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朝旧事-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若是他在彭城,也不至于败得那么惨。

  刘邦抹了抹眼泪,说道:此次大败,已经过去了,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我军虽然损失惨重,但余力尚存,诸位还需整顿士气,来日再战!

  一句话,让所有人吃了颗定心丸,要是追究起来,谁都逃脱不了干系。

  第一个问题到此为止,会议进入第二项议程。

  第二个问题:下一步该怎么办?

  众人听到这个问题,纷纷交头接耳,有摇头的,有叹气的,有茫然的,只有张良,神色冥然,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讨论来讨论去,就是没人站出来出个主意。

  刘邦急了,于是大声说道:只要能助寡人一臂之力,寡人宁愿将关东之地分出去给他。”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刘邦深信这个道理。

  土地可以分,财物可以分,美女也可以分,唯一不能分的是手中的权力,所以他不会傻到说寡人把汉王的位子让给他做。只要手中有权,分出去的东西迟早还是要回来的。

  刘邦环视诸将,虽说大家都眼含渴望之情,但是没人敢站出来。

  这个时候,一直没吭声的张良终于站出来,说道:“九江王英布与项羽不合,彭越据梁助齐,他们都是当今的枭雄,可以招来为我所用,而我军中大将韩信堪为大用,大王若能将关东之地许与这三人,他们定当对大王感恩戴德,奋而击楚。”

  张良心中早有主意,只是他为人谨小慎微,平时话不太多,一出言必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不爱出风头,为的是免于遭人嫉恨。

  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万万不可,有的说不妨试试。

  说不可的,认为英布和彭越本不属于汉营,怕养虎为患。

  说可以的,认为目前楚强汉弱,必须联合强援,否则没有活路。

  自从张良追随刘邦以来,他对张良的话从来都是言听计从,可这次他却有些疑虑:这三个人能帮我打败项羽吗?彭越有点交情,可以搞定,但英布却很少有来往,他能效忠于我吗?要大用韩信,就必须把兵权全部交给他,万一他不听话怎么办?

  张良看出了刘邦的疑虑,说道:如今楚强汉弱,只有先打倒最强大的敌人,才能继续走下一步。

  看着张良坚定地眼神,刘邦最终下定决心,给第二个问题盖棺论定。

  这个方案极其重要,它的实施最终奠定汉军胜利的基石。

  彭越不必说,跟刘邦有交情,很好联络;韩信本来就是自家将军,也没问题。那么问题来了!

  英布怎么办?怎么让他叛楚归汉?

  谁都清楚,这不是一个容易的问题。楚强汉弱,再加上汉军新败,前途未卜,你要说服对方阵营的将领此时来归顺,决不是件容易的事,弄不好说客上门会有去无回。

  刘邦环视众人问道:“谁可为寡人游说九江王?”

  话音刚落,一个谒者(官名)应身而出,他叫随何,在汉军中并无名气。

  大家见一个小小的谒者有这种勇气,不禁刮目相看。

  刘邦很高兴,于是派他作为汉使出使九江王封地,并调二千名军士随他组团一起去忽悠。

  说客是个很危险的工作,一旦游说失败,很容易就会呜呼哀哉掉。对方要翻起脸来,第一个便是拿使者开刀。

  富贵险中求!

  三个问题顺利解决,大会顺利闭幕。汉军整顿兵马,收集残卒。

  不久,楚汉战争进入第二个阶段……相持。

  随何率队出使英布驻地后,刘邦派出使者联络彭越。自己则回到荥阳。

  刘邦前脚刚踏入荥阳汉宫,后脚就有人跟了进来。只见那人满脸泪水,踉踉跄跄的跑到刘邦面前,跪下来嚎啕大哭。

  刘邦仔细一看,竟是老乡王陵。

  “王兄,你这是为何?”

  “汉王,汉王,您要为臣作主啊。。。”王陵脸色极为苍白。

  刘邦一下子懵了,不知道如何是好?

