如今还是有文武全才之名的睿王了,却如同小孩子一般。”
  我打自出世那天开始,还是头一次这么真切的感受到父王对我的亲切和爱护,这简直就是我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事儿,心中一阵激荡,双眼竟是难以自已的生出了一阵湿气,只是任由着父王为我摆布着身上的衣服。
  父王为我弄好领子衣服,抬头看见我的模样,微微的怔了一怔,问道:“这是怎么了?”
  我嗦了嗦鼻子,强自装得若无其事道:“没没什么,没什么!”
  转眼之间,父王大概已经猜到了我的心思,笑了一笑后,说道:“孩子气还如此重,教父王如后如何放心将天下交给你?”
  “天下?”
  我闻言猛的一震,似乎有些难以相信自己的耳朵,父王竟说要将天下交到我的手中。心中的滔天巨浪才刚一翻起,我又连忙深吸了一口气,强自定下心神来,仔细回味起父王的话儿来。
  经历了这么多的事儿,我已经不是从前那个只有些许才华,而少知人心险恶的少年人了,父王虽然是我的亲生父亲,但是说起天下、政务一类的事儿,我却实在不敢将他当作自己的父亲来看待。在我的心里,他即将就要成为一朝的天子,而我只是他身边卑微的臣子,在这一重身份的光环之下,我和他父子的关系就显得要淡藩了许多,于是听了他先前说过的话儿,我首先闪过的念头就是:“父王是在笼络我么?”


正文 第65章 父王(2)
  不敢在表面上露出丝毫的踌躇,我假装没有听见父王的话儿,说道:“父王尽管放心,儿臣一定会记住父王的教导,用心尽好自己的本份的。”
  父王若有所思的看了我一眼,点头道:“父王知道你是父王的好儿子!嗯,你刚到滁州,先下去歇息吧,晚上父王要和你的一众王叔商讨有关这渡江一战的事儿,到时候自会让人去召你的。”
  我答应了父王一声,又向着他和一旁没有说话儿,只是紧紧的盯着我看的师父行了个礼,这才走出营长。
  “先前该是父王对我的小作试探吧!”
  我心中这样思想着:“父王虽然还不至于对我怎样,但是他老人家或许始终不放心我这个实力飞涨的藩王,害怕我日后会有不臣之心。”
  想着想着,我愈发觉得父王先前说的要把天下交给我云云,一来可以对我进行试探,二来又可以笼络于我,实在并不是出于他的真心。
  还没走多远,就突然听见有人在不远处对我招呼道:“睿王殿下,睿王殿下,您这是去哪儿啊?”
  我转头一看,发现原来来人是我那老丈人徐增寿,忙收起心思,停下脚步拱手行礼道:“原来是岳父大人啊,小婿有礼了。”
  如果要论起辈分,我是女婿,徐增寿是丈人,自然是我的辈分比较低,应该对他行子弟的大礼,但是如果按着官场上的规矩,那我是一路藩王,皇家贵胄,而他只是守备一名,因此这上下之别就使得他不得不对我恭恭敬敬的了。
  “殿下不需多礼!”
  徐增寿很快来到我的近前,他一把扶着我不让我行完全礼,一边笑道:“我与殿下亲近的机会不多,难得这一回殿下到了徐州来。那便不妨到我府上去小坐一阵。”
  虽说是翁婿的关系。但是我也只是在上一回因为皇祖父驾崩,这才见过一次徐增寿,说起来对他还真是没有什么了解,因此我想了一想后,便也点头答应道:“如此便叨扰岳父大人了。”
  由于这一次集中到滁州来的军马实在太多,所以大部分的军队都没有进得滁州城,只是在滁州城地南门之外驻扎,准备随时进军到大江沿岸。走进南城门向着徐增寿地守备府行去,一路上我发现滁州城倒还真是有些大城的样子,街道路人井井有序。百姓们自得悠然,似乎一点也没有为城外驻扎着二十万大军而感觉到惊慌。
  来到守备府的大厅分主客位置坐下,徐增寿和我一同抿了一口香茗之后笑道:“之前一月,听得殿下在贵阳大败于成卿,我便知道殿下乃是用兵了得的人。想不到一个月过去,又听得殿下以三万人周旋于皖鄂两地,迫得那耿炳文十万大军投降,真是让我对殿下佩服到了极点。”
  “岳父大人谬赞了。我只不过是机缘巧合,这才能够有这样的战绩,惭愧,惭愧啊!”
  我说的并不是假话。如果不是有父王在燕京拖住了朝廷大多数的军队,那我也不敢轻易出蜀,毕竟我还要防备着别人去端我的老窝。
  徐增寿笑了笑,又道:“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