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文化:易中天文集 第十五卷·我山之石 中国智慧-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问:墨家好像全面一点。
答:也很深刻。制度的问题在哪,人心的问题在哪,墨家都说到了点子上,很到位。但同时,先秦诸子中,最不成功的也是墨家。
问:墨家为什么最不成功?
答:因为他们的办法最不管用,也最用不得。
问:这就怪了,怎么会这样?
答:这只能以后再说,我们这里先卖个关子吧!你喜欢读侦探小说吗?侦探小说里面的那些大侦探,都是这么说话的。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 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世界(4)
问:最成功的是谁?
答:法家。秦汉以后的政治制度,就是法家设计的。
问:为什么法家会成功?
答:因为法家的办法最管用。秦王国最后能一家独大,秦始皇最后能兼并天下,靠的就是法家的主张。我们知道,当时最迫切的需要是“救市”。谁的办法能解决问题,谁就吃香。所以秦始皇一统天下以后,就将法家的学说钦定为国家意识形态。
问:但是汉武帝以后,国家意识形态是儒家的学说呀!
答:实际上是两家“共同执政”。儒家是公开的“执政党”,法家是暗中的“执政党”。
问:这么说,儒家学说也是管用的?
答:不管用。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一样,也救不了“市”。孔子周游列国,孟子游说诸侯,荀子著书立说,然而谁都不听他们的。为什么?不管用嘛!有趣的是,在后世,儒家的影响却是最大的。
问:当时不香后世香?
答:正是。
问:奇怪!这又是怎么回事?
答:这是一个“秘密”,也只能以后再说。
问:道家呢?
答:秦始皇之后,汉武帝之前,曾经一度是“执政党”。之后,就成为“在野党”,不过是“合法”的“在野党”,所以有时候也成为“参政党”。他们的影响,仅次于儒家。
问:道家的办法管用吗?
答:也不怎么管用。道家根本就反对“救市”,岂能管用?不过当真“崩盘”以后,就用得上了。比如西汉初年,统治者“贵黄老,尚无为”,便造就了“文景之治”。但如果要“救急”,也是不管用的。
问:墨家呢?也是“参政党”吗?
答:墨家最惨,变成“地下党”了,影响也是最小的。
问:如此说来,墨家最差?
答:怎么能这样说?事实上,墨子对当时社会病状的描述最准确,诊断也最到位。而且,他“救市方案”中蕴含的理想、追求和价值判断,都非常可贵,甚至极其宝贵。他们的理想,也是最美好的。相反,最成功的法家,反倒问题最多。
问:你这样讲,我真是听不懂。
答:怎么听不懂?
问:墨家的诊断最到位,方案却最不可行;理想最美好,影响却最小。儒家的办法同样不管用,影响却最大。道家的办法有时候管用,影响却次于儒家。法家的办法最管用,也最成功,却又是问题最多的,影响也没儒家大。这都是一笔什么乱七八糟的“狗肉账”?
答:按照某些人习惯了的那种思维方式,是听不懂。许多媒体都问我,你讲先秦诸子,最喜欢哪一家,最赞成哪一家,哪一家对我们今天最有意义?我回答说,根本就不能这么问!讲先秦诸子,最忌讳的是三条,一是急功近利,二是非此即彼,三是一家独大。最成功的不一定就最正确,不管用的也不见得没影响。同样,变成“地下党”,也不等于没道理。继承思想文化遗产,绝不能搞“成王败寇”那一套。
问: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答:是其是,非其非,实事求是,一视同仁。先弄清楚他们的思想,然后再把其中可以继承也应该继承的东西,都继承下来。
问:那你打算从何说起?
答:直接的起因既然是“救市”,那就先说当时的社会怎么出问题了吧!
二 “资产重组”之痛(1)
礼坏乐崩,就是“政治链条”断了
问: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答:关于这一点,最好看看墨子的描述。
问:墨子怎么说?
答:九个字:国相攻,家相篡,人相贼。国相攻,就是国与国之间相互侵略;家相篡,就是家与家之间相互掠夺;人相贼,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总之,人际关系出了问题,国际关系也出了问题。
问:那时也有国际关系吗?
答:有啊!我们现在叫做“中国”的地方,当时叫做“天下”。天下就是“天底下”,也就是“全世界”。这个“全世界”,或者说“天底下”,由许多国家组成,比如齐国,比如楚国。他们都是独立或半独立国家。西周的时候半独立,战国的时候全独立。这些国家,都有自己的领土、主权、军队和元首。他们的元首叫国君,也叫诸侯,所以他们的国家也叫诸侯国。所谓“国相攻”,就是这些诸侯国家互相侵略,今天你打过来,明天我打过去,可不就是国际关系出了问题?
问:所谓“家相篡”呢?