  “项羽小儿,将臣老母抓去,逼我投降,臣不从,老母为了断绝楚军的念想,伏剑而亡。。。。呜呜呜。。。;可恨那项羽小儿竟然将老母遗骸鼎烹,可怜臣那老母。。。呜呜呜。。。臣与项羽誓不两立,求汉王与我做主啊!”王陵边哭边给给刘邦磕着响头。

  刘邦赶紧将王陵扶了起来,说道:“贤兄放心,寡人发誓定当为兄报此深仇大恨,何况寡人老父弱妻也被他抓了去。只是我军新败,只能等待些时日,他日韩将军过来,再共谋*大计。”

  王陵捶胸顿足,王陵是个大孝子,好劝歹劝,才把他劝了回去。

  望着王陵离开的背影,刘邦竟然有一丝欣喜:项羽兄弟,你又给寡人送来一个忠心不二的将军。

  这里有必要介绍下王陵的母亲。

  司马迁在楚汉相争这一段中记载有三个深明大义的老妇人,第一是陈婴的母亲,第二是救济韩信的漂母,第三就是王陵的母亲,

  前两个老妇人在前文有介绍。

  王陵(?…前181),沛县人,秦末大乱中,在南阳聚众数千人,曾经派兵帮助汉将王吸,薛欧去迎接太公,吕雉。而项羽则发兵阻击他们,将其母亲掳走,以此来要挟王陵归顺自己。

  没想到王陵母亲却很有骨气,她对项羽的恐吓威胁毫不畏惧,甚至十分轻蔑。

  她深知项羽的用意,为了不让项羽得逞,她立下死志。

  但是她不能马上死,她在等待,她在忍耐。等王陵派使者前来探望她的时候,她知道最后的时机来了。于是,她对来使说道:“回去告诉我儿,汉王是仁厚长者,终会得到天下,我儿要一心一意跟随汉王,勿以我为念。”

  说罢,向西连喊三声“陵儿”,拔剑自刎。

  项羽得知后大怒,竟将王母遗骸丢到鼎里烹煮。

  王陵母亲虽然年迈,却深明大义,为了防止儿子误入歧途,她威武不屈,宁愿舍弃生命亦在所不惜。

  这是一种伟大的母爱,这需要巨大的勇气。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39章:平魏
公元205年五月,韩信一路收拾残卒,马不停蹄地赶到荥阳与刘邦会合。

  同时,萧何从关中征调士卒,物资,不断地补充到荥阳一线,加上各路将领所率残兵,荥阳汉军已达十万之众。

  汉军的士气有所恢复。

  彭城之战,楚军骑兵的威力令人胆寒,汉军无数将士在楚军的铁蹄下做了冤魂。组建能对抗楚军铁骑的部队已是势在必行,于是,刘邦下令组建汉军骑兵部队,由灌婴任中大夫令;负责骑兵。

  按先前的决议,刘邦让韩信全权负责荥阳一线的防御,荥阳地势南高北低,遍地沟壑丘陵,便于防守。

  在韩信的调度下,汉军在荥阳一带构筑起坚固的防线,严阵以待。

  不久,楚军经过短时间的休整后,先锋部队已直抵荥阳。项羽的意图很明显:乘胜攻下荥阳,然后一举收复关中,最终彻底消灭刘邦集团。

  彭城大胜后,楚军将领对汉军更加轻蔑,在他们的眼里,荥阳也不过是囊中之物。

  然而这一次,却没那么简单,因为这一次,楚军铁骑面临的对手是韩信。

  彭城大战之前,刘邦没有吃到苦头,所以他敢撇下韩信一路东进,结果彭城大败。

  这次惨重的失败,让刘邦明白,自己跟项羽的军事才能比起来,不是一个重量级。

  汉军将领中,能独挡一面,担当统帅工作的也就只有韩信。

  从荥阳开始吧。这个年轻的统帅要真正开始表演他的指挥艺术了。一个能将打仗上升到艺术这个高度的人,只能用天才来形容,而韩信就是这种天才。

  楚军铁骑迫不及待发起攻击。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韩信指挥汉军骑兵部队于京(荥阳南),索(荥阳内)之间数次大败楚军。

  楚军原本将士疲惫,经此一败,只能按兵不动,等待援军。

  韩信则抓住战机,发动攻击,夺回雍丘,外黄等地,在荥阳,成皋,洛阳一带构筑起更加坚固的防御线。

  这条防线,项羽到死都没跨过去。

  楚汉战争宣告进入相持阶段。

  前线稳定后,六月刘邦返回汉都栎阳,做了几件巩固后方的事情,一是立庙祭祀天地,而是立太子刘盈,三是赈灾。

  韩信在荥阳小试牛刀,终于挽住了汉军的颓势。

  他成为大将军以来,过得并不光鲜,原因在于刘邦还不够信任他,并没有给他很好的机会发挥,所以才会有张良的第二次推荐。

  直到刘邦在彭城吃了大亏,才醒悟过来:自己在战场上是摆不平项羽的,能摆平他的只有韩信。

  八月,借探亲回到魏国的魏豹宣布脱离刘邦集团,自立门户。

  刘邦念在昔日的情面上,派郦食其上门去劝说,魏豹以人格受到侮辱,*得不到保障把他给打发了。

  其实,受到侮辱是假的,心怀异志才是真的。魏豹原本并不贪心,他的理想也就是夺回祖宗的家当,好好的做个魏王。

  但是,当时一个知名相士的一句话,让他从此胸怀大志,走上了不归路。

  魏豹有个姬妾叫薄姬(后来的薄太后,以后会说到),薄姬是魏国宗室魏媪与苏州薄生之女,秦末大乱,魏国复立,魏媪把薄姬送给魏豹为妾。魏豹宫中美女众多,起初他并未注意薄姬。魏媪担忧女儿的前程,请来著名相士许负给薄姬相面,没想到许负见到薄姬,竟大吃一惊,说道:“此女生儿当为天子!”

  这话传到魏豹耳朵里,可把他高兴坏了,对薄姬从此另眼相待,那时候,魏豹还在刘邦手下混饭吃,混得没一点意思,于是就有了想法:儿子为天子,老子怎么可以寄人篱下?不给他多挣点家业,他怎么当天子?

  这位仁兄的逻辑实在有些简单,儿子能怎样就一定表示老子要怎样吗?

  现身说法,刘太公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而他儿子却做了汉王。

  说一句不道德的话是:薄姬的肚子一点动静都没有呢谁知道是谁的儿子?

  话很难听,但事实却如此。    

  从此,魏豹基于为儿子未雨绸缪的无私父爱,一直伺机自立,汉军彭城大败,刘邦自顾不暇,没工夫管他。魏豹以探望母亲为由,跑回魏国。

  这一跑他便再也没打算回去。 

  破魏。

  刘邦见无法说服魏豹回心转意,那就打吧。

  韩信被任命为左丞相,率兵伐魏。

  魏豹得到汉军来袭的消息,在黄河渡口布下重兵。

  韩信引兵到达黄河临晋渡,见对岸魏军早已严加戒备,一时无法强渡,于是下令就地安营扎寨,与魏军隔河对峙。

  韩信暗中派了很多探子查探黄河上游军情。

  优秀的将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情报极其重视。

  探子回报,夏阳(近陕西合阳东)渡口守军较少,那里水势湍急,所以守备松懈。

  韩信知道这一情况后,他在心中已经暗暗选定了突破口。可接下来的问题是:去哪找这么多渡船?临时造船是不可能的,造船是门技术活,等把船造好造够,对面新婚的魏军兄弟的孩子都能打酱油了。

  那怎么办?

  没关系,这点事情难得倒韩信,他就不叫韩信。

  按常人的思维一般是这样的:想到渡河就想到船,想到船就想到桨,想到桨就想到船夫。学术上来讲,这叫再现思维,就是说依靠过去的记忆来进行思维。与再现思维相对的叫创造思维。创造这两个字,已经很言简意赅,就不用我多费舌头。

  韩信对于渡河的想法是这样的:谁说渡河一定要用船?