答:这个问题讲起来要麻烦一点。首先我们要搞清楚,那个时候的“家”,和我们现在的“家”,并不是同一个概念。现在说的“家”,是社会学的概念,也就是“家庭”。那时的“家”,却是政治学的概念,指一种特殊的政治实体。具体地说,就是大夫的领地。
问:大夫的领地?
答:对。那时的大夫,与秦汉以后的大夫,也不是同一个概念。秦汉以后的大夫,是官员。秦汉以前的大夫,是领主。既然是领主,就有领地。大夫的领地,就叫“家”。大夫是“家”这个特殊政治实体的君主,叫“家君”。他对“家”里的土地,有独立(或半独立)的产权;对“家”里的人民,有独立(或半独立)的治权。
问:你的意思是说,诸侯和大夫,都是领主,都有领地。诸侯的领地叫“国”,大夫的领地叫“家”。诸侯和大夫,也都是君主,都有臣民。诸侯是国的君主,叫“国君”。大夫是家的君主,叫“家君”。诸侯也好,大夫也好,对自己领地的土地和人民,都有独立(或半独立)的产权和治权。国与家,都是政治实体,是不是这样?
答:正是如此。
问:那么,国与家,或者说诸侯与大夫,又是什么关系?
答:君臣关系。诸侯是君,大夫是臣。国是家的上级单位,诸侯是大夫的上级领导。
问:一个天下,有两级政治实体?
答:三级。因为诸侯之上还有天子,也叫“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子是天下土地的领主,也是天下人民的君主,叫“天下共主”。他是当时“全世界”的最高领导人。至少,在名义上是。
问:世界之王?
答:可以这么说。
问:这个“世界之王”(天子)与“各国元首”(诸侯),是什么关系?
答:也是君臣关系。天子是君,诸侯是臣。诸侯的“国”,至少在名义上隶属于“天下”,正如大夫的“家”隶属于诸侯的“国”。
问:这样一种关系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答:封建。这里说的“封建”,是动词,封和建都是。封,就是划定范围;建,就是指定领导。具体地说,就是天子把天下分成若干领地,这就是“国”。每个“国”都指定一个世袭的君主,这就是“诸侯”,也就是“国君”。这就叫“封土建国”,简称“封建”。诸侯得到“国”以后,又再次封建,把“国”也分成若干领地,这就是“家”。每个“家”,也都指定一个世袭的君主,这就是“大夫”,也就是“家君”。这就叫“封土立家”,也简称“封建”。
二 “资产重组”之痛(2)
问:天子封建诸侯,诸侯封建大夫?
答:对。天子、诸侯、大夫,三级分权。这样一种制度,就叫“邦国制度”。
问:明白了。打个比方,天下是总公司,国是分公司,家是子公司,是不是这样?
答:如果为了便于大家理解,也可以这样比喻,当然只是比喻了。而且,正如总公司、分公司和子公司之间,有资金链条或者经济链条连着;天下、国、家之间,也有链条,只不过不是“经济链条”,是“政治链条”。这个“链条”一断,社会就会出问题。要知道,当时的“天下”,可是相当于“全世界”呀!
问:断了吗?
答:断了。而且,这事在当时还有一个特定的说法,叫“礼坏乐崩”。
问:礼坏乐崩,就是“政治链条”断了?
答:正是。链条一断,天下大乱。
天下大乱,是因为要“资产重组”
问:那么,当时的“政治链条”为什么会断呢?
答:这就说来话长了,只能以后慢慢再说。不过有一点很清楚,就是当时的天下、国、家,与现在的总公司、分公司、子公司,并不完全一样。天下那个“总公司”是虚的,天子也只向“分公司”象征性地收一点“管理费”。国与家,却是实体,有土地,有人民,有财税,有军队,有君主。也就是说,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还都有自己的法人代表。国的法人代表就是诸侯,往往叫“某某公”,比如齐桓公、晋文公。家的法人代表则是大夫,一般叫“某某氏”,比如宁氏(卫国)、季氏(鲁国)。但无论是国,还是家,法人都是世袭的。
问:家族公司呀?
答:是。不过,“国”同时也是“股份公司”。国君是大股东,大夫是中股东或小股东。
问:这些中小股东(大夫)是什么人?
答:原则上是国君的兄弟、子侄、族人。家族公司嘛!所以,大夫也参加“分公司”的管理,担任副总经理或者部门经理。这是大夫最后会由领主变成官员的原因之一。变成官员以后,大夫就没有股份了,同时也不再有“子公司”。这样的大夫,可以由外姓人担任。
问:这就是说,按照当时的制度,大夫既是“分公司”的股东和干部,又是“子公司”的老板和经理?
答:正是这样。而且,大夫在“分公司”的股份,是和他“子公司”的资产相一致的。换句话说,“子公司”的资产越多,大夫在“分公司”的股份就越多,同时他的“话语权”和“决策权”也就越大。所以,如果大夫的资产和股份,竟然比国君还多,这个“公司”就会出大问题了。
问:有这种事吗?