  所以韩信的思维属于创造思维。 

  于是,韩信命令曹参带兵入山伐木,越快越好。

  接着命令灌婴去附近集市大量购置瓦罂(大肚小口的陶罐),越多越好。

  买瓦罂做什么,难道要畅饮一番!灌婴心有疑问,又不好去问。

  上级指示,下级只管办好就行。

  过了两天,木头弄来了,瓦罂也买来了。曹参和灌婴在帅帐里等着韩信的下一步指示,韩信笑了笑,也不说话,只是给他们每人一张字条。

  两人出了帅帐,打开字条一看,上面写着:制作木罂之法,根据木材长度,把把相应数量的瓦罂封住口,排成长方形,口朝下,底朝上,用绳子绑在一起,再用木头夹住。

  字条不仅有字,而且还配有韩信自画的插图。

  这可能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军事科技工艺说明书。

  灌婴说道:“韩元帅搞什么名堂,造这些东西干嘛?”

  曹参说道:“想必元帅自有妙用,我等造好就是,别穷操心!”

  按韩信的说明书,几天之后,便已造好数千木罂。

  韩信细细的检查了一遍,没查出什么大问题,也就放心了。

  等到黄昏的时候,韩信命令灌婴带兵留守西岸,摇旗呐喊,看守船只,没有得到命令不准擅自渡河。

  韩信则与曹参领兵往夏阳渡口开拔。

  灌婴让将士们在临晋西岸扯开嗓子呐喊,作出马上要强渡黄河的姿态。

  汉军的呐喊惹得魏军神经高度紧张。

  夏阳渡口。

  魏豹原以为这里水势湍急,没有渡船,汉军是无论如何不会选择从这里渡河的。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前面说过,非杰出将军是不会考虑万一的。

  偏偏韩信是位天才,他要的就是这个万一。渡船不够,就自己发明创造,虽然没有渡船舒服,但凑合能用,而且安全平稳。

  灌婴领着一万将士在临晋渡喊得不亦乐乎,魏军的注意力全被吸引到临津渡口。

  韩信率军在夜色的掩护下,用木罂悄然渡河。

  等汉军到达黄河东岸的夏阳渡口,发现这里并无守军,众将士大喜。汉军一路前行,行至东张,才遇到一小撮魏军。

  曹参一马当先冲进魏军营寨,魏军措不及防,很快就被打得四散逃走。

  汉军乘乱追击,直抵魏国重镇安邑(今夏县西北,夏禹的故乡),安邑守将出城迎战,不到几个回合,就被曹参生擒,汉军旋即占领安邑。

  正在平阳的魏王豹接到安邑溃卒报告,心中大骇,为免腹背受敌,赶忙调集军队,出师阻击汉军。

  两军在途中相遇。

  彼此都是熟人,废话不说,直接开打。

  打得不亦乐乎之时,后面又突然冲出一军,为首的不是别人,正是灌婴。原来灌婴趁魏军撤离渡口防线时渡过黄河,对魏军形成夹击之势。

  魏军两面受敌,被前后夹击,迅速溃败。

  魏军将士见势头不对,心中已是惶恐不安,这时,韩信派人喊话:投降免死。

  魏军本无心恋战,一听有活路,纷纷放下武器。魏王豹心知必败无疑,不降必死,本着一切为了将来的儿子的美好将来,他决定委屈求全,忍辱偷生下去。

  所以魏豹也跟着下马投降。

  韩信见到这位老朋友,不但不客气,还决定折磨一下。

  韩信叫曹参将魏豹塞进囚车,到魏国各地举办巡回囚车行为艺术展览会,展览的目的不是为了收门票赚钱,而是为了劝降,展览的口号是:开城投降,免费参观。

  展览获得了空前成功,魏国各地的观众们纷纷响应展览的口号。

  不过一月,魏地全被荡平。

  魏仁兄虽然受到侮辱,但他心里是无所谓的,因为他在囚车里还做着一个梦,一个关于他儿子的梦,一个天下所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