答:有啊!比如孔子生活的那个鲁国,股权就掌握在三家大夫手里。季孙氏是最大的股东,差不多占了一半的股份;叔孙氏和孟孙氏,差不多各占四分之一。鲁国的国君,反倒变成了最小的股东。结果怎么样呢?季孙氏执政呗!
问:怎么会这样?
答:怎么不会。没错,“分公司”刚刚组建的时候,国君的股份肯定是最多的,大夫往往只能做小股东。但是你要知道,大夫的“子公司”,可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完全可能“做大做强”。做大做强也不难。好一点,自力更生。坏一点,以权谋私。毕竟,大夫同时还是“分公司”的“高管”嘛!做些手脚,有什么困难?
问:请问怎样做手脚?
答:两个办法。一是损公肥私,鲸吞“国有资产”,也就是把国君的土地、人民和军队设法变成自己的。鲁国的三家大夫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就这么干过。二是损人利己,掠夺“他人财产”,也就是吃掉其他大夫的“子公司”。这样的例子也很多。比如晋国,就发生过大夫之间的战争,最后大股东由六家变成了三家。
二 “资产重组”之痛(3)
问:看来,这就是墨子说的“家相篡”了。那么,“国相攻”呢?
答:就是“分公司”要做大做强。不过,诸侯不能照搬大夫的办法,因为天下这个“总公司”是虚的,没什么资产可以鲸吞。因此,诸侯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发动侵略战争,掠夺别国的土地和人民,甚至吃掉别人。
问:所以,国与国,家与家,就掐起来了?
答:对。分公司与分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相互挤兑、兼并、争夺市场。不过“家相篡”是国内矛盾,“国相攻”是国际冲突。
问:天子那个“世界之王”就不管吗?
答:管不了啦!被架空了。他本来就是虚的嘛!
问:那么谁来管呢?
答:超级大国。“国相攻”的结果,必定是产生“超级大国”。他们的国君,就是“霸主”,也就是称霸世界的君主。在春秋时期,就是齐桓公、晋文公等等。这就是“春秋五霸”。到战国时期,小国都灭亡了,只剩下不到十个大国,这就是“战国七雄”。
问:周天子呢?
答:先是沦落为小国的国君,后来也被灭了。
问:总公司解散,分公司做大做强,是这样吧?
答:也有“子公司”做大做强,灭了“分公司”的。比如“三家分晋”,就是三个“子公司”(三家大夫)瓜分了晋国,又把自己升格为“分公司”。他们后来也成为“独立产权的大公司”,称起王来,这就是赵、魏、韩。
问:哈呀,这不是“资产重组”吗?
答:是啊,天下大乱,就因为当时的社会要“资产重组”啊!
变革总要付出代价,问题是大小
问:那么,“资产重组”的结果又是什么?
答:是“垄断经营”。过程大概是这样的:先是“争当老大”,结果是有了“春秋五霸”。然后是“实施兼并”,结果是有了“战国七雄”。最后,是齐国、楚国等等也都被灭了,只剩下一家“公司”,这就是秦帝国,或者说秦王朝。
问:如此说来,秦的一统天下,是兼并的结果?
答:正是。所以我从来就不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只说他“兼并天下”。实际上,“秦兼天下”也是古人的说法,是符合事实的科学说法。
问:这又有什么不可以呢?难道当时也有《反垄断法》?
答:当然没有《反垄断法》,秦的“兼并天下”也是历史的必然。秦和秦始皇不来兼并,也会有别的国家别的人来兼并。而且,百代皆行秦政治。秦以后,历朝历代,差不多都是“垄断经营”。普天之下,原则上只允许“一个国家,一个元首,一个政权,一个政府”。请注意,我说的是“原则上”,不是“事实上”。分裂时期和周边少数民族政权,要算是“例外”。其实就连某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也是“总公司”之下不再设“分公司”和“子公司”,只有不同层级的管理部门,比如省、府、郡、县。总之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这样一种制度,就叫“帝国制度”。
问:这样好吗?
答:难讲,大约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吧!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们还可以再谈论。但不论这种制度是好是坏,反正它在中华大地上实行了两千多年之久。从秦兼天下,到辛亥革命,我们民族实行的,就是这种制度。这就说明,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问:这么说,当时之所以“天下大乱”,是因为社会正处于变革期?
答:没错。我们知道,处于变革时期的社会,总难免会有一些“病状”。春秋战国也一样。所以,当时的“社会病”,也可以说是“变革病”。
二 “资产重组”之痛(4)
问:就像青春期脸上长豆豆?
答:事情如果这么简单,就不值得大惊小怪了。
问:比“长豆豆”严重?
答:严重多了。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其沉重。首先是人民群众苦不堪言。因为那些“公司”之间的兼并,主要是靠战争。谁的枪多拳头硬,谁就当老大。这就一要征兵,二要加税,三要死人。于是每年都有大批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